-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1 / 15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020年 11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 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 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 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 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 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 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 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 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 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 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 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 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 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 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 7月 16 日)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 2 / 15 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 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 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 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 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 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 5月 18日,坐落在美国纽约 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 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 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 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 19年 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 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 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 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 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 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 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 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 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 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唤醒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 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 3月 1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 尚文娱。 B. 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他们之间的 距离。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 代际感。 3 / 15 D. 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 术品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 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 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 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 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 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 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 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 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术 的传播传承。 B. 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 批年轻观众。 C.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 座无虚席。 D. 1995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 的轰动效果。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一 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 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 4 / 15 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 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 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 起来徘徊眺望的。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 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 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 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 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来,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 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 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 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 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 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 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 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 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 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 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 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还落了些 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问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 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 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 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 多少度。” 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 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 5 / 15 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 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 ”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 的蜘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 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 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转移了他心的 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 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 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 “空气传来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 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 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 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 ‘一切仪器不 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 ’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 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 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 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 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 4月 30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与后文方先 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极随便地从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等细节 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 C. “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 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 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他只能通过蚕 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 紧凑。 6 / 15 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 则发人深省。 C. 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 劣和厌学。 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微笑”般的讽刺 效果。 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題。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 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 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 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 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 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 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 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 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 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 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 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 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 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7 / 15 B.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 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 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 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 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 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 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 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 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 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 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 设学校,推行教育。 D. 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 来求学的人更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5-16小题。 帐 夜 ① 吴兆骞 8 / 15 穹帐连山 ②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从梦醒起笔,绕开梦本身写眼前实景,虚中写实,表达了诗人处境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愁苦。 B.颔联“夜夜笳”与“落月斜”呼应,既点明“夜”的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有笳声、难以成眠的原因。 C.颈联“几通”言时间之漫长、来使之稀少,“南国”“北庭”言路途之遥远、生活环境之迥异。 D.尾联“五月边城未著花”,既交代了“春衣空相寄”的缘由,又烘托诗人所住之地的苦寒荒凉。 16.有人评价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 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 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 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 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 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 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 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地有些醉意了! 9 / 15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 ,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 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 !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 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 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 平之秋的美 18.文中第 1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整部小说围绕着几乎是碾房与渡船的选择进行的,②若说渡船是古朴湘西文化的代表,③我认为碾房 就是资本带来的产物。④时代快速发展,随着渡船的消失、碾房的替代似乎是必然的趋势。⑤随渡船消失 的是古朴善良的一方水土一方人,⑥但随碾房到来的却是物欲。⑦所以,沈从文先生作此篇,又怎么会是一 种精神还乡呢?⑧全文的语言都是和蔼的,⑨可是却能给予读者一种压抑的悲伤,令人窒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个字。(5分) 5月 18日 17时 45分,哈尔滨电气集团总承包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阿联酋迪拜哈斯彦 4x600MW清洁 燃煤电站项目 1号机组在迪拜一次并网发电成功,机组各系统参数正常,设备运行平稳,运行质量优良。作 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大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哈斯彦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世界第 一个能实现双燃料满负荷供电的电站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宣告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企业 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也是我国海外电力项目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 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 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起了热评。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是个冷门专业,毕业后很 10 / 15 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她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让我的成长 有了更多的力量。” 这件事在某中学学生中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字。 11 / 15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二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1. 答案 D A项,“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错误,“主要 原因”一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 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因之一,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B项,“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他们之间的 距离”中“只要……就能够”错误,过于绝对化,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 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 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文中说“有可能”。 C项, “……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错误,选项错置因果,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科学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 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并在作家作品中形 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是“科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结果,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2. 答案 D D项,“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 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 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 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 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 方面是相同的。 3. 答案 A 首先要把握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B项,“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 批年轻观众”,“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 C项,“《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 席”,“座无虚席”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D项,“《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轰动效果”可以证明“越是传 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A项,“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 12 / 15 术的传播传承”,这是说明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来传承这些戏曲艺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能证明“越是 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 4. 答案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年轻人 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 是他们需要的;③最后得出结论: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和戏曲美好的未来。 材料一出自《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所以这则材料应该是探讨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就是“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共有五段文字,第一段“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的 形成……有历史……”“现实的原因有很多……”,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第一段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 第二段在第一段年轻人疏离戏曲的基础上指出“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提出观点;第三段“虽然任何 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 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以及第四段“同时,我们不应把……”是分析戏曲如 何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第五段“一要美……二要真与善,……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 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这是由上文得出结论。 5. 答案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古典美 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 【5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考生可以筛选出年轻人对待戏曲的态度、年轻 人这样对待戏曲的原因、年轻人的喜好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指出“现 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是现状,接着在材料一第三段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 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 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材料一第四段“我们不应 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有了古典美,还 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材料二“在全媒体时代,……回归就是创 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 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 容”,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6. 答案 C(“肯定和赞许”错) 7. 答案 C(“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错) 8. 答案①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 地描摹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②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 13 / 15 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③另方面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 观和公正。 9. 答案①本文所描写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是旧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与《教育小说》的主题非常契合; ②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③小说用冷 峻观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儿童的灵魂世界,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 圣陶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10. 答案 B “迁”是动词,主语是“尚野”,宾语是“国子助教”,“诸生”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国子助教”和“诸 生”之间要断开,排除 AC两项;“幸”是动词,指君王到某处,宾语是“上都”,动宾后要断开,且“丞相”是 指哈刺哈孙,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D项。 11. 答案 A A项,“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中“文中指前者”错 误,文中的“处士”应是指后者,即未做官的士人。故选 A。 12. 答案 B B项,“尚野……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错误,结合文中“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事 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可知,应该是朝廷派遣使者来询问百姓疾苦,不是尚野派遣使者询问。 13. (1)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 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 (“至”,到;“狱讼”,案件和诉讼;“充斥”,积压;“留滞”,拖延搁置;“涉”,经过;“旬”,十天。) (2)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 (“谓”,说,认为;“混居”,杂设在一起;“合”,符合;“遂”,于是,就;“寝”,(被)停。) 14. 答案 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希望将 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 从题干要求来看,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考生需要找到尚 野试用荫补官的做法,以及有人批评的理由,如文中说“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 太宽”,由此可知,尚野试用荫补官时太过宽容,给了很多人便利;第二个问题是“结果怎样”,考生需要找 到尚野对于自己这种做法的解说以及人们的反应,如问中说“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 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从尚野的解释里可以看出,尚野之所以宽容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 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解释,都是心悦诚服。 参考译文: 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巨资帮助他就 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任兴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 14 / 15 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 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 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 事情上报到朝廷,河渠官一职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 跟随皇帝到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分学从尚 野开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学习没有收获,仅 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汲取水,那就用不尽了。”当时没 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 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时跟随宾客姚燧、谕德萧渼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 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子司业一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 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至大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 修国史。朝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很多都是宽容优待的。有人责怪他太过宽容。 尚野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不一定非要当前就取得 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尚野改任集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 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学的人很多。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 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称号,并被追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志趣 正直远大,侍奉继母凭借孝心而出名,文辞典雅,文章以理作为标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小题,9分) 15.答案A 【解析】 A项,“虚中写实”错。写眼前景为实,写梦中事与情为虚,以实写虚,虚实对照鲜明。 故选A。 16.答案①“孤独哀怨”指作者被流放边地之愁苦无奈。“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风云不断”“空”写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妻子白白寄来了春 装,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3 分)②“温馨”是指亲人对自己的牵挂,给自 己寄来春衣,而自己又因边城苦寒穿不上春衣而生怜惜之意。(2 分)③整首诗以愁苦无奈之情为基调, 又不失人间温情,故此诗“孤独哀怨中含温馨”。(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 情;其次根据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①孤独哀怨情感的体现:首联中“穹帐连山落月 斜,梦回孤客尚天涯”一句,通过典型的意象描写,如“落月”“孤客”“尚天涯”等,交代了诗人客居他乡,抒 发了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风云不断北庭沙”一句描绘了边地的苦寒,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的忧愁与无奈。 ②温馨情感的体现:诗中“春衣少妇空相寄 ,五月边城未著花”一句的意思是:妻子给自己寄来春衣,而自 己又因边城苦寒穿不上春衣而生怜惜之意。所以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刻画了一个游子思乡的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5 / 15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答案 B(“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这一句中就综合运用了排比 和比拟(拟人)的手法;“披着各色的霞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9. 答案 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整齐,构成工整的排比句,加 强了语气语势;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各种 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1分,答出两点给 2分,答出三点给 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答案 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他们还会唱呢 解析:每一处 只要根据后面的文字,即可得出空白处应填语句的大意。评分标准:每答出一处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1. 答案(4 分)①“围绕着”和“几乎是”调换语序;④去掉“随着”;⑦“怎么会”改为“何尝不”;;⑧“和蔼”改 为“平淡” 22. 答案(5分)哈电集团建成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的阿联酋迪拜哈斯彦电站并网发电,这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 我国海外电力建设项目的重要成果和里程碑。 四、写作(6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