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华夏族形成 2.(2分)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3.(2分)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4.(2分)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5.(2分)《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6.(2分)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7.(2分)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事迹是( ) A.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第33页(共33页)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8.(2分)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9.(2分)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其中,“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 ) A.技术层面 B.制度层面 C.文化层面 D.思想层面 11.(2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2.(2分)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第33页(共33页) 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3.(2分)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 A.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B.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D.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14.(2分)如表是某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请据表格中的内容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纪实 《记淮海前线见闻》 视频 《大决战》 图片 三大战役示意图 A.护国战争 B.国共合作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5.(2分)观察如图,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第33页(共33页) 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16.(2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7.(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18.(2分)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第33页(共33页) 19.(2分)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20.(2分)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21.(2分)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如表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海报 时间:公元2020年7月6日 主题: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内容:…… A.“光荣革命” B.《独立宣言》 C.“三角贸易” D.明治维新 22.(2分)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23.(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国间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属于协约国的是( ) A.英、美、法 B.英、法、俄 C.德、意、奥 D.德、意、日 24.(2分)《全球通史》称俄国某事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第33页(共33页) C.缓解了俄国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5.(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①利比亚独立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材料二 如表 第33页(共33页)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白居易 《寄胡饼与杨万州》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7.(12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人民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彪炳史册,光照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个信条”体现出什么精神? 材料二 第33页(共33页)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民日报》社论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三,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农村是怎样开启“历史征程”的?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28.(14分)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第33页(共33页)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这次会议”是“里程碑”? 材料四 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第33页(共33页) (4)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29.(12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17世纪的牛顿以其“万有引力定律”,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那么,19世纪的达尔文则提出“进化论”观点,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的?该著作的出版有何影响? 材料二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新发明又有哪些(举出两例)? 材料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据材料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中呈现出哪些“新技术新应用”? (4)综合以上材料,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第33页(共33页)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华夏族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知道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解答】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华夏族形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3.(2分)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纷争,知道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各国兼并战争不断的局面。 【解答】据题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人胡曾描述的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4.(2分)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抓住题干关键词“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解题的关键,贾谊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贾谊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以农为本。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第33页(共33页) 5.(2分)《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题干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分)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的影响。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解答】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7.(2分)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事迹是( ) A.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第33页(共33页)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点。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因而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8.(2分)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分析】本题考查《红楼梦》。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 【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红楼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第33页(共33页) 9.(2分)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马首铜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 10.(2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其中,“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 ) A.技术层面 B.制度层面 C.文化层面 D.思想层面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即科学技术。 【解答】“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即科学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第33页(共33页)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分)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知道,罗斯福的谈话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即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第33页(共33页)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分)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 A.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B.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D.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解答本题需掌握重庆谈判的背景。 【解答】“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抗战结束后,一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是为把发动战争的罪责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来,就将发动内战的罪责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重庆谈判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2分)如表是某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请据表格中的内容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纪实 《记淮海前线见闻》 视频 《大决战》 图片 三大战役示意图 A.护国战争 B.国共合作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解答】结合所学,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大决战,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以三大战役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分)观察如图,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知道1914﹣1919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解答】由图示1914﹣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14﹣1919年,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给了我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口也随之增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理解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6.(2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第33页(共33页)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解答】由题干“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我国重点投资工业,占比58%,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可以看出,重工业是投资比重大,重点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7.(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 【解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政企职责分开,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而不是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拥有自主权,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故选:D。 【点评】 第33页(共33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 18.(2分)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分析】本题万隆会议的过程。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故选:C。 【点评】掌握万隆会议的过程及意义。 19.(2分)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描述“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说明印度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划分。 20.(2分)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掌握但丁的代表作《神曲》的主题,把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神曲》。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历史史实的内容为背景,考查对《神曲》作品的掌握。夯实基础是关键。 21.(2分)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如表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海报 时间:公元2020年7月6日 主题: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内容:…… A.“光荣革命” B.《独立宣言》 C.“三角贸易”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知道三角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第33页(共33页) 【解答】持续3个世纪之久的三角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故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三角贸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分)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据题干关键信息“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23.(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国间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属于协约国的是( ) A.英、美、法 B.英、法、俄 C.德、意、奥 D.德、意、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严重后果。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不断扩军备战,最后引发了一战。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 24.(2分)《全球通史》称俄国某事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缓解了俄国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答】由题干材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判断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 25.(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①利比亚独立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第33页(共33页)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的重大历史事件。注意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①利比亚独立②阿尔及利亚独立③纳米比亚独立反映了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属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故都适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题目中的历史知识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注意联系题干做出正确判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材料二 如表 第33页(共33页)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白居易 《寄胡饼与杨万州》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或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第33页(共33页) (3)据材料三“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的局势;在西藏1713年,册封格鲁派一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故答案为: (1)汉化措施;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开放或兼容并包。 (3)新疆: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的局势;西藏:1713年,册封格鲁派一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7.(12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人民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彪炳史册,光照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个信条”体现出什么精神? 第33页(共33页)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民日报》社论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三,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农村是怎样开启“历史征程”的?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分析】本题以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人民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彪炳史册,光照未来为率一,考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两个信条”体现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精神。 第33页(共33页) (2)由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知,这反映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全民族抗战。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据所学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4)由材料四“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可知,“中国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全民族抗战。(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等也可酌情给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28.(14分)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第33页(共33页)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这次会议”是“里程碑”? 材料四 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第33页(共33页)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4)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法制历史的发展及影响。人类历史是一部由人治到法治的过程,是各种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解答】(1)根据材料一“它是了解巴比伦社会的重要的材料,同时也是目前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法典。”可知材料提及的这部法典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材料二中“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可知《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四里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和已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会议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称“这次会议”是“里程碑”。 第33页(共33页) (4)根据材料四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会议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掌握人类法制发展的历程和意义。 29.(12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17世纪的牛顿以其“万有引力定律”,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那么,19世纪的达尔文则提出“进化论”观点,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的?该著作的出版有何影响? 材料二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新发明又有哪些(举出两例)? 材料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33页(共33页) (3)据材料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中呈现出哪些“新技术新应用”? (4)综合以上材料,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 【解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是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蒸汽机车,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人类铁路时代的开始,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便利,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新发明有电话、电报、电车、汽车、轮船、飞机等。 (3)据材料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可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中呈现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技术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改善等。 故答案为: (1)《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第33页(共33页)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电报、电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任举两例即可) (3)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技术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改善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5 6:45:2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3页(共33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