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辽源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辽源五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 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 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域的古 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 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 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 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 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 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 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 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 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 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 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 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 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 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 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 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 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 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 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 - 2 - 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 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 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 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 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 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 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 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 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 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 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 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 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 B.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 C. 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 D. 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 B. 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 C. 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 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 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B.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 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 3 - C.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 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 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 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自古以来资源 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韧’的精神”,文中是说“资源短缺、灾难频仍” 让中国人产生韧的精神,并非是韧的精神能够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且“战胜”一词也 夸大事实。 B 项,“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韧”的 精神只是原因之一。 C 项,“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错误,文中说的是“谨慎内敛、谦虚忍让”,并非“保守”。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误,不合文意,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在高速的社会 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 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 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这里是说在高速社会发展中的 局限性,不是在战疫发展中的局限性。 故选 C。 【3 题详解】 - 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 项,“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 环境相配合”“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 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但没有说这样“瘟 疫就易发生”。 故选 B。 【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 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 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 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 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 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 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 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守正,即正本清源、传承发扬;创 新,即适应时代、积极进步。守正创新是对中医药自信的深刻阐释,也是对中医药发展道路 的最佳指引。创新的方向和依归离不开对守正的坚持;守正的活力和根基也离不开不断创新。 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才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 利用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药焕发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提供坚强保障。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小柴胡汤源自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疫症的中医方剂, - 5 - 被人称道为最符合我国人文传统之方。20 世纪 80 年代,广药白云山光华制药在《伤寒杂病论》 记载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小柴胡颗粒。传统方剂虽为良药,但苦口且煎煮费时。白云山光华在 岭南医派“经方”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制药经验,对传统配方进行了改良。其将 小柴胡原来的“人参方”改为“党参方”,使药品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适应性大大增加,并传 承古法将药物浓缩研制出工业方“小柴胡颗粒”,既保留古法制剂功效,又便于携带、服用, 且口感清甜。2000 年,白云山光华原创的小柴胡颗粒被正式收入《中国药典》。2011 年,白云 山光华小柴胡制剂方法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药白云山光华制药被确认为医 圣千年古方小柴胡传承企业。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材料三:目前,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品以中药为主,有 7 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 种”,8 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扬子江药业集团能在品牌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竞争力, 除了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以外,主要靠对中药质量管控的重视。至今,扬子江药业集团已经 连续 25 年开展质量月活动,提升全员质量品牌意识。近些年来,集团也致力于通过智能化的技 术手段,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解决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难题。中医药要产业化、国 际化,必须有效、安全、可控,目前许多疗法和药品的“有效”和“安全”已经可以肯定,但 “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要想“可控”,标准化是必由之路,包括中医对疾病的诊疗,以及 中药的种植、加工、炮制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此外,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 推动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果支撑中医药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材料四:从走方郎中,到供奉御药的太医,再到遍布全国的连锁品牌,同仁堂已有 300 多年 的历史,一直服务予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几年,为了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和要求,同仁堂 主动拥抱互联网,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人们提供全方面的健康方案,满足大家对健康 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同仁堂发力大健康①产业,是基于国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近年来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变,大健康是每个人的刚需,相比于西医在被动医疗上的强势, 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同仁堂致力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创造极致的消费者 体验,这恰恰是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在新零售领域,盒马鲜生、米家有品等都是典型代表,通过 品类创新和消费场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借 助于新零售所倡导的商业模式,同仁堂成功地在传统药店服务、客户、产品、模式上进行了 大胆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摘编自《中医药品牌故事》 - 6 - [注]①大健康强调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对生命全过程全 面呵护。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中医药工作,习总书记作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其指示包含着传承与创新 的辩证关系。 B.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用于治疗伤寒疫症的中医方剂——小柴胡汤第 一次出现在该书中。 C. 目前,许多中医药疗法和药品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已经可以肯定了,但其不具备可控性,故 需要进一步努力。 D. 在被动医疗上,西医表现强势,相对于此,中医药在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全面呵护生命全过 程上关注度更高。 5. 针对上述材料,下列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宝贵的财富,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是必不可 少的。 B. 将药物浓缩而研制出的“小柴胡颗粒”,适应不同体质的人群,口感清甜,其也被收入了 《中国药典》。 C. 中医对疾病的诊疗,以及中药的种植、加工、炮制等都需要相应的标准,这样,“可控”才 有可能实现。 D. 同仁堂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在目前,仍在不断地探索,以适应时代,满足人们 的要求。 6.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材料中各中医药企业是如何“守正创新”的。 【答案】4. C 5. B 6. ①守文化(传统)之正,创配方之新。广药白云山光华制药继承中医药文化传统,改良小柴胡 汤的配方,既保留其功效,又弥补其不足。②守质量保障之正,创技术(工艺)之新。扬子江药 业集团一方面高度重视质量的管控,保障中药质量;一方面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改革传统 中药生产技术。③守健康需求之正,创模式(平台)之新。同仁堂一直服务于人们的身体的健 康,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要求,创新发展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 7 -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不具备可控性”错误,原文表述为“‘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故选 C。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 项,“适应不同体质的人群”扩大范围,原文表述为“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适应性大大增 加”。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中医药企业是如何“守正创新”?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①材料二,“白云山光华在岭南医派“经方”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制药经验,对 传统配方进行了改良。”“2000 年,白云山光华原创的小柴胡颗粒被正式收入《中国药典》。 2011 年,白云山光华小柴胡制剂方法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药白云山光华制 药被确认为医圣千年古方小柴胡传承企业。”因此要守文化(传统)之正,创配方之新。 ②材料三,“扬子江药业集团能在品牌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竞争力,除了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 以外,主要靠对中药质量管控的重视。”“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品以中药为主,有 7 个产品被 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 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因此要守质量保障之正, 创技术(工艺)之新。 ③材料四,“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变,大健康是每个人的刚需,相比于西医在 被动医疗上的强势,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 借助于新零售所倡导的商业模式,同仁堂成功地在传统药店服务、客户、产品、模式上进行 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因此要守健康需求之正,创模式(平台)之新。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 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 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 8 - 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 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 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 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 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 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 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 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 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 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 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 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 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 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 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 9 -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 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 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 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 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 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 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 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 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 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 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 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 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 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 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 10 -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 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 谁作的。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 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 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 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 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 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 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关联,但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人物个性得 到充分展现,构成颇具喜剧色彩的情节。 B. 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 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C. 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嫉妒心 强而又自作聪明,市侩兼泼妇的形象。 D. 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说“集中”“紧凑”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与 事的配合,时合时分地推动着小说的发展。 8. 杨先生在“葡萄”和“信件”两件事中发生了心理变化,请据此分析其形象特征。 9. 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 料,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 【答案】7. B 8. ①幼稚,天真。在“葡萄事件”中,杨先生“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 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②懦弱,谨慎。太太受气后,杨先生还决定“客客气气的 写封信吧”。③善良,有教养。 与明先生家发生“葡萄事件”后,收到寄给明先生的信件, 觉得“扣下这封信”“不是好人应做的事”,告诉仆人送到邻家去。④用精神胜利安慰自己 (精神胜利法)。杨先生把两封信发出去,目的是让杨先生看看读书人“客气与和蔼”“是君 子就够了”,甚至“满心痛快”地想到“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 11 - 9. ①写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 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②揭露人性中的弱点。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 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③写出新旧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新旧市 民之间的摩擦,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自我反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显示了作者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说法错误,从杨先生“始 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 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 花草”等,可见,杨先生并不认为明先生混蛋,而是以己度人,认为对方如果受过教育,一 定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 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杨先生在葡萄事件中“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 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 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体现出他懦弱、天真的性格,等着别人主动道歉,即使别 人已经欺负到头上,还要“客客气气地写一封信”;信件事件中“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 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可见,他性格善良;“第 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 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又体现出他性格中自我陶醉的一面, 觉得能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君子风度就是一种胜利了,自我安慰。然而家里的花草却被打破, - 12 - 他由此“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 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 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体现出忍无可忍 之下也有血气与胆量向敌人宣战的性格。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小说结尾说“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从文中来看,明明是一个砸 花草,一个砸窗户,然而这件事之后他们却相安无事,甚至“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令人 诧异之外,与前文杨先生试图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事态恶化,最终采用野蛮的 方式才阻止了对方的进一步欺凌,具有讽刺意味。明先生原先觉得杨先生讨厌,是对杨先生 “文明”的一种嫉妒,而今杨先生也采用野蛮的手段报复了,他便觉得不那么“讨厌”了, 有一种杨先生也终于抛开文明的“假”面具,和自己成为同一层次的野蛮人的感觉,讽刺了 人们的狭隘、妒忌之心,也对杨先生一忍再忍,最终仍不得不靠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懦弱、 善良进行了善意的讽刺;两家的冲突实际上是新旧文化的冲突,明先生没受过教育,杨先生 是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在思考方式、处理问题的手段上产生了摩擦,体现出作者对当时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观察与思考。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 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 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 事例。 四、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 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遣使西域。超发于阗诸国兵 击莎车,而龟兹王救之。超召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阗从是而东,长史 - 13 - 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 于东界微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 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退降,自是威震西域。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 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 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 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贲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 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明年,下诏曰:“往 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 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 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狐死首丘, 代马依风,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 孤魂弃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 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B. 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 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C. 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 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D. 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 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骞,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 之路”。 B. 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貳之意。文中此处是说班超被任命为“代理司 马”。 C. 鸡鸣:天明之前。以“天干”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 1-3 时,与四更、丁夜 相对应。 - 14 - D. 元元:即黎民百姓。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 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超家境贫寒,却自小有大志。他虽曾以受雇抄书为生,长久劳苦,但他却不愿长期埋首 笔墨间,而是希望效法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万里封侯。 B. 班超智谋百出,常能以弱胜强。他以诱敌之计击败莎车龟兹联军,又能料敌于先,降服月 氏,威震西域。到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都向汉朝称臣纳贡。 C. 班超功勋卓著,被封为定远侯。他通过改立国王,招降那里的百姓的方式来稳定西域,前 后共用二十二年时间。西域各国在他的镇抚之下,没有不服从。 D. 班超久在异域,年老思念故土。他晚年给皇帝上疏称害怕自己年老体衰,倏忽死亡,孤魂 漂泊在外,他称不敢奢望能到酒泉郡,但只愿活着进入玉门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 (2)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 月氏副王谢果然派了骑兵携带金银珠宝玉器来贿赂龟兹国。班超埋伏着的士兵进行 拦击,把他们全杀了。 (2)不惊动国内,不劳烦士兵;获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统一不同民族人们的思想。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划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班超晓谕军士说:‘月氏兵虽然多,可是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 犯,交通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应当收藏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 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 “月氏兵虽多”,意思是月氏兵虽然多,随后的“然”意思是“然而”,“虽然……然而” 是转折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句子应断开,所以“虽多”和“然”之间要断开,排除 B 项和 C 项;“非有运输何足忧邪”,意思是交通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何足……邪” 是固定句式,应在“何足忧邪”前断开;“但当收谷坚守”,“坚守”是一个词组,不能断 - 15 - 开,排除 A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以‘天干’来称其名则为‘丑时’”错误,应该是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 项,“他通过改立国王,招降那里的百姓的方式来稳定西域,前后共用二十二年时间。西域 各国在他的镇抚之下,没有不服从”错误,原文“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 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 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意思是“于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 度山,出入二十二年,没有谁不服从的。班超改立各国国王,安抚他们的人民。不惊动国内, 不劳烦士兵;获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统一不同民族人们的思想。达到了施行讨伐, 洗雪旧耻,替将士报仇雪恨的目的。现在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可知是安抚他们的 人民,不是招降那里的百姓;原文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度山,在那里出入二十二年, 没有谁不服从的”,不是“他通过改立国王,招降那里的百姓的方式来稳定西域”用了二十 二年。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 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赍”,携带;“以”,目的关系,来;“赂”,贿赂;“伏”,埋伏;“遮击”, 拦击,阻击;“尽”,全。 - 16 - ②关键词:“动”,惊动;“中国”,国内;“烦”,劳烦;“戎士”,士兵;“远夷之和”,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同”,统一;“异俗之心”,不同民族人们的思想。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家里贫穷,常常给官府抄书供养母亲。长时间辛苦,曾经停止 工作扔下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 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身边的人都笑他。班超说:“你们 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任命班超为假司马,派遣使者出使西 域。班超征发于阗等各国军队攻打莎车,而龟兹王救莎车。班超召集将校商议说:“现在兵 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由此向西归去。等听到夜 里的鼓声便可出发。”龟兹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自己率领一万骑兵赴西边阻挡班超, 温宿王率领八千骑兵在东边拦截于阗。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暗地号令各部率领军队, 在鸡鸣时奔赴莎车军营。敌人大惊,慌忙逃窜。班超军队追击敌人,杀死敌军五千余人,缴 获大批财物、马匹。莎车便投降了,从此班超威振西域。永元二年,月氏派遣他的副王谢, 率领七万人马攻击班超。班超兵马少,军士都很惊恐。班超晓谕军士说:“月氏兵虽然多, 可是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犯,交通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应当收藏好粮 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月氏副王谢率军攻 击班超,不能取胜,又进行掠夺抢劫,也毫无所得。班超估计敌军粮尽,必定会向龟兹求救。 于是派遣军队数百人在东路拦截。月氏副王谢果然派了骑兵携带金银珠宝玉器来贿赂龟兹国。 班超埋伏着的士兵进行拦击,把他们全杀了。月氏从此受到极大震动,每年都向汉朝进贡。 - 17 - 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都交纳人质,表示归服汉朝。第二年,皇帝下诏令说:“过去匈奴 独霸西域,侵犯河西,永平末年,白天也要把城门关起来。先帝重视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 不想大动干戈,所以派遣军司马班超安抚于阗以西诸国。于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度山, 出入二十二年,没有谁不服从的。班超改立各国国王,安抚他们的人民。不惊动国内,不劳 烦士兵;获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统一不同民族人们的思想。达到了施行讨伐,洗雪 旧耻,替将士报仇雪恨的目的。现在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班超自觉久居偏远的异 地,年老了,思念故国。永元十二年,便上书朝廷说:“狐狸死的时候,头总朝着它出生的 土丘,代地的马依恋北风。何况我远居绝域,怎能没有‘依风’‘首丘’的思想感情呢?我 班超犬马之齿日减,常常担心年老,忽然倒下,孤魂漂泊于异域。我不敢奢望能到酒泉郡, 只愿活着进入玉门关。”奏章送上去了,皇帝被他的语言所感动,便把班超召回来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 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 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 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拟 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 - 18 - 心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 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 B 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说法有误,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 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诗句内容;然后从描写的 角度和方法思考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并指出 其表达效果。 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 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从描写的角度看,“鸟语乐” 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鸟语”是耳闻之声,“鱼行”是眼见之景,是 感官上的视听结合。从描写手法上来看,以“乐”形容鸟的欢快,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迟” 写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诗句 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注意分点作答,语言通顺。 (三)古诗文默写(10 分) 16.(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3)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 (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6)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 19 -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10)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答案】 (1). 只是当时已惘然 (2). 别有幽愁暗恨生 (3). 小乔初嫁了 (4). 畏途巉岩不可攀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金 戈铁马 (8). 金就砺则利 (9). 钿头银篦击节碎 (10). 惑而不从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惘”“幽”“巉”“砺”“篦”。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妈祖的神化,与福建当地民众从事的产业 。宋朝时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经得 到了陆续开发,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苏东坡在奏折《论高丽进奉状》里就说:“福建一路, 多以海商为业,凡沿海地区,争相以舟船贩货。”当地海上贸易的兴盛程度可见一斑。但古代 科技落后,航海多要历尽鲸波之险,碰到风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 够拯救海难的妈祖自然倍受人们尊敬。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 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里面记载了湄洲神女保佑过往船只在汹涌波涛中安然 无恙的故事。于是,附近民众纷纷 ,建了涵江圣墩神女祠,这便是最早的妈祖分庙。 妈祖显灵的传说 , 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 )。 几十年后,宋朝遣往高丽的使团,回国时发生了一件险情,此事促成了妈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 信仰的升格。到了明朝,虽然明太祖为了防止倭寇入侵,实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后册 - 20 - 封妈祖。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 。据统计,清廷对 妈祖的褒封次数最多、间隔最密、等级最高,共 15 次褒封妈祖。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息息相关 仗义疏财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B. 休戚相关 慷慨解囊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C. 休戚相关 仗义疏财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D. 息息相关 慷慨解囊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 载。 B.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 记》 C. 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的最早的文献。 D. 绍兴二十年南宋廖鹏飞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妈祖传说到达之处,就是福建商船到达之处。 B. 福建商船到达之处,妈祖传说也随之到达该地。 C. 妈祖传说也随着福建商船而到达各处。 D. 福建商船不断把妈祖传说传到各处。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 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 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息息相关,意思是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戚 相关”重点强调利害一致,一般适用于人。而第一空重在强调两者关系密切,因此选”息息 相关”。仗义疏财,指人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慷慨解囊,意思是形容毫不 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这两个词语最大的区别在于“仗义疏财”是为了正义 或讲义气,而语境中附近民众只是为了建庙拿出钱财,因此应选 “慷慨解囊”。风行一时, - 21 - 比喻流行很广。不胫而走,意思是指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的散播。第三空强调 的是妈祖显灵的传说传播得较快,因此应选用“不胫而走”。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 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青睐有加,形容对人的赏 识或者喜爱。第四空没有情感专注的意思,因此应选用青睐有加。故选 D 项。 【18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 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 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属于搭配不当,联系上下文可知,该 句的主语应该是《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以“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了”中, “了”应为“的”,故排除 D 项。另外《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文献,与“记载”搭配 不当,应删除“记载”,因此可以排除 AB 两个选项。故选 C 项。 【19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补 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 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语言 表达连贯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语意与上下文连贯。综合四个选项,空格处的句子要 表达的是福建商船与妈祖传说传播的关系,而上文描述的是妈祖传说从福建传播到其他各地, 因此空格处应强调的是福建商船对妈祖传说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结合这四个选项,B 项最能 体现福建商船的这种作用,故选 B 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 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 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 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 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 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 “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 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 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 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 22 - 六、课外知识应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20.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寥若辰星 饮鸩止渴 炙手可热 陈词烂调 B. 金榜题名 貌和神离 忧柔寡断 谈笑风声 C. 卑躬屈膝 文过是非 礼尚往来 众口铄金 D. 仗义直言 事得其反 委曲求全 声名雀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 平时所积累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平时多积累、多 记忆。 A 项,“寥若辰星”的“辰”应写成“晨”;“陈词烂调”的“烂”应写成“滥”; B 项,“貌和神离”的“和”应写成“合”;“忧柔寡断”的“忧”应写成“优”;“谈笑风 声”的“声”应写成“生”; C 项,“文过是非”的“是”应写成“饰”; D 项,“仗义直言”的“直”应写成“执”;“事得其反”的“事”应写成“适”;“声名雀 起”的“雀”应写成“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文过饰非,意思是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 声名鹊起,意思是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故选 A。 21.选出都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的一组( ) ①《六国论》 ②《师说》 ③《伶官传序》 ④《卖油翁》 ⑤ 《前赤壁赋》 ⑥ 《阿房宫赋》 ⑦ 《过秦论》 ⑧ 《游褒禅山 记》 ⑨《岳阳楼记》 ⑩《黔之驴》 A. ①③④⑥⑨ B. ②④⑥⑧⑩ C. ①③⑤⑦⑨ D. ①②③⑧⑩ 【答案】D - 23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⑥《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的作品;⑦《过秦论》是汉代贾谊的作品;⑨《岳阳楼记》是宋 代范仲淹的作品。 故选 D。 22.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 项”,这是赏析诗词的意境。例句与 D 项均借眼前平凡景物与昔日繁华景象所形成的鲜明对 比,表现作者感慨历史变迁,以及追忆古人英雄业绩的情感;A 项诗句以“草萋萋”、“花自 落”、“鸟空啼”表现一种孤寂、落寞之情;B 项诗句以轻灵的笔触,写长安城内的寒食节, 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风俗画,表现了作者怡然自适的愉悦之情地;C 项诗句以“寥 落”、“寂寞”、“白头”等词语表达了一种凄婉、哀怨之情。 2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单于愈益降之 均之二策 B. 故燕王欲结于君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 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24 - D. 不如因而厚遇之 君因我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 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 项,代词,苏武;指示代词,这。 B 项,介词,跟,同;介词,在。 C 项,均为介词,凭借。 D 项,由此,趁此;通过、经由。 故选 C。 2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的一些优秀作品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日臻成熟。 ②剧坛上除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丁西林等,又涌现出曹禺、夏衍、于伶等著名剧作家。 ③曹禺 1934 年发表了震动剧坛的《雷雨》,翌年又创作了《日出》。 ④这个阶段戏剧创作队伍更加扩大,作品质量普遍提高。 ⑤曹禺这两个剧本和不久后完成的《原野》,不仅显示了剧作家向更深的社会题材开掘的努力, 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新阶段的到来。 ⑥通过家庭的悲剧或社会的悲剧,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透视了旧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与罪恶, 下层人民的痛苦与悲惨。 A. ③⑤⑥④②① B. ④②①③⑥⑤ C. ⑤②①④③⑥ D. ④②③①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 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 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几 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观察所给句子发现,文段是关于中国现代戏剧文坛的叙述,以曹禺为例进行进一步解说。 ④②①应相连,是对文坛的描述。③⑥⑤是以曹禺为例来进一步阐述。 故选 B。 - 25 - 【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 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 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七、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座头鲸,世界上最美的生物之一,体型庞大,鳍宽如翼,它从水中腾跃而起,如鲲鹏展 翅般的身影,是大海上最优美的身姿。座头鲸的一生,并非整日沉潜深海,而是在漫长的迁 徙中度过,它穿越海洋时发出的低沉悠远的鲸吟,是汪洋中最动听的歌声。预感到自己生命 即将终结时,它会找一片安静的海域悄然离去。然而,它庞大的身躯慢慢沉入深海,会形成 一套完整的、哺育暗界众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系统,成为茫茫海洋里最温暖的“绿 洲”。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浪漫的名字——“鲸落”。 你是为鲸跃鲸吟而耳目震撼,还是为鲸落鲸魂而感动不已,抑或是为鲸辉煌庄严的一生而叹 为观止?请谈谈你的思考与感触。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生之绚烂,死亦静美 座头鲸作为世界上最美的生物之一,生时鲸跃鲸吟,展现优美身姿和动听歌声,奋发有 为,耳目震撼;死时鲸落鲸魂,哺育暗界众生数十年,无私奉献,令人感动。真所谓“生如 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鲸辉煌庄严的一生就好似人生的缩影,在奋发有为与无私奉献 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王尔德说过:“吾辈皆困于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快递小哥雷海为在中 国诗词大赛中战胜北大硕士彭敏,拔得头筹;豫剧演员马金凤数十年如一日,严于律己,登 上春晚舞台,一曲《穆桂英挂帅》使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有敬佩由心生。雷海为吟诵 古典诗词,马金凤传唱豫剧,不正如同那低沉悠远的鲸吟,在生时奋发有为,为生命添上那 - 26 - 或浓或淡的一笔吗?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中国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在青海进行核实验时取得 了重大突破,他立即决定登记赴京报告。不幸的是这架飞机在距地四百米着陆时坠机。人们 发现郭永怀遗体时,他与警卫员紧紧拥抱在一起,在他们胸前的是未受丝毫损坏的机密文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世界赫赫有名的植物病理学家,60 岁那年他毅然离开实验室投身扶 贫大军中,将冬季马铃薯高产、林下三七种植技术带到农村,改善民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勇士,他们不计个人利益,不畏生死,一心 为民。这不正如那温暖的海洋“绿洲”,生命的最后也要反哺他人、报效国家、发光发热? 郭永怀如此,朱有勇亦如是…… 反观当下,世间有人自暴自弃,身家名誉全抛弃,但求苟延残喘;有人得过且过,无所 事事,人云亦云,毫无自我;但更有人仰望星空,困泞之中点燃生命之火……加缪曾言:“对 未来最好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东隅尚在,青春当时,时不我待,此时不搏,更 待何时? 《围炉夜话》中写道:“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当鲸跃身入海,沉潜 至底,黑暗之极,必将绚烂,白日青天,心更洞明,鲸无憾,而你我呢?唯有将奋发、奉献 的信念放入心中,如鲸一般,在“鲸吟鲸跃”“鲸落鲸魂”的过程中完成辉煌庄严的使命, 如此方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解析】 【详解】这是一则隐喻性材料作文,材料描述了座头鲸的一生,奋飞时尽力展现优美的姿态, 奔流中不忘吟出动听的歌声,终结时悄然沉落化作温暖的绿洲。鲸生灿烂,扬波凌海,鲸落 庄严,沉波归海。鲸生、鲸落给予观者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震撼,更是生命的启示。 审题时要由物及人,由鲸跃鲸吟、鲸落鲸魂联想到人的生命历程,并深入思考。人生一世, 纵使没有鲸一般庞大的身躯、巨大的能量,也应追求如鲸一般的生命之旅,而非沉潜混沌。 鲸跃鲸吟,是生命应有的姿态与声音,是生命的豪情与振奋。这种姿态始终饱含热情:拼搏 时,坚定信念,鼓舞自己;奋飞时,势如鲲鹏,姿态优美。为己留痕,为“海”增色。这样 的生命更厚重。 鲸落鲸魂,是生命理想的境界与归宿,是生命的庄严与感动。这种境界无私而伟大,以自己 的绵薄之力哺育他人,以大爱之心善待他人。奉献他人,反哺社会国家,这样的生命有情怀。 (补充:这里的鲸落鲸魂,不一定都是牺牲殒命式的奉献,只要具备这样的造福和反哺精神, 都可以理解为“鲸落”。) - 27 -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当人生如同鲸生鲸落,为己留痕,为他奉献,增添厚度,打开情怀,方 能称之为有价值、有意义。 参考立意: 1.鲸吟跨沧海,鲸跃斩碧波; 2.后生入海,向海而生; 3.一鲸落,万物生; 4.生当如鲸跃,死当如鲸落; 5.鲸生泛海,鲸落馈海; 6. 生命留痕,反哺众生。 参考素材: 1. 座头鲸是世界上最美的生物之一,鲸跃如鲲鹏展翅,鲸吟如动听歌曲;更令人震撼的,它 死时,鲸落深海,形成一套完整的、哺育暗界众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系统,成为茫茫 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 2.曾国藩,被誉为王阳明心学之后儒家学派中最出类拔萃的人。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 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终生注重家庭教育,对子孙严格鞭策,以身垂范, 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晚年着下《曾国藩家书》,以教导族中后人,他独创的家教理论 和方法造就曾氏家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构成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曾氏家族 至今绵延 190 余年,曾家子弟皆成才,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共出有名望的 人才 240 余人,有近两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众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 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 3.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国人的脊梁,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所指的孺子牛,一生笔耕不辍,写出被 “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文章,敲响一个民族堕落的警钟,为了中国,为了新文化,为了新 青年,向旧社会的一切敌人发起最勇敢、最猛烈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百多年过去 了,他虽死犹生,他的作品与他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后世,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精神鲸落。 4.孔子,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死,泽被后世,万世师表。他一生颠沛流离,但他走到 哪里,就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哪里。他活着,是一位天才的歌者,诗三百皆弦歌不辍;他死 后,便是一首诗,活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中,活在汉字的平平仄仄里。司马迁为之着《孔子 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心向往之,以毕生之心血着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化为中国文化的另一座鲸落。 - 28 - 参考结构:题目“生之绚烂,死亦静美”。本文论点鲜明,立意精准。由鲸的生命历程联想 到人的一生,论述该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对鲸的震撼、敬畏之中,自然得出答案。作者 援引事实,由雷海为到马金凤,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该有的奋发;而在对郭永怀、朱有勇事 迹的阐释中,更让我们看到如鲸落一般反哺众生的生命本该有的赤诚、境界。论据翔实,紧 扣论点,照应题目,论证有力。此外,文中的系列引用让文章增彩,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底 蕴。道理论据阐释过程中更见作者自我的思考和强烈的时代感,与时代同频,文字中彰显思 想的力量。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