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专题06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专项提分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专题06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专项提分训练

专题(六)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6月2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这部法律将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施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监督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决定权 ‎2.最高人民法院消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审判实际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废止103件司法解释。决定自2019年7月20日起施行。这说明 (  )‎ A.最高人民法院拥有立法权 B.法院在审判时坚持情大于法的原则 C.我国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2019年6月2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这部法律与其他法律一样,也是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这表明 (  )‎ A.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B.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C.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他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与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这说明了 (  )‎ ‎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消除了我国的犯罪行为 ‎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成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11‎ ‎5.2019年7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打虎”“拍蝇”“猎狐”的相关情况,上半年,共有11名中管干部落马,这再次向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告了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坚定决心。反腐倡廉有利于 (  )‎ ‎①建成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政府 ‎ ‎②维护少数人的切身利益 ‎③维护法律的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 ‎④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9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士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在民商事审判中统一裁判尺度。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 (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7.对漫画中违规违法企业的行为“零容忍” (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能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③有利于树立社会正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8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举行新任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之所以开展宪法宣誓活动,是因为(  )‎ A.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1‎ ‎9.因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深圳一商家吃了全国首张此类罚单。2018年7月16日,坪山万众百货的店主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全国首宗向未成年人非法售烟案结案。该案商家的行为属于 (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严重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 ‎④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0.下列案件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 案 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 行政违法行为 ‎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 刑事违法行为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9年5月9日,一起掌掴公交司机事件的当事人被判刑,引起社会关注。这件事启示我们 (  )‎ ‎①行为与后果常常紧密相连 ‎②良好的动机必然导致良好的结果 ‎③恶意的行为必然导致违法犯罪 ‎④要增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以下是某法院的判决书的部分内容: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 11‎ 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郑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 000元……对该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 ‎①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他人物质帮助权 ‎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13.[2019·北京延庆一模]2018年12月13日,民警在某市医院路段巡逻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违停,正准备对其拍照开出罚单时,看到轿车前挡风玻璃上夹了一张纸条,写着:“警察同志,请高抬贵手,小孩发烧,实在找不到停车位!”。民警考虑到医院附近停车难的实际困难,经商量后认为,违停车辆没有对交通造成影响,可不予处罚,但要给予警告,于是在罚单上写下“警告一次”四个字。‎ 同学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你支持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4.[2019·庆阳]弘扬法治精神 ‎  2019年4月2日,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项工作,推动法治甘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 11‎ 法治保障。‎ ‎(1)党中央、甘肃省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法治中国、法治甘肃建设? ‎ ‎(2)为推动法治甘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谋划,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 材料一 2019年4月,疫苗管理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到天津、重庆、河北等地调研,听取疫苗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疾控机构、接种单位等的意见;2019年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这是我国首部有关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 ‎(1)探究一:疫苗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立法理念?‎ 11‎ 材料二 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2)探究二:说说厉行法治对公民有什么要求?‎ ‎(3)综合上述两段材料,概括在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四、实践探究题 ‎16.[2019·北京门头沟二模]2019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7周年,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为此,小华同学积极进行了收集资料和采访调查活动,请你帮助小华同学分析收集和采访调查的资料。‎ 宪法修改 ‎  在1982年现行宪法施行后,我国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对宪法作了五次修改(如下图)。‎ 11‎ ‎1988年宪法 修正案 ‎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宪法 修正案 ‎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99年宪法 修正案 ‎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宪法 修正案 ‎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2018年宪法 修正案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小华不明白为什么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请你帮他解答。‎ 采访调查 ‎  小华同学就“你对宪法知多少”对家人进行了一次采访调查。下面是小华与家人的部分对话:‎ 小华:“你们对宪法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爸爸:“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妈妈:“你爸爸说得对,宪法还对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维护国家统一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都作出了规定。”‎ 奶奶:“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大事,宪法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爷爷:“我看过新当选国家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的视频,我觉得国家领导人向宪法宣誓的仪式很庄重,宪法宣誓仪式有利于维护和彰显宪法的权威。”‎ ‎……‎ 11‎ ‎(2)在采访中,妈妈提到了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其中属于基本义务的是哪几项?‎ ‎ (3)请运用所学知识,任选奶奶或爷爷的观点(划线部分),进行评析。‎ 11‎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国人大的职权的认识和理解。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说法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2. D [解析]材料中“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审判实际需要”“废止103件司法解释”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司法解释不是法律,司法解释的废止与立法权无关,排除A;“法院在审判时坚持情大于法的原则”的表述是错误的,排除B;材料不涉及德治的内容,排除C。故选D。‎ ‎3.B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疫苗管理法根据宪法制定,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故B正确;A、C、D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于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不可能彻底消除违法犯罪现象;④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故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反腐倡廉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建成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政府,②说法错误,①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在民商事审判中统一裁判尺度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公正司法的要求,C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护公平正义的认识和理解。对违规违法企业实行“零容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①③④均是正确的;②中“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故选C。‎ ‎8.D [解析]开展宪法宣誓活动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D的说法是正确的;A、B、C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类型的知识。从题干中可知该商店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受到了行政处罚,因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故①③正确。故选C。‎ ‎10.D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依教材知识可知,①中的警告属于行政处罚,故该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中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赔偿属于民事法律责任,故该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中的有期徒刑属于刑事处罚,故该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④中违规停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此③④对应正确,故选D。‎ ‎11.C [解析]题干中的事件说明行为与后果密切相连,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增强自我控制力,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良好的动机也要注意方式方法;③说法绝对化,错在“必然”二字。故选C。‎ 11‎ ‎12.C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了他人合法财产权,故①错误;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②③正确;拘役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故④错误。故选C。‎ ‎13.甲:人性化、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社会和谐、宽容、理解等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乙: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破坏诚信、不遵守法律规定等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示例:甲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因为医院附近停车难是普遍问题,民警相信司机,也是对诚信品德的认可, 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理解以及社会和谐。‎ 乙的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合法性。从法律角度讲,不管司机是不是说假话,是否造成交通拥堵,违停本身就是对规则的破坏。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都不值得提倡,更不能效仿。‎ ‎14.(1)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⑥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等等。‎ ‎(2)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④树立法治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⑤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自觉性;⑥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15.(1)科学立法。‎ ‎(2)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 ‎(3)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6.(1)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受教育、维护国家统一。‎ ‎(3)奶奶的观点错误。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提供宪法保障;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因此,宪法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爷爷的观点正确。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②国家领导人向宪法宣誓,有利于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11‎ 依法履职;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