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实验题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实验题汇编

实验题 海淀区 a b c NaOH溶液 大理石 澄清石灰水 ‎32.(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 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 ,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 。‎ ‎33.(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 ‎③向步骤②‎ 羊毛线逐渐消失。‎ 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 。‎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 ‎32.(共6分)‎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液封) ………………………………1分 ‎(2)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止水夹、活塞不写给分),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1分 ‎ 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 ………………………………1分 ‎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分 ‎(3)水 ……………………………………………………1分 ‎(4)打开止水夹a(关闭活塞b和止水夹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继续加水,此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建议同时答出取样、操作、现象和结论;结论必须为气密性良好) ……………………1分 ‎33.(8分) ‎ ‎【查阅资料】(3)① 2Al + 6HCl == 2AlCl3 + 3H2↑ ……………………1分 ‎②2H2O ……………………………………………………1分 ‎【猜想与验证】(1)①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答潮解给分) ………1分 ‎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答放热给分) ……………………………1分 ‎(2)②氢氧化钠溶液 …………………………………………1分 ‎③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 ……………………………………………………1分 ‎【应用】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有水蒸气冒出、听到水沸腾的声音等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都给分),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1分 ‎【反思】②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基于本实验中信息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1分 朝阳区 ‎ 32.(5分)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 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 小明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 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 ‎ ‎ 。‎ ‎(2)小刚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3)小红用此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分子的运动。‎ 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的试纸缠绕在小试管外壁,带孔的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试纸很快变红色,请用初中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 ‎33、(8分)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因其低毒、含氮量高,俗称“蛋白精”。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婴幼儿泌尿结石病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 ‎]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二氧化碳和氨气(NH3)‎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 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和分析】‎ ‎(1)A装置的作用是 。‎ ‎(2)实验时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证明生成了 ,同时看到D中 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2、(5分)‎ ‎(1)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木条熄灭。‎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锥形瓶中(或支管口)。(合理给分)‎ ‎(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可以加快氨水的挥发(或加快氨分子运动的速率)。‎ ‎33、(8分)【假设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合理给分)‎ ‎ ② 只有②中气体符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 【实验现象与分析】(1)冷凝得到三聚氰胺 ‎ (2)氨气(或碱性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吸收氨气 催化剂 ‎380℃~400℃‎ ‎ 【实验结论】6CO(NH2)2 ======== C3H6N6 + 6NH3↑ + 3CO2↑‎ 通州区 丰台区 ‎32.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 ‎(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颈漏斗 ‎ 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此时装置B ‎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K1的目的是——————‎ ‎(2)然后关闭 K1和 K3,打开K2,将胶头 ‎ 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 ‎ 稍后打开 K3,此时装置C和D中的现 ‎ 象分别是——————、——————‎ ‎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2)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K1,其它操作相同,则装置B的现象不同点是——————————————‎ ‎33.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 c.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 己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装置c和D中的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 ‎ 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装置G中的药品、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_‎ ‎(4)同学们为了验证通过干燥管后气体的成分,继续进行的实验为:‎ ‎32.(5分)‎ ‎ 防止B中气压过大,将瓶塞顶起 ‎(2)c中的液体流入D中,B中的液体流入c中,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中的液体流入D中形成喷泉,D中溶液变浑浊 关闭K1,,装置B中左侧导管末端能看到气泡;打开K1,则看不到该现象 ‎33.(7分)‎ ‎(1)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3)装置G中装有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 ‎(4)除去混合气体中剩余的CO2和水蒸气 ‎(5)填对1行得1分 昌平区 ‎32. (5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A B C 分液漏斗 药品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操作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 现象,并写出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操作 关闭K2,打开K1‎ 现象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 ‎ ‎(2)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A B C 分液漏斗 药品 X溶液 稀盐酸 水(滴有石蕊溶液)‎ 碳酸钠溶液 操作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 现象 ‎ ‎ 操作 关闭K2,打开K1‎ 现象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 A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写出A中X溶液的溶质 ‎ (至少写两种)‎ ‎33. (8分)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字母)。‎ A. FeO B. Fe2O3 C. Fe3O4‎ ‎32.(5分,每空l分。)‎ 现象,并写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B中有气泡产生,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a(OH)2+CO2 CaCO3↓+ H2O ‎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B中不断产生 CO2,压强增大,将B中碳酸钠溶液压入A中,和A中的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 现象 ‎ 紫色石蕊变红 ‎ 写出A中X溶液的溶质 ‎ Na2CO3、 NaHCO3 (K2CO3) ‎ ‎33.(8分,每空l分。)‎ ‎【实验探究】 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 l535℃~l538℃ Fe2O3 Fe3O4‎ ‎【拓展延伸】(1) 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 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3) A>C>B 大兴区 ‎32.(6分)下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A、B、C、D、E中均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E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33.(6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 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目的是 。‎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 。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 MnO2‎ ‎32.(6分)‎ 点燃 ‎ (1)2H2O2 ==== 2H2O + O2↑‎ ‎ (2)白磷燃烧 4P + 5O2 === 2P2O5‎ ‎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O2 + H2O === H2CO3 (4)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33.(6分)‎ ‎ (1)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 ④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亚硝酸钠(或NaNO2) ‎ ‎15℃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该药品,充分溶解后,无固体剩余,证明该药品为亚硝酸钠。(2分)其他答案合理得分。错答、漏答均为0分。‎ 顺义区 ‎32.(6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碱的性质。将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放入A中,先打开止水夹Ⅰ,过一会儿,再打开止水夹Ⅱ,观察到A中溶液澄清,小试管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1)若B中有气泡产生,则小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的液体可能是 (只写一种),验证你的猜想正确的方法是 。‎ ‎(2)若B中无气泡产生,则C中的液体为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3)该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8分)生活中用到各种漂白剂。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种常用作氧系漂白剂的物质,可能是双氧水(H2O2)、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过氧化钙(CaO2)中的一种。同学们观察发现,该漂白剂为白色粉末(右图)。‎ ‎【提出猜想】该漂白剂肯定不是 。‎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 和过氧化氢。‎ ‎ ②过氧化氢常温下不稳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过氧化钙,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将方案的空格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2g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ml水,充分振荡。‎ 液体浑浊,‎ 有持续的细小气泡冒出。‎ 步骤2‎ 向步骤1的试管中继续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步骤3‎ ‎ 。‎ ‎ 。‎ 该消毒剂的成分不是过碳酸钠。‎ ‎【交流反思】小刚认为根据步骤1可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不需要后两步实验,理由是 。小强认为不行,小强反对的理由是 。‎ ‎32.(6分)每空1分 ‎(1)CO2+Ca(OH)2=CaCO3↓+H2O; 酸(或碳酸盐);取少量C中的液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酸(或检验碳酸盐的方法)‎ ‎(2)浓硫酸 ; 浓硫酸倒吸入B中,遇水放热,使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饱和溶液析出固体。‎ ‎(3)NaOH + HCl = NaCl + H2O ‎33.(8分)实验现象2分,其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提出猜想:H2O2‎ 查阅资料:②2H2O22H2O + O2↑‎ ‎ ③ 2CaO2 + 2H2O = 2Ca(OH)2 + O2↑‎ 实验验证:操作——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现象——溶液红色消失,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交流反思:小刚:溶液浑浊,说明该漂白剂难溶于水,而过氧化钙难溶于水,过碳酸钠能溶于水,说明该漂白剂是过氧化钙 ‎ 小强:一定量的水中固体不完全溶解,可能是因为固体不溶,也可能是因为水量不足,溶解达到饱和,所以不能确定是过氧化钙。‎ 平谷区 ‎32、(4分)原煤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的混合气体。同学们在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其他仪器用品略)。‎ (1)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2)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装置组合后还有明显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___▲___。‎ ‎(4)为达到实验目的,将上述装置组合后进行实验,其接口顺序为:混合气体→___▲‎ ‎___。 (填“a~h”接口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33、(8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5包白色固体物质,分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②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共存。‎ ‎③ 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 CaCl2 = Ca CO3↓+ 2NaCl ‎(2)实验探究:同学们从5包白色固体物质中任取3包混合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取混合后的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有气体产生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后的白色粉末中可能有:‎ ‎ ___▲___‎ ‎②取混合后的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 试管底部有难溶物出现,试管外壁无明显变化 混合后的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___▲___‎ 一定没有:___▲___‎ ‎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 溶液变成红色 混合后的白色粉末中___▲___‎ ‎(3)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老师指出:步骤②的上层氢液中只含有一种碳酸盐。为进一步确定步骤②中的成分,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4)实验反思:通过上面实验,混合后的白色粉末是___▲___ 。 ‎ 怀柔区 ‎32.(7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有关CO2的实验时用到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用A装置检验CO2,试剂X为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该装置吸收CO2时,试剂X最好选用 。‎ ‎(2)如图B所示,挤压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 ‎3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 [猜想与假设]‎ 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猜想分析] ‎ ‎①影响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 ‎②不可能含有氯化铁,理由是 。‎ ‎③一定含有碳,理由是 。‎ ‎[实验验证]‎ ‎①验证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所选用的试剂是 。‎ ‎②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的实验方法是 。‎ 结论:铁钉在食盐水中比在纯水中生锈快。‎ ‎32.(7分) ‎ ‎(1)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 + CO2→CaCO3↓+ H2O ;氢氧化钠溶液(2)气球鼓起;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小于气球内的压强(2分)‎ ‎33.(6分)‎ ‎[猜想分析] ‎ ‎①氧气 ②氯化铁溶于水 ③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实验验证]‎ ‎①稀盐酸 ②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则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否则,不含有铁。(2分)‎ 房山区 ‎32.(6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1)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 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 ‎_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试管2中的固体分别是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请你解释溶液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3.(7分)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 ‎【查阅资料】‎ ‎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 Ca(ClO)2。‎ ‎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 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 褪色。‎ ‎3.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 ‎4. 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交流讨论】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 ‎ 。‎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CO3; ‎ 猜想二: ;‎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猜想一成立,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 。 ‎ ‎32.(6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CaCO3 + 2HCl ====CaCl 2+ H2O + CO2↑(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可)‎ ‎(2)NaOH (烧碱、氢氧化钠固体)‎ ‎(3)水、硝酸铵(或干冰、冰) 酸。‎ 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 ‎(1.说出试管2中降温;2.说出吸滤瓶中压强减小;3.酸中和掉碱性)‎ ‎33.(7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交流讨论】 氧气(O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 ‎ 猜想二:CaCl2和CaCO3和Ca(OH)2。‎ Ca(OH)2+CO2===CaCO3↓+H2O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冒气泡,说明含有CaCO3;(水足量,滤渣即是CaCO3)。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CO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Ca(OH)2。猜想一成立。‎ 石景山区 ‎32.(5分)向一只盛有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烧杯中,依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过量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⑵加入过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有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最终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为 ▲ 。‎ ‎33.(8分)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C D E 澄清 氢氧化 氯化钯 石灰水 钠溶液 溶液 ‎⑴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 g氧化铁和1.2 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 气体;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 。‎ ‎⑵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 ;‎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 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 ▲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 ▲ 。‎ ‎32.(5分)⑴ Na2CO3 + Ca(OH)2 2NaOH + CaCO3↓ ‎ ‎ ⑵ 溶液中产生气泡,沉淀消失,红色褪去 ‎ CaCO3+2HCl CaCl2+H2O+CO2 ↑ ,NaOH+HCl NaCl+H2O (2分)‎ ‎ ⑶ NaCl CaCl2 HCl ‎33.(8分)⑴ CO和CO2 处理尾气 Ca(OH)2 + CO2 CaCO3 ↓+ H2O ‎ 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 ‎⑵ 铁和氧化铁 2和4 Fe为5.6 g ,Fe2O3 为1 g (2分)‎ 门头沟区 ‎32.(5分)老师用右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盛有足量铁粉;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立即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 。‎ ‎(3)C装置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提供药品 b.控制气体总量 c.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d.可用来储存气体 ‎ ‎33.(8分)中考前复习,小芳打算把厨房中盛有淀粉、NaCl、Na2CO3、NaHCO3的调料盒贴上标签。中考结束帮妈妈做家务。请你帮助小芳完成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准备工作:将四种调料盒编号为A、B、C、D ‎(1)取四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通过实验将B盒贴上写有 的标签 ‎(2)取A、C、D各少量于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填齐下表:‎ 编号A的调料盒为 ‎ ‎(3)查阅资料:‎ ‎△‎ 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H2O、CO2‎ NaHCO3 Na2CO3‎ 资料2: ‎ ‎(4)依据资料,帮助小芳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来区别NaHCO3和Na2CO3:‎ 实验方案1:小芳拟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洁净试管中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小芳观察到的现象有 。‎ 实验方案2:取两种待检测样品制成20oC的饱和溶液,取两种饱和溶液适量分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写出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 实验方案3:设计下列实验请填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两个试管各加足量且相等的稀盐酸,试管上系的气球里各装入106克 两种白色粉末,同时倒入盐酸中。‎ ‎32.(5分)(1)  气球鼓起  ;  2NaOH+CO2= Na2CO3+H2O 。‎ ‎(2) 先:溶液从导管吸出,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放出;后: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3) acd (填字母)。‎ ‎33.(8分)(1) 淀粉,(2)稀硫酸或稀盐酸,有气泡,NaCl ‎(4)实验方案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方案2:一个试管无现象,一个试管变浑浊,变浑浊的盛放碳酸钠溶液 。‎ 实验方案3:(从反应快慢上区分也可以)‎ 实验现象 结论 气球鼓起,气球鼓的一大一小 鼓的大的是 NaHCO3,鼓的小的是Na2CO3‎ 密云县 ‎32.(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如右图装置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1)请你协助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广口瓶中 装置内的药品 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甲 乙 丙 ‎(2)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如右图)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①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 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 ‎ 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 分液漏斗 止水夹 ‎250 mL ‎200 mL水 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  。‎ ‎②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 ‎10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 温,打开止水夹。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3.(6分)做完“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实验探究] ‎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 ‎[查阅资料2] ‎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右表: ‎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 ‎ ‎[拓展延伸] ‎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 ‎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变为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2.(1)‎ 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广口瓶中 装置内的药品 H2O/NaOH溶液/石灰水 CO2‎ 可观察到的现象 与上述药品相对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与上述药品相对应 ‎(2)①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不与氢氧化钠、水反应) 。‎ ‎②有115ml的水倒吸进集气瓶中(或水到吸进集气瓶,量筒内还剩余85ml水)‎ ‎33.【实验探究】 稀盐酸或稀硫酸 , 有气泡冒出 。‎ ‎【理论探究】1535~1538‎ ‎【拓展延伸】(1) 在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 。‎ ‎ ‎ ‎(2) 6Fe2O3 高温 4Fe3O4 +O2 ↑ 。(此空2分)‎ ‎ (3) 显红色或红棕色 。‎ 延庆县 ‎32.(6分)学了炼铁原理后,小明想用此原理测定某一生锈铁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于是他取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 ‎ 友情提示:带孔玻璃球泡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充分接触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 稀盐酸 ④ 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 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 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 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3.(7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 少量样品 过滤 加足量水 使物质充 分溶解 滤渣B 滤液C 混合物A 后续实验 取样,‎ 滴加稀盐酸 无色气体 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 样品 ‎ ‎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滤液C中是否含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④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 高温 ‎32.(6分)‎ ‎(1)3CO + Fe2O3 2Fe + 3CO2 (2)② CO2+2NaOH= Na2CO3 + H2O ‎ (3)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4)10(m1-m2) / 3m1 或 40 m3/33 m1(2分)‎ ‎33.(7分)‎ ‎ (1)CaCO3 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CO2= CaCO3↓+H2O。‎ ‎(2)【猜想】NaOH和Na2CO3 ‎ ‎ 【反思与评价】Na2CO3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④正确 ‎(3)②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