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www.ks5u.com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了解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和解放战争进程,认识和平民主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了解国共两党的政治、经济政策,分析国民党失败、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3.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当时中国出现两种不同建国方针:一是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另一是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2.表现 ‎(1)重庆谈判 ‎(2)1946年政协会议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 ‎、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3.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4.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国统区财政经济崩溃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3.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进一步暴露 ‎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2.战略反攻 ‎3.战略决战 ‎(1)战役概况 战役 参战部队 结果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1948年9月)‎ 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初)‎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下旬)‎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北平和谈 ‎6.渡江战役 ‎7.胜利的原因 ‎8.意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知识拓展]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谈判的真实目的 ‎(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2)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 ‎[知识拓展] 中共能打退敌人全面进攻的主观原因 中共制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实行正确的战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和正确的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知识拓展]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原因 陕北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山东联系华北和华东,进攻山东可切断解放区与华北、华东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名词解释] 恶性通货膨胀 它是指物价上涨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开始成倍的增长。这一程度的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和经济生活秩序,开始动摇社会安定的基础,最后容易导致整个货币制度的崩溃。这一程度的通货膨胀多发生在战争、社会变革、政治动荡时期的国家或地区。‎ ‎[思考探究1] 战略决战有哪些有利条件?‎ 金版点拨:(1)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解放区更加巩固。‎ ‎(2)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举行战略反攻,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 ‎(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进行战略收缩,蒋介石举棋不定。‎ ‎[思考探究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什么要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金版点拨:因为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思考探究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金版点拨: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主题一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一 ……为实现“和平建国”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准备在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以诚促和。……“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应该说,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重庆谈判的延续和扩大,重庆谈判则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了良好的铺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海蛟《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二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 史料一介绍了重庆谈判面临的国际背景及失败原因。史料二通过周恩来的演讲,反映出北平谈判的历史背景。‎ ‎ (1)根据史料一,说明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金版参考: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协议奠定了基础。‎ ‎(2)阅读史料二,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金版参考:陈嘉庚:因为当时陈嘉庚看透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 周恩来: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中心问题:只有接受改编和渡江,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不同之处 ‎(1)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而谈判;北平谈判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 ‎(2)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北平谈判时,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面目。‎ ‎(3)内容不同。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北平谈判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 ‎(4)结果不同。重庆谈判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随后召开了重庆政协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等五项协议,但最终都被国民党撕毁;北平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后,中国共产党被迫发动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 ‎1949年8月5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将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昏庸、专制、无能一一历数,以说明国民党的失败是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二 解放战争时期,……‎ 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的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商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如1945年8月法币发行5千亿元,1947年4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发行额660万亿元以上,约是抗战前47万倍,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三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四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判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史料一从国民党的政治表现角度分析。史料二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史料三从解放区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角度分析。史料四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分析。‎ ‎ 上述史料反映的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金版参考:史料一、二反映了国民政府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家鱼肉人民,执政为己,失了民心;史料三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史料四反映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 ‎ ‎1.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 ‎①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②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指挥失当。‎ ‎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④国民政府腐败,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启示: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促使战争走向胜利。我们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从世界政治影响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4)从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 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 革工作中的教训》‎ 课堂跟踪训练 ‎1.(2020·山东青岛期末)以下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西安事变 B.国共合作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 C 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的狗肉,揭穿了抗战后重庆谈判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2.1946年6月-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此阶段,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防御战 B.游击战 ‎ C.阵地战 D.运动战 答案 D 解析 防御阶段,并非单纯防御,也有进攻,A项错误;游击战适合武器落后,人员较少且分散的情况,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人数和装备都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错误;阵地战适合双方力量相当,或优于对方情况的作战,防御阶段不适合,排除C项;敌强我弱,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即为运动战,符合这一时期,故D项正确。‎ ‎3.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通货膨胀酿成社会危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滥发纸币,致使法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酿成社会危机,故D项正确。纸币可以用于购买粮食,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是纸币贬值很快,而银元价值比较稳定,A项错误;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的话,应该先去买粮食和食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4.(2020·山东聊城期末)下面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兵力对比表。据该表可知,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占据优势开始于(  )‎ 时间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1946年7月 ‎127万人 ‎430万人 ‎1948年8月 ‎280万人 ‎365万人 ‎1948年11月 ‎300万人 ‎290万人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1948年11月国共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因为1948年9月-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中国民党主力被消灭,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时是1946年6月,A项错误;1947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B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D项错误。‎ ‎5.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极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土地革命的开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极其危险’”可知,人民力量的伟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腐败”与“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极其危险”有关,但不符合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C项错误;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不符,D项错误。‎ 课时作业 ‎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总编辑王芸生兴奋地写道:“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  )‎ A.商讨对日最后决战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和平民主局面 D.拟出席“国民大会”‎ 答案 C ‎2.1946年7月,王树声率领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胜利完成中原突围。中原突围(  )‎ A.为《双十协定》的签订奠定军事基础 B.有利于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为推进解放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 D.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重点进攻 答案 C 解析 《双十协定》签订于1945年10月10日,故A项错误;重庆政协召开于1946年初,故B项错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突围打破了国民党围歼中共主力的意图,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有生力量,故C项正确;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错误。‎ ‎3.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答案 C 解析 1945年8月,此时内战尚未开始,国民政府发行货币量没有异常波动,三年后,即1948年,此时内战正在进行,国民政府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大量增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故选C项。A项不符合此时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排除;B、D两项虽然都是原因,但不会导致纸币发行量如此迅猛,故排除。‎ ‎4.1947年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经济紧急措施方案》,规定“凡国营生产事业,除属于重工业范围及确有显著特殊情形必须政府经营者外,应即以发行股票方式公开出卖或售与民营”,由此掀起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这一措施(  )‎ A.在美国胁迫下强化了市场经济 B.遏制了共产主义经济思潮 C.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社会资产 D.有利于政府筹措内战资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抛售国有企业,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国有资产,一些有特权的官僚谋求私利,化公为私,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胁迫”,排除A项;国民党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与遏制了共产主义经济思潮无关,排除B项;国民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经济危局,排除D项。‎ ‎5.1948年,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该国民党军官参加的这场战役(  )‎ A.标志着战略反攻开始 B.标志着战略决战开始 C.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D.使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答案 B 解析 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辽沈战役标志着战略决战开始,故选B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战略反攻开始,排除A项;三大战役后,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C项;渡江战役后,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排除D项。‎ ‎6.(2020·北京通州期末)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其中“后方挖蒋根”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B.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提高各个阶层反蒋的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 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后方挖蒋根”指的是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摧毁蒋介石所依靠的阶级基础,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故A项正确。“后方挖蒋根”指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非国统区,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各个阶层”表述错误,土地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不反蒋,排除。‎ ‎7.(2020·辽宁本溪期末)刘伯承致电中央军委,就某一战役提出战略方针:“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只一津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似应力求截断徐宿间铁路,隔断孙(元良)兵团会兵徐州之形势。”该军事行动为(  )‎ A.徐州会战 B.平津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蒋军重兵守徐州”“隔断孙(元良)兵团会兵徐州之形势”可知,所述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徐州会战是抗战时期的一次会战,故A项错误;平津战役与材料所给地区不符,故B项错误;挺进大别山也与材料地点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8.(2020·天津河北期末)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所学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D项正确。‎ ‎9.“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B.有稳固可靠的后勤保障 C.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有强大物质力量作后盾 答案 C 解析 从民谣中可看出人民积极为支援前线而努力操劳,由此可得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项正确。‎ ‎10.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答案 D 解析 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采取的“缓兵之计”,故选D项。‎ ‎11.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 A.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B.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答案 B 解析 重庆谈判中没有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政府的内容,故A项错误;“‎ 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体现出要争取民主,根据“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可知方式不是暴力而是和平方式,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与材料“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符,故D项错误。‎ ‎12.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故选A项。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1月到6月,全面内战还未爆发,故B、C、D三项错误。‎ ‎13.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再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事实分析,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从时间信息上看,D项说法错误。‎ ‎1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故C项正确;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是渡江战役,故D项错误。‎ ‎15.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  )‎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 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知,这次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加强了党的建设,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排除B项。‎ ‎16.(2020·天津河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 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1)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答案 (1)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可能不尽相同。材料中的三种观点代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学者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2)观点:认为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是其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理由:错误的金融政策,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民不聊生;迟迟不进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导致农民抛弃国民党,支持共产党;发动内战,加剧了财政危机等。‎ 解析 第(1)问,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的立场、角度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可能不尽相同。根据材料“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可知,学者们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选择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中的任意角度,作为观点并陈述理由即可。‎ ‎1.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答案 D 解析 根据“《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可知,民众对国民党政权认可度不高,说明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主席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毛主席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数据来源是准确的,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来说,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合战争必胜的条件,国际形势对我党不利,排除B、C、D三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