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冀教版 (9)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枚1元硬币、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细绳和直尺等。 教师准备圆片模型、细绳,圆的周长课件。 学情分析: 《圆的周长》是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44页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认识了圆,对圆的特征以及圆各部分的名称都非常熟悉,并且已经能熟练计算小数乘法、除法,具有一定的操作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步:自习: 1. 预——课前预习。 每个年级商讨确定出预习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即定内容,定要求,定方法。形式可以多样,例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材料、上网查询、动手操作等。 1. 回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 2. 认识圆的周长:拿一个圆形的实物,测量圆的直径,再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圆的周长是什么? 3. 想一想,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二步:研习 2. 查——学前检查 利用各种形式检查,了解预习效果。 检查课前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圆的周长,拿出一个你搜集到的圆,指一指哪里是它的周长? 3.思——自读深思 在“预、查”基础上,师生梳理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中心议题)。 课堂探究: 1. 测量圆的周长 4. 议——小组合作 教会小组长合理分工,组织有序,讨论的内容应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易混点。有争执的问题,可以求助他组或老师。 ①围成圆的一段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圆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该使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呢? 学生说工具、说方法。 ②这样真的能测量出圆的周长吗?现在,我们同桌合作试着测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师巡视,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5. 展——激情展示 展示的应是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有争议的问题。这其中,教师做到:讲规律、思路、方法,讲课堂上发现的被学生忽视的问题、学生展示深度不够的地方。通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汇报测量结果,展示操作过程。滚动法、绕绳法。 同样的1圆硬币,大家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2. 探索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①同学们真棒!我这里还有一个圆,(抡绳成圆,并变化大小)它的周长可怎么测量呀?你觉得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板书:直径、半径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拿出准备的3个圆形物品和老师课前发的作业纸,4人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测量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 学生操作,填写表格。 ③发现关系。 观察搜集上来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数据验证。 3. 介绍圆周率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中π取近似值3.14进行计算。 关于圆周率,兔博士网站中还有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看不清的同学可以读43页。 4.总结公式 读了关于圆周率的介绍,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圆周率求圆的周长呢?总结圆的周长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6. 馈——课堂反馈 课堂练习评价,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有效课堂必须是开放的,发散的,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走出课堂。 新知运用: 1. 回到1元硬币,硬币直径是2.5厘米,周长是?自己算一算。 2. 抡绳,这个圆的周长怎样算?r=5cm 集体订正。 三步:修习 7.练——巩固迁移 在课外进行,主要让学生实现从“懂—会—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灵活应用练习。 2.课堂练习: 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出示例3,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尝试解答,重点是公式的应用。 3.拓展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这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传统课。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即圆周率,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求法,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北外老师来调研,我能有机会得到北京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高兴。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有两点做得不好: ① 了赶时间,有些环节走得不扎实。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我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处理过于草率。有孩子说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赶紧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步环节了。导致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① 整节课抱着学生走的现象严重。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学生是课堂 的主体”,而真正在课堂上,我生怕学生说不到、想不到,不敢真正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后研讨时,北外的老师们以及我校的数学团队的老师们,也对我的这两点失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提出: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我们能不能改变教材中的表格设计,去掉最后一栏“周长÷直径”,就让学生观察测量的3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不给任何提示,就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我们决定在二次研讨课上尝试这种方法。 老师们还提出: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时有误差,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细绳换成皮尺,这样就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减少了误差。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觉得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希望下次还能得到这样的成长机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