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教案 (12)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情感,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一或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情感,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和想象,体会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情感,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以读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媒体的应用: 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白板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 课题概述:《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本文通篇文质兼美,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使图像文字相结合,启发学生想象,以此来体味文章的意境,再配合恰当地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学情分析: 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但我们的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所以对课文有初步的感受但还不够,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他们来说学起来就有点枯草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这样从静到动的变化制造了课堂学习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的热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 1.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 或歌曲。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我在开课之初用视频歌曲引入,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走进文本,质疑解答(11分) 1.检查词语句子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草原》这一课,学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词语、句子)指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 师: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美的吗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课前通过回顾文章内容,利用白板拉幕形式在短时间内复习词语、句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自读要求,边读边画,互相质疑,互相解答,在有限的时间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新课程理念。 三、赏读课文,引导探究(15分)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什么?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写了什么?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如“……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5.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教师点拨2: 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草原景色美这一段时, 我设计了开放式阅读,这样即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给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就是理解性的读也就是精读,然后让学生通过伙伴间的评读,互相竞读,品读,引读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受到语言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本节的第一、三项教学目标。接下来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如在理解 “渲染”和“勾勒”时,他们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二)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1.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教师点拨: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2.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3.讨论交流并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 设计意图: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利用白板与ppt链接功能,把ppt中自动播放 草原图片的效果演示出来,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学习效果很理想,也提高了多媒体的应用效率。 四、深读悟情,感受人情(6分)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 默读2-5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讨论: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 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然后充满激情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5分) 1.同学们让我们把草原那美丽辽阔、热情好客蒙古人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思考:“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 3.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老舍笔下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讨论完: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后,在学生深情的吟颂完后,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利用链接视频功能请学生观看视频《爱我中华》,在“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笔也不断在纸上驰骋;使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力争使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教学中从静到动的变化制造了课堂学习的高潮。此环节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画面中、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板书设计: 风景美 草原 人情美 蒙汉情深 草原风情画 教后反思: 教学中通过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源,以及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达到以读悟情的效果。这样设计的目的: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展现在学习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再者在交流意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凸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