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总复习人教物理选修3522原子结构 原子核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总复习人教物理选修3522原子结构 原子核

原子结构 原子核 ‎1.(2011年高考天津理综)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的粒子性,A错;伦琴射线的发现说明了原子内部有能级结构,B错;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对;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说明原子内轨道量子化,D错.‎ 答案:C ‎2.(2013年温州测试)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 eV,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群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光波共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解析:要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入射光的能量应大于钾的逸出功,一群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只有3能级向1能级、2能级向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大于钾的逸出功,因此选B.‎ 答案:B ‎3.(2012年高考重庆卷)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 x+Li→2y y+N→x+O y+x+Be→z+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 A.α粒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解析:由H+Li→2He,He+N→H+O,He+Be→n+C,可知z为n,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4.(2012年高考上海单科)Co发生一次β衰变后变为Ni,其衰变方程为________.在该衰变过程中还发出频率为ν1、ν2的两个光子,其总能量为________.‎ 解析:由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衰变方程为:‎ Co→Ni+e,‎ 由光子的能量公式得总能量为:E=hν1+hν2=h(ν1+ν2)‎ 答案:Co→Ni+e h(ν1+ν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点 题号 对天然放射现象、半衰期的理解 ‎1、2‎ 原子的能级和跃迁 ‎3‎ 半衰期的有关计算 ‎4‎ 射线的性质 ‎5、10‎ 核反应方程 ‎6‎ 同位素 ‎7‎ 核能的计算 ‎8‎ 氢原子的能级图 ‎9‎ 核反应方程、核能的综合问题 ‎11、1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解析:α射线是α衰变时射出的由氦原子核组成的高速粒子流,故选项A错误;β射线是发生β衰变时从原子核内部射出的高速电子流,故选项B错误;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故选项C错误;物质的放射性由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决定,与物质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也不受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2.(2012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元素的原子核来决定,与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关,与压强、温度无关,即与化学、物理状态无关,故A项错误;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放出光子,B项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红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C项错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核能,因此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结合成原子核时核的质量,D项错误.‎ 答案:B ‎3.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紫外线照射时,这些物质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跃迁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B.两次跃迁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D.先向低能级跃迁,再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解析:第一次跃迁是吸收紫外线光子,第二次跃迁是放出可见光光子.由于hν1>hν2,故ΔE1>ΔE2,C项正确.‎ 答案:C ‎4.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2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 B.经过2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了衰变 C.经过3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 D.经过1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 解析:经过2个半衰期后矿石中剩余的铀应该有,经过3个半衰期后矿石中剩余的铀还有.因为衰变产物大部分仍然留在该矿石中,所以矿石质量没有太大的改变.‎ 答案:C ‎5.(2012年高考上海卷)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A.X射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解析:放射源发出的只有α、β、γ三种射线,故选项A错误.在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能穿透钢板,故选项B、C错误,D正确.‎ 答案:D ‎ 6.(2012年高考广东卷)‎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 A.H+H→He+n是核聚变反应 B.H+H→He+n是β衰变 C.U+n→Ba+Kr+3n是核裂变反应 D.U+n→Xe+Sr+2n是α衰变 解析:因A项为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所以反应为核聚变,A正确;B项是核聚变,而不是β衰变,B错误;在C项中铀核在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较轻原子核,所以反应为核裂变,C正确;α衰变本质为核内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He,所以D错误.‎ 答案:AC ‎7.(2012年高考上海单科)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 解析:元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质子数Z的关系为:A=Z+N,又因为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即Z为常数,故A是N的一次函数,且A随N的增大而增大,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8.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中微子(e)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吨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为e+Cl→Ar+e,已知Cl核的质量为36.956 58 u,Ar核的质量为36.956 91 u,e的质量为0.000 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  )‎ A.中微子不带电 B.中微子就是中子 C.Cl和Ar是同位素 D.参与上述反应的中微子的最小能量约为0.82 MeV 解析:在核反应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以判断中微子所带电荷数是零,质量数是零,故A项正确;中子的质量数是1,故B项错误;同位素是电荷数相等,质量数不等的同种元素,而Cl和Ar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故C项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中微子的质量m=(0.000 55+36.956 91-36.956 58)u=0.000 88 u,而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所以中微子的最小能量是E=931.5×0.000 88 MeV≈0.82 MeV,故D项正确.‎ 答案:AD ‎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1.62 eV~3.11 eV,用可见光照射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观察到多条谱线,若是用能量为E的实物粒子轰击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至少可观察到两条具有显著热效应的红外线,则实物粒子的能量E(  )‎ A.一定有4.73 eV>E>1.62 eV B.E的值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E一定大于2.86 eV D.E的值可能使基态氢原子产生可见光 解析:红外线光子的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由实物粒子轰击大量处于第2能级的氢原子,至少可观察到两种红外线光子,则说明处于第2能级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至少跃迁到第5能级.所以实物粒子的最小能量为E=E5-E2=-0.54 eV-(-3.4 eV)=2.86 eV,A、C错误;因为E可以取大于或等于2.86 eV的任意值,则B、D正确.‎ 答案:BD ‎10.如图(a)所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核辐射警示新标志,新标志为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核辐射会向外释放三种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现有甲、乙两个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其中一个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另一个核放出一个β粒子,得出图(b)所示的四条径迹,则(  )‎ A.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B.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 C.a为α粒子的径迹,d为β粒子的径迹 D.b为α粒子的径迹,c为β粒子的径迹 解析:粒子与新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轨迹为外切圆,则为α衰变;若轨迹为内切圆,则为β衰变,与磁场方向无关,又由R=知半径与q成反比,故B、D正确.‎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静止的氮核N俘获一个速度为2.3×‎107 m/s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He),它的速度大小是8.0×‎106 m/s,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 ‎(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此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说明依据.‎ 解析:(1)N+n→B+He 用m1、m2、和m3分别表示中子(n)、氦核(He)和新核的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3v3‎ 代入数值,得v3=-8.2×‎105 m/s 即反应后生成的新核的速度大小为8.2×‎105 m/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2)反应前的总动能E1=m1v 反应后的总动能E2=m2v+m3v 经计算知E1>E2,故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盈余,没有亏损.‎ 答案:(1)N+n→B+He ‎8.2×‎105 m/s 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2)见解析 ‎12.(15分)(2012年高考海南单科)一静止的U核经α衰变成为Th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 MeV.问此衰变后Th核的动能为多少MeV(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 U→Th+He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αvα=mThvTh①‎ 式中,mα和m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质量,vα和v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知 mαv+mThv=Ek②‎ =③‎ 由①②③式得 mThv=Ek④‎ 代入数据得,衰变后Th核的动能 mThv≈0.07 MeV 答案:0.07 MeV ‎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应用 ‎[例1] ‎ 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已知P和F是同位素,则(  )‎ A.Q和G是同位素,R和H是同位素 B.R和E是同位素,S和F是同位素 C.R和G是同位素,S和H是同位素 D.Q和E是同位素,R和F是同位素 ‎[解析] 由于P和F是同位素,设它们的质子数为n,则其他各原子核的质子数可分别表示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R和E是同位素,S和F是同位素,Q和G是同位素,故只有B正确.‎ ‎[答案] B ‎2.动量守恒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大到 天体,小到微观粒子,无论相互作用的是什么性质的力,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因此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于原子或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2] 用速度为v0、质量为m1的He核轰击质量为m2的静止的7N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两种新粒子A和B.其中A为8O核,质量为m3,速度为v3;B的质量为m4.‎ ‎(1)计算粒子B的速度 vB.‎ ‎(2)粒子A的速度符合什么条件时,粒子B的速度方向与He核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0=m3v3+m4vB,解得:vB=.‎ ‎(2)B的速度与He核的速度方向相反,即:m1v0-m3v3<0,‎ 解得:v3>.‎ ‎[答案] (1) (2)v3> ‎3.能量和动量守恒的综合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长期总结得到的一条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原子问题的金钥匙.‎ ‎[例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被损坏,其中核泄漏中的放射性元素Pu,半衰期2.41万年,在高温下生成,在大气中呈颗粒物形态,传播一段时间后就会掉落到地上,因此危害范围主要在核泄漏周边的土壤和水源中,对人体具有强毒性危害,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髓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患癌症的风险.Pu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U*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U*立即衰变为铀核U,并放出能量为0.097 MeV的γ光子.已知:Pu、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Pu=239.052 1u、mU=235.043 9 u和mα=4.002 6 u,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 ‎[解析] (1)衰变方程为Pu→U*+He和U*→U+γ或合起来有Pu→U+He+γ.‎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Δm=mPu-mU-mα 放出的能量为ΔE=c2·Δm 由能量守恒知这能量等于铀核U的动能EU 、α粒子的动能Eα和γ光子的能量Eγ之和,即有ΔE=EU+Eα+Eγ,所以EU+Eα=(mPu-mU-mα)c2-Eγ 设衰变后的铀核和α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U和vα,则由动量守恒有mUvU=mαvα 又因p=所以= 联立可得:Eα=[(mPu-mU-mα)c2-Eγ]‎ 代入题给数据得Eα=5.034 MeV.‎ ‎[答案] (1)见解析 (2)5.034 MeV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