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月模拟(自主测试)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 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情绪及其治理是当前中国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者的论述和相关部门的报告中,社会情绪往往被描述为流变的、非理性的,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引导和规制。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审视如何有效认识和管控社会情绪,不仅是当前相关部门感到棘手的现实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社会情绪的基本出发点。而笔者认为,社会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社会学家罗斯在《社会控制》中强调了社会控制的规范属性,即社会控制是对越轨行为的制裁。在社会控制的传统定义下,人们通常将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礼仪视为社会控制,并且习惯性地将社会控制与强制权力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控制远不只是人们所熟悉的权力机构实施的控制,诸如社会舆论、群体情感等也都是社会控制的有力方式。前者属于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硬控制”,后者属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软控制”。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善于利用情绪对他人施加影响,通过情绪控制他人,以使特定行为发生或得以避免。正如杰克·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突破性定义所言,社会控制是一方相信公开的行为会增加或减少另一方行为改变的概率。一方的情绪也会对另一方的行为产生影响,正是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的核心要义。稚童通过哭泣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父母通过怒目让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妻子通过赌气让丈夫妥协,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在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可以帮助他们吸引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注意力,从而对后者施加影响,这同样是情绪作为非正式控制方式的一种体现。当然,不管是消极的情绪还是积极的情绪,都是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与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相比,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显得冲动、没有计划性、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看似感性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其实践理性、遵循着模糊的实践感,比如情绪的持续时间、强烈程度与社会空间、社会时间、互动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上下垂直距离、文化距离等)密切相关。不难想象,陌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个体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组织之间的情绪表达、私人领域的情绪表达与公共领域的情绪表达等存在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情绪获得控制力以影响对方的行为。 - 26 - 显然,将情绪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有助于我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社会行动的内在逻辑获得新的理解。例如,为什么作为一种情绪的气在冲突中极为常见,为什么诉苦成为社会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什么舆情民意能够影响司法审判。 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情绪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相关部门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维。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社会情绪未必就是攻击性的、破坏性的;作为一种获得关注和控制力的方式,它可以是建设性的。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很可能会激化社会情绪,升级对控制力的竞争,对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多元治理产生负作用。相反,若是将社会情绪视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可能资源,有助于丰富社会治理的工具箱、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邢朝国《社会情绪:一种社会治理资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情绪是流变、非理性的,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能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 B. 罗斯认为,社会控制是制裁越轨的方式,其表现形式为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等。 C. 在社会互动中,情绪能对特定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D. 在社会公共空间里,社会情绪是建设性的,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论证社会情绪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再分析社会情绪表达上的特点,最后指出将社会情绪视作社会控制方式的意义。 B. 文章运用引证法,引述了罗斯和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看法,以此来论证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 C. 文章以稚童哭泣、妻子赌气、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等为例,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具体展现了情绪的社会控制功能。 D. 文章末段将对社会情绪进行硬管控,与将社会情绪作为社会治理资源使用的两种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有力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中国学界往往将社会情绪视为管控对象,按照这种观念进行社会治理,可能激化社会情绪。 B. 生活中,下属向领导与领导向下属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有所不同,表明情绪表达遵循一定的实践理性。 C. - 26 - 进行社会治理时,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会有助于促进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 D. 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极有可能带来较大弊端,可见对社会治理而言,“软控制”要优于“硬控制”。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项,曲解文意。“社会情绪是……非理性的”不当。根据第一段的“在学者的论述和相关部门的报告中,社会情绪往往被描述为流变的、非理性的”和第四段的“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显得冲动、没有计划性,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看似感性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其实践理性,遵循着模糊的实践感”等语句可知,是某些学者和相关部门将社会情绪视为“非理性的”,但作者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社会情绪的中有“实践理性”。 B项,张冠李戴。“其表现形式为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等”不是罗斯的观点,而是“人们通常”的看法。 D项,说法绝对。“社会情绪是建设性的”不当,原文为“它可以是建设性的”,且“消极的”社会情绪就不是“建设性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吉布斯的看法能论证观点,罗斯的看法则不能。根据原文,罗斯的看法是传统的,而作者的看法与传统不同,所以作者引述罗斯的看法,是为了对它加以否定,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即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而不是用罗斯的看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对社会治理而言,‘软控制’要优于‘硬控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前者属于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硬控制”,后者属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软控制”。二者只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区别,没有优劣之分。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上。按照源代码、内核和应用环境等的开放程度划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分为开放型平台(基于Linux内核)和封闭型平台(基于Unix 和Windows 内核)两大类。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 的开放源代码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该系统是首个为移动终端开发的真正的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软件,支持厂商有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iOS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属于类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此系统属于封闭型平台,仅供苹果产品使用。 美国某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安卓系统占全球市场份额85.9%,iOS系统占14%,两者市场份额之和近乎垄断。艾媒咨询分析,中国市场上超过90% 的国产手机首选开放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拥有如此高市场占有率不足为奇。 (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二: 2018年中国手机用户下次更换手机时的品牌倾向 - 26 - (中国信息产业网) 材料三: 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余承东公布了华为操作系统——鸿蒙。鸿蒙是面向未来的、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针对苹果和安卓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不足,鸿蒙首先解决的是跨平台的应用效率和部署,这种突破离不开鸿蒙的内核架构——分布式架构。这种架构能使搭载鸿蒙系统的多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现场演示显示,不同硬件的不同模块都可以跨平台互动。比如,基于远程大疆人机与手机视频通话的场景,对方的视频直接就是无人机视角,这是一个创新的应用类型。再如,多屏协同的应用,可以在安卓和Windows系统间同屏拖拽,实现高效办公。鸿蒙内核的分布式架构,破解了原来手机App在电脑上无法通用的困局。 与安卓系统采用宏内核不同,鸿蒙采用微内核。宏内核的核代码冗余太大,难以保证设备流畅性。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5倍。 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核安全性。和安卓系统相比,鸿蒙采用的微内核优势是天然无Root(终极权限)。安卓系统采用Root权限,一旦这种权限被索取,那么整套系统的控制权即被攻破;而鸿蒙则采用“微核+外核”的方式,其中微核单独控制,而外核部分的每项模块单独锁定,即使某一项被攻破,也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模块,并不能获取系统所有权。 - 26 - 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鸿蒙是一个开源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意味着全球开发者都有可能在鸿蒙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发布会现场演示了一款音乐类App,可在手机、车机、大屏上自动化兼容,解决了跨平台开发难题。 关于鸿蒙是否能应用到手机中,余承东说,当然能,而且随时都能用,正因为华为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启动鸿蒙。 (选自京燕网,有删改) 4. 下列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依据开放程度分为开放型平台和封闭型平台两大类。 B. 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型的。 C. 安卓系统、iOS两大操作系统占据了目前手机市场的主要份额。 D. 在成功开发出鸿蒙系统后,华为手机将不再使用安卓操作系统。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老用户的购买和复购倾向统计显示,国产手机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B. 鸿蒙系统采用新式架构,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多屏协同、跨平台沟通。 C. 鸿蒙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优于其他系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复购倾向。 D. 属于开放型操作系统的鸿蒙,可以让所有开发者都能够改善其系统性能。 6. 请结合材料,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答案】4. D 5. C 6. ①分布式架构实现跨平台应用;②微内核提升流畅度;③增强内核安全性;④开源微内核实现跨平台开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准确理解文中素材运用的意图。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 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华为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启动鸿蒙(系统)”,即在安卓无法使用的前提下才启动鸿蒙,而不是有鸿蒙就不再使用安卓。 故选D。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流方向。 C项解说的是鸿蒙系统的优势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解说以偏概全。鸿蒙系统对于安卓系统来说有多方面的优势,材料中还提到了IOS系统,文中并没有与之相比较,所以并不能说鸿蒙系统“都优于其他系统”,同时材料中也看不出鸿蒙的优点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通常是定向概括,注意审清题干,根据题干的相关要求抓关键词句筛选概括。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重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类。 本题要求“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在材料三的2、3、4、5段,每段介绍鸿蒙系统优点的一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这种架构(分布式架构)能使搭载鸿蒙系统的多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5倍”“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核安全性”“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分析整理,便可得出答案。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隐 马宝山 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 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人独自进京去了。 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 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 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个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 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 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是来见孟山人的吧?” - 26 - 姚长史奇道:“你怎知道?” 樵夫笑了笑:“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是见不到他的——您也是来与山人说诗论文的吧?” 姚长史说:“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先生讨教的。” 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寒吧。”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 “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姚长史呷一口酒说。 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他很是奇怪,自己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议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 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吏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孟浩然。姚长史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住持问:“又访孟山人来啦?” 姚长史说:“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 “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 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诗笺。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 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孟先生畅谈?” 姚长史悻然道:“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 “带紫色幞头的人?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住持仰头大笑。 姚长史愕然:“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 住持笑了:“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 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 住持长笑不止。 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 (有删改) - 26 -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行动和心理来写贾府有相似之处。 B. 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 C. 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 D. 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迷,一解谜,给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 8. 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原因。 9. 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①孟浩然生活上隐藏踪迹(不与世俗之人交往):隐居幽寺,远离世俗,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得一见。②孟浩然行动上隐藏身份(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以文人身份自居,砍柴扫雪,与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活融为一体。③孟浩然精神上隐藏锋芒(精神上淡泊名声):谦虚内敛,不以才华傲人,面对姚长史的夸赞淡定谦逊。 9. ①交代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情形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姚长史多次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②丰富人物形象。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率直得罪唐玄宗,通过这几段描述,孟浩然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③深化文章主旨。韩朝宗和唐玄宗对孟浩然的不满与后文姚长史对孟浩然的敬重构成了强烈对比,使小说在赞颂孟浩然隐者风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归隐问题的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 26 - 项,“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理解错误。第七段说:“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看来写这两件事主要是说明孟浩然率性而为的性情不适合做官,为下文写其决心隐居做铺垫。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种题首先注意分析题干,题干要求回答出评价孟浩然乃真正大隐的原因,这是答题的内容;“请结合全文”点名了答题区,“简要分析”点出答题方法。我们要通过梳理情节,分析其大隐的体现所在。 第8段,说其所隐寺庙“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可见其在生活上摒弃尘俗,决心归隐。后又用姚长史多次寻访难得一见的事实见其真正决心归隐,不与世俗交往。 从第10段起讲姚长史与孟浩然的偶遇,姚长史对孟浩然大加赞赏,而孟浩然则非常谦虚:“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可见其在精神上隐藏锋芒,不以才华傲人。 第23段开始,讲姚长史没有认出孟浩然,因为他只是“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可见其在行动上也隐藏身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小说中语段的作用主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等方面考虑。 题干中说的“小说的前几段”很容易判断是指前7段。 从情节角度分析: 第7段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其中说: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由此可见,前面的内容应是介绍孟浩然隐居的原因。下文就是写隐居,可见其作用是引出下文对隐居的具体描写。 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这7段内容,写了孟浩然两次失去走上仕途的故事,一次是因酒,体现了其洒脱不羁;一次因为写诗,体现了其率真的一面。这些使得孟浩然的形象更加丰满。 从主旨角度分析: 在前面几段中,孟浩然不被重视,因此两次失去晋身仕途的机会。而后文姚长史多次寻访,自然是对孟浩然推崇备至。前后文形成对比。隐含了对孟浩然为代表的人才不被重用终于隐居的不满,这样就深化了主旨。 - 26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 二十一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①,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及仁宗晏驾,英宗践阼,委寄如故。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帝然之。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B. - 26 -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C.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D.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复,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 B. 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亦泛指全部军队。 C. 大行,古代称刚去世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D. 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指即位、登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荣深得帝心,进谏有方。朝堂议事时,有时皇上发怒,一见到杨荣就和颜悦色;杨荣劝导皇上往往很委婉,常能帮助触怒皇上的臣子免祸。 B. 杨荣遇事镇定,谋而能断。无论是处置宁夏被围,还是处置福建、浙江叛乱,杨荣都能镇定自若地分析局势,为皇上决断提供参考。 C. 杨荣颇识大局,依礼处事。皇帝北征意外驾崩,杨荣与金幼孜议定依礼装殓;有人想用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太子,杨荣坚决阻止。 D. 杨荣老成持重,虑事深远。英宗与群臣商议是否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宁夏城很坚固,老百姓又都熟悉作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半夜时,果然有奏报说城围已解。 (2)汉王以为陛下刚刚登基,一定不会亲自出征。现在出其不意,以天子的威严前往,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 26 - 能力。考查断句的能力实则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断句,断出来的一定是句子,也就是说断出来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来看一定是一个主谓句。所以主谓结构是断句的重要原则。答题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断句相同的地方,在原文中断出,然后仔细斟酌各项断句不同的地方:找出动词(谓语动词),看前后的搭配,理解意思,确定主谓结构,作出判定。当然,还可借助常见的语尾助词、句首标志词、特殊的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来进行判定,但命题者往往会回避这一点。 本题,看四个选项,只有第二处和第五处的断句不一致。根据主谓结构原则,“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是一个兼语式结构,动词为“命”,“命”的主语是“皇帝或朝廷”,承前省掉,由此“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后句“所过览山川形势”谓语动词为“览”,“览”的主语是“杨荣”,“所过”是一个名词性结构,作“览”的状语,由此“所过览山川形势”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第二处断句应在“务”后断句,排除B、D。第五处“还奏”是一个连动短语,不能画断,断句应该在“还”前,因此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职官知识、古代地理知识、古代礼仪知识、古代典章制度知识以及古代讳饰知识等。此类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尤其是必修版本出现过的文化常识和做文言试题中曾经出现的文化常识。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A项,“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错误。“起复”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明清两代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其他各项文化常识解说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选项的设置基本固化,主要是概括传主所做的事和性格特征;呈现的方式均为概括的要点加要点的依据;错点的设置基本上都在依据上,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还会在一些词语的误译上做文章。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把选项回归到原文中,找到细微差别。 D项张冠李戴,“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错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的意思是杨荣极力认为不应该让蛮荒之地拖累中原,言下之意是杨荣认为应该放弃安南之地,后文的皇上也认为他是正确的。 故选D。 - 26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重字字落实。得分点在各种文言现象,即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各种文言句式,同时注意语句通顺。 本题(1)句中注意以下词语的翻译。“习”:熟悉;“奏上”:向上的奏报;“果”:果然。注意整个语句通顺。 (2)句中注意以下词语的翻译。“彼”,代词,他(指汉王);“谓”,认为;“新立”,刚刚即位(登基);“自行”,亲自前往;“临”,前往;“济”,成功。注意整个语句通顺。 【点睛】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断句,可以体现一个高中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和朗读的停顿能力。汉语的基本句型是主谓句,所谓断句,断出来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来看一定是一个主谓句,所以主谓结构是断句的重要原则。答题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断句相同的地方,在原文中断出,这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理解句子的难度;然后仔细斟酌各项断句不同的地方:找出动词(谓语动词),看前后的搭配,把动词施动者和受动者明确出来理解意思,确定主谓结构,作出判定。当然,还可借助常见的语尾助词、句首标志词、特殊的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来进行判定。不过,这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参考译文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遇。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碰上其他人触怒皇帝导致不测,杨荣往往轻言细语地引导皇帝的情绪,事情就最终得到解决。 永乐五年,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 - 26 - 二十一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皇上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皇上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了。 二十二年。杨荣又跟从皇上北征。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商议: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意,报告太子。 仁宗即位后,杨荣进升太常寺卿,不久进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杨荣等人来定计。杨荣最先请皇上亲征,他说:“他们以为陛下刚刚登基,肯定不会亲自出行。现在出其不意,临之以天威,没有办不成的事。”皇上听从他的计策。军队到达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 到了仁宗驾崩,英宗即位,对杨荣委任托付和以前一样。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不可,只有杨荣和杨士奇极力主张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国。皇上认为正确。正统五年,他请求回家扫墓,皇上命宦官护行。回到武林驿时杨荣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倚然①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②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注】①倚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②翳:遮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首咏画诗中,作者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流露出对他的景仰之情。 B. 诗的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观画时的节令和环境:天气炎热,云气蒸腾,溽暑难消。 C. 这幅面作描绘了一幅颇具情趣的水边凫雁图,黄白映衬,色彩鲜明,意境雄浑。 - 26 - D. 这幅画作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引起了作者对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 15. 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强调了他的突出地位,表现了画技的高超;②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正面描摹:五六两句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作的特点,从色彩运用、构图技法等方面显示出画技的高超;③通过观者的感受侧面烘托:观画后诗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暑热顿消;最后两句写这幅画唤起了诗人对昔日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的联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意境雄浑,错误。意境应该是安闲可亲的。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明确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等。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分析。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句意为: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使我倾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其他画家对比突出惠崇的画技高超。根据“黄芦低摧雪翳②土,凫雁静立将俦侣。”这句诗对他的画进行正面描写,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展现出画技高超。通过“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倚然①堕洲渚。”进行了侧面烘托,这幅画带给我的感受是,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暑气顿清。 来侧面展现画技高超。最后这句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引发了作者的回忆之情,也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 - 26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豪杰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情景默写和一般性默写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一般性默写要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情景默写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是情景默写,注意根据语境提示语,精确回忆原文语句,工整地填写答案。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和写漏字。本题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生”“覆”“隔”,尤其注意“善假于物也”的“也”不要写漏了。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是精准识记的能力,重在平时的积累,识记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名篇的整体背诵,理解大意,明确主旨。②注意句子中通假字、难字和异体字。③重点识记具有哲理的句子、对人生有启发意义的句子、文本中的中心句、观点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等名句。答题时注意情景,根据情景回忆原文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出文人思想的绘画。 多取于山水、花木等,借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 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具有文心、诗情、画意,区别于工匠画、院体画等,以它特有的“雅” 。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文人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与书法的关系密切,历代皆有文人 ,成为名传后世的书法家。当然,历代文人画对美学思想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不仅文人画要求在画之范围内用功,在画之外还须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绘画作品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画作重水墨,轻艳丽,强调神韵,追求画里画外的那股妙趣,达到所谓“妙不可言”之境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材 含有 别具一格 笔精墨妙 - 26 - B. 体裁 寓有 独树一帜 妙手丹青 C. 题材 寓有 独树一帜 笔精墨妙 D. 体裁 含有 别具一格 妙手丹青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人画要求不仅在画之范围内用功,还须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 B. 作为文人画,须在画之范围内用功,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 C. 文人画要求不仅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还须在画之范围内用功。 D. 不仅要求在画之范围内用功,文人画还须主体精神在画之外文化品味的提高。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王维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是他受到极力推崇的最重要的原因。 B. 王维受到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 C. 王维画作受到极力推崇,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是最重要的原因。 D. 王维画作受到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题材”指作者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素材;“体裁”指文体。根据此处语境,应选“题材”。 第二空:“含有”指包含有;“寓有”指寄寓有。根据该处语境,应选“寓有”。 第三空:“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根据该处前文语境“文人画具有文心、诗情、画意,区别于工匠画、院体画等”,应选“独树一帜”。 第四空:“笔精墨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形容词性短语;“妙手丹青”指优秀的画家,名词性短语。从该处语境看,应选“妙手丹青”。 故选C。 【1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首先要知道“健康的句子”是怎样的。所谓“健康的句子”就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意明确的句子。凡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意不明确的句子,均可叫做病句。因此要辨析并修改病句就要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同时还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分析该句子在结构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内容上表意是否明确,语气是否通畅。 本题划线句有两处语序不当,第一处“不仅”和“文人画”语序不当,应对掉位置。现代汉语语法规定,复句中,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第一分句主语在关联词前,反之,则在后。第二处,前后分句句式结构不一致,后一分句“在画之外”应与“还须”对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句连贯。主要题型有语句排序、补写衔接句等。语句排序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补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分析补写。 本题注意括号上下文陈述对象的转换。括号前写“他的绘画作品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即王维的绘画作品受到推崇,括号后是“画作重水墨,轻艳丽,强调神韵,追求画里画外的那股妙趣,达到所谓“妙不可言”之境地”,即介绍王维画作的特点,表明受到推崇的原因。而所给四个选项句意都是在阐释王维画作受到推崇的原因。根据陈述的转换规则和语意的连贯,括号内接下来就应该以“王维画作”开头,排除AB,而C项语意不通畅,故选D。 【点睛】病句修改、语言的连贯、成语(熟语)的使用这三个考点以前考查时都是割裂开来的,题型有主观试题,也有客观选择题。从2018年高考开始,全都统一在一个语境中考查,强化了语言运用的实用性和交际性,题型全都变成了客观选择题。因有具体语境参照,又只做判断选择,难度相对来说有所下降。 对“病句修改”,要在平时熟悉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对“语言的连贯”,平时要通过大声的朗读来形成正确敏锐的语感,做题时结合语法规范和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对“成语(熟语)的使用”,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分析常见成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崔护在用“① - 26 - ______”(必须用诗句来填写)来形容少女娇好的容颜时,是否已知道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草本经》里有桃花“令人好颜色”的记载,现在已无从得知。但他将桃花的艳丽与女人的美貌相互映衬,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科学现象②_____。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它含有山茶酚、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从而③______。 【答案】 (1). 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桃花有很好的美颜作用 (3). 达到保养皮肤的效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根据前后句的内容和句式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句式。 第一处,前面提示是“崔护”的诗句,后面“形容少女娇好的容颜”提示诗句的内容,由此可以填写“人面桃花相映红”。 第二处,结合前面“他将桃花的艳丽与女人的美貌相互映衬,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科学现象”和后面“桃花的美容价值”可知,此处应是说桃花有美颜的作用。 第三处,由“从而”可知,后面是由前面内容得出的结果,结合前面“含有山茶酚、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可知,最终达到保养皮肤的效果。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根据合作协议,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另外,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②共建共享5G网络;③用户归属不变,品牌、业务保持独立。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此段文字属于新闻类材料,因此第一句话应当是导语,应涵盖主要信息,结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可筛选出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二是“共建共享5G网络”。然后再细读主体部分,看有无重要信息,结合“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可筛选出第三个关键信息“用户归属不变,品牌、业务保持独立”。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称当下90后、00后为“静音一代”。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7岁到24岁年龄段人群中,98%的人首选智能手机聊天软件作为沟通手段,打电话、面对面等人际交往方式变得罕见。 材料二 “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生活一天,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甚至被定义为成功者身份的象征,至于面对面的交流更成为一种奢侈。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格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面对面”,要体现你对“静音一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放下手机,让沟通从心开始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放下手机,让沟通从心开始》。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是六个字:“沟通从心开始”,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借助手机与人“沟通”。我们只能听到手机那端传来的一句问候,却无法真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真诚。今天,我想说,请放下手机,让我们的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原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客,是通过交流沟通成为朋友及至知己。就像我们学校,可以说是从四面八方会聚于碧桂园,又成为师生、同事、朋友。这不仅仅是缘分,而更多的是源于一天又一天的交往与沟通。古人也曾说过: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是这种时代的压力,决定了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老师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来时与学生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 - 26 - 进行自我沟通,承认自己的价值,反思自己的过去,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修正过去的错误,振奋现在,调整将来。 进行人际沟通,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猜疑,促进彼此之间相互的信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老师的教育是出于好心,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能够成长。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沟通,又必须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我们很多时候喜欢借助手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殊不知,我们从手机中只能听到你的话语,无法看到你的微笑,无法触及你的目光。真正的沟通应该是放下手机面对面地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对方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让大家在共同的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分享人生的甜和美。虚假,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信任,而最终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我们呼唤真诚的沟通,时代呼唤真诚的沟通。 很多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微笑,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也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暖流。 沟通,是人间盛开的最美的花,带着清香,把爱散播四方。今天,请放下手机,让沟通从心开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面向本校(统称“格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面对面”,要体现你对“静音一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首先从材料情感倾向看,第一则材料,陈述90后、00后成为“静音一代”,他们高度依赖聊天工具,打电话、面对面交流非常罕见;第二则材料,“三不”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面对面成为一种奢侈。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倾向,倡导人文交流,真诚沟通,面对面交流。 然后从作文审题看,材料有两种对立的态度:其一,98% - 26 - 的人首选智能手机聊天软件作为沟通手段,打电话、面对面等人际交往方式变得罕见;其二,对“三不”倍加推崇,即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没有手机,甚至定位为“成功者的身份象征”,可见其“稀缺性”。具体立意有:①“静音一代”的推手为聊天软件。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垄断了人际交往的方式。②物理空间的拉近并不意味着人心距离会拉近。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处理科技便利与真诚交流的关系,避免滑向单一、冰冷、技术压迫一切的技术社会,是摆在人类面前迫切又长久的课题。③“没有手机的一天”只能成为假设,温暖真切的面对面交流在技术洪流中遗失。值得庆幸的是,传统人际交往中蕴藏的真诚价值观,仍被看重,人类情感、人性光芒、人文关怀,会成为驾驭技术发展方向的力量。 最后从写作要求看,给出了多项任务指令。面向格致中学同学演讲,体现了“写作身份”(格致中学学生身份,是新时代青年)及“写作对象”(格致中学师生)的要求;倡议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面对面”,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体现了“写作内容”上的要求;“写一篇演讲稿”给出了文体特征上的要求,注意演讲稿格式,注重演讲稿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感染力;注意语言上不能过于书面化等特点。 参考立意: 辩证看待“静音一代”,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垄断了人际交往的方式;物理空间的拉近并不意味着人心距离会拉近;面对面交流,感受人情温暖。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与材料相关的标题,如《放下手机,让沟通从心开始》,点明文章观点;然后开篇明确演讲的题目,并从移动“沟通从心开始”点题;接着分析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沟通;结尾部分再次点题,发出号召。 素材: 1.真诚的交流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喜欢彼此坦诚的对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心灵沟通不仅仅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达的,它是人类灵魂的交汇。 2. “面对面”才能“心连心”。 “面对面”,不仅是在于就工作谈工作,也在于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对学生、干部从严管理中,“面对面”是有力的武器。对重点培养的学生、干部,对有问题苗头的干部,应该经常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多一些提醒、多敲警钟,防止“摔跤跌跟头”。“面对面”,在真诚的交流中相互提醒、开诚布公、解开“疙瘩”,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3. 面对面,敞开心扉,坦陈问题,既有利于相互提醒、化解矛盾,也有利于交流感情、拉近距离。 4.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放下顾虑,主动与老师交流。 5. 敞开心扉,真诚的沟通,那青春寂寞的阴影就会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 26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