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 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 变化。 1.归纳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发展, 认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了解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认识其与政治、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年01 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很普遍,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 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宋朝 02 棉花在宋朝开始种植,03 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 构有一定突破。 农 业 成 就 突 出 辽夏金元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农业有 显著进步 棉纺织业 元朝植棉业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制瓷业 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以04 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 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元朝出现彩绘瓷器05 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 物质象征 手 工 业 矿冶业 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06 煤作燃料;燃料 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07 造纸 业的发展 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01 基层市 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在边境设置02 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 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03 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 内发行纸币作为主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04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的重要财源,丝织 品、05 瓷器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口香料、珠宝等 商 业 外贸 主要港口:广州、06 泉州、明州 东京 人口超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07 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临安 南宋都城临安,元朝改称08 杭州,外国旅行家称其为“世界最富 丽名贵之城” 城 市 大都 是当时09 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 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1)历史原因:01 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政治原因:02 北宋灭亡,政治中心南移。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 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2.表现 (1)北宋时,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03 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2)南宋时,04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 湖熟,天下足”。 (3)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05 江南。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元朝06 大运河开凿: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 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 (2)开辟海运路线: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07 海运路线,主要任务也是运 输08 江南的粮食。 (3)文化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 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09 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 宋起,10 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四 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变化 (1)背景:隋唐时期,01 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 行。 (2)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①宋朝02 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 竞争。 ②大批出身于03 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 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生产关系的变化 (1)背景: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 (2)变化 ①宋朝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 更多地来自04 雇佣。 ②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05 契约以外的 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放松 (1)原因: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 (2)变化 ①06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 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逆转 (1)概况: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金元时期上述变化出现 一定程度的逆转。 (2)认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思考探究 1] 复种制有何意义? 金版点拨:复种制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大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大大增 加了粮食产量。 [名词解释] 榷场 是宋辽夏金政权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 外,商人须纳税,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榷场贸易的兴衰 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榷场的设立是为了适应各地区的经济需要,也有控制边 境贸易、安边绥远作用。 [名词解释] 城市 在古时候,城和市是各自独立的概念,“城”的本义是城墙;“市”“买卖 所之也”,即市是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宋代以前,城市的政治功能突出,宋代以 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甚至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知识拓展] 商业发展的几大要素 商业发展离不开五大要素,即商人、商品、市场、货币、交通等。 [易混易错] 元朝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的区别 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不经过山东;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在山东 段修直,称会通河。 [思考探究 2]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中的“阀阅”何解? 金版点拨:“阀”也作“伐”,指功劳,“阅”指经历。古代贴在门上的功状, 在左的称为“阀”,在右的称为“阅”,即有功勋的世家。后借指巨室世家。 [思考探究 3]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何意? 金版点拨:意思是,贫富没有一定的情势,田宅没有固定的主人。有钱就买 下田宅,没有钱就变卖田宅。这说明宋代不抑兼并,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主题一 宋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化 一 这场革命(指商业领域)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 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 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 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 日本学者桑原认为北宋派遣使者泛海招引是为了扩大海外贸易,也 是为了掌握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以增加经济收益。南宋统治者承继北宋开放之策, 认识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远人,阜通货贿”。两宋政府扩大海 外互市,视开放海外贸易为有利于国家的重要政策,是一个很突出的转变。 ——摘编自高绵《略论宋代海外贸易政策》 三 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 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北宋汴京,人 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 茶肆、夜茶肆亦布于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史料一主要从农业、手工业角度叙述“革命”的根源以及“革 命”对贸易的影响。史料二,根据“是为了……也是为了……”可知,宋代外贸 的目的;根据“北宋派遣使者泛海招引”“市舶之利”“海外互市”等信息概括 表现。史料三,根据“古代社会早期……主要是特权阶层……不普遍。入宋以 后……遍布大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相当普遍、繁盛”可知,城市娱 乐生活的特点;“随着……”阐述的是其原因。 (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朝发生“革命”的根源和影响。 金版参考:根源: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影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开放的目的和表现。 金版参考:目的:增加政府税收,开拓财源。 表现:派遣使者泛海招引外商前来贸易;设市舶司;扩大海外互市,视开放 海外贸易为有利于国家的重要政策。 (3)根据史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 原因。 金版参考:特点: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场所普遍; 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1.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统治政策的调整,如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对外开放政策等。 (3)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外国水稻、棉花等先进技术的引 入等),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与数量。 (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及中外交往的加强,扩大了 国内外市场。 (5)农村租佃制盛行,城市雇佣关系的出现,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顺应了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商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人身自由,给宋朝科技文教的繁荣创造了契机。 (2)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抑商思想、门第观念等),推动了科 举制的改革。 (3)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政策的调整。如税收、对外政策、不抑兼并等。 (4)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走向大统一。 (5)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等。 (6)商业发展反作用于农业和手工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主题二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一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 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二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 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 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史料一关注划线部分。史料二主要反映了北民南迁如何促进了 南方的开发。 (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金版参考: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 势。 (2)史料二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版参考:北民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丰富了南方的 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原因 ①社会环境: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②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鼓 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 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对外贸 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 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2)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北经济总量基 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影响 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 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 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④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 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元朝货币制度的独特性 忽必烈采用兼容并包的一体化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以恢复 经济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便是“币同制”。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 有权自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 纸币。元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 铜钱、铁钱等,非常接近现代货币制度。政府颁布了《银钞相权法》《整治钞法条 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等多部法律,详细地规定了纸币的制作、发行、流通以 及伪造的处理方法,要求将金银都集中于国库,禁止民间买卖。 ——唐犀《元代二元民族法律观念初探》, 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 年第 4 期 课堂跟踪训练 1.“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 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生产原料结构的变动。在经济发展诸因素 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因素。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迅 速发展,棉花种植因而推广,故选 B 项。 2.中国古代钢铁冶炼铸造技术发达,质量和产量在 1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 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钢铁冶炼铸造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周时已能铸造出精美的铁器 B.公元 1 世纪冶铁成为新兴部门 C.盐铁官营促进冶铁技术的交流 D.北宋时冶铁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故 A、B 两项错误;盐铁官营某种程 度上阻碍技术交流,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煤的开采量很大,燃料 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D 项正确。 3.(2019·辽宁沈阳期末)《绍兴和议》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 维持了 20 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这说明《绍兴和议》( )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维持了 20 余年的和平, 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可知,《绍兴和议》促进 了宋金经济的发展,D 项正确。《绍兴和议》不是平等协商,金朝处于优势,排除 A 项;B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 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大量人口的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自然条件的优越 答案 C 解析 “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体现了南宋经济重心完成 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依赖之地和文化人才聚集之地,故 C 项正确。A、 B、D 三项均不是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故排除。 5.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 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 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 年必去而之他”可知,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 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 项正确。租佃并未成为主要经营方式,A 项错误; B 项中的“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 故 D 项错误。 课时作业 1.北宋初期(989 年),全国户数只有 650 万,到北宋末期(1110 年),已增到 2088 余万户。按每户 5 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已超过一亿。这在中国人口史上是一个 划时代的标志。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发展的结果 B.手工业发展的结果 C.少数民族的内迁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农业发展是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故 A 项正确,B、D 两项错误。这一 时期,并没有大规模的人口内迁,排除 C 项。 2.《鸡肋篇》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反映 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情况(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可知,都城汴 京数百家,生活燃料已用石炭取代木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都城开封 居民普遍以煤炭作燃料(石炭就是煤炭),C 项正确。 3.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 于 1500 万至 1800 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 60 亿至 70 亿美元。在 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发明 D.政府的强制发行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可知,纸币产生的主 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 4.今天,我们已在使用第五套人民币,使用更加方便。我国早在宋代就已出 现四川地方政府发行的纸币——交子,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 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①第五套人民币是纸币 ②交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③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四川地区 ④交子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 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四川地方政府发行的纸币——交子,交 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可知,②③④正确;材料“今天, 我们已在使用第五套人民币,使用更加方便”不能体现出人民币是纸币,①错误。 故选 B 项。 5.(2020·山东日照期末)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 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 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 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元朝不仅设置专门的贸易机构,而且提供船舶,鼓励海 外贸易,这说明当时的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故选 C 项。经商利益分配和官员注重 经商技能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官、商在对外贸易中 的利益分配,未涉及政府对商人的盘剥,排除 B 项;仅从对外贸易一个方面不能 推知元初的社会经济走向开放,排除 D 项。 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 勾栏 50 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瓦子内商业经营种类多,经营时间长,说明宋代城市商业 繁荣,故 C 项正确。《东京梦华录》中的东京指开封,并不在南方,无法看出经济 重心的南移,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达官贵人,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城市商业的繁荣,与海外贸易无关,故 D 项错误。 7.下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与图中②相对应 的时期应该是( )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北宋 D.南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图中第三副天平明显偏向“南”边可知,此时我国经济重心 南移已经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经 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朝中后期,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选 D 项。 8.由于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巨大的投入,一些家族常常聚资支持子弟读书,以 求光宗耀祖。到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已占有优势。造成这种南北不平衡的 原因是( ) A.朝廷有意打压北方读书人 B.北方人重视务农,对科举考试热情不高 C.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人更聪明,更容易考中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逐渐占有优势,故选 C 项。 A、B、D 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9.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 租佃制( )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 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可知,宋代租佃制下,地主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并不严格,即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故选 D 项。A、C 两项不符 合材料主旨,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10.宋代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 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 财。”这表明当时( )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从“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到“观今之俗,娶妻不 顾门户,直求资财”可知,宋代娶妻观念的变化,故 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内容 不符,排除;C 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项“不复存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1.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 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 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齐民要术》的刊刻推广 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 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小麦,这主要与北 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①正确;《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故②错误;南方稻 麦兼种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③正确;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 具,故④错误。故选 B 项。 12.《全球通史》中说:“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 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B.陶瓷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D.大都成为北方经济中心 答案 C 解析 植棉属于农业经济,故 A 项错误;B 项反映的是手工业生产,排除; 市场的活跃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C 项正 确;大都是元朝的首都,不能证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 D 项错误。 13.(2020·辽宁盘锦期末)阅读下面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 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 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贸易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税收所占比例下降,非农业税收比例大幅 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繁荣,故 A 项正确。北宋出 现纸币,但与非农业税增加无关,排除 B 项;农村契约租佃关系并不能说明与农 业税收入相对减少有关,故排除 C 项;边境贸易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业税收减少 不符,故 D 项错误。 14.关于下列表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A.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不断减少 C.唐朝时经济重心尚未转移 D.人口南迁推动了经济格局变化 答案 D 解析 此表反映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比例增长,北方人口比例下降, 可见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这有利于促进南方开发,从而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即经济格局变化,故选 D 项。 15.宋朝宰相富弼的女婿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范仲淹、 韩琦、王安石也是声名卓著的宋朝宰辅,他们四位共有女婿十人,其中五人门第 不足称道,以至家世难于考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崇文抑武政策 ②门阀士族的衰落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门第观念淡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择婿标准不再重视门第出身,没有体现崇文抑武,故① 错误,②④正确;宋朝宰相富弼的女婿出身在商人家庭,并且得中状元,反映出 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正确。故选 D 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 971 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宋朝政府又在 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它们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 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随 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乾德三年(965 年)四月十三日,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 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三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 “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 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内容,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经济时的不同 用途。 答案 (1)宋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通过立法保障海外贸易发展。 (2)内容:北宋初年,政府推行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城市的时间限制被打 破,坊市制度瓦解;北宋都城商业繁荣,商品种类繁多。 用途:材料二可以用于解释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商业发展的表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设置市舶司”“《元丰市舶法》”概括。第(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宋太祖诏令”“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和材料三“坊 市之名,多失标榜”“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 羊头、肚肺……”概括。第二小问,考查概括能力。 1.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 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 宋以后( )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并结合所 学可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中国古代种植 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 A 项 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南方人口的增多以及南方赋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 重超过北方,而非棉花的普遍种植,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 信息,故 C 项错误;“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这并不直 接代表“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故 D 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 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 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海上保护神”“妇 幼保护神”“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 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并且影响力逐渐扩大,故 C 项正确。A 项从材料中 体现不出来,排除;仅从一些民间崇拜,不能得出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 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全国卷Ⅲ)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 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 A 项;两宋时宰相祖辈 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 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 权力,排除 C 项;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排除 D 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