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二章(第9课时)反函数2
课 题:2.4.2 反函数(二)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证明. ⒉会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定理及其证明,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但教材不作要求).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反函数的定义; 2.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与间的关系: ----定义域、值域相反,对应法则互逆; 3.反函数的求法:一解、二换、三注明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点A(x,y)关于x轴的对称点(x,-y); ②点A(x,y)关于y轴的对称点(-x,y);③点A(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x,-y);④点A(x,y)关于y=x轴的对称点(?,?); 5.我们已经知道两个互为反函数的函数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方面). 函数图象是从“形”的方面反映这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因此,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也必然有一定的关系,今天通过观察如下图像研究—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①的反函数是 ②的反函数是 二、讲解新课: 1.探究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像关系 观察讨论函数、反函数的图像,归纳结论:函数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2.证明结论(不要求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证明:设M(a,b)是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 则当x=a时,有唯一的值. ∵有反函数, ∴当x=b时,有唯一的值, 即点(b,a)在反函数的图象上. 若a=b,则M,是直线y=x上的同一个点,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 若ab,在直线y=x上任意取一点P(c,c),连结PM,P,M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PM=,P=, ∴PM=P. ∴直线y=x是线段M的垂直平分线, ∴点M, 关于直线y=x对称. ∵点M是y=f(x)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 ∴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都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由与互为反函数可知,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也都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 ∴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逆命题成立:若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这两个函数一定是互为反函数. 3.应用:⑴利用对称性作反函数的图像 若的图象已作出或比较好作,那么它的反函数的图象可以由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得到; ⑵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求原函数的值域; ⑶反函数的单调性与原函数的单调性相同 三、讲解例题: 例1.求函数的反函数,并利用对称关系作出其反函数的图象. 解:∵原函数的定义域是x<0,值域是y>0, ∴由y=解出, ∴函数的反函数是, 作 y=(x(-∞,0))的图象,再作该函数关于直线y=x的对称曲线,即为函数的图象(如图). 例2.求函数的值域. 分析:灵活运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 解:∵ ∴ ∴ y≠ ∴函数的值域为{y|y≠} 例3 已知=(x<-1),求; 解法1:⑴令=y=,∴=--①,∵x<-1,∴x=-;⑵∵x<-1,由①式知≥1,∴y<0; ⑶∴= -(x<0);⑷=-2. 分析:由y=与y=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可知:当y=中的x=a时y=b,则在y=中,当x=b时y=a,本题要求 ,设其为u,说明在函数=y=(x<-1)中,当y=时,x=u,问题转化为知原来函数中的y=而求x. 解法2:令=,变形得=1+3=4,又∵x<-1,∴x=-2. 说明:解法2显然比解法1简捷得多,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关概念,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练习:课本P63-64练习:5,6,7 补充:设函数y=的反函数为y=,求y=的反函数. 解:在函数y=中,x为自变量,y为函数,且由题意知-x=, ∴x=-,∴y=的反函数为y=-, 又∵= ,∴y=的反函数为y=-.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 2.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图象的方法,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增减性 六、课后作业:课本P64习题2.4:2 答案与提示:2.y==,x∈[0,5]; 补充:⒈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⑴;⑵y=-6x+12(x≤3);⑶y=(x≤-2). ⒉已知函数y=ax+2的反函数是y=3x+b,求a,b的值. 答案:⒈ ⑴y=-(x≥0); ⑵y=3-(x≥0); ⑶y=--2(x≥0). ⒉a=,b=-6;.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