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中考文言文二
【2016·江苏省南京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 (一)(10分)7.(3分)C8.(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9.(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使其自迁善也 迁:改变、变化 B 或谓母曰 或:或者、或许 C 状己之过 过:错误、过失 D 临终敕诸子曰: 敕:命令、训诫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文矩为安众令 向吾不为斯役 B 四子以母非所非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 而穆姜慈爱温仁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虽母道益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第II卷(共119分) 三、(27分) 8.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5分) 译文: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3分) 译文: 9. 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3分) 答: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汉中程文矩的妻千,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并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溫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答道“:我用正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样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又有前朝一些临死前的遗令,都是圣贤的法令,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解释正确;B:或:有的人。故此项解释不正确;C:解择正确;D:解择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句:为:做。后句:为:做.意义用法相同;B:前句:以:认为。后句:以:把;C:前句: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后句:而,连词,表并列;D:前句:虽:虽然。后句:虽:即使。故选:A。 (3)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甚”表程度,很;“别居”,别处居住。句意为: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②句中重点词有:“恩养”,孝顺。句意为: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 答案:(1) B.(2) A. (3) ①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② 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4) 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 【点评】文言实词“益”的用法。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答案:14.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附资料:【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 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选诗赏析】《示顺生》: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 【2016·福建省三明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 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②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 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常著文章自娱(2)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 ) (3)数试而困( ) (4)更善貌人(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以为号焉 为文崛奥 B.亦不其姓字 慕其人 C.多谢不见 长跪而谢之 D.皆逃避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分) 译文: (2)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3分) 译文: 13.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4分) 答: 9.(2分)(1)常著文章∕ 自娱 (2)其先∕ 山东平度州人 (每小题1分) 10.(4分)(1)地方(处所);(2)就;(3)多次(屡次);(4)描绘(描摹,描画)。(每小题1分) 11.(3分)B(A:作为,写;B:他的;C:推辞,道歉;D:见,拜访) 12.(5分)(翻译正确、语 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1)(他∕五柳先生)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每个分句1分) (2)(他∕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用文字交流∕用文章和朋友交往),谈上一整天都(也)不肯离开。(3分, 每个分句1分) 13.(4分)五柳先生和崔子忠的家庭状况都很贫困(房屋简陋,缺衣少食);(1分)他们面对贫困都能安然自若,淡然处之(晏如也);(1分)反映了他 们积极乐观 、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2分)(意对即可) 【附:乙文译文】 【参考译文】: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是诸生,非常贫困。他写文章深奥奇崛,屡次参加考试不中,长叹着放弃了。家里只有简陋的柴门、土筑的墙壁,但勤于洒水拖地,十分清洁;冬天一件褐衣,夏天一件葛衣,妻子也穿着粗糙的廉价衣服,为家里尽力操劳,三个女儿也懂得诵读诗文;即使没有度日的生活来源,也能安然自得。善于画画,这是他超群的技艺,时常用画画来寄托他的傲世之志;更善于描绘人,他所描绘的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当时的达官贵人,大多喜欢与他交往,可是崔子忠都逃避不见。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谈上一整天都不离开。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来拜访他,仰慕他的人品,他大多婉拒不见。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 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 军,礼之甚厚。 译文: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 16. 答案示例:①不久 ②正 共2分17. 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共2分18. 答案:B 共2分19. 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 共3分 (二)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答: 14.(1)通“涂”,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 ,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 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2分) 篇目 ①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鸮鸣》 槐树被毁 ② 14. 莫不凜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15. B16.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毀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17. ①叙亊②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 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2分) 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答: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 15. (1)到,等到,到……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4分,每小题1分) 16.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3分,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17. 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3分,写出一点得1分) 18.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2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2分) 19.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4分,答对情感,一点2分,两点4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 (二) (15 分)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10.(2 分)B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2. (2分)(每小题1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3.(3分)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2016·福建省南平卷】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19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 )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园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8.(1)隐隐约约 (2)全 (3)正,正在 (4)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9.A 10.(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11.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3分,共6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12.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2分))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6、C) (2 分) 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B. 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7、B ) (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8、D )(2 分) 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 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D 【2016·江苏省南通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 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 寄 其 趣 于 烟波 洲 岛 之 间 【参考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试题解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如“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一个介宾短语,不宜断开。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小舟然 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计: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的样子 (2)想着、盘算着 (3)停泊 (4)景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词义的理解。字词解释重在积累,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类比分析,注意词义的变化(尤其是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一般来说,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释。如,“泊于玉笥之下”是一个动补结构,“泊”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停泊”);“烟云日月之伟观”前面的“之”可 解释为助词“的”,因此,“观”必然是名次;“自计”是主谓结构,所以“计”是谓语动词,可参考“计之曰”(《黔之驴》);“然”在“若……然”的句式中基本都是“……的样子”。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参考答案】(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一句中“安”“果”“非”几个字比较重要,同时,句子用的是感叹号,是一个有着否定句句式、反问语气得感叹句。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参考答案】甚隘而深 若小舟然 【试题解析】用原文内容填空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根据“名之曰烟艇”可判定。 (2)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___________”,“达”指“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试题解析】《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往往指不得志、仕途不通,“达”往往指得志、仕途通达。因为要求“用原文内容回答”,在“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句中,可分别用“一叶之舟”“万钟之禄”指代。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 (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参考答案】(1)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2)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试题解析】“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表面上写的是“醉”与“乐”,但陆游的“乐”必不仅在此,他的“乐”主要还是“铁马冰河”、收复失地,因此他的“醉”必不仅因为“酒”,“扣舷为吴歌”实为愤慨。因此,也可想见第二句旷达胸襟的深层无奈。 【2016·江苏省淮安卷】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 石 出 潭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清洌 ②乃记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 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 7.大石/出潭中 8.清洌: 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 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轼诣武卫营 ▲ (4)卒全其城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9.答: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10.答: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12.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 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 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三、(共 9 分 ,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 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 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D )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9.B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2016·湖北省宜昌卷】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 素琴一张,弦 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尝( ) 愠( ) 辍( ) 但( )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 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咏 不 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 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 答: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 答: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 答: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6.(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10.(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11.(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12.(2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C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四、(14 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译文: 11.当官的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共4分。“肉食者”“御”、“剧”各1分,其余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潁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潁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則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潁士对永王李璘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15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越钱塘,绝长江( )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分) 23.(1)通“缺”,中断 (2)延长 (3)饮酒 (4)横渡24. C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5 题。(9 分) 郢 人有 遗 ① 燕 相国 书② 者 ,夜 书,火不 明 ,因 谓持 烛 者曰 : “举 烛。 ”云 而过 ③ 书 “ 举 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①遗(wèi):给,送。②书:信。③过:错误,过失。 13.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画线的句子。(2 分) 【链接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义项有: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④通“悦”,喜欢,高兴。 答: 【答案】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 高兴。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说”一词多义的用法及文言文翻译。根据语境,判断“说”意思为“高兴”。 14.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夜晚灯光昏暗 B.一边说一边写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讨好燕王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文中郢人因对持烛者说"举烛",在书写时不小心写了"举烛"二字。可判断为 B。 15.“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 答: 【答】此类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举烛”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以误传误,穿凿附会学风的批判。【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学生要学会由此及彼。难度适中。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 (2)数( ) (3)阙(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8.【答案】A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 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 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慎终如始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口口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口口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口口;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口口。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以败俗,其何故哉?岂不以居万乘④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日:“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 斯难。”所言信矣。 【注释】①受图定鼎:建立王朝,统治天下。②贻厥孙谋:贻,遗留;厥,其,他的;孙谋,指谋及自己的孙辈。这句指(把天下)传留给子孙后代。③垂拱岩廊:垂拱,指垂手和拱手(敛手),即由于任人得当,官员都称职,作天子的可以悠闲地垂手或抱手,不必过问。岩廊,即今之游廊。整句是说:在游廊上悠闲地散步。④万乘:乘,车乘。周制,天子出兵时车万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12. 上面文言文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忠良/淳朴/珍奇/俭约 B.淳朴/忠良/俭约/珍奇 C.淳朴/珍奇/忠良/俭约 D.珍奇/俭约/忠良/淳朴 13.下面的语言材料,与上文中画线句的句意不相关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就越要谨慎。 B. 身居高位者更应牢记《中庸》里讲到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 C. 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于是发布“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的命令。 D. 《左传》中写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诫执政者要言行一致。 【答案】12.B13.D【参考译文】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 【解析】12.试题分祈: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选用,在文言文中首先要清楚所在句子的大概意思,再做判断。根据句子,可以看出所填词应分别为与“浮华”“邪佞”“奢靡” “谷帛”相对的词语。再比较选项,可以发现 “浮华”与“淳朴”、“邪佞”与“忠良”、“奢靡”与“俭约”、“谷帛”与“珍奇”相对,故选3。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概括下就是:身居高位的人,别人不敢违背他,不敢指出自己的缺点,因而自己做事情更要小心谨慎,由此可以看出D项与这句话的内容无关。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6·河北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11 ,见东坡,泣自若 12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 13 ,遂举以售诸 14 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 15 宁 16 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 ,徐 17 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 18 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 19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 20 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21 其直 22 。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 11老妪:老妇。 12 自若:依然如故。 13 不肖:不成材。 14 诸:相当于“之于”。 15 诀别:分别。 16 宁:难道。 17 徐:慢慢地。 18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19 券:契据。 20 翌日:次日。 21 索:求取。 22 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_______ (4)竟不索其直 竟:_ 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 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 (4 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 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有洞东向( ) (2)无逾此者(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译文: 18.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5.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6.(1)东:向东(2)逾:超过17.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18.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