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校内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校内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高三(学科)校内适应性训练 语文(正卷) 注意:本试卷共 8 页,21 小题,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 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 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____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 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人 类文明之所以 、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 文化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_____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实际上形象 准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对各种人类文明的尊重,实际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 和人类自身的尊重。 A. 缔造 博大精深 百花齐放 B. 制造 源远流长 姹紫嫣红 C. 制造 源远流长 百花齐放 D. 缔造 博大精深 姹紫嫣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词 语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 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第一空处,缔造:作动词用,意思是造业、建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制造:把 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制作,或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 此处形容抽象的“文明体系和文 化形态”,应用“缔造”。 第二空处,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 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 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结合语境“人类文明之所以 、引人入胜”,应 用“博大精深”。 - 2 - 第三空处,百花齐放:意思是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 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也可以形容艺术界 的繁荣景象。二者虽然都能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但各有侧重,“百花齐放”,强调的是 “齐”,即“一起”,“姹紫嫣红”强调的是各有不同,五彩缤纷,根据语境“文明只有_____ 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强调的是各有不同,应用“姹紫嫣红”。 故选 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恐慌情绪”。网络时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启示我们,在重大疫情中,不仅要和病毒作斗争,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实的 消息、不健康的情绪作斗争。 ①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 ②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极端情绪 ③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 ④但反过来,也可能导致泥沙俱下 ⑤亦或是一些毫无根据、违背常识的悲观论调 ⑥再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不断放大 ⑦在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吸烟、喝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 ⑧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 A. ⑧②④⑥①⑤③⑦ B. ⑧①④②⑦⑤③⑥ C. ⑥⑤②⑧①③⑦④ D. ⑦⑤④⑥②③①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 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 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 - 3 - 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 主语不一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本段话第一句点明话题中心“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恐慌情绪’”。“网络时 代”,点明时间范围,接下来应该写网络时代的特征,即⑧“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 结果是①“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接着话锋一转,叙说不利情况④“但反过来,也可 能导致泥沙俱下”,更严重的结果是②“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极端情绪”。然后点明现状⑦“在 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吸烟、喝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根据关键词语“不管是”, 可知后一句应是⑤“亦或是一些毫无根据、违背常识的悲观论调”,再根据关联词语“不 管……都……”的描述习惯,应接③“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 最后剩⑥“再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不断放大”,最后整体感知本段话,确定顺序为: ⑧①④②⑦⑤③⑥。 故选 B。 【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 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 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 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 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 绕同一对象展开。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 逼至悬崖边。 B. “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 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 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D. 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 的旗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 - 4 - 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 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或相似处)。 A 项,比喻句。把“困难的边缘”比喻为“悬崖”; B 项,非比喻句; C 项,比喻句。把“我国企业”“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的转变比喻成“弯道超车”。 D 项,比喻句。把“尘土”比喻为“旗号”。 故选 B。 【点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 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 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 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 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4. 下列选项中,最接近下文主旨的一项是( )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B.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C.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理解作品内 容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解读作品思想内容、领悟到作者观点 态度,然后和选项内容作比较,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本段文字的关键句是“时间,你带得 走歌者带不走歌”,强调了优秀的作品可以千古流芳,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说诗歌具有超 越时空的价值。 A 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意思是我怜惜的并不是歌者内心的苦楚,而是伤心能够 听懂歌者内心苦楚的人太少了。两句诗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叹。不接近所给文段主旨。 - 5 - B 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屈原的词赋如日月般熠熠生辉,永垂不 朽;楚王建造的楼台亭阁却都已经零落倾颓,成为遗迹荒丘。此句表达了“屈原的作品千古 流芳”的主旨。接近所给文段主旨。 C 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天地万物 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这句话概括了《诗经》的社会功能。不 接近所给文段主旨。 D 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看到他的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 神都为之感动哭泣。本诗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创作才华。后来人们称誉能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 艺术作品。不接近所给文段主旨。 故选 B。 【点睛】理解诗句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根本。首先要理解所给文段的内容主旨,其次要能 理解各个选项的内容主旨,两者比较得出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 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 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 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招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辣听, 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已,目慑生而起。他日见 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轡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 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已,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③数用师,生私策其隽 蹶④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 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 - 6 - 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 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 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 占据苏州,称吴王。④隽蹶:胜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用.周养宾客 用:因为 B. 生亦善交,无.贵贱 无:无论 C. 带刀策马踵.生后 踵:脚后跟 D. 故人皆多.生 多:赞美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遇到很多 中意之人。 B.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 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 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 (2)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8. 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答案】5. C 6. A 7. (1)等到成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自己也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 兵法,掌握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 (2)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退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 还由朋友引见介绍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 8. ①早年尚侠任性,成年后谋建功立业,曾壮游;②居家初,尚气节,善交际,性抗直多辩, - 7 - 乐助人;③后歆慕退隐,不求名利、安乐处世。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 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 词的词性来判断。 C 项,有误。“带刀策马踵生后”意思是: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故“踵”应解释为 “跟随”。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识。 A 项,“各处游走遇到很多中意之人”错,原文“周流无所合”,意思是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 之人。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 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 (1)逮,等到;树,建立;谢,离开。 (2)懦懦,软弱;引,退却;突冒,冲撞冒犯;谢,道歉;结欢,交好。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 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立足文本,主要结合时间的变化来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他的 三处变化,然后加以概括。结合“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概括出早年 - 8 - 尚侠任性;结合“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 法”概括出成年后谋建功立业,曾壮游;结合“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 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概括出居家 初,尚气节,善交际,性抗直多辩,乐助人;结合“久之……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 处约,若将终身”概括出后歆慕退隐,不求名利、安乐处世。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 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 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 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 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 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 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 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 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 南宫生,是吴地人。身材高大,读书很多。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 尤其擅长弹弓,对准飞鸟就能把它击落。家中向来积蓄丰厚,南宫生就因此供养宾客,并且 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耗尽家中资财。等到成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自己也要建功 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掌握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南宫生)准备往北 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之人。就沿长 江上行,在南京一带游走,又到了金华、会稽等地的山中,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 中。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去邀请问候他,家门前停 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欢与人结交,无论尊贵、低贱的人,(他)都俯身 恭敬地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仗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称他们 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人曾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家伙爱撒酒疯,不能跟他接近。” 南宫生笑着说:“吃酒的人怎么会有能力呈勇?我将要让他屈服。”于是就驾车前往。南宫 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古代优秀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放下酒杯屈身 下拜,起身后又给南宫生敬酒,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之处。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 - 9 - 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 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 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 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 礼,请求交好。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改过。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 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 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 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 陷害的事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召朋友一起吃喝共乐。 (对于)四方云游到苏州(吴地)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那些有贤德的,一定和他们交往, 款待他们,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名。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 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 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闭门谢客很少接待来人。清扫出一间屋 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 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 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做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怡然 自得地过着恬淡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 赞曰:南宫生一生的品行共历经三次变化,每次都变得更加完善。(相比之下,他起初) 推崇侠义是最微不足道的。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竹轩诗兴 张镒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 10 - 9.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9.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 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 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0. 首联通过描写“柴门”“狭径”“竹林”等,展现竹轩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颔联颈联 描写诗人轩中的生活(闲情),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 自然而洒脱(或诗人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尾联预想梅花盛开,与竹相衬,将 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 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 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颔联描写了竹梢影和竹叶声两种事物,描写了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 音响追逐着篆烟轻轻地飘来。一为视觉一为听觉,上句写出光影的变化,下句写出竹叶声的 飘荡,视听结合,衬托出轩中环境的幽静。 通过茶碗来写竹梢影进入轩中,通过篆烟来写竹叶声音飘来,将景物与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表现出轩中人生活的闲适。 “入”字,写出竹梢影追随茶碗而入的动感;“逐”字采用了拟人手法,写出竹叶声随着篆 烟飘荡而习习作响的动态美。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诗歌的扣题艺术。首先要读懂全 诗,结合诗的题目是“竹轩诗兴”分析每一联的内容、手法、情感。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 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诗写作的时令当为夏季。首联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卷” 字写风势,时值暑天,疾风徐来,自是给人带来许多清爽。轩前,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 径边新栽了许多翠竹。首联通过“柴门、狭径、翠竹”写竹轩简朴、清新、淡雅的环境。 颔联,先写视觉,竹梢的影子,细细融浸在清淡的茶茗;再写听觉,竹叶的脆响,追逐(拟 - 11 - 人)着盘香的烟缕轻轻飘来。这一联写焚香、品茗、赏竹的闲情逸致。视听结合,生动地描 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颈联,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的光影穿过修竹洒落轩中;冬天,闲来吟诗, 可以看到素雪覆压翠竹的美景。此诗写在夏季,所以第六句当为虚写。虚实结合,诗人夏夜 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诗兴大发,展现轩中吟诗的闲情。 尾联虚写,承第六句设想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这修竹的疏枝翠叶,定然如诗如画,更 见风致。所以,尽管此时墙下的那株梅花暗然静默,也莫要给移植了啊!尾联借助想象写冬 日梅竹交映之美,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综上分析,本题一联一联分析,每点答案采用“手法+内容+情感”的形式,最后总结回答即 可。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3.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8)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答案】 (1). 可以横绝峨眉巅 (2). 辩乎荣辱之境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岸芷汀兰 (6). 陟罚臧否 (7). 偏信则暗 (8). 无 求生以害仁 【解析】 - 12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峨眉、巅、辩、境、 幽、嫠、芷、汀、陟、臧、害。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眺望 纪红建 每逢周末,我总会驱车来到老家——长沙近郊一个叫“湘江”的村子。车子缓缓进入院 门,母亲立即从茂盛的蔬菜中站起来。母亲的勤劳,充沛的夏雨,让菜园五彩斑斓——红的 辣椒、绿的豆角、紫的茄子、瘦长的丝瓜……此刻的我,无比轻松,忙碌的脚步变得缓慢, 内心的浮尘顿时被洗净。 按惯例,我先到莱园看看母亲近来的“杰作”,然后到房前屋后走走。但我最喜欢的还 是漫步在湘江大堤上,眺望滚滚北去的湘江,眺望江那边日新月异的图景…… 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灵动的图景啊,有波涛汹涌的江水,也有峰峦叠嶂的山峰;有律动的 色彩,也有岁月的沧桑。儿时,不用到大堤上,只要爬上屋后那棵高大的樟树,便能眺望那 流动的图景。湘江里,舟楫往来,船帆如织;江那边,北边一点,烟囱耸立,青烟袅袅,那 是铜官窑薪火传承的见证;南边一点,有景色秀丽的书堂山,有响声阵阵的麻潭山,还有埋 藏在历史深处的铜官窑遗址……后来,陆运兴起、水运衰落,图景的色彩打破了,变得萧条 而冷色。渐渐地,我明白了,我所看到的,只是这幅图景的一个瞬间,或者说一个片断。 遥望历史,这幅图景是那么的色彩斑斓。我看到,2000 年前的东汉,江那边就有了零星 的窑火,让人看到了希望。四五百年后的初唐,窑火再次燃起,到了晚唐,不仅烧红了湘江 沿岸,还绵延到了东南亚、北非等地。我还看到,各地商贾匆忙出入铜官窑的身影,装满彩 陶的商船从石渚湖启程,走湘江,经洞庭,入长江,乘风破浪…… 我看到,如今的图景色彩丰富,生机勃勃。沉睡千年的铜官窑,走在了复兴路上。特别 是那个曾经船只川流不息的石渚湖,它不再是湖垸,雨后竹笋般的古建筑,试图再现千年前 - 13 - 的大唐长沙景象。 眺望图景,也是在眺望父亲。父亲正在石渚湖的工地上看材料。为了养家糊口,他在很 长时间里都在养鸭。每到深秋,父亲就会跟伙计赶着鸭子到石渚湖一带过冬。父亲和伙计乘 着木舟,赶着鸭子,在滚滚的波浪里飞旋搏击、摇摆不定,看得我们胆战心惊。直到眺望着 父亲和伙计赶着鸭子上了岸,母亲才带着我们安心回家。看鸭是个辛苦活,不仅白天与鸭子 寸步不离,就是晚上也要睡在鸭子边上。父亲和伙计就在鸭棚边上,用竹子和塑料搭个简单 的棚,在木板上铺上稻草,算是床。平常没事,最怕的是打雷下雨。只要遇上打雷下雨,母 亲就会站在湘江堤上眺望,满脸阴云。那个年代,没有电话,等待父亲回来,唯有眺望。 多少次,我看到小木舟从江那边过来,总期盼着是父亲回来,但带给我的总是失望。有 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父亲乘的小木舟快到岸时,被一个大浪打翻,他死死抱着小木舟,总算 划到了岸边,不过带回来的一百个鸭蛋和在河东买的一只黑土猪仔被冲走了。但父亲还是很 庆幸,他笑着拍了拍口袋说:“200 块钱还在,这是孩子们春节后的学费。”父亲还说,每当 刮风下雨,他也会站到湘江大堤上眺望家里,心里念着,孩子们是不是安全回家了,家里该 不会漏雨吧,塑料窗户该不会被风吹掉了吧。 正走着、想着,父亲骑着电动车回来了。父亲说:“你妈打电话说,你回来了,我就往 家赶,十来分钟的事。”因为有了桥和高速,图景中不再有惊涛骇浪,不再有母亲漫长的煎 熬与担忧。父亲把电动车往路边一停,我们父子俩站在湘江大堤上,面对图景,无比感慨。 父亲眉飞色舞地讲起江那边的变化,石渚湖上正在建铜官窑古镇,很快就要开街了,房子全 部是唐朝风格的…… 父亲、母亲、我……谁又能走出历史的图景呢。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简单介绍“我”周末回家、母亲的反应、五彩斑斓的菜园,营造出浓浓的田园家 庭气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你妈打电话说,你回来了,我就往家赶,十来分钟的事”,这里的轻松与前文“等待父 亲回来,唯有眺望”的焦灼形成对比。 C. 文章结尾父亲眉飞色舞讲述的江那边的变化,反映出了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复兴,以及社 会欣欣向荣、发展前进的变化。 D. 文章将个人、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置于广阔的历史变迁背景之上,从历史的视角看待个人、 家庭的生活、命运变迁,构思独特。 - 14 - 13.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眺望”到了什么? 14. “父亲、母亲、我……谁又能走出历史的图景呢”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2. A 13. 湘江及两岸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湘江水运盛衰变迁的情景;铜官窑 兴起、繁荣、复兴的轨迹;儿时父亲与伙计在石渚湖养鸭的艰辛,与家人的互相挂念。 14.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历史图景的组成部分;个人、家庭的命运变迁都与历史变 迁息息相关;表达了作者对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错误,田园家庭气息并不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 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 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眺望”是一个线索,串起了全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根据文字线索,如“我最喜欢的还是漫 步在湘江大堤上,眺望滚滚北去的湘江,眺望江那边日新月异的图景……”“遥望历史,这 幅图景是那么的色彩斑斓”“眺望图景,也是在眺望父亲”等,确定概括的范围,然后进行 归类概括。如第三段,可以概括为两点:湘江及两岸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湘江水运盛衰变 迁的情景。第四、五段,“我看到,2000 年前的东汉,江那边就有了零星的窑火,让人看到 了希望”“我还看到,各地商贾匆忙出入铜官窑的身影……”“我看到,如今的图景色彩丰 富,生机勃勃。沉睡千年的铜官窑,走在了复兴路上”概括出“铜官窑兴起、繁荣、复兴的 轨迹”。第六、七段,“父亲和伙计乘着木舟,赶着鸭子,在滚滚的波浪里飞旋搏击、摇摆 不定,看得我们胆战心惊。直到眺望着父亲和伙计赶着鸭子上了岸,母亲才带着我们安心回 家”“每当刮风下雨,他也会站到湘江大堤上眺望家里,心里念着,孩子们是不是安全回家 了”概括出“父亲与家人的互相挂念”。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 - 15 - 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 文章将个人、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置于广阔的历史变迁背景之上,从历史的视角看待个人、家 庭的生活、命运变迁。第三段写到,湘江陆运兴起,水运由盛到衰的变化;第四、五段又写 铜官窑的变迁,从这些材料可以推理出,“历史图景”的含义是:历史兴衰的变迁。结合文 中“为了养家糊口,他在很长时间里都在养鸭。每到深秋,父亲就会跟伙计赶着鸭子到石诸 湖一带过冬。父亲和伙计乘着木舟,赶着鸭子,在滚滚的波浪里飞旋搏击、摇摆不定,看得 我们胆战心惊”“因为有了桥和高速,图景中不再有惊涛骇浪,不再有母亲漫长的煎熬与担 忧”这些对父亲经历的叙述可知,“父亲、母亲、我……谁又能走出历史的图景呢”的意思 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历史图景的组成部分,个人、家庭的生活、命运变迁都与历史 变迁息息相关。“父亲眉飞色舞地讲起江那边的变化,石渚湖上正在建铜官窑古镇,很快就 要开街了,房子全部是唐朝风格的……”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 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 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 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 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 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 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 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 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 用。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静寒之境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 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 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 16 -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 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 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 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 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 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 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 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 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 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 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 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 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 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 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 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 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 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5. 下列对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画诗表现出了静寂冷寒天地中充满了生机。 B. 证明了“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 跃迁”的观点。 C. 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D. 运用例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 17 -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寒境界是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C.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17. 什么是静寒境界?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B 17. ①静寒境界既是指环境的宁静,更是一种独特的心境与生命的跃迁。 ②因为静寒之境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会思想和审美追求(文化追求),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心 境,中国画家喜欢用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因为以静观动,动静相宜,是中国艺术 的通则;因为中国艺术要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呈现山水面貌的原样。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表述与原文不符,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 的并不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而是论证第④段的中心句“中国艺术的静寒 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静寒境界是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错 误,“静寒境界”根据原文“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可见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于文无据, 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仅是一种社会理想。 C 项,“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直接肯定了中国画追求空虚 和死寂,完全是误解,文中原句“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 - 18 - 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就更加明确了这一句完全是误解。 D 项,“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说法太绝对,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 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 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第一问,根据“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可见, “静寒境界”首先是宁静的环境;“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 境”可见,静寒还是一种独特的心境;“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 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可见, 还展现了生命的跃迁。 第二问,筛选相关信息。文章第一段说“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 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 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这说明静寒之境是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第三段说“中国画家酷爱 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 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第四段说“以静观动,动静相 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 一个背景”;第五段说“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 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 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 19 -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3 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以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 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 线办公软件(如考勤签到、会议沟通、项目管理/协助、在线审批等)。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 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 目前中国在线办公软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互联网企业,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 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如钉钉、企业微信等; 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 CRM 系统。 (摘编自《疫情防控下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材料二: 在家办公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没有太多协同性的工作,理论上完全适合在家办公,对 北上广深互联网广大的员工们来说,还节省了大量通勤的时间。 理论上,没有了上班的仪式感,人会在潜意识里变得放松,适度的放松,或许也会提高 效率。但也会怕,怕的是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 率。 在家办公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因为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信息不对称。在 家办公,你和公司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没法全面掌握你工作的过程,只能 100%地根 据结果来“评价”你是否努力,前者可能导致你过度放松,后者则会导致你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家办公,要么是工作对家庭和生活的进一步挤压,要么是“散事”对工作的入侵。你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这也意味着,在家办公并不会比正常上班更轻松。.工作 是有短期、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而家庭和生活则不然——家,是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场 景,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太多琐碎任务的场景,这个场景,天然和工作不兼容。只有处理好额 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 (摘编自《在家办公:当职场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远程办公看似很诱人,但是实际操作却面临许多挑战。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 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 比如,可以带回家和独立完成的灵活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安排远程办公;工作日程固定、要 求相互依赖和人与人交流的工作,比较难以安排远程办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因人而异。 - 20 - 相对来说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职责,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更大。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不希望在 工作时间离群索居,一些人害怕因远程办公而被孤立。缺少规划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员工,参 与远程办公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问题。 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 高效完成工作。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的软件应用方面,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 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都是典型代表。 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 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 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 立。除了企业,一些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特别是同疫情防 控直接联系不大的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来减少员工通勤和接触,避免由此导致的聚 集性疫情。 (摘编自《防疫时期的灵活办公应该如何安排》)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 公软件。 B. 目前我国在线办公软件主要有互联网企业所供软件和专业在线办公软件,两者都有覆盖面 广,功能深入的特点。 C. 信息不对称会让在家办公的人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而这两种情况中,过度放 松其实是不利于工作。 D.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党政部门也可如企业这样做,采取远程办公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 员工接触。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 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B. 在家办公的人既要顾及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满意,也要顾及没有公司的监督是否会 导致自己过于放松。 C. 家庭和生活的场景天然和工作相矛盾,但是如果能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是可以愉快 地在家办公。 D. 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居家办公的需求也不同,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自 - 21 - 己不希望在家办公。 20. 请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 【答案】18. D 19. A 20. ①企业要评估适合远程办公的人员和工作,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②企 业要为在家办公的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③企业可以运用一些技 术,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 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错误,材料一说“76.8%的 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是 76.8%的“居家办 公者”所在的企业,而不是“76.8%的企业”。 B 项,“两者都有覆盖面广,功能深入的特点”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一类是互联网企业, 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 如钉钉、企业微信等;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 CRM 系统”可 见,两种类型的软件各有其优点,并不同时具备这两种特点。 C 项,“这两种情况中,过度放松其实是不利于工作”错误,根据材料二“过度紧张和过度放 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可见,不但过度放松会不利于工作,过 度紧张也不利于工作。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 A 项,“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 认识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于文无据,材料一只说“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 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并未提到原因。 - 22 -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 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主要从材料三中筛选信息。“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 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可得出①; “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 效完成工作”可得出②; “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 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 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可得出③。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八、作文(70 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生活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答案】【例文】 人生需要磨砺 雏鹰的翅膀在经过无数次坠落的磨砺后,终于能振翅高飞,鹰击长空。梅花的花朵在经 过冰天雪地的磨砺后,终于能绽放开来,坚强高雅。人的一生也必将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磨砺,才使得剑越磨越利,直至那锋芒无 人可挡。因为艰苦,才使得梅花,能在万物凋零时,一花独放。人生若想取得成功,我们要 - 23 - 像宝剑一样历经磨练,要像梅一样,坚强高雅。 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的磨砺,可他仍然没有放弃。日日夜夜,废寝忘食。最终他找 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发明了电灯泡,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受益于他这个伟大的发明。爱迪 生在经历了重重磨砺后,他获得了成功,不仅是电灯,在当时的各个科学领域,他都享有盛 名。磨砺让人拥有聪明的头脑,磨砺让人的脑子越磨越灵活。 每一把惊世骇俗的宝剑,它们的前生都只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铁块而已,只不过,它 在历经了“水深火热”的磨砺后,才锋芒毕露,然而那些没有经历磨砺的铁块,仍旧是块普 通的铁,任凭岁月侵蚀了它的身躯,最终变成一块废铁,被人们遗弃。在生活中,一些人不 正和这铁块相似么;那些敢于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人,历经磨练,才华横溢,受人赞叹, 拥有了一个光彩的人生;而那些平庸的人,满足于那一成不变的现状,终于在人群中变成那 土壤里灰尘一样渺小的存在。 霍金,当他还在读研究生时,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他就完全瘫痪了。之后, 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一个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对 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流;看书必须依靠一种翻书的机器……他所经历的艰苦已是常 人所难以接承受的痛苦了,但他在这无比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坚持科学探索,终于成 为了物理界的一位巨人。他本是一个平常人,伤病让他不平常,而他不满于这样的现状,他 选择经历磨砺,而不让自己的人生因这挫折而就此结束。磨砺让人拥有坚强的意志,磨砺让 人的精神越磨越坚韧。 每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都经历了破茧成蝶之痛,若它没有经历破茧的磨砺,它怎么会 有那双美丽的翅膀,茧的磨砺,唤起它柔弱的翅膀,使它能在花丛中飞舞。我曾看过一则故 事,作者想了解蝴蝶,想帮它从坚硬的茧中解脱出来,然而蝴蝶出来后,却怎么也不能展开 翅膀,最终走向了死亡。 我们的人生需要经历磨砺,我们在磨砺中拥有睿智的头脑、强健的身体、坚强的意志。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磨砺出光彩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 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 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 【审题】解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生活会让我们遍体鳞伤”,指生活中磨 难重重,不但让我们受挫,还可能让我们撞得头破血流。“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 - 24 - 最强壮的地方”,其实产生了一个跳跃,“受伤的地方”变成“最强壮的地方”,必然少不 了我们知难而进,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面对磨难不后退,敢于面对挑战,积极磨练自我, 才有可能把受伤的地方变强壮;如果面对磨难转身而逃,那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伤疤,并不 会真正让我们进步,要读出这一层含义来。同时,“受伤的地方”变成“最强壮的地方”也 告诉我们,生活的磨难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就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样,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 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挫折和磨难,更要以勇敢坚定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来对待它们,要相 信自己经过磨练,一定能够有所成长。 【立意】1.困难磨练人生。 2.人生需要磨练。 3.苦难从来不值得感激,你要感激没有放弃的自己。 4.越过风雨,彩虹更加亮丽。 5.苦难成就人生。 【素材】1.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 百亿的美元。 可是 1978 年 7 月 13 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 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 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 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 1984 年一年,他 就为公司赚取了 24 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 60 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 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2.身陷囹圄志不移。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 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 坐了 20 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 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 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3.海伦凯勒女士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 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 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著作 - 25 - 《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有残疾,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 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 法。 4.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 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 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 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 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 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 引,抄卡片。终于在 1890 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结构】文章标题“人生需要磨砺”即观点,先以经典意象雏鹰高飞、梅花傲雪来营造人生 少不了磨砺的意境,再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俗语点出人生必须要经 历磨砺的观点;接着以两组事例+哲理阐释的方式深入论证观点,再以一个未经历磨难反而导 致失败的事例进行反面论证,最后做出总结。结构清晰,观点透彻。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 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 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2020 届高三年级校适内应性考试 - 26 - 语文(附加题) 本部分为选考历史科目学生加试内容。总分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书 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余友贺方回,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绝一世。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或讥 方回好学能文,而惟是为工,何哉?余应之曰:是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虽欲已焉而不得 者。若其粉泽之工,则其才之所至,亦不自知也。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 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盖有不可胜言者矣。 (节选自张耒《强村丛书》)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3. 文中的“屈宋”分别是_____、______。(填写姓名) 24. 根据文意,概括贺方回词的特点。 【答案】22. 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盖有不 可胜言者矣 23. (1). 屈原 (2). 宋玉 24. 词倚声而作,可以歌唱;词作饱含真情;语言丰富华丽;格调高洁悲壮。 【解析】 【2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 屈宋”和“悲壮如苏李“之间的对称关系。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 【2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 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 系。 【2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盛丽”“妖冶”“幽洁”“悲 - 27 - 壮”等内容概括。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刘备投靠刘表驻扎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 诱敌深入,准备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B. 《风波》中的赵七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顽固、守旧、凶狠、狡诈、投机、贪婪 是其性格本质,是破坏和镇压革命的凶恶敌人。 C. 《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的陪嫁,牺牲 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 《茶馆》中,黄胖子与二德子等人在茶馆后院调停鸽子之争,卖东西的老人一句“这年月 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表达了对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愤慨。 E.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演出《贡扎 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答案】B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 求的篇目,有时间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程度,类似的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 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B 项,“是破坏和镇压革命的凶恶敌人”错误,赵七爷并不是“破坏和镇压革命”的凶恶敌人, 他只是个封建遗老,保皇党,但除了威胁恐吓七斤,并未参与破坏镇压革命的行动。 C 项,“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的陪嫁”错误,放弃一 座碾坊的陪嫁的是傩送,且顺顺是他们兄弟的父亲,碾坊不是“团总顺顺”的,而是要和傩 送相亲的乡绅的女儿的。 故选 BC。 26. 简答题 (1)简述《红楼梦》中“海棠诗社”三次集会的情况(作东者,诗题)。 (2)《欧也妮•葛朗台》中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很多,请举两例。 【答案】(1)第一次:探春作东,咏海棠。成员有探春、迎春、惜春、宝钗、宝玉、黛玉、 湘云、李纨八人。宝钗第一。 第二次:湘云作东,咏菊花,成员探春等八人,写诗十五首,黛玉第一。 - 28 - 第三次:王熙凤作东,咏海棠、菊花、螃蟹、红梅。成员八人加王熙凤、邢岫烟、李纹、李 绮、薛宝琴、香菱六人,共十四人,写诗四首。 (2)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纵,好似一头老虎扑向 一个熟睡的婴儿,向梳妆匣扑去;②葛朗台临死时,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 吻,他却做出一个骇人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③葛朗台半 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 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④临死之前,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 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 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程度,类似的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 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题干为“简述《红楼梦》中‘海棠诗社’三次集会的情况(作东者,诗题)”,由此可 知,答案要包括三次“海棠诗社”的作东者和该次活动的诗题。第一次集会是在探春所居之 秋爽斋,由探春做东,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故名“海棠诗社”——《红楼梦三十七回》。 各人在诗社中皆有别称,其诗名多以其大观园中居住之院宇为名。贾宝玉是怡红公子,林黛 玉是潇湘妃子。《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 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 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 《红楼梦》中姐妹们第一次起诗社就是咏白海棠。第三十八回,湘云主动提出罚自己一场, 由她做东,请大家作诗。于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集会以菊花为主题,宝钗作 《忆菊》、《画菊》 两首,宝玉作《访菊》、《种菊》两首,湘云作《对菊》《供菊》《菊影》三首,黛玉作《咏菊》 《问菊》《菊梦》三首,探春作《簪菊》《残菊》两首,后宝玉、黛玉、宝钗又分别赋《螃蟹 咏》一首,共十五首。第五十回,在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贾宝玉 各作一首咏红梅诗。 这样,在海棠社的三次雅集中,分别以海棠、菊花、螃蟹、红梅为主题, 共作诗二十五首。 (2)题干为“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很多,请举两例”,要求在原文中 摘选能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关键词是“金子”,在老葛朗台眼中, 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 29 -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他每个生日会送 给女儿一个金币,但女儿不但没有花出去的机会,还要时不时把自己那些不能花的金币拿出 来给他欣赏,以至于欧也妮在把金币送给查理帮助他去印度后,如同等着世界末日一般等着 他的“检阅”;查理留给欧也妮一个金梳妆匣,他不但“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 一样抢到手里,还拿出刀子打算撬出一块金子;临死前更是打算把镀金十字架抓到手里,对 于一个基督徒来说,这既是完全无视神权的骇然行径,又更深地揭露出葛朗台老头对金子的 极度渴望。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两个相关细节作答即可。 【点睛】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 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 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 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 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 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 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 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 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 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 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 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版“美食剧”《深夜食堂》因“不接地气”口碑和收视都离预期差距太大,可日版 却细腻得让人感动,因为是生活的浓缩。 “不接地气”就是远离生活,就是不合生活逻辑。真正耳目一新的作品并不远离生活, 从不脱离生活轨道。电影《大话西游》是无厘头的典范之作,但爱情的成全、取经的责任、 闪光的人性等都是生活的写实,都接地气。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电视剧《白鹿原》里的 热气腾腾的美食无不让人垂涎三尺。生活才是影视作品最好的剧本。 即便历史正剧,也是对过去生活的还原;仙侠、玄幻剧里的爱情也是现实爱情的深加工 穿越剧只是利用了时空差和时代语境的冲突,那些穿越回去的角色终究要融入当时的生活。 生活就像万有引力,影视作品都要被生活的引力牵着走。 - 30 - 中国版《深夜食堂》给我们提了个醒:口碑神作才值得翻拍,要想有突破,就得下真功 夫。翻拍要借壳还魂,要么换汤不换药,要么换药不换汤,要么汤药都换掉。总之,翻拍要 符合目标观众的生活逻辑。 相对于国外影视人来说,国内影视人非常幸福,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彩的中国故事、多 元的地域风情等,无论是翻拍,还是原创,都有可以依托的生活元素。 27. “接地气”的影视作品有哪些特点? 28.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言外之意。 29. 国内的影视人怎样才能翻拍好影视剧? 【答案】27. 主题紧贴生活,符合生活逻辑;角色、主要元素还原(再现)生活;作品的设 计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28. 含义:生活制约、影响着万事万物,包括影视作品;无论何种形式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 生活,离开了生活的影视作品决不是好作品。言外之意:包含了作者对当前某些影视作品的 忧虑和不满;也给中国影视作品的制作指出了一条根本性的出路。 29. 寻找口碑神作;形式内容共美;符合生活逻辑;用好中国元素。 【解析】 【27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接地气”的影视作品的特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概 括能力。学生要能从题干中明确问题指向,然后到文本中圈出能体现“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特点的相关内容,尤其要关注总结性的语言,如第 2 段“‘不接地气’就是远离生活,就是 不合生活逻辑”“真正耳目一新的作品并不远离生活,从不脱离生活轨道”;第 3 段“即便 历史正剧,也是对过去生活的还原”;第 4 段“目标观众的生活逻辑”等。最后将这些筛选 好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 【2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言外之意,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含义能力。作答时先从文中找到画线句子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如本 题画线句子“真正耳目一新的作品并不远离生活,从不脱离生活轨道”在文本中第 2 段,意 思是说真正好的作品接近生活,有着生活的气息,“生活才是影视作品最好的剧本”。相反, 离开了生活的影视作品决不是好作品。这句话中暗含了作者对当前某些影视作品的忧虑和不 满,这也可以说是作者就中国版的《深夜食堂》给中国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了个醒,指出了一 条出路。 - 31 - 【2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国内的影视人怎样才能翻拍好影视剧?”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 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先通读文本,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如第 4 段“口碑神 作才值得翻拍”“翻拍要借壳还魂,要么换汤不换药,要么换药不换汤,要么汤药都换 掉。”“翻拍要符合目标观众的生活逻辑”;第 5 段“无论是翻拍,还是原创,都有可以依 托的生活元素”,最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整合,分点概括即可。 - 3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