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章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学案(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章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学案(湘教版)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考纲解读 ‎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地貌特点,进行区位选择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知识导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同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闭合,不相交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处除外)‎ 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3)基本地形部位。‎ 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 山峰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山脊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 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二、地形剖面图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 ‎1.基本地形部位素描与等高线图的对应 ‎2.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疏密:等高线越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疏坡越缓。如图中甲地地形较陡,乙地地形较缓。‎ ‎(2)看弯曲: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高,为山脊,即“凸低为高”,如图中丙地;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低,为谷地,即“凸高为低”,如图中丁地。‎ ‎(3)看走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如图中戊地。‎ ‎(4)看闭合:等高线闭合,数值向中心逐步升高,说明是山峰,如图中己地;反之为洼地或盆地,如图中庚地。‎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或范围,‎ 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米)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500 m,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山地 海拔>500 m,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 海拔200~500 m,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 峡谷 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4.破解特殊等高线 ‎(1)替代型“等高线”。‎ 如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梯田等,均可看作等高线;或者是一定程度上“替代”等高线的河流、等压线、等温线、等潜水位线、同一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山区小路等。要求根据等高线原理及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推断、分析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等,如2012年课标卷6~7题组中的图(图a、图b),该题的实质是考查替代型的等高线。‎ 图a中:‎ 图b中:‎ ‎(2)特殊地形等高线。‎ ‎①火山口湖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②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图中AB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③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④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⑤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1.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解析: 第(1)题,依据地势高气温低,以及图中等温线数值,可判断图中西南(注意图中指向标)地势较高、东北地势较低,故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第(2)题,河流地势落差大的河段一般水能资源丰富,图中乙丙段等温线最稠密,表明海拔差异最大,即地势落差最大,故乙丙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 (1)C (2)B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判断坡度的大小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3.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1)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1)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2)气候差异及判断:‎ ‎①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②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③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5.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做出一条直线(AB) ‎ 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势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一致 ‎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a.选线要求: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的线路。‎ b.注意事项: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地势平缓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地势陡峻的地区发展林牧业。‎ ‎②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简图,设计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1)~(3)题。‎ ‎(1)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有很多学者建议施工前对图示河段进行治理,其合理的措施应是(  )‎ A.建蓄洪区 B.加固堤防 C.修建水库 D.裁弯取直 ‎(3)河流经治理后再修建公路,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 A.① B.② ‎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线路③穿山要修隧道,越河需架桥。故选C项。第(2)题,图示河流西部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洪涝多发。裁弯取直是治理该河段的合理措施。故选D项。第(3)题,裁弯取直后,②线路短,沿线地势平坦,桥隧工程量最小。故选B项。‎ 答案: (1)C (2)D (3)B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做出一条直线(AB) ‎ 确定比 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势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一致 ‎2.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对于已经绘出的剖面图,如何确定在原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通视问题 观测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阻挡,即为通视良好。有时,由于山峰、山岭、山脊、凸形坡等阻挡了视线,造成不能通视。关于通视的题目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作过观测点和目标物的地形剖面图,在地形剖面图上将两点用直线相连,直线不穿过地势起伏变化线,则两点之间可相互通视。如图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米),SE之间通视,而SF之间不通视,ST之间也不通视。‎ ‎4.地形剖面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纵坐标读出沿地势起伏变化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大致经纬度。‎ ‎(4)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后,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5)根据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和进行空间想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60米   B.200米  ‎ C.220米   D.300米 ‎(2)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PQ间地势起伏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图示等高距是100米,左下方山峰的海拔大于800米、小于900米,右上方山峰海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因此两山峰高差大于0、小于200米。第(2)题,由水平比例尺可知,P、Q之间水平距离约2.5千米。P、Q点的海拔均为500米,穿越的河谷海拔为400~500米,穿过的山脊即最高点海拔为500~600米。A项符合要求。‎ 答案: (1)A (2)A 考向一 根据等高线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012·课标文综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 C.360米 D.410米 ‎[关键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瀑布的落差为72米”。‎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中山峰海拔580米,且等高距为100米,说明山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500米,从山峰向河流方向海拔逐渐降低,河流两岸的海拔相等,均为300米,从而推出Q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400米,Q地的海拔为400~500米,D项符合题意。第(2)题,河流两岸等高线海拔为300米,而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故桥梁附近河岸海拔应为200~228米,与山峰的高差应是352~380米,C项符合题意。‎ 答案: (1)D (2)C 考向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与 大坝的区位选择 ‎(课标文综)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米 B.55米 ‎ C.60米 D.65米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米 B.40米 ‎ C.65米 D.90米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最高点位于东北侧,海拔在80~85米之间,图示区域最低点位于东南侧,海拔在20~25米之间,两者之间高差接近65米,但不是65米,C项正确。第(2)题,河水流速的快慢取决于坡度的大小,图中四处中,③附近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第(3)题,大坝应建在①②之间的山谷出口处,设计大坝高13米,而等高距为5米,因此大坝高度约为三个等高距,自河流向两侧各三条等高线,取最短距离筑坝,结合比例尺计算大坝长约40米。‎ 答案: (1)C (2)C (3)B 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 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陡,水流越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 如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下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B,河流流向为B→A。‎ ‎(4)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 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5)看递变 等值线图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6)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流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地形剖面图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下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米 B.110米 ‎ C.170米 D.220米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解析: 第(1)题,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米和260米,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110米。第(2)题,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道路①路程最长,且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形,不可能是直线,A项错;根据剖面线海拔,道路②没有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B项错,道路③最短,C项错,道路①和②剖面线右侧形态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项对。第(3)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 答案: (1)B (2)D (3)B ‎2.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某电视节目摄制组组织了五对父子(女)暑期到舟山群岛某无人海岛进行拍摄活动。摄制组在下图中甲、乙、丙、丁设置了四个钓鱼点,要求除了一位爸爸带孩子们抓螃蟹外,另外四位爸爸分别去四地钓鱼,约定一旦日落立即返回营地。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拍摄开始前,摄制组先要准备好露营地,图中最适合作为露营地的是(  )‎ A. 1 B. 2 ‎ C. 3 D. 4‎ ‎(2)最晚离开的钓鱼点是(  )‎ A.甲 B.乙 ‎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1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山脊,不适宜露营;2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且位于谷地一侧海拔较高处,适宜露营;3地紧邻海岸线,受海水潮汐影响,不适宜露营;4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可能出现落石等现象,不适宜露营。第(2)题,暑假期间,当地日落西北,丙地位于山脊的西北侧,西北方向为海面,日落最晚。其他三地西北方向均有山体遮挡太阳,日落时间要早一些。‎ 答案: (1)B (2)C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一) 等高线地形图 ‎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辨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常考图示]‎ 图1 典型等高线地形图 图2 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 图3 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技巧]‎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对于图1来说,‎ 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2来说,图中并无等高线,但区域的海拔是以高度表来呈现的,判断时应特别注意;对于图3来说,一般以区域图为主,其中绘有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断技巧如下表所示:‎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 ‎①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m)、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 [应用体验]‎ ‎1.(2018·江西检测)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 m   B.17 m  ‎ C.35 m   D.37 m ‎(2)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 m,瀑布处有320 m、330 m、340 m三条等高线相交,则瀑布落差大于20米;图示瀑布上部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米,则瀑布下部海拔高于314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由上分析可知C正确。第(2)题,图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阴影区域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这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故B正确。第(3)题,图中②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急转弯处。图示②位置为公路急转弯处,故B正确。‎ 答案: (1)C (2)B (3)B ‎2.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 B.④ ‎ C.⑤ D.⑥‎ 解析: 第(1)题,①地位于河谷地带,山区河水涨落幅度较大,且我国东南地区5月份降水较多,易发生山洪灾害,①地易受洪水威胁。②地位于高于河谷的山坡,地势起伏和缓,易于安营扎寨,不易受洪水威胁,取水便利,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③地位于陡崖底部地区,易受落石威胁。④地海拔较高,在山峰以北,夜晚气温较低,风力较大。第(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和等高线,可判断出备选的4个地点中,只有⑥地地势高,视野开阔,无遮挡,且位于朝东的方位,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 答案: (1)B (2)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