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章末复习教案 (新版)北京课改版
第1章有理数章末复习 一、复习目标 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五种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学会借助数轴来理解绝对值、有理数比较大小等相关知识. 4、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并能灵活应用; 5、体会数学知识中体现的一些数学思想.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符号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2、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b互为倒数,则ab=1. 4、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5、绝对值的意义是: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0的绝对值是0; (4)|a|≥0. 知识点3、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1、有理数加法法则: 5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计算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时,先要确定和的符号,再用每个加数的绝对值按法则计算. 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有理数乘法法则: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5、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6、0不能做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____. 7、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本身的符号中同时有两个改变时,分数的值不变. 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9、同级运算中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不同级的运算,按“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10、在有括号的情形下,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再做括号外的运算,如果有多层括号,那么由里到外依次进行. 知识点4、数的近似和科学记数法: 1、我们把和精确值近似的数叫做这个精确值的一个近似值. 2、一般地说,为了更加接近精确值,在各种近似程度上近似值得最后一位都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最后一个数字在哪一位,就说它是精确到哪一位的近似值.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二)题型、方法归纳 1、在﹣0.5,0,﹣2,0.4,1这五个数中,最小的数为( ) A.0 B.﹣0.5 C.﹣2 D.0.4 解:画一个数轴,将A=0、B=﹣0.5、C=﹣2、D=0.4,E=1标于数轴之上 ∵C点位于数轴最左侧,是最小的数故选C. 5 技巧归纳:本题考查了数轴法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牢记数轴法是解题的关键. 2、-2016的倒数为() 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 3、2016的相反数是(-2016) 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4、-2016的绝对值是(2016)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三)典例精讲 技巧归纳: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的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是关键. 6、我国南海海域面积为3500000km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B) A.3.5×105km2 B.3.5×106km2 C.3.5×107km2 D.3.5×108km2 技巧归纳: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四)归纳小结 5 (五)随堂检测 1、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 2、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则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B表示的数是( ) A.4 B.-2 C.4或-2 D.-4 7、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线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4,+7,-9,+8,+5,-3,-3. 5 (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5升,问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章末复习 知识点1、2: 知识点3: 知识点4: 六、作业布置:复习课同步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