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二模试题 图片版无答案
2019年东胜区初中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30道小题,每题1分,共3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1.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曾是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 D.“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体现了唐朝农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B.当时有很多异地之间做生意的人 C.体现了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繁荣 D.唐玄宗统治时期一直处于盛世繁荣中 3.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4.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 )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协调矛盾、相互做出妥协的结果 B.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两党整编军队为主要合作方式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8.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9.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中“站起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历史学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分别是指(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1.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 下列人物都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3. 1978年夏,广东省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深圳特区已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已开始实施 D.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14. “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5.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6.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 17.第一次明确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的法律文献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合众国宪法》 18.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 ②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③ B.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19.“我希望美洲人民水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20.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21.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从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下列哪些事件与圈地运动相似(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 A.②④ B.①② C. ③④ D.①③ 22.“第一次往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该材料揭示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3.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味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4.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有关该“和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对德国的一次宰割 B.激化了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C.为世界和平埋下了隐患 D.能够保障世界持久和平 25.苏联某官员曾说过:……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封锁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26.德国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的表现有 ( ) ①大肆扩军备战 ②闪击波兰 ③吞并奥地利 ④强占苏台德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的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2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29.201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有报纸评论说:“这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里的“主权国家”是指( ) A.伊拉克 B.南联盟 C.阿富汗 D.阿尔巴尼亚 30.“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这一论据可证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 B.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 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D.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二、材料题(本大题有两小题,31题8分,32题7分,共15分) 31. (8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维护国家统一是强国富民之本,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族人民相互交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推动“台商走电商”,协助台企拓展大陆内销市场。设立广西、四川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为台商台企向中西部发展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平台,一批台湾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建设取得新进展,两岸农业、金融领域合作持续扩大。2019年两岸贸易额19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再创历史新高。大陆实际使用台资(含第三地)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两岸交流30周年,基层交流亮点频出,青年交流创新发展,文化、教育、婚姻、体育、宗教和民间信仰、工会、农渔会、少数民族交流精彩纷呈,大陆影视节目、综艺节目、网络文学、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服务等受到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追捧。……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2019年达到878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再创历史新高。 ——环球网•台海 (1)材料一图片上的三位人物都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秦始皇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1分)康熙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作出了什么贡献?(1分)林肯采取什么措施使联邦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改变了内战性质?(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1分)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两岸关系怎样的现状?(2分)你认为如何才能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1分) 32.(7分)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充当帮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美国伙同他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45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材料三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2019年) 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美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2)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1分)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什么贡献?(1分)写出“战后组织”的名称。(1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当今世界,中美合作有何意义?(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两小题,33题7分,27题8分,共15分) 33. (7分)2019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朱日和阅兵时强调: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明朝中后期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外来侵略的?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又是怎样应对民族分裂的?(2分) (2)我国军事近代化始于哪一事件?(1分)当时国家是怎样筹划海防的?(1分) (3)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是什么?(1分)哪一历史事件后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建立起来了?(1分) (4)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其前身是1966年我国组建的哪一部队?(1分) 34.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变革,请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说明。(1分) (2)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在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发生的?(1分) (3)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哪一文件的发表开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1分)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开创了什么新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1分) (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