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中卫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是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 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 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 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 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2500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意识等,又发展了理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2500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索,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 B. 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 C. 汉语史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 D. 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 B. 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 C. 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 D. 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一。‎ B. 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述的特点。‎ C.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D. 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说法绝对,“‘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错误。文中说“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而不仅仅是“荷马史诗”。该项错误。‎ B项,曲解文意,“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错误。原文是“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而并不是“反对意见”。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曲解文意,“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错误。原文说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选项缺少了修饰语“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该项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错误。依据“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可知,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说法均错误。根据原文,“汉语新 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并非“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依据“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发展繁荣”,并非“促进了……发展荣”。‎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数字经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能。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厂区,工厂对关键环节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甑,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自动化,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字潮起 川蜀潮生》,《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三:‎ 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 ‎5G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辟新赛道。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 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年02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GDP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B.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C.‎ ‎ 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D.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四川,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业态,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推动了当地经济迅猛发展。‎ B. 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 四川提出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经济的撬动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D.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6. 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 ‎6. (1)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从技术研发角度: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3)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4)从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错误,从材料一的图标二可以看出,原文是说占“我国重点地区数字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夸大其词;‎ C项,“四川提出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曲解文意,“5+1”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 D项,“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强加因果,或以偏概全,导致“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复杂。‎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要求是“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从材料三“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知,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材料三“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是从技术研发角度提出的要求;材料四“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要加大投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材料四“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是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要求,要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胜儿 孙犁 那英勇壮烈的一仗后,小金子受伤回到家里,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些东奔西散的马匹,同志们趴在道沟里战斗牺牲……老在他眼前转,使他坐立不安。黑间白日,他尖着耳朵听着,好像那里又有集合的号音、练兵的口令、主任的命令、马蹄的奔腾;过了一会又什么也听不见。他的病一天一天重了。‎ 敌人在田野拉网清剿,村里成了据点。邻居小胜儿母女两个整天为小金子担心,焦愁得饭也吃不下去。她们不让小金子出来,每天把饭食送进小金子藏身的洞里去。‎ 那天,小胜儿两只手抱着饭罐,从洞口慢慢往里爬。爬到洞中间,洞里的小油灯忽的灭了,她小声说:“是我。”把饭罐轻轻放好,从身上掏出洋火,擦了好几根,才把灯点着。洞里一片烟雾,她看见小金子靠在潮湿的泥土上,脸色苍白得怕人,一言不发。她问:“你怎么了?”  ‎ ‎“这样下去,我就死了。”小金子说。‎ ‎“这有什么办法呀?”小胜儿坐在那像在水里泡过的褥子上,“鬼子像在这里住了老家,不打,他们自己会走吗?”她又说,“我问问你,杨主任牺牲了?”‎ ‎“牺牲了。我老是想他。”小金子说,“跟了他两三年,年纪又差不多,老是觉着他还活着。可是哪里去找他呀,想想罢了。”  ‎ ‎“他的面目我记得很清楚,”小胜儿说,“那天,他跟着你到咱们家来,我觉着比什么都光荣。说话他就牺牲了,他是个南方人吧?”  ‎ ‎“离我们有九千多里地,贵州地面哩。你看他学咱这里的话学得多像!”小金子说。  ‎ 小胜儿说:“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 小金子说:“先是他同我顶着打。叫同志们转移,后来我受了伤,敌人冲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勇敢得没对儿,总叫别人小心。平时体贴别人,自己很艰苦。那天行军,他渴了,我说给他摘个瓜吃,他也不允许。”‎ ‎“为什么,吃个瓜也不允许?”小胜儿问。‎ ‎“因为不只他一个人呀。我心里有什么事,他立时就能看出来。那天,我玩着你捎给我的小马鞭儿,他批评了我。”‎ ‎“他为什么批评你哩?”小胜儿说。‎ ‎“他说是花花绿绿,不像个战士样子,我就把马鞭子装起来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叫我谢谢你。”  ‎ ‎“有什么谢头,叫你受了批评还谢哩!”小胜儿笑了一下,“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 小胜儿从洞口出来,就和她娘说:“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  ‎ 娘说:“叫鬼子闹的,今年麦季没收,秋田没种,高粱小米都吃不起。”  ‎ 小胜儿说:“娘,我们赶着织个布卖了去吧!”‎ 娘说:“整天价逃难,提不上鞋,哪里还能织布?你安上机子,知道那兔羔子们什么时候闯进来呀。”‎ ‎“要不我们就变卖点东西?人家的病要紧哩!”小胜儿说。‎ ‎“你这孩子!”娘说,“什么人家的病,这不像亲兄弟一样吗?可是,咱一个穷人家,有什么可变卖的哩,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哩?”‎ 小胜儿也仰着脖子想,她说:“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 ‎“哪件袄?你那件花丝葛袄吗?”娘问着,“哪有还没过事①,就变卖陪送②的哩?”‎ 小胜儿说:“整天藏藏躲躲的,反正一时也穿不着,不是埋坏了,就是叫他们抢走了,我看还是拿出去卖了它吧!”‎ ‎“依我的心思呀,”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③‎ 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得担惊受怕哩!那件衣裳不能卖,那是我心上的一件衣裳。”‎ ‎“可是,晚上,他就没得吃了。”小胜儿说,“今儿个是集日,快拿出去卖了吧!”  ‎ 到底是女儿说服了娘,包起那件衣服,拿到集上去。集市变了,看不见年轻人和正经买卖人,没有了线子市,也没有了花布市,小胜儿的娘抱着棉袄,在十字路口靠着墙站了半天,才得了个买主,把那件衣裳卖了。她心痛了一阵,好像卖了女儿身上的肉一样。称了一斤挂面,买了十个鸡蛋,拿回家来,交给小胜儿,就啼哭起来。‎ 小胜儿没有说话,下炕给小金子做饭。现在天快黑了,她手甩劈着干柳树枝,眼望着火,火在她脸上身上闪照,光亮发红。她好像看见杨主任的血,看见小金子苍白的脸,看见他的脸慢慢变得又胖又红润了。她小心地把饭做熟,早早的把大门上好,就爬到洞口去拉暗铃。一种微小的柔软的声音,在地下响了。不久,小金子就钻了出来。‎ 这一顿饭,小金子吃得很多。吃完了饭,抹嘴说:“有什么吃什么就行了,干什么又花钱?”  ‎ ‎“哪里来的钱呀,孩子,是你妹子把陪送袄卖了,给你养病哩!你可别忘了你妹子!”小胜儿的娘说。‎ ‎“我们这是优待八路军,用不着谢,也用不着报答!”小胜儿低着头笑了笑,收拾了碗筷。‎ 小金子躺在炕上。小胜儿用棉被把窗子堵了个严又严,把屋门也上了。她点起一个小油灯,放在墙壁上凿好的—个小洞里,面对着墙做起针线来,不住尖着耳朵听外面的风声。‎ ‎“你做什么哩?”小金子说。‎ ‎“做我的鞋,”小胜儿低着头说,“整天东逃西跑,鞋也要多费几双。”‎ ‎“像我整天钻洞,不穿鞋也可以!”小金子说。‎ 听着他的声音,小胜儿的鼻子也酸了,她说:“你受了伤,又有病。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 小胜儿放下活计,转过身来,她的眼睛在黑影里放光。‎ ‎(有删改)‎ ‎[注]①过事:方言,办婚事。②陪送:结婚时娘家送给新娘的嫁妆。③对事:合适,相称。‎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金子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然而作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他杀敌负伤,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 B. 文中描写小胜儿烧火做饭细节,由闪烁的火光联想到杨主任的牺牲和小金子的康复,生动传神且别具匠心,曲折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C. 本文围绕小胜儿与小金子展开,再现了抗战期间白洋淀人民的真实生活,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美好心灵。‎ D. 孙犁的小说笔触细腻,写人叙事,多用白描,本文结尾处灯下做鞋的细节,虽只寥寥数语,但朴素自然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末段意韵悠长。‎ ‎8. 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擅长刻画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小胜儿的形象。‎ ‎9. 文中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爱憎分明。小胜儿爱八路军,恨侵略者。②果敢,有主见。为筹钱救治小金子,坚持卖掉自己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③善良朴实。细心照顾小金子,为他的身体担忧;担心杨主任的家人。④心灵手巧,勤劳。做饭,送饭,做鞋子,做马鞭,样样都会,每天忙个不停。 ‎ ‎9. ①推动情节发展。围绕“卖袄救人”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都是通过对话展开。②交待故事背景。文中对话揭示抗日战争正处于激烈胶着状态,反映敌占区人民生活极其艰苦。③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展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所思、所为。④丰富小说内容。杨主任是没有正面出场的人物,但通过小金子的语言,杨主任的故事跃然纸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项,“着力刻画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错误。小说主要写小金子在老百姓家养伤的情节,更多的写老百姓如何爱护、照顾小金子,没有着力刻画他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分析可知,小说主要通过对小胜儿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体现她爱憎分明;“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体现她善良朴实;“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体现她有主见;“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体现她心灵手巧。据此概括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分析可知,本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开篇部分小金子和小胜儿围绕部队战斗情况以及杨主任的一段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小胜儿与母亲围绕卖掉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的对话部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小胜儿善良朴实、果敢有主见的人物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 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 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 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 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 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 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答案】10. A 11. A 12. B ‎ ‎13. (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他每次在位为官之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没有文采,却朴实而切中时弊。‎ ‎(2)此事被交到御史那里处理,中丞、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大意: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其中“民讹言行筹”中,“讹言行筹”作“民”的谓语,而后句“明年”则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明年”之间必须断开,排除BD;‎ ‎“免”的宾语是“孙宠”“息夫躬”;接下来“罢”则是另一个谓语,主语仍是“上”而非“息夫躬”,应在“罢”前面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错。“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义”。‎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原文是“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意思是,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并不是“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征,征召;居位,在位为官;文,文采;实,朴实、切中时弊。‎ ‎(2)下,名词作动词,下交;从事,随从官吏;内,通“纳”,使……进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又做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之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质朴,却朴实而切中时弊。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其入内。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面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描写出堤上踏青赏春之人随着画船行走的情形;一个“逐”字,不禁让人想到游人之多、景况之热闹。‎ B. 第三句是写一群少女在绿杨掩映临水人家的庭院里荡着秋千、怡然自乐的美妙情景,欢歌笑语,让人心驰神往。‎ C. 下片首句中,“白发”当是词人自指。全句通过“白发戴花”这一细节,刻画出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D. 下片末句作者发出感叹,表达出忘却贬官烦恼、愿在春醪中一醉方休的思想情感;然欢快之中却透出对人生的感慨。‎ ‎15. 这首词在情感抒发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情。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描摹出明媚秀丽的春景:堤上游人如织,湖中春水无边,绿杨楼外秋千悠悠;一片欢乐祥和的情景中,流露出词人赏春时的欢快心情。 ②词的下片先是以事传情,通过画舫中宴饮情况的描写,表达作者乐而忘忧之情;继是直抒胸臆,进一步表达饮酒之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一群少女在绿杨掩映的临水人家的庭院里荡着秋千、怡然自乐的美妙情景,欢歌笑语,让人心驰神往”表述不当。词的第三句只写到“绿杨掩映的小楼外面有人荡着秋千”,而未必全是少女;且也未写到“欢歌笑语”和“让人心驰神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分析抒情方式,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要抓住这些进行品析。‎ 本词上片紧扣“景语”为境,下片紧扣“事语”为境。‎ 上片“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主要以“美景”写出内心的欢快、愉悦之情,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下片“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这两句以船上欢宴的“乐事”传达出诗人乐而忘忧之情,以事传情;‎ 最后一句“人生何处似尊前”,流露出诗人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愿在春醪中沉醉的情感,一如《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醉翁”,通过议论直抒胸臆,表达饮酒之乐。‎ ‎【点睛】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选取眼前所见景物即兴抒情)、借景抒情(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而有意识地选取含有那种情感的景物来抒情,如杜鹃——思归、柳树——离别等)、移情于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之上,写景物有了某种情感,通常都用了拟人手法,如本诗中“长江悲已滞”)、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没有表达作者情绪的字词,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特点已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如凄凉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伤,秀美景色往往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等)。‎ 这些手法并非泾渭分明,常会混合使用,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所含之情,才能将顺利答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________,______”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望中犹记 (2). 烽火扬州路 (3). 驾一叶之扁舟 (4). 举匏尊以相属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望”“犹”“烽”“州”“匏尊”“瀚”“阑”“惨”,理解字义去记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儒学传统,人们有两种 的态度。近代以来,不少持“激进”立场的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儒学传统的腐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儒学传统。近代以来学术上的疑古思潮,对此也起到了 的作用。‎ 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是宋代疑古思潮的延续引发了近代疑古思潮,但二者又存在明显不同。( ) ,而且,在近代“古史辩”运动中,学者们更是由“疑古史”演变到“疑古书”,我国儒学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怀疑。‎ 最近30多年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原来,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十个显著的变化:原始儒学即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主张“正名”“修已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价值观念;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因与封建专制统相结合,慢慢发生 ‎ ‎,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与夫权,呈现了为后人所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持质疑立场的人,更多地看到了作为汉以后儒学作为“封建专制灵魂”的一面。‎ 我们不应把二者 ,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壤之别 推波助澜 演变 相提并论 B. 截然不同 雪上加霜 演变 混为一谈 C. 截然不同 推波助澜 蜕变 混为一谈 D. 天壤之别 雪上加霜 蜕变 相提并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宋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 B. 宋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 C. 近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 D. 近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 B. 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 C. 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 D. 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天壤之别:极言差别之大。在句中作宾语。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 全然不一样。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此处缺少的是定语,应选用“截然不同”。‎ 第二处,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表达的是“疑古思潮”对“传统儒学”的影响,“推波助澜”用的恰当。‎ 第三处,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蜕变: (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衰变。此处是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要用“蜕变”。‎ 第四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起谈论或看待。混为一谈: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此处是说我们不应该把汉以后儒学和传统儒学放在一起谈论,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用“相提并论”符合语境。‎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括号前面内容可知,“宋代疑古思潮”的表述应在前面,“近代疑古思潮”应在后面,故排除C、D;根据前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可知,近代“与为摒弃传统而疑古”对应。又根据后文,“而且”后面的内容是对近代疑古的进一步阐发, 故“近代疑古”内容放后,故排除B。‎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原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中途易辙,紧承“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应写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句子接下来却转到另一个话题,主语娈成“我们”;第二个错误是语序不当,“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是条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是结果。应前后调整语序。A项,中途易辙。C、D两项语序不当, 故排除ACD。‎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面对病毒的入侵,机体的免疫系统设置了五道“关卡”。在血液中,就有一套由补体蛋白形成的保护体系,被称为补体系统,是这五道“关卡”中的第二道“关卡”。①______?当病毒进入细胞时,补体系统被激活,②______:一是补体蛋白在被感染细胞表面打孔,诱导被感染细胞死亡,细胞在死亡过程中,进入其中的病毒也随之被分解、清除;③______,提醒巨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细胞,从而在巨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被感染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达到清除或杀灭病毒的目的。‎ ‎【答案】 (1). ①(血液中的)补体系统是怎样对抗病毒的呢?(补体系统怎样阻止病毒入侵呢?/补体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 (2). ②产生两种抗病毒效应(通过两种方式消灭病毒) (3). ③二是补体蛋白给巨噬细胞传递信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空,结合后文“当病毒进入细胞时,补体系统被激活”,这是在阐述补体系统的工作原理,具体推断第一处应写“补体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第二处,根据冒号可知这是总领句,而后面讲述了两种情况,据此推断可写“产生两种抗病毒效应”。第三处,根据前面的“一是”,可知这理应是“二是”,再根据“提醒巨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细胞,从而在巨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被感染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达到清除或杀灭病毒的目的”,可知应写“二是补体蛋白给巨噬细胞传递信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根据下面房产公司客服与客户的通话记录,整理一则公司的“事务记录”,便于体现客服的工作效果和客户跟踪情况,不超过50个字。‎ ‎——“喂,您好!请问是58房产吗?我想询问一下贵公司现售房源情况。”‎ ‎——“是的。请问先生贵姓?您需要什么规格的房子?”‎ ‎——“我姓钱。想了解一下贵公司不久前推出的经济适用房。”‎ ‎——“好的。我们公司的经济适用房有三种规格,分别为35平米、55平米和70平米。不知钱先生想要哪种规格的房子?”‎ ‎——“不好意思,我现在还没法确定。打算先到现场看看再说。”‎ ‎——“好的。欢迎您来看房。几种规格的房子都有样板房。”‎ ‎——“谢谢。那一般什么时候过去看房比较合适?售楼处双休日也营业吗?”‎ ‎——“双休日和节假日我们售楼处也安排工作人员正常上班的。只要是白天规定工作时间,您什么时候过来都行。”‎ ‎——“好,谢谢。我安排一下,打算尽早过去看看。到时候再跟你们电话联系吧。”‎ ‎——“好的。谢谢。恭候您的光临。”‎ 放下电话,客服工作人员看了看时间:15点1O分。‎ 事务记录: ‎ ‎【答案】15点左右有位钱先生来电咨询经济适用房和售楼处上班情况,所问内容已全部告知。顾客表示会再次电话联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以及压缩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审清题意,按要求作答。本题具体为把一则通话记录整理成“事务记录”。事物记录要求有以下信息:时间、称呼、内容、工作效果、客户意愿。本题中的人物是客户钱先生,时间是15点,事件是咨询经济适用房,客服圆满地解答了问题。结果是钱先生愿意再次咨询或联系。由此整合答案即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网友感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逝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③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④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向为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默哀。‎ ‎⑤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十余项世界级工程难题,被称为新时代英雄!‎ ‎⑥2020年,距2003年非典17年后,面对疫情考验,84岁的钟南山再一次成为“逆行者”;此次疫情中,全国有超43000名一线医务人员参与援鄂抗疫……他们是最美“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呈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 反复品读材料中关于英雄的内容,我认为,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体现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他应该“不自私、能觉醒、够伟大”。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当年,鲁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走狗文人及政府的丑恶嘴脸;鉴湖女侠秋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宣传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选择等待抓捕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他们是英雄,面对生死,他们勇敢、无畏地站出来,维护大众利益;当今,钟南山在非典时勇于说出真相,发出“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铿锵之语,新冠疫情中又亲赴武汉,维护群众利益,他是精神与行动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有人说:和平年代,英雄的用武之地何在?发此疑问者只看到“世界安定如一潭幽幽湖水,宁静美好”,殊不知,这样的岁月静好正是仰赖于英雄的负重前行。杨利伟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飞天英雄,我们只看到飞天归来时他收到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在飞天前艰苦卓绝的训练,以及飞行中要面临的许多未知的危险,他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极强大的素质、智慧和勇气做支撑。中国太空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杨利伟这样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辉煌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泉。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审题】‎ 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材料①③是一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重视英雄的现象;材料②④是一类,表明我们国家对英雄的保护与崇敬;材料⑤⑥是一类,当代如何定义英雄。理论上讲,六则材料自由组合均能写成作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则材料围绕同一个中心,或者是批判社会对英雄的漠视,或者是表达对英雄的崇敬,或者是探讨“英雄”的定义等,中心始终围绕“英雄”来呈现即可。‎ ‎【立意】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②在当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英雄。‎ ‎③尊重英雄,也需要弘扬英雄精神。‎ ‎④平凡生活中也有默默奉献的英雄。‎ ‎⑤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⑥树英雄丰碑,学英雄正气。‎ ‎【结构】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然后举例论证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的人算作英雄,那么和平年代为祖国事业奋力拼搏的同样叫作英雄,最后收束全文,再次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 ‎【素材】1.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精神;是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 ‎2.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针对现实中的 “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虛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现象可能会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会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净化思想、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 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