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泸州市高2017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模拟试题(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维度的转型,分别是:贫困程度的相对性,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和贫困治理的日趋复杂性。。 198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5亿,而到2007年时,相关数据显示,绝对贫困人口约为1479万人。2001年中国政府发表《二000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宣布在2000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这标志着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二元结构中,相对贫困人口已占据了中国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2011年,中央政府设定了2300元的贫困线,这让中国的贫困人口迅速增加至1.28亿。虽然在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了,但是相对贫困人口占主体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截至2014年底,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所谓的贫困生成主因的结构性是指,越来越多贫困人口的出现或者说其无法跳出贫困陷阱是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贫困的处境,我们也可以说,贫困人口陷入了结构性贫困的陷阱。这里所谓的结构性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在资本、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社会资本和文化等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场域内,对无法与那些在以上层面具有优势的精英群体和优先群体进行竞争,因为两个群体的初始条件不同,同时与以上结构及其资源分配相关的机会也并不均等。结构性贫困的存在意味着,贫困人口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且在富者与贫困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间接的或然性的剥夺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均衡和不平等结构的存在,贫富差距并没有像我们政策宣传和期待的那样不断缩小,而是出现了相对平衡发展基础上的差距不断加大。 - 25 - 由于当前贫困人口的构成主体是相对贫困人口,因此,对他们而言,生存和基本生产方面并没有让其感受到贫困,而最让其觉得贫困和窘迫的是消费层面的贫困。在英国思想家鲍曼看来,这个时代是一个通过消费来生产穷人的时代,只有充足的消费才能证明个体的价值。对农民而言,受市场经济价值理念和攀比、面子等亚健康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也渴望自己能够充分消费,能够充分享受物质层面的丰足生活;同时,以国家层面的发展主义为主导,个体价值的成功标准被一元化,也即经济上的成功和成就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证明。在这样一种意义上,对贫困者而言,他们贫困的是用来消费的资本,用来实现更多其他方面发展和提升的物质基础。不能有效应对贫困内涵的这种转变,那扶贫工作的困境就难以突破。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困治理历程,按照相关研究者的分析, 我们可以将贫困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贫困治理重点是发挥计划的调控和改革作用,对贫困人口的扶持主要是去除了各类阻碍性的制度因素,让贫困人口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流动性和更大的创造财富的空间;在第二阶段,扶贫管理工作地位突出,专门性的扶贫工作机构也得以建立,扶贫财政专项和国家贫困线等初次进入扶贫领域。这些都标志着扶贫治理的复杂性已经开始显现;发展到第三阶段,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就更加显著了,这个时期的贫困治理不仅继续强化来自政府行政治理层面的职能,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同时也注意发挥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帮扶作用,此外,为了应对扶贫问题的复杂化,政府层面还倡议和推动构建了社会理论参与的扶贫大格局。社会分层与基层治理格局的变化导致减贫越发艰难。这也是贫困治理复杂性的客观原因。 (摘编自邢成举 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给扶贫工作提供具体提导,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所出现的转型问题。 B. 到2014年底,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比2007 年增加了5000 多万,这增加了扶贫的艰巨性。 C. 相对贫困人口指的是那些无法与富豪一样消费,充分享受物质层面豪华生活的人群。 D. 农村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转型,实际上意味着贫困人口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四个维度审视,着重论述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问题。 B. 文章引用具体数字,阐明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成的结构性变化,指出扶贫的艰巨性。 C. 文章引用英国鲍曼的思想,是为了佐证当前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变化,提醒人们有效应对。 D. 文章概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的三个阶段,分析了贫困治理复杂性的客观原因。 - 25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OOO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的发表,表明中国相对贫困人口成为贫困人口主体。 B. 因为贫因生成的结构性转型,我国贫富差距在相对平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 C. 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价值理念和攀比、面子等消费文化影响,人们就不会感到自己是贫困的。 D. 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贫困内涵的转型,才能应对精准扶贫的新挑成,走出扶贫工作的困境。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为了给扶贫工作提供具体指导”错,本文目的显然是论述当前贫困的转型问题,以给政府决策提供宏观依据,从而迎接新的挑战,并未提供具体指导;B项,“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比2007 年增加了5000 多万”错,文中所说的“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 多万”其中还包括占主体的相对贫困人口;C项,“无法与富豪一样……豪华生活的人群”错,根据文意,应是“无法充分享受物质层面的丰足生活”。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阐明了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成的结构性变化”错,文章引用具体数字是说明“贫困程度的相对性”。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对象扩大,根据原文,“人们”应该是“相对贫困人口”。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 25 - 最近,“人工智能”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延伸与应用,无人智能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受到了产学研甚至政府层面的密切关注,走进了大众的视野。2018年春晚,由无人船、无人车、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无人系统亮相,其中“水里游的”81条无人船备受瞩目。这些无人船全部来自国内某公司。该公司凭借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国际领先技术,已经推出了多种型号的无人船艇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2017年3月23日在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式上,飞马无人机以编队形式飞过阅兵场,这是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以飞行姿态接受检阅。而飞马无人机是经中国授权生产的彩虹-3无人机的巴基斯坦版本。中国无人机部队不但装备了彩虹一3无人机,还装备了更大更先进的彩虹-4、翼龙等无人机,能携带更多弹药,拥有更长巡航时间和更大作战半径。 (摘编自东方网《人工智能写进政府报告,中国无人技术如何走向全球?》) 材料二: 无人智能技术是集成先进的无人驾驶、遥感传感器、遥测遥控、通讯、GPS差分定位和遥感应用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的无人操控技术。无人智能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目前,无人智能技术已形成无人机、无人船(艇)、人汽车等成熟的细分领域。我国的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应用领域窄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标准体系及政策的不完善。但我国无人智能技术正逐渐兴起,未来有望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 (摘编自覃耀青、王佳胜《无人智能技术与标准研究现状浅析》) 拆料三: (资料来源于思锐达咨询《智慧生活服务运营产业宏观分析报告》) 材料四: - 25 - 研制自主无人系统,如今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可以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那么,在未来,中国智能无人系统的技术和应用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呢? 首先是在自动驾故工程领域。到2020年,我国无人机将实现多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我国将开发出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核心共性技术,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标准。到2030年,无人机应用覆盖率将达到全空域、全行业50%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并在高速铁路上逐步推广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其次是在机器人领域。我国将或克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实时建模、自然语言理解、情感交流、精微安全操作等最关键的难点技术,实现产品应用及其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在教育、娱乐、消费、清洁、接待等服务领域将实现大规模服务机器人应用,并开始占领国际市场;情感交互与护理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院、大医院开展应用示范。到2030年将实现中国品牌家政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情感交互与护理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在社区、家庭和一般医院广泛应用。 最后是在无人车间方面。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无人车间的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并在重点行业进行示范应用。2030年形成人机协同的无人车间系统完整的体系,并实现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无人车间在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 (摘编自吴澄《中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应用的畅想》)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标志,因此受到我国产学研和政府层面的重视,形成了成熟的细分领域,而且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B. 无人智能技术是集成多项先进技术的无人操控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在无人船(艇)、无人机两个领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C. 应用GPS差分定位、遥测遥控等技术:向导航企业、自动驾驶算法企业实时传输位置、车辆状态数据,是公交车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条件。 D. 到2030年,我国无人智能技术与应用将在自动驾驶工程、机器人、无人车间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相关配套技术发展、应用范围扩大的目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马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完成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飞行的事实证明,中国无人机研发水平已世界领先;将来,中国无人机应用将覆盖到全空城。 - 25 - B. 标准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我国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到了2020年,我国将在若干领域形成中国标准,开始“领跑”无人智能技术。 C. 无人列车的发展,与无人驾驶、通讯等应用投水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无人驾驶、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中国无人列车有望迎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D. 我国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前景可期,2030年中国品牌服务机器人将占领国际市场,无人车间将率先形成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完整体系,并广泛应用。 6. 未来,自主无人系统的研制会怎样推进我国科技与经济处的发展?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A 5. C 6. (第一问)科技方面:①推动无人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城的拓宽;②带动遥感遥测、通讯、交通、机器人等领域的科技发展。经济方面:①提升无人船、无人机、机器人制造等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②推动无人智能技术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带动应用服务企业的发展。(第二问)①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②使人类享有更广泛、方使、贴心的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解答时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无人智能……而且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偷换概念,选项对应信息在材料一开头部分,原文说的是“‘人工智能’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懂图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找出图表中的相关数字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飞行”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以飞行姿态接受检阅”。B项,“但到了2020年,……开始‘领跑’无人智能技术”不正确,文中没有相关依据,原文只说“到2020年,……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标准”。D项,“将占领国际市场”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到2030年将实现中国品牌家政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没有提到“国际市场”;“无人车间将率先形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最后是在无人车间方面”。故选C。 【6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题干要求从“科技”与“经济”两方面来回答,考生就要通读所有材料,分别筛选出自主无人系统的研制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分点概括。第二问联系文本和现实来回答皆可。由材料二可知,“无人智能技术是集成先进的无人驾驶、遥感传感器、遥测遥控、通讯、GPS差分定位和遥感应用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的无人操控技术”“无人智能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据此可概括出科技方面的推动作用;材料二分析了目前我国无人智能领域存在的差距,材料四分析了中国智能无人系统的技术和应用会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车间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并分别预测了这些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可概括出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由材料四所提到的无人智能率先发展的几个领域来看,机器人、无人车间等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则可以使人类享有更广泛、贴心的服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里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做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里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做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装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 25 -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吴远征支棱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里值班室的电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喊一声,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妙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他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 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流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 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8. 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 9. 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有人,突显主旨。 9.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8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点是“以楚雁飞的视角”指“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楚雁飞心路历程”“叙述吴班长的故事”,明确这些后再分析这些方式作小说的情节推进、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作用。 【9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标题“斑头雁”和情节、人物、主旨的关系。首先小说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由此可知是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然后分析象征进而分析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的主旨。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从情节、主旨的角度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 25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 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 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 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 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 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 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五处,一处1分。 - 25 - (2)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五处,一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可根据人物的连续动作断句。例如动作词语“畏”“引”“知”等。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C项,“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所以选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时,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等。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 25 -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功。 (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 25 -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B. 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C. 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15. 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①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 ②寄寓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错误,“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所以应为“悲苦心情”。 故选C。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在村中的屋檐下,妇女们正忙着用缲车缫丝,缲车上发出一阵阵倾细的声音。家蚕丰收,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田家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乐府诗。这是一首讽刺赋税苛重的新乐府。前八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四幅丰收年景图,描述了农民面对麦、茧丰收的喜悦。作者渲染农民欣喜的心情和劳作场面,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后四句看似写乐,实像自嘲,是作者倾诉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见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平淡的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5 -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两种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盈虚者如彼 (4). 而卒莫消长也 (5). 春花秋月何时了 (6). 往事知多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萧”“滚”“盈虚”“卒”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________。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_______。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 25 -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 一方面固然是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 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 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 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B. “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 而且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 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句式杂糅,“由于……造成的”,可删掉“造成的”;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是否定不当,“免不了没有”改为“不免”。 - 25 -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这里用来修饰“记载”,“支离破碎”合适。 第二组,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 第三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然不同”语意太重,而且二者之间并非完全不同,用“大相径庭”合适。 第四组,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这里修饰“研究”,用“一如既往”合适。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前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故可排除B、D两项; 这里用关联词语“不仅……也”表并列关系,故可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 25 -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欢迎恩师惠顾我的家乡,我定当尽地主之谊。 【答案】答案:垂念; 思念; 高足; 得意门生; 斧正; 指出; 鼎力相助; 全力相助; 惠顾; 光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高足”,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学习或研究任何学问,①_____;而属于文学方面的尤为如此。读书的最彻底的办法是读原料书,②____。最好少读或不读选集和别人对某集的讨论之类。读选集片面不全,选者又有他的嗜好和偏见,不易认识原作者的真面目。别人的讨论未尝不可读,但如果自己根本对于原作尚无从认识,则看别人研究的结果也不能真切了解,等于婴儿待人嚼饭而哺,③____。所以别人的讨论之类,是要先于原著有了解之后去看,才能评判其当否,才能得益。 【答案】 (1). ①总要先从读书入手 (2). ②直接与作者交流 (3). ③尝不到真实滋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面谈论的内容均与“读书”相关,应该填写“总要先从读书入手”;第②空根据前后文的“读原料书”“认识原作者的真面目”,可知填写“直接与作者交流”;第③空根据前文“嚼饭而哺”和“不易认识原作者的真面目”可知应该填写“尝不到真实滋味”。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70年如一日:一腔热血赢得一场胜利,一个身影成就一段传奇,一个名字铭记一种精神,两弹一星引爆一个时代,18个手印变革一种制度,两袖清风团结一个民族,千万身躯捍卫家园平安,时刻坚守抗击病毒入侵,舍身忘我撑起民族脊梁。我们永远铭记,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 25 - 以上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岁月可回眸,青春需奋斗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美好的岁月应当做一些美好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要让遗憾伴随我们的整个青春,甚至一生。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曲歌王萧敬腾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在他巨大的成功背后,是15岁开始学习爵士鼓每天坚持苦练10个小时;是16岁已是台北知名爵士鼓鼓手却还在努力地学习着钢琴、吉他、萨克斯和声乐;是17岁还是学生的他为了获得登台演唱的机会,放学后四处赶场奔波到深夜。正是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积淀和不懈努力坚持,2013年他拿下了第24届金曲奖国语歌王。这是奋斗的青春馈赠给他的礼物。 去年夏天,我报考高级中学,不幸落榜。我开始反思过去的近十年里我的所作所为一一那是一段在青春的叛逆里迷茫的岁月。在二中的这一年里,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奋斗的重要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既然不甘于现实,那我选择迎头赶上,只要时间还来得及,只要努力奋斗,青春岁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无热血,不少年;无奋斗,不青春!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你哭过最惨的一天一定成长了不少吧。我想是的,正因为经历过中考惨痛的失败,我懂得了所有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有始有终,得到最美的结局。所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能一步错,步步错。当然,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你改正时发现早已错过了最佳期限。 - 25 - 每个人的青春是公平的。无论你的青春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还是轰轰烈烈,辉煌一世。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也就失去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怎能不好好珍借?青春岁月里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把它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击起耀眼的浪花。我们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时代,千万不要在青春岁月里因意惰而失败。新时代已经来临,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如此美好的新时代里更应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用我们奋斗的激情去感染同胞,用我们的成功来强盛国家。相信未来引领新时代的我们前途似锦!相信走在伟大复兴路上的青春中国大道其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青年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来阐发自己对青春时代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材料围绕正是为我们祖国而奋斗一个个杰出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抓住结尾主旨句“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材料不难,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立意行文应围绕“青春时代奋斗”展开。如“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青春时代”有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名言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背后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青春奋斗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审题】本题是一道含有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立足自身,放眼时代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名言发散引申。材料都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青春与奋斗的关系,总之,“活”,是这道题的最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活”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 材料梳理。材料重点叙述我们祖国正是因为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奋斗是青春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参考立意: 1、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应该要脚踏实地,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砥砺前行。2、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要担当起历史责任,为新时代掌握本领,奋斗不息。3、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青春的价值。 结构层次: - 25 - 《岁月可回眸,青春需奋斗》以题记点题,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金句”,提出观点。接着援引名言、典例,形成事实论据,证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然后现身说法,不拘于细枝末节,强调感悟收获,肯定青春奋斗的意义。最后小结升华,呼应前文,并将个人奋斗的意义与国家民族的兴旺联系起来。凸显了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素材: 理论素材: 1、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3、勤奋是时间主人,怠惰是时间的奴隶。 4、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要想着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负担。——罗素 5、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马克思 6、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事例素材: 1、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 25 - 2、马克思,贫困中的奋斗:马克思在流亡伦敦期间,生活十分贫困。他的一家时常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钱生火,生病没钱求医,他们穷的付不起房租,女房东叫来警察,把床铺、衣物,甚至连孩子的摇蓝、玩具都查封了。临走,蛮横的警察说; "限两个小时,再不交房钱,要把东西全部没收。"几个孩子吓得躲在墙角里,偷偷地掉着眼泪。 马克思无奈,只好冒着雨找新的住房,但是没有人收留。这时,药房、面包铺、牛奶铺的老板都来逼债了。燕妮在债主面前万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床抬出去卖掉以偿还欠债。但刚刚把床抬上车,警察又来了,说黄昏时搬运东西违犯法律,并诬蔑房客是要存心逃躲欠债。顿时,门口聚集了二三百个看热闹的人。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窘况下,坚韧不拔走自己的路,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对于马克思来说,钱和生命所以需要,只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在一封信中说:"假如我有足够的钱就是说大于零--来养家,而我的书又已完成,那我今天还是明天被投到剥皮场上,换句话说,倒毙,对我完全一样。"马克思正是在贫困中与困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3、苔花没有牡丹花雍容华贵,没有牡丹花绚烂夺目,没有牡丹花清香四溢。她渺小,渺小到几乎看不见;她平凡,平凡到少有人知;她柔弱,柔弱到无力与任何花朵争奇斗艳。但当月上柳梢头,牡丹花拢蕊酣睡时,她却在积蓄力量,努力地向花苞汇集能量,因为她心装志向——要在明日像牡丹一样绚丽地绽放。午夜凌晨苔花未眠,只为明朝阳光下盛放心中华彩。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看到牡丹的惊艳,小小苔花彻夜未眠,她要付诸行动来实现心愿。作为观者,我们是不是也深受感染和触动?当你看到他人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时,内心会不会也有一种向他们学习的冲动,决定拼搏奋斗攀向人生的巅峰?殊不知你信誓旦旦的昨日却再度沦为荒废着的今日。当你看到小小的苔花,抬头迎着朝阳绽放,感叹其迸发的力量与勇气时,你是否想过那是它经过一夜无眠积蓄力量的结果?当你看到他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荣誉时,你是否想到那是他们刻苦努力无数个日日夜夜而换来的成果? - 25 - 亲,像苔花一样有了想法便行动吧,不要虚度了你昨日在佛前竭力祈求的明日。当青春的你在奋斗中失去毅力,失去信心时,不妨看看面前含苞待放的花儿,要知道,午夜花未眠。即使像依米小花一样用数年的艰辛只换取一回的绽放,它也从未停止过奋斗。只要绚丽地开过,奋斗过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和结果。凌晨四点海棠花仍未眠,而青春的你起床开始奋斗了吗?为了圆我的大学梦,再次回到熟悉校园,感觉自己就是渺小的苔花。看着曾经的同学,拿着理想大学的通知书,如牡丹花般绚丽绽放,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不愿只在一旁默默无闻地欣赏她人的娇艳,更不甘心十八岁的青春错失最美的绽放机会。即使“学”了“开”过后,苔花依旧没有牡丹的令人惊异的娇艳多姿,但对于她而言已经是最美的绽放,生命如此,足矣。即使复读一年,仍旧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尝试过、拼搏过的人生便没有遗憾。日日伏案,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学至深夜,只为我青春的选择,我的如牡丹花般美丽的心愿。每当学习疲惫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那娇小的苔花,激励自己,埋头苦读。小小苔花学牡丹,大大启示给我们:正当青春,生命不已,理想不息,奋斗不止!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