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2 古诗二首(含反思)
12.古诗二首 一、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 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 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 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认识“首、踪、迹”等 12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 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 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 景吧!(课件展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 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 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 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诗歌的节奏。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 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 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 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 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 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 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 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 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 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 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 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 2—3 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的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 赞美它。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 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 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 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 “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 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 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 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 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它们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 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 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 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 2.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五、写字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 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 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 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 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直观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 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 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 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 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 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