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3)_鲁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检查预习: xù shìhé luǒ gē sè 温暖。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食;并吞。 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 大。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 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 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 和抒情性。 本文体裁 资 料 简 介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 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 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 “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罗布泊蒙古语中有“汇入多水 之湖”之意,历史上罗布泊最 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后 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 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 憾、难过、悲痛的。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阅读全文,回答: •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样子? •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愿望来写这篇文章的? 绿洲 仙湖 沙漠 恐怖 改道 四盲 青海湖 月牙泉 心情:痛惜。 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以前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证明? 读一读 昔日罗布泊 u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u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u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 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 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 歌唱着…… u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 热闹繁华 万顷绿地 金黄麦浪 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像座仙湖 罗布泊的“泊” 字 张骞《汉书西域传》 《西域水道记》 斯文·赫定 《亚洲腹地探险8年》 过 去 仙湖罗布 泊 绿林环 绕 风光绮丽 牛羊成群 胡杨丛生 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证明? 读一读 今日罗布泊 u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 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天空 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 越。 u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u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u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 大沙漠浑然一体 现 在 沙化扩张 戈壁滩 无草、无溪 无飞鸟 令人恐怖 干涸 作者 亲眼所见 胡杨林为证 消失的罗布 泊 沙海漫漫 胡杨成片死亡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 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 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 态环境彻底破坏。 关键词:“改道”、“四盲”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阅 读 思 考 * 导致罗布泊消逝这一悲剧的 深层原因是什么? *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 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意识? 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罗 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 同时,作者强烈呼吁: 拯救生态环境。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 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 引用数据,有的用修辞手法,找出 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 自的作用。 语言品析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 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 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 态被破坏的悲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救 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 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 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 聋发聩。 列数据准确的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的滥 用水资源,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 布泊的荒漠化。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 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 万多立方米”。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 林的痛苦。“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 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 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 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 手!” 拟人手法: 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罗布泊的 “痛苦与无奈”,使人沉重。 “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运用反复, 强调突出了目睹的惨状令人沉重。 表现了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 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 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 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 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排比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 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 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 之情大大强化。 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 振聋发聩。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 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 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 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 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 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比手法: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又”字表明这不是第一个 悲剧,“人”在不断地制造悲剧, 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生态 破坏者的盲目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 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 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 比,强调突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 紧迫性,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14 全文总结 • 本文揭示了罗布泊的消失与人类活动的密 切关系,指出正是人类制造了这出环境悲 剧,警示人类重视环境问题,不要再出现 第二个罗布泊。同时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 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 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课后作业: •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 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 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 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