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21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21及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21)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 解析: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l是强电解质,但却是共价化合物,A项错;BaSO4是强电解质,但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D项错。‎ 答案:B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K+、Na+、ClO-、I-‎ B.c(H+)= mol·L-1的溶液中:K+、Fe3+、Cl-、CO C.常温下,=1×10-12的溶液:K+、AlO、CO、Na+‎ D.pH=13的溶液中:AlO、Cl-、HCO、SO 解析:A项,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ClO-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B项,c(H+)= mol·L-1的溶液呈中性,Fe3+、CO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pH=13的溶液呈碱性,HCO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3、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解析:A项,右边试管中除加FeCl3溶液外,还在加热,反应速率快,不能证明FeCl3的催化作用,因为加热也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Fe作阳极,发生反应:Fe-2e-+2OH-===Fe(OH)2,石墨作阴极,发生反应:2H2O+2e-===H2↑+2OH-,生成的H2可以保持溶液中无氧状态,煤油也可隔绝空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项,CO2也可以被Na2CO3溶液吸收:Na2CO3+CO2+H2O===2NaHCO3,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有部分HCl挥发到Na2SiO3溶液中,烧杯中有沉淀生成的无法证明是与CO2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与挥发的HCl反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4、肉桂酸是一种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于牙膏、糖果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A.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 B.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是否褪色 C.1 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10.5 mol O2‎ D.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 解析:根据肉桂酸的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为C9H8O,A正确;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因为肉桂醛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醛基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错误;根据肉桂醛的化学式可知,1 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10.5 mol O2,C正确;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D正确。‎ 答案:B ‎5、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 ‎①NH4Cl固体 ②硫酸 ③NaOH固体 ④水 ⑤加热 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③⑥‎ C.③ D.③⑤‎ 解析:若在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c(N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减小,①不合题意;硫酸中的H+与OH-反应,使c(O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不合题意;当在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若在氨水中加入水,稀释溶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H-)减小,④不合题意;电离属吸热过程,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大,⑤不合题意;加入少量MgSO4固体发生反应Mg2++2OH-===Mg(OH)2↓,溶液中c(OH-)减小,⑥不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气合成甲烷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Ⅰ.CO(g)+3H2(g)=== CH4(g)+H2O(g)‎ ΔH1= -206 kJ·mol-1‎ Ⅱ.CO(g)+H2O(g) === CO2(g)+H2(g)‎ ΔH2= -41 kJ·mol-1‎ Ⅲ.2CO(g)+2H2(g)===CH4(g)+CO2(g)‎ ΔH 3= -247.4 kJ·mol-1‎ ‎(1)图1是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利用热力学数据分析得到温度对反应Ⅰln K(化学平衡常数K的自然对数)的曲线图,请分析出现这样趋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相关知识和图2分析合成甲烷适宜的反应条件是在550~630 K、1 MPa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应Ⅰ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ln K减小 (2)催化剂 此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 解析 (1)CO(g)+3H2(g)===CH4(g)+H2O(g) ΔH1= -206 kJ·mol-1此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ln K 也减小。(2)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是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知识和图2分析在550~630 K和1 MPa的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是合成甲烷适宜的反应条件。‎ ‎2、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与Z可形成YZ。‎ ‎①YZ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②写出一种与YZ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 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解析:X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为30号元素锌。Y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16号元素硫,Z为氧。(1)①由晶胞结构可知,一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8×+6× ‎=4个。②Y在晶胞内部,共4个,化学式为ZnS。(2)H2S中硫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2个成键原子,所以S原子杂化类型为sp3。(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是因为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4)①SO中由于硫原子是sp3杂化类型,所以为空间正四面体构型。②与S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可以采用“左右移位,同族替换”的方法,SO→SiF4→SiCl4→CCl4等。(5)[Zn(NH3)4]2+中Zn与NH3之间以配位键相连,共4个σ键,加上4个NH3的12个σ键,共16个σ键。‎ 答案:(1)①4 ②ZnS (2)sp3‎ ‎(3)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①正四面体 ②CCl4(或SiCl4等)‎ ‎(5)16 mol(或16×6.02×1023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