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13页例1、例2,及第12页和第13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提供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知识,这个内容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在这里出现,目的有二:一是复习口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做好准备;二是说明口算也可以写成竖式,即用笔算,从而引出笔算。 例2 仍然以主题图中的内容为背景,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32”,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教学,结合小棒图有序地体现了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列竖式时要将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适当强调从个位加起。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1.首先从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突出学习计算的价值;接着通过直观图使学生探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再来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2.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交流。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品析: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情景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预设B 课件导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老师到二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对班长王明说:“你点班上男生的人数,我点班上女生的人数。” “男生23人。”班长王明汇报说。 “哦,女生比男生多5人。你知道女生有多少人吗?”老师故意提出了一个问题,想考一下班长王明。 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帮班长王明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老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课题和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品析: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清点人数情景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因为学生以前学过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练习,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导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为本课学习新内容打下了基础。】 预设C 实践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体育用品商店,(多媒体出示)商店里的体育用品可真多啊!你最喜欢什么体育用品?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那么现在请大家每人选两件商品,两件商品的总价不超过100元。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并且请组长记录下来。 【品析: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学导入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本方案通过创设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活动,提出“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阅读主题图。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1页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详见课件) ①整理获得的信息。 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②提出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二(1)班和二(4)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 教师选择一些不进位加法问题板书。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35+2= ) 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先算5+2=7,再算30+7=37。) (2)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①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②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③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 教师边讲解边介绍竖式的书写格式,强调:“+”要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_________”要用直尺画直。 师: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把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就像我们摆小棒那样,个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对齐,十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对齐。 教师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先算个位5+2=7,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写在十位上的位置。 板书: ④全班交流笔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品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明晰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顺承例1,研学例2。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①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②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③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④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品析:有了例1的基础,教学本例题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结合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笔算加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引导学生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十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一,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 【品析:通过质疑,师生互动讨论,使学生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加深对笔算算理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简单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笔算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的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如果个位相加超过了十,怎么办? 【品析: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在教学时,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在计算35+32时,因为有例1的教学为基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掌握了笔算的方法,同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课堂上少数学生对数位的概念比较模糊,计算时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加。 我的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