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微案四筛选概括
微案四 筛选概括 微点突破一 筛选信息 例题 (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 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 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 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 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 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 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 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 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 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 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3 分)(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剖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是说王充写文章和论辩一样,观点新奇,与众不同。⑤“幽处独 居,考论实虚”是说王充生活习性和做学问。⑥“行苟离俗”写的是别人,是说王充择友的 标准。排除含有③⑤⑥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 A。 答案 A 【参考译文】 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分封在会稽郡阳亭。才一年 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 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路人,因此仇人众多。正好赶上社会动 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去安家, 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 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 钱唐县又仗着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 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游戏,不喜欢轻慢戏侮。小伙伴 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他六岁时, 家里人就教他认字写字,他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 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 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 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 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辞别老师而去专门研 究学问,王充一写出文章,大家都觉得惊奇。他所读的文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 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 说话。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 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 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 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 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没有一亩田地 庇护身体,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但心情却与吃万钟俸 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却不放纵自己的 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当时 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王充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它们的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 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 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有些庸俗之辈抓住王充微小的过失,列举流言攻击陷害 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技法透视 1.设问方式 (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 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解题步骤 (1)细读题干明指向 题干的表述形式已呈现某种“指向”,从内容方面说,有的指向单一(要求围绕人物性 格等某一个方面筛选),有的指向多元(要求围绕两个方面筛选);从形式上说,有的选“是”, 有的选“非”。另外,要特别注重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如“全部”“分别”“直接”等。 (2)“题”“文”对照辨“是”“非” 准确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之后,将选项中的每一句放回到原文具体语境中,根据题干所 给的条件比对、思考、筛选。有时忽略一个条件,就会导致误选。 (3)巧用排除定答案 尽管题型有些许不同,但排除法却基本共通。首先,排除题干中不是表现主人公的信息, 也就是表现的是其他人的信息。其次,再排除尽管是表现主人公的信息,但和题干要求不对 应的信息,如上题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说的是王充做学问,未论及其美德。 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 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 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①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 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 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 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 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 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②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 也。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 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 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 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 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③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④,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 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 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 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⑤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 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注] ①座主:主考官。②珰:宦官。③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④一贯:指沈一 贯,明代官员。⑤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沈鲤“鲠亮”的一组是( ) ①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 ②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 ③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 ④至鲤,一切格之 ⑤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⑥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是神宗对沈鲤官职的任命;⑤是沈鲤“鲠亮”的间接表现。 【参考译文】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 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 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 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 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 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 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 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 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命令让他先补任讲 官。万历九年,返回朝廷。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 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 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从来没有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 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 的典礼制度,在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方面全都确定标准,颁布全国。神宗担忧旱灾,步 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 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 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得势的宦官为内援,礼部大臣不 敢违背,总是满足他们的想法。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革除。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 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 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 沈一贯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非议,称病闭户,沈鲤才得以处理 内阁事务。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 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 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陈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已经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 他一起离开内阁,暗中活动使他离职。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 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 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慰问,赏给他银两。沈鲤上书答谢,又 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 微点突破二 归纳概括 1.比对人物 命题陷阱 高考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的,除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外一些人物。这类命 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到“此”上,导致张冠李戴。 题目选项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护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杀害太子之人。 原文信息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 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 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比对分析 答案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而不是杀“二宦者”。且他说是“都人争斗杀之”。 2.比对时间 命题陷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 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题目选项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 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原文信息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比对分析 答案 根据原文意思,作者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情,直到李台州去世后,才从 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素来”一词错误。 3.比对地点 命题陷阱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题目选项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 国得到传播。 原文信息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 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 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比对分析 答案 “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从原文“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可知。 4.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陷阱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 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 要认真、细心比对。 题目选项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 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原文信息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 息。 比对分析 答案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错误,原文“使”的意思是派遣,不是使者; “前往调解”错,应为“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 5.比对因果关系 命题陷阱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 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题目选项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 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原文信息 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 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 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 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 言!”乃遇害。 比对分析 答案 不存在因果关系,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 6.比对有无杜撰 命题陷阱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 文无据。 题目选项 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 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续表 原文信息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 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 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 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 许,此中或开示。 比对分析 答案 “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是添加内容,无中生有。 文中写“嬴氏焚书史”旨在说明福地藏书广博,详细记载了始皇焚书、火烧咸阳之事。 技法透视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 评价人物和事件。阅读文章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 一些什么事;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③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④是以什么作为 说理依据的。对记叙性文章,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 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章,要理清论 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以便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 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文 末。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 路。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 质或类别归纳,要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把握要点和中心,分析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 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 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拽、任意拔高等 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作者、文章出处、文后的注释等信息,结 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准确、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与原文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 原文词句中查出并核对;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来并对照解 读,分析、评价选项表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6.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的三个原则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传主或作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其时 代局限性。 (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①看传主对人民的态度;②看传主对统治者的态度; ③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④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针对练习 仔细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 2.原文信息: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指传主徐谦尊)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 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题目选项: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 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比对结果: 答案 张冠李戴。认为徐谦尊“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的是“或”,即有的人,而非作 者。 3.原文信息:(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 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 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 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题目选项: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 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比对结果: 答案 选项中“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是添加内容,属无中生有。 4.原文信息: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 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 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 哉! 题目选项: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比对结果: 答案 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担心自己碌碌无为,原文中“无所得于身,无所 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不是选项所说的“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 生活”。 5.原文信息:(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 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贼)碎其首, 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题目选项: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 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比对结果: 答案 时间有误。原文是“文逊战死”之后“贼攻三日不得入”,而后“城陷”。所以 “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表述错误。 6.原文信息: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尹思令率 众万余人谋袭盱眙。三军咸惧。韶(指传主段韶)谓诸将曰:“霸先等智小谋大,政令未一, 外托同德,内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悉矣。”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 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 题目选项: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泾州一战,段韶 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 比对结果: 答案 地点有误。“泾州”应为“盱眙”。 7.原文信息: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指传主卢象昇)讨贼。弘文率 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 昇。 题目选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比对结果: 答案 “巡抚……以扰驿闻”是“巡抚王梦尹以侯弘文骚扰驿站上报朝廷”的意思;原 文是卢象昇“上疏救”,而不是选项中的直接“赶去救援”,命题者有意丢掉关键词语“上 疏”二字,导致其与原文信息不一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