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复习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复习题(解析版)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蚕“作茧自缚”行为的是(  )‎ A.遗传物质 B.学习 C.激素 D.生活环境 ‎2.下列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的行为 ‎ B.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学习行为 ‎ C.一般能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3.下列有关如图中大熊猫的两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行为和乙行为都是后天学习行为 ‎ B.甲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C.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 D.甲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4.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B.鸟占巢区并筑巢 ‎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D.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6.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争斗的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7.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领域做出的贡献。下列动物行为属于“昼夜节律”的是(  )‎ A.蟹类在涨潮时躲藏于洞穴内,退潮后爬出洞穴觅食 ‎ B.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之前迁往南方温暖的地区越冬 ‎ C.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多数动物通常在春季繁殖 ‎ D.多数动物是白天活动,猫头鹰、蝙蝠等则在夜间活动 ‎8.黑猩猩摘到挂在天花板上香蕉,对这一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需借助生活经验和经历 ‎ B.不同实验个体会存在差异 ‎ C.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 D.叠箱子是一种本能 ‎9.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其中心温度可达50℃以上,从而将胡蜂“热死”。下列关于蜜蜂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 ‎ B.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C.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 D.参与结团的工蜂在蜂群中等级较低 ‎10.如表为小明在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位置(同一培养皿)‎ 蚂蚁 所加的食物 光线 培养皿的一端 ‎10只 少许面粉 明亮 培养皿的另一端 ‎5只 少许白糖 阴暗 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 B.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11.处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 B.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 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 ‎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13.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 D.在水坑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1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传递信息。下列不属于动物群体中通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 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 C.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 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15.下列动物行为实例与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乌贼逃跑时喷墨汁﹣﹣攻击行为 ‎ B.一群羊在山坡吃草﹣﹣领域行为 ‎ C.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防御行为 ‎ D.雄性军舰鸟鼓起鲜红的喉囊﹣﹣繁殖行为 ‎16.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 ‎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 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都属于节律行为 ‎ D.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 二、解答题 ‎17.下面四幅图中描述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哪些图反映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 ‎(2)四幅图中还反映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并写出这些行为的名称。‎ ‎(3)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我们又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按照这种分类的方式,图③亲鸟喂养雏鸟属于   行为,理由是   。‎ ‎18.三刺鱼因背鳍有三根突起的鳍棘而得名,科学家发现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为了探究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三刺鱼模型各3个,其中A和B腹部为灰褐色,C和D腹部为红色;A和C体形相同,B和D体形相同。将四种模型分别投入到A、B、C、D四个相同的大鱼缸中,鱼缸中还放置有发育状况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0条,观察雄性三刺鱼的反应情况。‎ ‎(1)雄三刺鱼的攻击性是由它体内的   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如果利用模型A和C、B和D进行对照买验,交量是   ,如果在C,D鱼缸中观察到三刺鱼有攻击行为,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如果利用模型A和B、C和D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探究的问题是   ?‎ ‎(4)如果去掉B和C,只用A和D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复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决定蚕“作茧自缚”行为的是(  )‎ A.遗传物质 B.学习 C.激素 D.生活环境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蚕的作茧自缚是蚕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蚕的作茧自缚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下列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的行为 ‎ B.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学习行为 ‎ C.一般能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后产生的行为。学习行为不能遗传。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可见C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学习行为。‎ ‎3.下列有关如图中大熊猫的两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行为和乙行为都是后天学习行为 ‎ B.甲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C.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 D.甲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分析图示,甲图是大熊猫吃竹子,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乙图是大熊猫表演投篮,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动物行为的概念、意义、产生的生理基础、分类等。‎ ‎【解答】‎ 解:A、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随着动物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它们的行为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故A正确。‎ B、动物行为的意义是: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故B正确。‎ C、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故C不正确。‎ D、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的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动物行为的有关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注意。‎ ‎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B.鸟占巢区并筑巢 ‎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D.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繁殖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种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A、亲鸽衔虫喂雏鸽,是对后代的哺育,属于繁殖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鸟占巢区并筑巢,是鸟类占领繁殖的区域,并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属于繁殖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是松鼠在食物丰富时,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的行为,属于贮食行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是雄鸟为了吸引雌鸟,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繁殖行为的种类。‎ ‎6.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争斗的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解答】解: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7.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领域做出的贡献。下列动物行为属于“昼夜节律”的是(  )‎ A.蟹类在涨潮时躲藏于洞穴内,退潮后爬出洞穴觅食 ‎ B.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之前迁往南方温暖的地区越冬 ‎ C.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多数动物通常在春季繁殖 ‎ D.多数动物是白天活动,猫头鹰、蝙蝠等则在夜间活动 ‎【分析】节律行为: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行为。节律行为分为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解答】解:A、蟹类在涨潮时躲藏于洞穴内,退潮后爬出洞穴觅食,属于潮汐节律行为,错误。‎ B、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之前迁往南方温暖的地区越冬属于季节节律行为,错误。‎ C、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多数动物通常在春季繁殖属于季节节律行为,错误。‎ D、多数动物是白天活动,猫头鹰、蝙蝠等则在夜间活动属于昼夜节律行为,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8.黑猩猩摘到挂在天花板上香蕉,对这一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需借助生活经验和经历 ‎ B.不同实验个体会存在差异 ‎ C.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 D.叠箱子是一种本能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黑猩猩摘到挂在天花板上香蕉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一种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学习行为也越强,而且它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9.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其中心温度可达50℃以上,从而将胡蜂“热死”。下列关于蜜蜂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 ‎ B.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C.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 D.参与结团的工蜂在蜂群中等级较低 ‎【分析】(1)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3)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A正确;‎ B、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C正确;‎ D、在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工蜂个体大量牺牲,这种牺牲有利于物种的延续,不能说明参与结团的工蜂在蜂群中等级较低,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及社会行为的特点。‎ ‎10.如表为小明在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位置(同一培养皿)‎ 蚂蚁 所加的食物 光线 培养皿的一端 ‎10只 少许面粉 明亮 培养皿的另一端 ‎5只 少许白糖 阴暗 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 B.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即可。‎ ‎【解答】解: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数量少,偶然性大,A正确;‎ B、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蚂蚁食性”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食性的不同。除食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B正确;‎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必须一样,C错误;‎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C正确。‎ 故选:C。‎ ‎【点评】对照实验组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 ‎11.处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 B.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 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 ‎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 ‎【分析】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受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例如,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经常互相攻击,引起它们互相攻击的刺激因素是雄三刺鱼腹部的红色。‎ ‎【解答】解:实验证明:处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对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不会发生攻击;而对大小、形状与雄三刺鱼并不一样的、下半部涂有红色的模型会发起猛烈的攻击,可见,使雄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刺激信号是红色。‎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鱼的繁殖行为。‎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分析】此题考查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关系。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区别: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 ‎【解答】解:(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 故选:D。‎ ‎【点评】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13.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 D.在水坑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1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传递信息。下列不属于动物群体中通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 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 C.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 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分析】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属于动物群体中通讯交流,正确。‎ B、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正确。‎ C、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通讯,正确。‎ D、乌贼释放墨汁都是为了防御敌害,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 ‎15.下列动物行为实例与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乌贼逃跑时喷墨汁﹣﹣攻击行为 ‎ B.一群羊在山坡吃草﹣﹣领域行为 ‎ C.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防御行为 ‎ D.雄性军舰鸟鼓起鲜红的喉囊﹣﹣繁殖行为 ‎【分析】‎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迁徙行为: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攻击行为指的是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发生的行为。‎ ‎【解答】解:A、乌贼逃跑时喷墨汁属于防御行为。A错误;‎ B、一群羊在山坡吃草属于觅食行为,B错误;‎ C、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属于攻击行为;C错误;‎ D、雄性军舰鸟鼓起鲜红的喉囊,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16.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 ‎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 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都属于节律行为 ‎ D.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C、公鸡报晓是随着昼夜交替形成的昼夜节律行为、北雁南飞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都属于节律行为。故符合题意;‎ D、从扁形动物开始就有学习行为了,如训练蚯蚓走迷宫,因此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7.下面四幅图中描述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哪些图反映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 ‎(2)四幅图中还反映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并写出这些行为的名称。‎ ‎(3)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我们又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按照这种分类的方式,图③亲鸟喂养雏鸟属于 先天性 行为,理由是 生来就有的(或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 ‎【分析】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此题可根据攻击行为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解:(1)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四幅图中,图①和图④‎ 反映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判断的依据是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这种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性伤害。‎ ‎(2)四幅图中还反映了动物的行为有:图②中狮子是属于觅食行为,猎豹是防御行为;图③亲鸟喂养雏鸟繁殖行为。‎ ‎(3)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我们又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按照这种分类的方式,图③亲鸟喂养雏鸟属于先天性行为,因为这种行为生来就有的(或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故答案为:‎ ‎(1)图①和图④;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性伤害;‎ ‎(2)图②中狮子是属于觅食行为,猎豹是防御行为;图③亲鸟喂养雏鸟繁殖行为;‎ ‎(3)先天性;生来就有的(或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只要写出一个方面就可以)‎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18.三刺鱼因背鳍有三根突起的鳍棘而得名,科学家发现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为了探究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三刺鱼模型各3个,其中A和B腹部为灰褐色,C和D腹部为红色;A和C体形相同,B和D体形相同。将四种模型分别投入到A、B、C、D四个相同的大鱼缸中,鱼缸中还放置有发育状况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0条,观察雄性三刺鱼的反应情况。‎ ‎(1)雄三刺鱼的攻击性是由它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 ‎(2)如果利用模型A和C、B和D进行对照买验,交量是 腹部颜色 ,如果在C,D鱼缸中观察到三刺鱼有攻击行为,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腹部红色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 ‎(3)如果利用模型A和B、C和D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鱼的体形 ,探究的问题是 鱼的体形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 ‎(4)如果去掉B和C,只用A和D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解答】解:(1)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2)实验中A和B腹部为灰褐色,C和D腹部为红色;A和C体形相同,B和D体形相同。如果利用模型A和C、B和D进行对照买验,交量是腹部颜色,如果在C,D鱼缸中观察到三刺鱼有攻击行为,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腹部红色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A和C体形相同,B和D体形相同,如果利用模型A和B、C和D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鱼的体形,探究的问题是鱼的体形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4)如果去掉B和C,只用A和D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理由是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即有两个变量颜色和体型,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先天性 ‎(2)腹部颜色;腹部红色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鱼的体形;鱼的体形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4)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或没有构成对照实验)‎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原则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