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 ‎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拋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拋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h=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6)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2.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 A.v  B.v C.2v D.v 解析:选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位置的速度公式 v= ,有v= ,得v底=v,所以只有A项正确.‎ ‎3.(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解析:选ACD.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上时,vt=10 m/s,由=得=15 m/s,方向向上,A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下时,vt=-10 m/s,由=得=5 m/s,方向向上,B错误,C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 m/s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x==15 m,D正确.‎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运动公式中符号的规定 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 ‎2.多过程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3.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 ‎1.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解析:选C.关卡刚放行时,该同学加速的时间t==1 s,运动的距离x1=at2=1 m,然后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4 s运动的距离为8 m,因此第1个5 s内运动距离为9 m,过了关卡2,到关卡3时再用时3.5 s,大于2 s,因此能过关卡3,运动到关卡4前共用时12.5 s,而运动到第12 s时,关卡关闭,因此被挡在关卡4前,C正确.‎ ‎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用了4 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2 m/s2 B.‎1 m/s2‎ C.‎0.5 m/s2 D.‎0.2 m/s2‎ 解析:选C.设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时,车的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有L=v0t+at2‎ 从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到列车停下来,有 ‎0-v=‎2a·‎2L,‎ 解得a≈-0.5 m/s2或a=-18 m/s2(舍去),则加速度大小约为0.5 m/s2,故C正确.‎ ‎3.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解析: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规律得x1=at①‎ x1+x2=a(2t0)2②‎ 式中t0=1 s,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得 a=‎5 m/s2③‎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t1+t2④‎ v=at1⑤‎ x=at+vt2⑥‎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则x′=at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x′=10 m 答案:5 m/s2 10 m 求解多阶段运动问题的三点注意 ‎(1)画过程示意图时,应标明各已知量、中间量及待求未知量.‎ ‎(2)选定正方向后,应标明各物理量的正、负号.‎ ‎(3)计算结果中如果出现负值,应说明负号的物理意义.‎ 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种方法 ‎1.(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物体(  )‎ A.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C.运动的加速度为 D.运动的加速度为 解析:选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即vA=,选项A正确;设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有x2-x1=aT2,则a=,选项C、D错误;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vA+aT=,选项B正确.‎ ‎2.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间总长度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  )‎ A.      B. C. D. 解析:选B.设第一阶段的末速度为v,则由题意可知:+=s,解得:v=;而s=t1+t2=t,由此解得:t=,所以选B.‎ ‎3.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l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方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其逆过程为由静止开始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B到C所用的时间为tBC.‎ 由运动学公式得xBC=,xAC=,‎ 又xBC=,‎ 由以上三式解得tBC=t.‎ 方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0,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tB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2axAC①‎ v=v-2axAB②‎ xAB=xAC③‎ 由①②③解得vB=④‎ 又vB=v0-at⑤‎ vB=atBC⑥‎ 由④⑤⑥解得tBC=t.‎ 方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因为xCB∶xBA=∶=1∶3,而通过xBA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xBC的时间tBC=t.‎ 方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AC==.又v=2axAC,v=2axBC,xBC=.由以上三式解得vB=.可以看成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BC=t.‎ 方法五:图象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且=,OD=t,OC=t+tBC.所以=,解得tBC=t.‎ 答案:t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 ‎2.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1)两种方法 ‎①“分段法”就是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②“全程法”就是把整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 ‎(2)符号法则: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v0、v、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向上为正方向,v0总是正值,上升过程中v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上时h为正值,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 ‎(3)巧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 ‎[典例]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175 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 解析 解法一:分成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两个过程处理.‎ 绳子断裂后重物要继续上升的时间t1和上升的高度h1分别为 t1==1 s h1==‎‎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h1+h=180 m 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2= =6 s v=gt2=‎60 m/s 所以从绳子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为 t=t1+t2=7 s.‎ 解法二:取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绳子断裂开始计时,经时间t后重物落到地面,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重物在时间t内的位移h′=-175 m,由位移公式有:‎ h′=v0t-gt2‎ 即-175=10t-×10t2=10t-5t2‎ t2-2t-35=0‎ 解得t1=7 s,t2=-5 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v=v0-gt=‎10 m/s-10×‎7 m/s=-‎60 m/s 其中负号表示落地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见解析 ‎ ‎ 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点注意 ‎(1)用全过程解决竖直上抛运动问题时,一定要先规定好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公式h=v0t+gt2中各符号的意义必须明确.‎ ‎(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1.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 解析:选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ghab=v2①‎ ‎2ghac=(3v)2②‎ 由①②得=,故D正确.‎ ‎2.(多选)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AB.‎ 解法一:分阶段法.‎ 物体上升的时间t上== s=3 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1== m=45 m.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2 s的高度h2=gt=×10×22 m=20 m.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总路程为65 m,A正确.5 s末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为25‎ ‎ m,即位移的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B正确.5 s末物体的速度v=gt下=10×2 m/s=20 m/s,方向竖直向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速度改变量Δv=(-v)-v0=(-20 m/s)-30 m/s=-50 m/s,即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50 m/s,方向竖直向下,C错误.平均速度== m/s=5 m/s,方向竖直向上,D错误.‎ 解法二:全过程法.‎ 由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经3 s到达最大高度h1=45 m处.将物体运动的全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v0=30 m/s,a=-g=-10 m/s2,故5 s内物体的位移h=v0t+at2=25 m>0,说明物体5 s末在抛出点上方25 m处,故路程为65 m,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A、B正确.速度的变化量Δv=aΔt=-50 m/s,C错误.5 s末物体的速度v=v0+at=-20 m/s,所以平均速度==5 m/s>0,方向竖直向上,D错误.‎ 考点四 两类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刹车类问题 汽车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问题 如果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1.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三个2 s内,汽车运动的位移为(  )‎ A.‎12.5 m  B.‎‎2 m C.‎10 m D.0‎ 解析:选D.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的时间为t,则由v=v0+at得t==‎ eq f(0-10,-4) s=2.5 s,所以第三个2 s汽车早已停止,所以第三个2 s位移为零,D正确.‎ ‎2.(多选)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 A.1 s B.3 s C.4 s D. s 解析:选ACD.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4=5t-×2t2,解得t1=1 s,t2=4 s;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4=5t-×2t2,解得t3= s,故A、C、D正确,B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