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之实验探究题库
2014年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之实验探究题库 1.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计算] 在过氧化钠(Na2O2)中,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取0.2gMnO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 、b ; (2)实验2的目的是 ;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查阅资料】 Ⅰ、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2K2MnO4+K2Mn4O8+4O2↑ [来源:学.科.网Z.X.X.K] ②KMnO4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3. 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实验操作[来源:Zxxk.Com]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4.【实验探究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 (填甲、乙、丙)的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 乙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了 的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 。 (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 5.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Na2CO3、Zn(NO3)2、稀H2SO4中的一种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将三瓶溶液分别粘好标签1、2、3,并分别滴入相应的试管中,如图1: 学生甲:向2中滴入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2号是稀硫酸. [反思评价]请你对甲同学的结论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1) . [实验探究] 学生乙:只要用一种有色溶液 (2) 或无色溶液 (3) 就能将三种溶液检验出来,当加入无色溶液时,如图2,1号溶液产生气泡,2号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号溶液无现象,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 (4)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不用外来试剂也能将三瓶无色溶液检验出来,方法是(5) ,将三种溶液检验出来. 6.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原A和B两只试管所盛溶液中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2)若遗失标签的是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 ,则①是 . 7.现有失去标签的5种无色溶液,分别是Na2CO3、NaCl、Ca(OH)2 、NaOH和稀盐酸,任取其中的4种贴上A、B、C、D标签,进行如下实验. (1)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则C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则B是 . (3)同学们认为实验(1)反应后的D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多种可能,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 8.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可能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定该原料的成分,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①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②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 无明显变化 ③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A变浑浊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②中,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 ,加入过量的试剂A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3)进行操作③的目的是 ,试剂A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通过上述实验能够确定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中,一定有的物是 . 9.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有少量气泡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 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 。 10.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除了二氧化锰,是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 【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2)步骤①的目的是 。 (3)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拓展探究】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观察效果最差的是 (选填序号)。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11.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硫酸溶液 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②(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1)【实验探究】小明对王老师的提示进行了评价 ,原因是 。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③成立 小雅对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评价是 ,理由是 ;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 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一种盐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14.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处理的方法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1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说: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除了硫酸钠外还有 . 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 (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常常滴加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 (5)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 .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用剩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放有生锈铁钉的废液缸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经检验此气体为氧气.根据学过的知识初步判断,是生锈铁钉中的某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分享和体验探究实验的快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加快了H2O2的溶液分解. 乙同学:铁钉里的 加快了H2O2的溶液分解. [设计方案和实验] 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向盛有10mL 5% H2O2溶液的试管中 加入2g 氧化铁粉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甲同学结论成立. 方案二:向盛有10mL 5%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粉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乙同学结论 . (填“成立”或“不成立”) [讨论交流] 丙同学认为“方案一”只能说明Fe2O3加快了H2O2溶液的分解,并不能说Fe2O3就一定是催化剂.你是否支持丙同学的观点? ,如果要证明氧化铁是催化剂,就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是 . (提示:下面小题若答对将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仔细观察“方案二”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也产生了气体,丁同学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可能的原因,你能想出其中的原因吗? 。 18.安徽凤阳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A、全部是碳酸钙 B、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设计并完成实验]请填写(1)中结论和(2)中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 (填字母)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与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与假设): ①pH>7;②pH ;③pH . [设计与实验]小方、小钟、小陈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方: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钟: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陈:取pH试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pH>7. 【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 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 . 【结论】从物质的类别看,碳酸钠是一种 (填“酸”或“碱”或“盐”),它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应用】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说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有CaCl2溶液,最好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21.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起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 入 ,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2.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 。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 CO2 、H2O ; 乙 CO、H2O; 丙 NH3、CO2 、H2O; 丁 CO2 、CO、H2O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其理由是 ,C装置的作用是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24.在实验室里,小珂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一层白色粉末。她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她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 。 (2)在溶液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 是正确的。 2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 (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6.某校学生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中 B中 C中 A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甲同学将所有废液倒入乙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性),出现白色沉淀,静置 后向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说明甲同学所得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没有 (填物质名称). 【方法和应用】以上探究的结论启示我们,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 27.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在中学所学的化学反应中,有很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探究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某些无现象的反应确实发生了,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Ⅰ,对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探究 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NaOH与盐酸发生反应,结果甲同学没有看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原因是 ,如果要想证明盐酸与NaOH发生反应,则实验应改为 现象. Ⅱ,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CO2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CO2反应. ③ 洗气瓶中的溶液均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A,B均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CO2反应. B中盛放的溶液是 澄清石灰水 . 【反思交流】 (1)实验①由于甲同学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广口瓶替换成 ,看到了 现象,证明CO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改进实验仍然存在缺陷,应增加一个对比实验,证明CO2确实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该对比实验所用的试剂是 . (2)请判断③中V 00mL(填“>”、“<”或“=”),理由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 29.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0.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猜想三”成立 31.小刚学习了盐和化肥单元知识后知道,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探究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配制】将草木灰溶解、固液分离后得到澄清的碳酸钾溶液 【猜想与假设】碳酸钾溶液的酸碱度可能有 种情况 【设计与实验】小刚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二: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三: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钾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2. 【结论】以上实验证明碳酸钾溶液呈 性,从物质的分类看,碳酸钾属于 类(填”酸”“碱”“盐”),从而说明此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评价】以上三种实验方案中,实验三是从 (填“定性”或“定量”)角度对溶液进行研究. 3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猜想Ⅱ:Na2CO3溶液;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 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Ⅱ正确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 ②何刚同学认为只需要完成“实验二”即可得出“猜想Ⅱ”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该说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③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 ;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使用橡胶塞的原因是 . 33.某研究学习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H2SO4溶液是否恰好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如图是类似教材所示酸与碱反应的实验过程.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向A中加入10mLNaOH溶液,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 ,使溶液混合均匀,直至溶液的颜色由红色恰好变成 色为止,表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①: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测得pH<7,表明硫酸过量. 方法②:取少量反应的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硫酸过量.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方法 (选填“①”或“②”).请用文字说明另一种方法不合理的原因 . 34.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中 含有H2O,Na+,OH﹣.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了三个实验设计: 实验一: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5%NaCl(pH=7)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5%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实验三观察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4)拓展应用:向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5.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1)NaOH能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 (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 (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 猜想一:固体全部为 . 猜想一: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 (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 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色,说明猜想三成立. 【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探究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26.6g 待检固体,按如图所示过程实验(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5)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6)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发生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 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 . 【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4)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37.小明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失效.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石灰浆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该石灰浆部分变质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3)由此小明联想到实验室里的一些药品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如澄清的石灰水; ②药品具有挥发性,如 ; ③ ,如浓硫酸. 38.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猜想一 正确 步骤2: 39.丽丽的爸爸旅游归来,带回一些钟乳硒石块送给了她.丽丽和同学们想验证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于是她们将其中一块钟乳石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 (1)请你帮助丽丽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小块钟乳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观察现象. ② ,观察现象. 有气泡生成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查阅资料得知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上述预期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后,为了防止废液腐蚀下水管道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丽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了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她取样测定了废液的酸碱性,你认为她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测试后得知该废液显酸性,则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是 . (4)丽丽向烧杯中的废液里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能使废液呈中性,过滤后才可安全排放. ①碳酸钙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氢氧化钠 40.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 41.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42.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强: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理由是 . 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反思】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 43.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现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滤液中的溶质为NaCl; 猜想2 滤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3 滤液中的溶质为 ; 猜想4 滤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Na2CO3; (1)完成猜想3.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有明显的错误,其原因是 .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3) 猜想2成立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4)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当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溶液时,可选用下列哪些试剂除去Na2CO3杂质(多选题) . A.稀盐酸 B.CaCl2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44.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有CaCl2和HCl.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CaCl2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45.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反应来制取氧气提供呼吸.某实验小组为验证这一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装置】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B装置中盛装NaOH溶液. 【实验过程】向装置A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A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B、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1)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小组采用的验证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 (2)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这是根据浓硫酸具有 的原理; (3)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4)实验证明:Na2O2和CO2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可得到氧气.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在实验室不用加热的方法,用气体也可制得氧气.按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4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完毕后,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明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酚酞不变色,于是小明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 (1)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处理废液只得到氯化钙溶液,你的实验步骤是 . (2)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47.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 ①可燃气只是CO ②可燃气体只是H2 ③可燃气体是CO,H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 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水煤气中CO2,H2O已被充分吸收);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 ,证明水煤气含有H2;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含有另一可燃气体为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 【实验拓展】 (1)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 。 (2)丁同学通过本次实验,结合查阅的资料发现,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两种无色溶液.正确的鉴别方案及结论是 . 48.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 (2)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 49.同学们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KOH溶液的A,B两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两支试管均有 沉淀生成 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所以不同的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 和浓 于白纸A,B上,片刻. 白纸A没明显现象;白纸B变黑(生成了炭) 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性质不完全相同 (3)另一个同学利用铜丝、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等三种药品以及试管,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将相应内容填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50.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②Ca(NO3)2+Na2CO3=CaCO3↓+2NaNO3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参考答案 1.方案一,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对环境无污染。 假设②合理,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燃烧 证明是氧气 [计算] 在过氧化钠(Na2O2)中,①-1 ; ②3:16 ③44克 2. (1)a:6% b:MnO2 (2)和实验1进行对比,确定MnO2的催化作用 (3)实验3证实固体剩余物中没有二氧化锰,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4)6.48g 2.16g 2.16g~3.24g 3.实验一【结论】慢;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O2↑ 实验二【结论】二氧化锰不能催化分解水 。 实验三 【实验操作】: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1)【作用】对比作用 (2)【目的】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实验操作】向试管剩余物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4.【实验一】:甲、丙; 氧气; 【实验二】:取下胶塞前的现象:铜片不变黑; 取下胶塞后的现象:铜片变黑。 【反思拓展】: (1)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灰; (2)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Cu +O2 CuO 5.(1)不正确,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过量后)也能与硝酸锌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紫色石蕊试液;(3)碳酸钠溶液; (4)如图; (5)将粘好标签的溶液分别取出两份于试管中,进行(不同溶液)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现象就能检验出来. 6.(1)① 二氧化碳 , NaOH 、 Ca(OH)2 ;② CO2+Ca(OH)2=CaCO3↓+H2O ; ③ 碳酸钠溶液 (2) 一个有气泡,一个有白色沉淀 ,则①是 碳酸钠溶液 . 7.(1)Na2CO3+2HCl═2NaCl+CO2↑+H2O,CO2+Ca(OH)2=CaCO3↓+H2O; (2)稀盐酸; (3)取反应后的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溶质为NaCl;若有白色沉淀.继续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若酚酞变红,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若酚酞不变红,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8.(1)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2CO3;NaOH、Ca(OH)2(3)证明CaCO3的存在,从而证明原料中含有Na2CO3 CO2+Ca(OH)2=CaCO3↓+H2O(4)生石灰和纯碱 9.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 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三: 【实验目的】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干燥. 【提出新的问题】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10.D 【进行实验】 (1)有大量气泡产生 固体质量仍为0.2g 将固体加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与步骤③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有无变化 (3)过滤 烧杯、玻璃棒、漏斗 【拓展探究】C 11.(1)猜想②不成立(1分) 常温下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20%。(2分)(2)(每空1分)① NaOH (或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结论不正确(或结论错误) (NH4)2SO4溶液也呈酸性 (3)(每空2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2SO4+2NaOH Δ = Na2SO4+2NH3↑+2H2O 12.【猜想与假设】丙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1)否 (2)空气中含有CO2和H2O(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3)丁 (4)CO2+Ca(OH)2=CaCO3↓+H2O Fe2O3+3CO高温 = 2Fe+3CO2 【反思与交流】氧气充足 13.(1)氯化钠、碳酸氢钠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若产生大量气泡,则是碳酸钠;若无现象则是硫酸钠 14.【实验探究一】(1)红 (2)氢气 【实验探究二】(1)氢、氧 (2) CO 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1)B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15. 氢氧化钠 (1)是;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2)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稀硫酸,小刚正确.(或:如果没气泡,说明没有稀硫酸,小明正确) (3)①溶液由蓝色过渡到紫色,颜色界限不明显,所以用酚酞溶液 ②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充分反应 16.(1)2C+O22CO; (2)碳; (3)H;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O;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反应物提供了氧元素; (5)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17. 【猜想与假设】铁; 【设计方案和实验】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铁;不成立; 【讨论交流】支持;设计实验验证Fe2O3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反思与评价】可能是铁被过氧化氢溶液氧化成氧化铁,后来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或可能是铁钉中碳被过氧化氢溶液氧化,其产物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18.【猜想与假设】B、 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1)CaO;(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C; 【讨论交流】不赞成,CaO 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是CO2与Ca(OH)2反应的产物所致. 19.pH=7(或<7);pH<7(或=7); 【评价与反思】小芳;小钟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小陈直接将pH试纸浸入Na2CO3溶液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结论】盐;不一定; 【应用】作洗涤剂,用于除油污(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0.(1)Ca(OH)2+2HCl=CaCl2+2H2O; (2)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猜想(A)可以排除 ②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B)正确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CaCO3 2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放入有色布条 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立;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除去Na2CO3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 试液变红(或试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小洁(或小英)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22.实验一:(1)氧气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二:(1)质量守恒定律 (2)碱 表达:2Na2O2+2H2O=4NaOH+O2↑ 23.丙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1)丁 4CH4+7O2点燃2CO2+2CO+8H2O (2)澄清石灰水能挥发出水蒸气,会影响水的鉴别 除去二氧化碳,以免其对一氧化碳的鉴别造成干扰 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24.(1)二氧化碳 (2)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3)三 25.NaOH+HCl=NaCl+H2O (1)猜想三:两种物质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理由是: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就不会出现无色的现象,而溶液会变红才对。 (2)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26. [进行试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中 无明显现象 B中 有气泡产生 C中 有沉淀生成 A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与探究]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方法和应用] 使用酸碱中和的方法使溶液呈中性 27.【设计方案】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1)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合理说法均可); (2)在b处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或在b处导管处绑一个小气球等); (3)CO+CuOCu+CO2. 28.Ⅰ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Ⅱ①CO2+2NaOH═Na2CO3+H2O;②气球膨胀;③澄清石灰水;【反思交流】(1)软塑料瓶;软塑料瓶变瘪;水和二氧化碳;(2)>;如果没有氢氧化钠,当V≤200mL时,二氧化碳完全溶于水中也会产生同样现象. 29.实验1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2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30.探究一 (1)氢氧化钙;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 溶液变红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不正确,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 “猜想一”成立 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沉淀 “猜想二”成立 若AB中都没有沉淀 “猜想三”成立 31. 【猜想与假设】三 【结论】碱;盐 【评价】定量 32. 【初步判断】① 【提出猜想】NaCl 【设计并实验】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与推理】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②不合理;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③Na2CO3+BaCl2=2NaCl+BaCO3↓ 【反思与评价】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33.(1)烧杯;②搅拌;无色; 2NaOH+H2SO4═Na2SO4+2H2O. (2)①; 即使硫酸不过量,先前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或者:反应是通过生成沉淀来进行分析氢离子是否剩余的,而沉淀硫酸钡的生成与氢离子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是否硫酸过量) 34.(1)溶液不变色;H2O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溶液不变色; (3)溶液变红;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35.【讨论与交流】CO2 【猜想假设】Na2CO3; 【实验探究】>;红; 【归纳与总结】错误;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探究与拓展】 (5)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 (6)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7)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 36.【提出假设】Al>Cu>Cr; 【控制实验条件】物理;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速率; 【得出结论】a;Cr+2HCl═CrCl2+H2↑ 37.(1)Ca(OH)2+CO2═CaCO3↓+H2O;(2)稀盐酸(或HCl)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3)②浓盐酸(或酒精或氨水,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③药品具有吸水性 38.CO2+2NaOH=Na2CO3+H2O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和 Na2CO3(猜想一、猜想二可以互换) 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表述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Ca Cl2 溶液 (或Ca(NO3)2、BaCl2、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正确 步骤2:将步骤1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或溶液不变红) 39.(1)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①稀盐酸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石蕊溶液(或pH试纸) 氯化钙和氯化氢(或CaCl2和HCl) (4)① 40.【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41.【实验探究】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反思评价】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42.【提出问题】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小刚;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 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证明该氢氧化钠已变质 【交流反思】吸水性 43.(1)NaCl、Na2CO3 (2)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同时存在 (5)ABC 44.红;Ca(OH)2+2HCl=CaCl2+2H2O; [实验评价]:方案1中使用pH试纸的操作不对;方案2中加AgNO3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不能说明只有氯化钙;先有气体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拓展]: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CaCl2、NaCl Na2CO3,HCl 混合物中加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NaCl;将过滤后的固体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对溶液加热蒸发即得CaCl2 45.(1)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干燥氧气;吸水性,; (3)2Na2O2+2CO2═2Na2CO3+O2; (4)2H2O22H2O+O2↑. 46.【作出猜想】HCl 【实验与结论】 (2)不能;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拓展与应用】 (1)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既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2)腐蚀下水道 【交流与反思】反应物是否过量 47.【实验过程】无水硫酸铜变蓝色;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用容器收集起来 【实验拓展】 (1)如果氢氧化钠被完全消耗,生成的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也没有气体产生. (2)把两种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其中的一种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滴加, 如果开始时没有气泡产生,滴加一会儿后产生气泡,说明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如果一开始就有气泡产生,说明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是稀盐酸. 48.(1)2NaOH+CO2═Na2CO3+H2O;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氯化钙溶液 产生了沉淀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然后打开活塞.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 49. (1) 蓝色 OH﹣ (2) 硫酸硫酸 浓度 (3) 分别将铜丝浸入盛有硝酸银、硫酸铝溶液的A、B两试管中 试管A中的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蓝色,试管B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50.猜想假设:NaOH 和 Na2CO3. 分析讨论:丙;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设计:滴加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 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如果含有NaOH 和 Ca(OH)2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不正确;如果含有NaOH 和 Ca(OH)2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