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 ‎2.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中华之不振,感悟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能归纳文中三件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导入新课: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出示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名言正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呢?(周恩来)‎ ‎2.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那时少年周恩来只有12岁,是什么原因使他小小年纪就树立起拯救中华的远大志向呢?这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概括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完成学习单中的内容。‎ 出示学习单:‎ 学习单 要求:边读课文边筛选出文中事件的关键信息。‎ 主要事件 关键信息 事件一 事件二 事件三 ‎2.学生反馈课文关键信息。教师相机完善表格。‎ ‎3.课文的信息清楚了,课文事件也就概括出来了。老师还有更高的要求,请你借助信息表中的关键信息来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 ‎(1)学生反馈第一个事件 ‎①修身课上 周恩来 魏校长 同学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板书:立志!)‎ ‎(2)学生反馈第二事件 ‎②十二岁那年 江苏淮安 东北沈阳 周恩来 伯父 不让到租界玩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周恩来来到东北沈阳,伯父不让他到租界去。‎ 师:伯父的一句话,少年周恩来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为什么中华不振啊?(板书:不振?)‎ ‎(3)学生反馈第三个事件 ‎③星期天 租界 周恩来 妇女 巡警 洋人 中国人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周恩来在租界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的所见所闻把他心中的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中华真的是不振啊!(板书:不振!)‎ ‎5.刚才我们梳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现在谁来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中华不振”,感悟立志原因 哪些地方写出了“中华不振”?引导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交流汇报。‎ ‎(1)伯父和少年周恩来的对话。‎ ‎①课文哪儿直接写到了“中华不振”?引导学生自由读读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并交流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观看微电影:租界,理解上世纪中华大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令国人受尽耻辱的租界。‎ a.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贫穷落后,别的国家攻打我们中国,中国软弱,被迫划定租界。‎ b.外国人在租界内设立自己的领事馆,取消了中国的司法审判权,强行夺走了中国在租界的统治权。‎ ‎(2)第十六自然段 那少年周恩来在租界内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幕呢?‎ 出示句子:‎ 他们凑了过去,……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①读句子,想一想这一幕中谁触动了你的心?‎ ‎②交流:这是一个( )的女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朗读这段文字。‎ ‎2.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故事。‎ ‎(1)“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说明了什么? ‎ ‎(2)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 ‎3.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振”啊!(出示伯父的话,齐读)此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4.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自己读书的志向——(学生齐读课题)‎ ‎5.如何拯救祖国和人民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我们来看周恩来的这首七言绝句。‎ 出示诗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①介绍创作背景: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这首诗就是周恩来回国前夕,他的好友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写了这首诗。‎ ‎②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③结合诗句说一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苏步青又有怎样的志向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主题图书中的《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1.出示自学提示:‎ ‎(1)阅读短文想一想:我国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又立下什么志向呢?‎ ‎(2)请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并想一想:苏步青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主要事件 关键信息 主要内容 人物品质 事件一 事件二 事件三 ‎2.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3.重点交流:‎ ‎(1)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①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说一说吗?‎ ‎②抓住“如饥似渴”感受苏步青的勤奋好学。‎ ‎③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能看出他勤奋好学? ‎ ‎(2)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另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担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①苏步青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哪怕生活艰苦,依然选择回国任教,这是为什么呢?‎ ‎②从这段话中你又读出了苏步青怎样的品质?‎ ‎③这也印证了当初立下的志向——齐读: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小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你为什么而读书呢?请想一想写下来。‎ ‎2.推荐阅读《地的儿子》或其他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振?不振!立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