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 考点 考法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 ‎2.区域发展过程图的判读。(重点)‎ ‎3.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难点)‎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常见)形式呈现。‎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年2考)‎ ‎1.区域 ‎(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示:可从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北纬30°附近 北纬43°~48°‎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的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位置特征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2)气候差异的形成 ‎(3)地貌差异的形成 ‎(4)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5)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城市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 区域特征分析 ‎1.(2016·高考上海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 月份 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 ‎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 ‎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解析:(1)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是因为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为冬半年,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例如,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区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其他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 区域差异分析 ‎(2015·高考江苏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3.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第2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错。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城市化水平高。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C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故D错。第3题,梅雨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南部,不会出现在纬度较低的南海,故A错;轮船自东向西航行,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夏季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因此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故选B;红海沿岸多热带荒漠,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故C错;经地中海时,正值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故D错。‎ 答案:2.B 3.B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5年1考)‎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将如何变化?‎ 提示: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很低。‎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或一、三、二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在此过程中,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第1题,该流域开发从Ⅰ到Ⅱ再到Ⅲ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故选C项。第2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Ⅰ阶段河流流量曲线应最平缓,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b图中的曲线③;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Ⅲ阶段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b图中的曲线①,故选C项。‎ 答案:1.C 2.C 区域图的判读 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之一,主要有宏观区域图和微观区域图,都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灾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图1 某国位置示意图 图2 “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图3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读图名,明确图示内容 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内容,能体现出图示的主要地理事象。如图2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图内容是“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穿过的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象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如图3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区。‎ ‎3.区域特征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 ‎4.区域差异比较 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区域的差异。‎ ‎ (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 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标准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 (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 ‎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问,由图2气候资料②中的气温曲线可判断出该地一年中最低月均温低于0 ℃,冬冷夏凉,由此即可确定该城市为昌都;该城市纬度并不高,海拔对气温影响较大。第(2)问,湄公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量大,因此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结合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流域5月份之前降水少,所以4(或3~4)月份水位最低。第(3)问,分析干旱成因可以从冬季降水少和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方面入手。干旱对该区域的影响可以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入海河水减少造成三角洲后退,海水倒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分析。第(4)问,流域内国家和地区可在该流域的资源开发、航运、旅游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合理规划该流域的开发方案、保护植被及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答案:(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任选其二)‎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任选其二)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任选其二)‎ ‎(2017·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读表回答1~3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①‎ ‎②‎ 海拔高度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 ‎3.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地势 C.内陆 D.昼夜长短 解析:第1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第2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①错。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③④对。气温年较差大,不是优势,⑤错。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第3题,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B对。‎ 答案:1.B 2.D 3.B ‎(2017·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5.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结构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答案:4.A 5.D ‎6.(2017·唐山摸底)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某气候类型区(下左图阴影所示)的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近几年,该城市夏季干旱程度加剧。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2015年8月,该市陆续在水库中投入了数千万个苹果大小的黑色空心塑料遮阳球,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库的水分蒸发和防止库区的藻类繁殖。下右图为水库与黑色遮阳球漂浮的库区景观。‎ ‎(1)指出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类型区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的原因。‎ ‎(3)向水库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让整个水库表面被遮阳球覆盖,其作用:①可抑制水分蒸发;②可抑制藻类生长。请选择其中一项,阐释其主要原理。‎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西侧为太平洋,位于大陆西岸,并且处于北纬30°~40°,故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山脉高大,逼近海岸,且南北延伸,导致图示气候类型区呈南北狭长分布。(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3)作用①:遮阳球可减少阳光照射到水面的面积,减慢水分的蒸发速度。作用②:遮阳球可减少阳光照射到水面的面积,从而减弱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防止藻类大量繁殖,保护水源。‎ 答案:(1)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山脉走向。(2)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夏季主要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云量小。(3)选①:黑色遮阳球覆盖(可减少阳光与水面的接触面积),遮挡太阳辐射(紫外线),降低水面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发。选②:(遮阳球覆盖水面)可遮挡阳光,减弱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的大量生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