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模考真题
2018届语文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选编(七) 初稿 编制:李珍和 审核:高二语文组① 包科领导: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2.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 推勾狱讼之事。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 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 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 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 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语文试题]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调考] A.券:契据。古代的券由竹、木刻成,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后世多用纸为券。 B.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文中的御史中丞就是言官。 C.辱,本义指耻辱,用作谦敬词时,表示自己是低下的,别人对我所作的行为有辱于对方,这里敬称皇帝的任命为“辱命”。 D.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等;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官,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A.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其最高领导称首辅,其次为次辅,其余皆称群辅。 B.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外艰,是指外任,到边关任职。古代官员离开京城外调做官称为“出”,一般有贬谪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3月双基测试]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在文言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审定法律,复核刑名案件等职事,其长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适应性考试] 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中国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大张灯乐: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常常附带一些民俗活动。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干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江西省南昌二中、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测] A.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 B.上古时长度单位产生很早,例如寸、咫、尺、丈、寻、常、豆、仞等都是长度单位。在周制中,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甫、尊、令、贤、仁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 B.足下,敬词。古代同辈相称才可用。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 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 与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 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 侯、伯、子、男。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 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请将以上各题答案依次填入下列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8届语文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选编(七) 1.C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2.B (“行”“判”表兼代,“权”表暂代) 3.B(“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 4.B(《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5.【答案】D【解析】邑三千户,指三千户居住人口的封地。选项是超过三千户。 6.B(“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如:成语“卿卿我我”;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传》;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东南飞》。) 7.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8.C 9.D(“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错。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为“卿”,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为“卿”。) 10.【答案】C(3分) 【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 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11.D项,“外艰,是指外任,到边关任职”说法错误,古代外艰是指父亲去世。 12.(3分)A【】 13. D 【解析】D项不是道家,是儒家。 14.B(豆是容量单位。) 15.【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相称。 16. B(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7.C(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18.D(“丁内艰”指母亲去世。) 19.C(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20.B “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