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性质50条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必背的经典结论) 高三数学备课组 椭 圆 1. 点 P 处的切线 PT 平分△PF1F2 在点 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1F2 在点 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 PT 上的射影 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 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 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 PF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 0 0 0( , )P x y 在椭圆 22 221xy ab上,则过 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00 221x x y y ab. 6. 若 在椭圆 外 ,则过 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P1、P2,则切点弦 P1P2 的直线方程 是 . 7. 椭圆 (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 2,点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12F PF ,则椭圆的焦点 角形的面积为 12 2 tan 2F PFSb . 8. 椭圆 (a>b>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 20||MF a ex ( 1( ,0)Fc , 2 ( ,0)Fc 00( , )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 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 AP 和 AQ 分别交相应于焦 点 F 的椭圆准线于 M、N 两点,则 MF⊥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 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P、Q, A1、A2 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1P 和 A2Q 交于点 M,A2P 和 A1Q 交于点 N,则 MF⊥NF. 11. AB 是椭圆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 00 yx 为 AB 的中点,则 2 2OM AB bkk a , 即 0 2 0 2 ya xbK AB 。 12. 若 在椭圆 内,则被 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22 0 0 0 0 2 2 2 2 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 在椭圆 内,则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00 2 2 2 2 x x y yxy a b a b . 双曲线 1. 点 P 处的切线 PT 平分△PF1F2 在点 P 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1F2 在点 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 PT 上的射影 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 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 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 PF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 5. 若 在双曲线 22 221xy ab(a>0,b>0)上,则过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 00 221x x y y ab. 6. 若 在双曲线 (a>0,b>0)外 ,则过 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P1、P2,则 切点弦 P1P2 的直线方程是 00 221x x y y ab. 7. 双曲线 (a>0,b>o)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 2,点 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 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 12 2 t 2F PFS b co . 8. 双曲线 (a>0,b>o)的焦半径公式:( , 当 在右支上时, 10||MF ex a, 20||MF ex a. 当 在左支上时, 10||MF ex a ,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 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 AP 和 AQ 分别 交相应于焦点 F 的双曲线准线于 M、N 两点,则 MF⊥NF. 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 P、Q, A1、A2 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1P 和 A2Q 交于 点 M,A2P 和 A1Q 交于点 N,则 MF⊥NF. 11. AB 是双曲线 (a>0,b>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为 AB 的中点,则 0 2 0 2 ya xbKK ABOM ,即 0 2 0 2 ya xbK AB 。 12. 若 在 双 曲 线 ( a > 0,b > 0 ) 内 , 则 被 Po 所 平 分 的 中 点 弦 的 方 程 是 22 0 0 0 0 2 2 2 2 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 在双曲线 ( a > 0,b > 0 )内,则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00 2 2 2 2 x x y yxy a b a b .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会推导的经典结论) 高三数学备课组 椭 圆 1. 椭圆 22 221xy ab(a>b>o)的两个顶点为 1( ,0)Aa , 2 ( ,0)Aa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 P1、P2 时 A1P1 与 A2P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221xy ab. 2. 过椭圆 (a>0, b>0)上任一点 00( , )A x y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 B,C 两点, 则直线 BC 有定向且 2 0 2 0 BC bxk ay (常数). 3. 若 P 为椭圆 (a>b>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1, F 2 是焦点, 12PF F , 21PF F ,则 tan t22 ac coac . 4. 设椭圆 (a>b>0)的两个焦点为 F1、F2,P(异于长轴端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在△PF1F2 中,记 12F PF , 12PF F , 12F F P ,则有 sin sin sin c ea . 5. 若椭圆 (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左准线为 L,则当 0<e≤ 21 时,可在 椭圆上求一点 P,使得 PF1 是 P 到对应准线距离 d 与 PF2 的比例中项. 6. P 为椭圆 ( a > b > 0 ) 上 任 一 点 ,F1,F2 为 二 焦 点 , A 为 椭 圆 内 一 定 点 , 则 2 1 12 | | | | | | 2 | |a AF PA PF a AF ,当且仅当 2,,A F 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7. 椭圆 22 00 22 ( ) ( ) 1x x y y ab 与 直 线 0Ax By C 有 公 共 点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2 2 2 2 2 00()A a B b Ax By C . 8. 已知椭圆 (a>b>0), O 为坐标原点,P、Q 为椭圆上两动点,且 OP OQ .(1) 2 2 2 2 1 1 1 1 | | | |OP OQ a b ;(2)|OP|2+|OQ|2 的最大值为 22 22 4ab ab ;(3) OPQS 的最小值是 22 22 ab ab . 9. 过椭圆 (a>b>0)的右焦点 F 作直线交该椭圆右支于 M,N 两点,弦 MN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 P,则 || | | 2 PF e MN . 10. 已知椭圆 ( a>b>0) ,A、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0( ,0)Px , 则 2 2 2 2 0 a b a bxaa . 11. 设 P 点是椭圆 ( a>b>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1、F2 为其焦点记 12F PF ,则 (1) 2 12 2| || | 1 cos bPF PF .(2) 12 2 tan 2PF FSb . 12. 设 A、B 是椭 圆 ( a>b>0) 的长 轴两 端点,P 是椭 圆上 的一 点, PAB , PBA , BPA , c、 e 分 别 是 椭 圆 的 半 焦 距 离 心 率 , 则 有 (1) 2 2 2 2 2 | cos ||| s abPA a c co .(2) 2tan tan 1 e .(3) 22 22 2 cotPAB abS ba . 13. 已知椭圆 ( a>b>0)的右准线l 与 x 轴相交于点 E ,过椭圆右焦点 F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 于 A、B 两点,点C 在右准线 上,且 BC x 轴,则直线 AC 经过线段 EF 的中点. 14.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 垂直. 15.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16.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 e(离心率). (注:在椭圆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心将内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 e. 18. 椭圆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椭圆中心的比例中项.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会推导的经典结论) 高三数学备课组 双曲线 1. 双曲线 22 221xy ab(a>0,b>0)的两个顶点为 1( ,0)Aa , 2 ( ,0)Aa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P1、P2 时 A1P1 与 A2P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221xy ab. 2. 过双曲线 (a>0,b>o)上任一点 00( , )A x y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B,C 两点,则直线 BC 有定向且 2 0 2 0 BC bxk ay (常数). 3. 若P为双曲线 (a>0,b>0)右(或左)支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F1, F 2 是焦点, 12PF F , 21PF F ,则 tan t22 ca coca (或 tan t22 ca coca ). 4. 设双曲线 (a>0,b>0)的两个焦点为 F1、F2,P(异于长轴端点)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在△PF1F2 中,记 12F PF , 12PF F , 12F F P ,则有 sin (sin sin ) c ea . 5. 若双曲线 (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左准线为 L,则当 1<e≤ 21 时,可在双曲线上求一点 P,使得 PF1 是 P 到对应准线距离 d 与 PF2 的比例中项. 6. P 为双曲线 (a>0,b>0)上任一点,F1,F2 为二焦点,A 为双曲线内一定点,则 21| | 2 | | | |AF a PA PF ,当且仅当 2,,A F P 三点共线且 P 和 2,AF在 y 轴同侧时,等号成立. 7. 双 曲 线 ( a > 0,b > 0 ) 与 直 线 0Ax By C 有 公 共 点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2 2 2 2 2A a B b C. 8. 已知双曲线 (b>a >0), O 为坐标原点,P、Q 为双曲线上两动点,且OP OQ . (1) 2 2 2 2 1 1 1 1 | | | |OP OQ a b ;(2)|OP|2+|OQ|2 的最小值为 22 22 4ab ba ;(3) OPQS 的最小值是 22 22 ab ba . 9. 过双曲线 (a>0,b>0)的右焦点 F 作直线交该双曲线的右支于 M,N 两点,弦 MN 的垂 直平分线交 x 轴于 P,则 || | | 2 PF e MN . 10. 已知双曲线 (a>0,b>0),A、B 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相 交于点 0( ,0)Px , 则 22 0 abx a 或 22 0 abx a . 11. 设 P 点是双曲线 (a>0,b>0)上异于实轴端点的任一点,F1、F2 为其焦点记 12F PF , 则(1) 2 12 2| || | 1 cos bPF PF .(2) 12 2 cot 2PF FSb . 12. 设 A、B 是双曲线 (a>0,b>0)的长轴两端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 PAB , PBA , BPA ,c、e 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1) 2 2 2 2 2 | cos |||| s | abPA a c co . (2) 2tan tan 1 e .(3) 22 22 2 cotPAB abS ba . 13. 已知双曲线 (a>0,b>0)的右准线l 与 x 轴相交于点 E ,过双曲线右焦点 F 的直线与 双曲线相交于 A、B 两点,点C 在右准线 上,且 BC x 轴,则直线 AC 经过线段 EF 的中点. 14.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 必与切线垂直. 15.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 直. 16.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外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 e(离心率). (注:在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其焦点所对的旁心将外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 e. 18.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双曲线中心的比例中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