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3月实验班过程检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3月实验班过程检测(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3月实验班过程检测 一、选择题: ‎ ‎1.载脂蛋白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与磷脂一样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 apoA-1的合成、分泌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提供 C. 载脂蛋白apoA-1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 apoA-1可通过囊泡形式在细胞内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B错误;‎ C、载脂蛋白apoA-1为血浆蛋白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apoA-1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囊泡在细胞内运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脂质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脂质和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 A. 一定在25℃左右 B. 一定在a~25℃之间 C. 一定在25℃~b之间 D. 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高温下酶的活性较低甚至失活,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 详解: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异较大,则a与b可能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温度与酶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因此在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有若干个酶活性相同的对称点。‎ ‎3.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基可能引起细胞衰老,一定不会引起细胞癌变 B. 由图可知,过程②、①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C. 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人体患白化病 D. 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 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详解】A、自由基可攻击DNA,能引起细胞癌变,A错误;‎ B、由图可知,过程②、①的作用效果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白化病是由于缺少酪氨酸酶基因导致,C错误;‎ D、④过程使DNA分子中的基因碱基对缺失或替换,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4.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C.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D.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水稻的进化方向也可以取决人工选择的方向,变异仅仅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而已。‎ ‎【详解】A.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也可能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也可以是可遗传变异,A错误。‎ B.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为普通栽培稻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选择,许许多多的个体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基因丧失,基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 C. 水稻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其方向,但能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C错误。‎ D.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5.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或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蝇的灰身和黑身有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灰身:黑身=3:1,其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身,雄果蝇黑身:深黑身=1:1,说明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基因R、r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基因r。因此,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详解】现有的雌雄果蝇:‎ 亲本:BBXrY、bbXRXR;子一代: BbXRY、BbXRXr;子二代: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其中能一次交配雌雄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有以下三种:bbXRXr与BbXrY;bbXrY与BbXRXr;BbXRY 和BbXRXr。因此B正确,A、C、D错误。‎ ‎6.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下列有关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 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B. 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 C. 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根据“NO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而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打开的通道不是Na+通道,A错误;由于“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故无需刻意使其失活,所以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B正确;NO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在突触处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根据“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可知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故选A。‎ ‎7.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α—突触核蛋白往往异常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加,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异常纤维化的α—突触核蛋白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B. 患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产生该蛋白的神经元受到损伤 C. 多巴胺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D. 产生该异常蛋白的神经元受到免疫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详解】A、异常纤维化的α—突触核蛋白能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说明其为抗原,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患者体内T细胞增殖分化,对分泌α—突触核蛋白的神经元进行攻击,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错误;‎ C、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 D、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神经元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神经元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 ‎8.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 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D. 若探究10 umol L-1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3组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浓度为0‎ 的组属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15~20μmol/L范围内;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 ‎【详解】A. 据图分析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错误;‎ B.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都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激素类似功能的替代物,B错误;‎ C. 根据题图,激素类似物乙在大于5μmolL-1的浓度条件下对生根都是抑制作用,故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C正确;‎ D. 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需要设置单独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单独添加激素类似物乙、同时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和乙的组,此外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4组实验,D错误。‎ ‎9.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ATP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 B. 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 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 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10.日照市面向大海,境内河流纵横,众多的湿地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改善无机环境基础上,应先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D.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详解】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C错误;‎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D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恢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调查发现,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生活着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甲、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乙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共x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狼从猎物获得能量少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B. 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追捕猎物,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 m+n+x即为K值,是指在该岛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狼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 由该岛上狼数量的相对稳定,可以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详解】A、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大于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A正确;‎ B、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B正确;‎ C、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m+n+x,说明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不是一定为K值,C错误;‎ D、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 ‎12.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毎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 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人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即每种野生动植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因此必须保护和维持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正确;‎ D、迁地保护指的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如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B。‎ ‎13.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 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 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 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影印培养法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通过影印培养法,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种。‎ ‎2.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环境只能对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错误;‎ B、1号和5号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B错误;‎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C正确;‎ D、本实验有对照实验,无链霉素的培养基为对照,可以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影印培养法”为主线,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对影印培养法操作步骤的理解,并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的产生与是否接触链霉素无关。‎ ‎14.下面是两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都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融合 B. 两种生物导弹治癌的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可能不同 C. 单克隆抗体直接携带两种药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癌细胞并与之结合 D.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因而药物不会再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左图分析,抗体携带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可以激活阿霉素,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合成;据由右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导弹治癌的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可能不同,B正确;‎ C、单克隆抗体直接携带两种药物,通过体液运输到癌细胞并与癌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结合,C错误;‎ D、由题目可知,药物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单克隆抗体会减弱伤害,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二、选择题: ‎ ‎15.用不同水温的溶液培养水稻,一段时间后检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水温高低对水稻吸收无机盐的影响 A. 水稻可以吸收多种离子,在室温条件下,吸收各种离子的速率相等 B. 水稻吸收离子速率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数量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速率有关 C. 温度可能是通过影响根部的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了根部对无机盐的主动运输 D. 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对钾和钙的吸收影响最大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主动运输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2.温度可影响有关酶的活性和生物膜的流动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详解】A、水稻可以吸收多种离子,根据柱状图可看出,室温下对各种离子吸收比率相同,但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求不同,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不能说明吸收速率相同,A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不同,吸收速率不同,说明水稻吸收离子速率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数量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速率有关,B正确;‎ C、温度可能是通过影响根部的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了根部对无机盐的主动运输,C正确;‎ D、由图可知,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对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D错误。‎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环境因素。‎ ‎16.番茄的花色、果色和叶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控制红花的基因纯合时会有致死效应 B. 控制花色、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控制果色、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说明这三对都遵循分离定律,由于红花和红花自交,红花∶白花=2∶1,则说明红花植株中有致死现象;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红花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该基因纯合时会有致死效应,A正确;‎ B、由于红花基因纯合致死,但是叶型的基因没受到影响,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和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花色和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控制果色、叶型基因有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注意区别,有一定难度。‎ ‎17.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释放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 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 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 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过敏原刺激B细胞,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 ‎【详解】A、据图分析,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 B、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大多数抗原需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正确;‎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理,难度不大。‎ ‎18.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不同营养级(不都是消费者),三者的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是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 B. 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C. 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a3+d1、b2+d2‎ D. 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不循环,A错误; B、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丙是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错误; C、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第三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属于b2+d2,C正确; D、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错误。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9.PCR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临床诊断、法医鉴定、分子生物学、农牧业等领域。下图为某同学实验中,所用引物与模板配对情况(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ˊ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用引物Ⅱ和Ⅲ进行该DNA分子扩增可获得5种序列不同的产物 B. 复性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扩增效率下降 C. 设计以上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造成引物自连 D. 为方便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可在引物中增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若用引物Ⅱ和Ⅲ进行扩增,因新形成的DNA子链中,有的含有与引物Ⅱ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有的含有与引物Ⅲ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则至少在连续扩增3次后可以获得5种序列不同的产物,A正确;‎ B、PCR技术中,复性是指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复性温度过高会引起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引物不能与互补DNA链(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B正确;‎ C、设计以上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造成引物自连,C正确;‎ 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在引物中增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明确PCR的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20.学习“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时,甲、乙两同学就“大肠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是厌氧型,因为大肠杆菌生活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大肠中,是缺氧环境。乙则认为是需氧型,因为卫生部门对餐馆卫生检查时,会对餐具、消毒柜等暴露在空气中部位进行取样。老师建议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两位同学在完全相同条件下选择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I10g,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B. 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时,要用到的培养基类型有固体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C. 两位同学需要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D. 两位同学在培养大肠杆菌时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营养 1.碳源 2.氮源①对许多微生物来说,既可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②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 ③铵盐、硝酸盐等既可作为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也可作为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④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靠能否以CO2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不是由氮源决定。 3.水,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 4.无机盐,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 5.生长因子 6.其他条件   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时,要用到的培养基类型有固体培养基、鉴别培养基,B正确;‎ C、对于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才能达到上述实验目的,C错误;‎ D、甲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乙在有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发现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细胞呼吸类型是兼性厌氧型,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 ‎ ‎2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打孔器,40W日光灯,40W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 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叶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A~‎ E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烧杯中液体成分 处理条件 检测结果 A 碳酸氢钠溶液 日光灯 ‎++‎ B 碳酸氢钠溶液 日光灯+紫外灯 ‎+‎ C 碳酸氢钠溶液 黑暗 ‎-‎ D 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 日光灯 ‎+++‎ E 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 黑暗 ‎++‎ 注:“+”表示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的淀粉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 ‎(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组,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能否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D组的淀粉含量最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B组产生的淀粉比A组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烧杯中液体成分(葡萄糖的有无)和处理条件(光照条件) (2). 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A、B、D (4). 不能 (5). 检测结果只能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 (6). 除利用日光灯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 (7). 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光照、是否含有葡萄糖,因变量是淀粉含量,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光照、是否含有葡萄糖,即烧杯中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为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表格中光照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ABD组。由于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只能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故不能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据表分析,D组的淀粉含量最高,可能的原因是除利用日光灯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B组产生的淀粉比A组少,原因是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2.果蝇的眼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的一对等位基因D/d决定。果蝇的眼型(粗糙眼与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相关基因与眼型关系如图所示。现用粗糙红眼雌蝇与粗糙白眼雄蝇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正常红眼,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变异)。‎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 和B/b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眼色与眼型的遗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2)若眼型基因独立遗传,考虑眼色与眼型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F2中与亲本眼型不相同的个体中,眼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现获得三种纯合粗糙眼果蝇,请设计两次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果蝇。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 (1). 正常红眼雌蝇:粗糙红眼雌蝇:正常红眼雄蝇:粗糙红眼雄蝇:正常白眼雄蝇:粗糙白眼雄蝇=2:2:1:1:1:1 (2). 45 (3). 1/9 (4). 将其中一种粗糙眼果蝇分别与另外两种粗糙眼果蝇杂交,两次杂交的子代均没有出现正常眼的果蝇,该种粗糙眼果蝇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果蝇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仅考虑眼形,正常眼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_,粗糙眼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aaB_ aabb,粗糙红眼雌蝇与粗糙白眼雄蝇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正常红眼;果蝇的眼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的一对等位基因D/d决定,据此可推导出粗糙红眼雌蝇与粗糙白眼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XDXD和aaBBXdY。‎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粗糙红眼雌蝇与粗糙白眼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XDXD 和aaBBXdY,若A/a 和B/b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变异),眼形的比例为正常眼:粗糙眼=1:1,眼色的比例为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所以,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红眼雌蝇:粗糙红眼雌蝇:正常红眼雄蝇:粗糙红眼雄蝇:正常白眼雄蝇:粗糙白眼雄蝇=2:2:1:1:1:1。‎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眼型基因独立遗传,眼形的基因型有9种,眼色的基因型有5种,果蝇的基因型共有45种。亲本的眼型为粗糙型,F2正常眼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占1/9。‎ ‎(3) 纯合粗糙眼的基因为AAbb、aaBB、aabb,aabb分别与AAbb和aaBB杂交,后代均为粗糙眼,无正常眼出现,即可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果蝇。(其他合理的答案如:将其中一种粗糙眼果蝇分别与另外两种粗糙眼果蝇杂交,若一次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眼,一次杂交子代全为粗糙眼,则前一次杂交的亲代粗糙眼果蝇均含显性基因,后一次杂交的亲代果蝇中,有一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果蝇)。‎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常见的分离比和个体的基因型,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目中的图示信息推导出相关表现型的基因型组成情况,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3.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分析回答:‎ ‎(1)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其原因是胞内Cl-浓度显著_____________于胞外,GABA作为信号引起Cl-_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性效应。‎ ‎(2)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系统内GABA的通道型受体的特性(既是GABA受体,也是双向Cl-通道)并未改变,GABA的两种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Cl-跨膜共转运体NKCC1和KCC2有关,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据图可知,大鼠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Cl-共转运体是________。‎ ‎(3)为探究GABA兴奋性效应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将不同基因分别转入三组大鼠胚胎神经组织。待幼鼠出生后第14天,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及长度(如下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鼠单个神经元________,由此证明GABA的兴奋性效应保证了神经元正常发育。通过检测实验组EGFP的分布及荧光强度以确定KCC2蛋白的________。‎ ‎(4)在患神经性病理痛的成年大鼠神经元中也检测到GABA的兴奋性效应,推测该效应与KCC2和NKCC1表达量有关。研究者以“神经性病理痛”模型大鼠为实验组,用________技术检测KCC2和NKCC1的含量。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证实上述推测。‎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高 (3). 外流 (4). NKCC1 (5). 数量和总长度显著降低 (6). 位置(分布)和含量 (7). 抗原—抗体杂交 (8). 实验组NKCC1含量高于对照组或(和)KCC2含量低于对照组 ‎【解析】‎ ‎【分析】‎ ‎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2.GABA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合成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受到刺激以后,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详解】(1)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其原因是胞内Cl-浓度显著高于胞外,GABA作为信号引起Cl-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性效应。‎ ‎(2)由图1可知,大鼠成熟神经元应是图1中的神经元2,其含量相对较低的Cl-共转运体是NKCC1。‎ ‎(3)由图2甲乙丙效果判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鼠单个神经元数量和总长度显著降低,由此证明GABA的兴奋性效应保证了神经元正常发育。通过检测实验组EGFP的分布及荧光强度以确定KCC2蛋白的位置(分布)和含量。‎ ‎(4)研究者以“神经性病理痛”模型大鼠为实验组,可用技术抗原-抗体杂交(蛋白质电泳)检测KCC2和NKCC1的含量。若结果为实验组NKCC1含量高于对照组或(和)KCC2含量低于对照组,则证实上述推测。‎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治理完毕,变成名副其实的森林。从1959年以来,陕西榆林就开始疯狂抵御风沙,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开发了很多有益于沙漠治理的项目。例如马云在支付宝上的蚂蚁种树与支付宝线下消费结合,不仅唤醒众人的环保意识,还为沙漠治理贡献了巨大的资金力量,让治理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请回答:‎ ‎(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填写两项),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 ‎(2)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________。‎ ‎(3)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至少回答2个)、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4)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系统的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甲 乙 丙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5.5‎ ‎4.38‎ ‎【答案】 (1). 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2).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 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 (4). 摄入量等于同化量与粪便中的能量之和,而呼吸消耗量属于同化量 (5). 一部分能量被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取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分析表格:表中数据表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24500×107J/(hm2×a);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详解】(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 ‎(2)由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以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可变为绿洲。‎ ‎(3)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4)由于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和粪便排出量之和,而呼吸量是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被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取。‎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速度等,识记群落结构的特点,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25.亚麻酸(ALA)能够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为了给水牛体外胚胎产业化生产中合理使用亚麻酸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分析回答:‎ ‎①卵母细胞的收集和体外培养:从屠宰场水牛的卵巢中收集并处理卵母细胞,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亚麻酸的培养液中,在39℃、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2~24h。‎ ‎②卵母细胞成熟判断:在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判断其是否成熟,统计结果如表1。‎ ‎③体外受精:在受精溶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后,用显微镜观察判断否完成受精。‎ ‎④早期胚胎培养:将受精卵移入胚胎培养液中培养44~48h后检查分裂情况,每隔48h更换一次培养液,第5~9天观察囊胚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 表1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表2亚麻酸对水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1)步骤①中,细胞培养箱中加5%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成熟卵母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受精卵经_____________(时期)发育成囊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亚麻酸溶液为200μmol·L-1时,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5)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μmol·L-1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2).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3). 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 (4). 桑椹胚 (5). 清除有害代谢产物,补充营养物质 (6). 促进 (7). 50μmol•L-1 (8). 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2.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3.分析表格:亚麻酸溶液为0μmol•L-1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他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和“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即可判断该浓度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培养箱中加5%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2)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成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否规察到两个极体。 (3)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因此步骤④中,具32个细胞的胚胎发育时期是桑椹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有害代谢产物,补充营养物质。 (4)表格1中亚麻酸溶液为0μmol•L-1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其相比,亚麻酸溶液为200μmol•L-1时,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可见其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起促进作用。 (5)表格2中,亚麻酸溶液浓度为50μmol•L-1 时,核成熟卵子数占卵母细胞的比例较高,囊胚数占培养卵数的比例较高,因此50μmol•L-1 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都较有利。‎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发育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