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山西省运城市语文高考 5 月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简言之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即 古人说的“士君子”)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道”)为己任,是一批具 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不仅为同时代的世人所称道、 景仰,也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 士、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商周,士是负责各种具体事务的最低一级贵族。 这种士,史界多称为“贵族士”。到春秋时代,士的地位、构成开始发生变化。众所周知,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随着旧制度逐渐瓦解,旧贵族的地位不断下降,而 一些平民的地位则因社会变动得以上升。于是,士这一介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人数不 断扩大。而且,士的构成也逐渐多为知识人,这同社会变动过程中的文化下移有直接关系。 自周室东迁之后,周王室日渐式微,周初的一些封国也先后灭亡。于是,“学在官府”的文 化垄断局面一步步被突破,出现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 状况。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使长期被“官府”垄断的知识文化流布于民间。这样,就出 现了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由于社会有 需求,这批新士人队伍不断扩大,成为与农、工、商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为四民之首。 新士人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而赋予新士人灵 魂、品格、理想的则是孔子和原始儒家。他们是特殊士人精神的塑造者。正是他们提出了理 想士人的标准,这些标准为后世优秀士人所坚守,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 孔子和原始儒家对士的根本要求是使自己终身成为道的坚守、维护、弘扬者。《论语》一 则言“志于道”(《论语•述而》),再则言“士志于道”(《论语•里仁》)正是此意。“士志于 道”就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士,应终身不懈地向往、追求、维护道;而且,由于“人能弘 道”(《论语•卫灵公》),士又应是道的弘扬者。总之,真正的士是离不开道的。 所谓“道”,简言之即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得以正常 运转并发展的根本保证,所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自然,孔子所说的道乃是那时社会的 基本价值、准则。孔子和原始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即是要求士成为那时社会基本价值、准则 的维护者。所以,孔子和原始儒家从一开始塑造理想士人,便赋予他们使命感、责任感,勇 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 - 2 - 孔子和原始儒家既赋予士人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自然要对他们作道 德品质、理想人格的塑造。这是因为,士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 命;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景仰,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显 然,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实有其事、实有其德,是不能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从而完成自己 的责任、使命的。所谓“铁肩担道义”,没有一副铁肩(自身硬)是担当不了道义的。应该 说,后世优秀的士人都是“德盛”者,他们都能正确地处理公私、义利、理欲、苦乐、荣辱、 生死关系,将天下国家置于一己之上,受到社会的景仰,因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守道、行道、 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成为古代社会的脊梁。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中的优秀分子是一批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为 己任具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 B. “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一步步被突破,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让一批有知识才能 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人出现了。 C. 孔子和原始儒家是新士人灵魂、品格、理想的塑造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 级关系变化的产物。 D. 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得以正常运转并发展的根本保证,所维 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逐层深入,从中国古代的“士”、“士人”是什么、如何产生、需要具备什么精神等 层面展开论证。 B. 文章第二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阐释了新士人成为与农、工、商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 为四民之首的原因。 C. 文章第四段引用了《论语》“士志于道”“人能弘道”,论证孔子和原始儒家对士的根本 要求是成为道的坚守、维护、弘扬者。 D.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优秀的士人具有高尚的品德,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守 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受到中国古代士人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深 深地影响。 - 3 -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种敢于面对大事难事,主动作为、不退怯的责任意识,这是一 种担当精神。 C. 士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就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获得社会的信任、景仰,产生实实在 在的社会影响。 D. 我们的时代依然呼唤“德盛”者,需要能正确地处理公私、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生 死关系,将天下国家置于一己之上,受到社会的景仰的社会脊梁。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孔子和原始儒家是……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错误, 第三段说的是“新士人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文 中所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的是“新士人的产生”,而不 是“孔子和原始儒家”。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阐释了新士人成为与农、工、商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为四民之首的原因”错误, 由第二段“在商周,士……”“到春秋时代,士的地位、构成开始发生变化”“于是,士这 一介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人数不断扩大”“自周室东迁之后,周王室日渐式微,周初 的一些封国也先后灭亡。于是……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 人”这些信息可知,第二段按照时间顺序展现士到新士人演变的过程,阐释了新士人出现的 原因。 故选 B。 【3 题详解】 - 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 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士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就能……”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 “士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获得 社会的信任、景仰,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文中“只有”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具 备这个条件就一定能够达到效果,选项“就能”过于绝对。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 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自 2016 年起,我国将每年的 4 月 24 日设 立为“中国航天日”。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 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 逐梦路上,他们脚踏实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 天事业的重大决策。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一大批科学家将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 此后几十年,在茫茫无人区,在高山雪原间,在天边海岛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陋就简,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硬是靠着坚韧执着的拼劲和闯劲,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巡天 路”。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 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 筑梦征程,他们矢志不渝。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 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凝结着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在增强前庭功 能的转椅训练中,一般人一两分钟就受不了,航天员却要连续旋转 15 分钟;在狭小密闭的隔 离舱内经受抗疲劳抗寂寞的考验,72 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能离开,航天员没被难住; 在茫茫太空中,当面对“轨道舱火灾”报警时,航天员翟志刚顾不上多想,果断飞出舱门, 调整任务步骤,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目前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 - 5 - 航天员邓清明,20 年来 3 次入选备份乘组,3 度与飞天失之交臂,却依然在用一丝不苟的训 练为飞天“时刻准备着”……航天员只是无数航天人中的一个缩影。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梦 想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向上的每一步,都是突破和挑战。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 案。 (新华网《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材料二: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 标识在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 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 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 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 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今年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 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50 年前的今天,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 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 主创新之路。“中国航天日”缘起“东方红一号”,今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为主题,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 勉励航天人聚力愿景目标,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赓续航 天精神,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 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材料三:2020 年 4 月,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历史记录仍在不断刷新这项“月球车在月球 表面最长存活时间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中国的“玉兔二号”。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这辆首次登陆月背的月球车本来可 能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但在一场面向全球的征名活动之后,中国航天人反复衡量 14847 个有 效名称,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中国月球车冠名。 这个选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果你关注中国航天,你会发现,很多航天器的名称 都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有关:迢迢奔月的“嫦娥”、指路导航的“北斗”、带着“火眼金 - 6 - 睛”寻找暗物质的“悟空”、开创利用卫星千里传递量子信息先河的“墨子”……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凝结了太多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夸父追日”“女娲 补天”“嫦娥奔月”等浪漫传说,世界公认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载, 诗人屈原充满好奇的《天问》,张衡制作飞翔木鸟,万户乘坐火箭升空等航天探索…… 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 的步伐,而且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仅举一例。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陈克明记 得,当时,为了造出发射卫星的火箭燃烧室壳体,他拿着图纸跑了十几个省市,竟没有一个 可以独立生产的厂家。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追梦者的步伐。后来,陈克明想尽办法, 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多个厂家生产再拼装,集全国各地之力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航天起步的早期,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逼出的“奇思妙想”: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 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来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 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 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 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成就——1970 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 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 年,首颗月 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 这,是一次次伟大航天梦想的起航,也是一次次伟大航天精神的起航。 (光明网《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 4. 下列不属于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就的一项是( ) A.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C. “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 后,都是突破和挑战,是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B.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 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 7 - C. 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展现出中 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D. 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的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4. B 5. B 6. ①航天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 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②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 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③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 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④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中 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项,“‘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说法错误。“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还没有 实现,不能称为成就。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 ‘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二“今天是第五个‘中 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 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 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分析可知,被命名为“天问系列”系列的是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不是选项中所表述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选项 张冠李戴。 故选 B。 - 8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 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结合“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 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 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 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航天人脚踏实地埋 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 高峰;结合“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 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 永无止境”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 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结合“50 年来,在党 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 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党和 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之路;结合“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 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自强 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 就事业。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 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 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 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飞翔的鸟 马悦 呱呱鸡失踪了。 这天,马老汉推开窑门,发现绳子断了,呱呱鸡没有了。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让他吃 惊的是,食物的碗浅下去一个深坑,水碗也浅下去了。它吃饱喝足后逃跑了。窑门是紧闭的, 晩上的大门也倒插。窑门每晩他都是留心挂上锁,不用说是一只鸟,老鼠也很难逃脱。 一场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忙乱,清理积雪,往水窖里背雪,往田地里拉雪。冻不住的手 脚和高涨的热情,到处是渴望丰厚日子的人影。马老汉走在村道上,望着出进忙碌的人们, 他突然想,是不是谁溜进磨窑把呱呱鸡偷走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因为套鸟的事没有人知 道,知道了也不会偷。谁都明白,呱呱鸡是马老汉套来为女人二十年祭日上举念的宰牲。它 已不同于往日,它的生命有着神圣的意义,他们是不敢的。 那么,它躲在何处? 马老汉发现了一个土块,土块在窑格的最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呱呱鸡失踪的第三 天中午,马老汉的目光投向了土块,原因是土块似乎动了一下,就那么一下,从土块的缝隙 里露出一根羽毛。土黄色的羽毛。他明白了。搬掉土块,呱呱鸡仰面朝天地躺着,土块沉沉 地压在它的身上,它竟然用自己的翅膀将土块紧紧地抱着。它想拿土块作掩护,趁他不备逃 走。多聪明的一只鸟啊! 马老汉第一次对它刮目相看了——一只鸟逃跑的方式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绳子是怎么 断的?土块是从哪儿弄来的?怎么会到角落里,又是怎么压在它的身上,那么的严实?它就 这样躺了三天,压了三天。他疏忽它了,一只小小的鸟儿却有着如此这般的智慧。 马老汉用了一根更结实的绳子拴住呱呱鸡,而且看管的次数屡见频繁。 离宰鸟的日子还剩下五天的时候,马老汉找出刀子和磨石。第四天他去寺院里请了阿訇 ﹣﹣腊月初八的那天到家干耳麦里,宰牲。望着骨瘦如柴的呱呱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套了 一只病鸟,怎么不好好吃食?可是,捕捉它的时候,它却是第一个闯入他的暗套,它招呼伙 伴的欢叫,它啄食过程中的贪婪,还有它偷吃逃跑的动机…… 一只不想吃食物的鸟儿,一定有它的心事。一个问题突然闪现脑海,让马老汉的心猛地 一揪,这是一只有儿女的鸟吧?它想孩子了吗?一阵酸痛掠过他的心头。那么,那群小鸟现 在在啥地方啊?冰天雪地里的它们会不会冻死饿死,或给野物吃了?马老汉不敢往下想了。 二十年的日日夜夜,抹不去的伤痕与苦难,至今清晰可见。女人刚口唤的那几年,娃们 - 10 - 还小,他背着山一样大的负担,娃们笑他笑,娃们哭他哭,虽然他想尽办法让娃们乐,吃好 穿好。吃好的娃们并不乐,成天丢了魂似的,村子里的娃们跟他们玩耍,十回有九回,他的 娃们受欺负,他们都喊“干头娃”:意思是没娘的娃娃。村里人看他过得苦,劝他娶个女人 为自己做饭。他做不到,他忘不了女人临咽气时看他的眼神,女人在哀求他把他们的娃们拉 扯大,她怕娃们受罪。有时候他想女人,想她活着多好,哪怕是个瘫子哑巴瘠子傻子,只要 她活着,就是娃们的妈妈。喜蛋大点懂事了,外面受欺回来不说,最小的女儿总是哭个不停。 他抱着女儿满院子转着哄着。日头落了,月亮上来了,星星稀少了,女儿睡了。他把女儿轻 轻地放在枕头上,盖好被子,睡梦中的女儿还在抽泣,小手伸出来喊妈妈…… 马老汉重新审视眼前的呱呱鸡。这只吸风饮露、饱餐阳光的鸟儿,经过十多天的囚禁生 活面目全非。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支撑不住瘦弱的身子。绝望使它 对眼前的马老汉无动于衷,马老汉伸手抚摸它,它竟然连躲的意思都没有。然而,这一小小 的动作却给予了它一丝希望,鸟鼓足勇气挺挺身子,睁大眼睛看着马老汉。它不会说话,但 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一种深深的哀求,这种眼神他是见过的。令他没有想到的 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却在一只鸟的身上重现! 马老汉离开了磨窑。 腊月初八一大早,端着一汤瓶水走进磨窑,满满的一汤瓶水够呱呱鸡洗的了。老汉洗完 呱呱鸡抱着走出院子。他来到一道山岭上,雪早已融化,大地似乎有了春的气息。这是个清 澈透明的早晨。马老汉伸出双手,呱呱鸡被举过头顶。在马老汉将它向半空抛出的那一瞬, 它明白了,领悟了,奋力向前一腾,嘎的一声飞了出去。它似乎又沾上了大地的灵气,迎着 炫目的晨光,彻底将自己打开了,带着马老汉真挚的举意向山谷飞去。 马老汉满含热泪,目送着呱呱鸡渐飞渐远的身影,心潮澎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证了 一只鸟优美的飞翔。 (节选自马悦《飞翔的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民全老汉在自己女人二十年祭日将临的时候套了一只鸟,想将呱呱鸡这只鸟作为举意给 亡妻,最终没有宰鸟而是放鸟的情节设计令人动容。 B. 作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呱呱鸡“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和“它 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借助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C. 呱呱鸡和马老汉都在现实的夹缝里面临巨大的磨难,又在这样的磨难中展现出高贵的坚韧 和力量,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 11 - D. 勇敢的鸟是作者笔下“力”与“美”的化身,这样的选材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充满浪漫主 义神秘色彩。 8. 小说以“飞翔的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9. 有评论说,这篇小说让我们直面了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请概括文中“苦难而高贵的灵魂”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D 8. ①飞翔的鸟作文线索贯穿全文,将马老汉为祭奠亡妻套鸟,鸟跑后找鸟 和最后放鸟等情节贯穿起来,使小说结构完整而严谨;②飞翔的小鸟衬托马老汉的形象,小 鸟苦苦挣扎的处境让马老汉想到自己的生活处遇,表现了他的勤劳质朴和对妻子儿女的挚爱; ③飞翔的小鸟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作用,是作者笔下“力”与“美”的化身,它和马老汉 都在现实生活里面临危机,却表现出坚韧和力量;④飞翔的小鸟深化了小说主旨,小鸟为飞 翔的自由苦苦挣扎是一种向往,马老汉最后对小鸟的释放是对妻子的怀念,也是自己精神的 升华。 9. ①马老汉在苦难的现实面前依然保有对妻子的爱与祭奠,对孩子们的慈爱,这是现实苦难 中令人动容的亲情;②呱呱鸡这只鸟即使面对随时死亡的境遇,依然有强烈的求生智慧和欲 望,这是磨难中高贵的坚韧和力量;③马老汉对鸟儿处境的猜测和最终放飞的行为,是面对 苦难没有泯灭的人性中高贵的悲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D项,“这样的选材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充满浪漫主义神秘色彩”。这样的选材没有充满了浪 漫主义的虚构色彩,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相当一致的同构性,是一篇现实主 义的作品。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 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 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 - 12 - 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 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小说以“飞翔的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从情节上看,飞翔的鸟作 文线索贯穿全文,马老汉为祭奠亡妻套鸟——“呱呱鸡是马老汉套来为女人二十年祭日上举 念的宰牲。它已不同于往日,它的生命有着神圣的意义,他们是不敢的”;鸟跑后找鸟——“他 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让他吃惊的是,食物的碗浅下去一个深坑,水碗也浅下去了”;最后放 鸟——“老汉伸出双手,呱呱鸡被举过头顶。在马老汉将它向半空抛出的那一瞬,它明白了, 领悟了,奋力向前一腾,嘎的一声飞了出去”,“飞翔的鸟”把这几个情节有机贯穿起来, 使小说结构完整而严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飞翔的小鸟衬托马老汉的形象,结合“一 只不想吃食物的鸟儿,一定有它的心事。一个问题突然闪现脑海,让马老汉的心猛地一揪, 这是一只有儿女的鸟吧?它想孩子了吗?一阵酸痛掠过他的心头。那么,那群小鸟现在在啥 地方啊?冰天雪地里的它们会不会冻死饿死,或给野物吃了”分析可知,小鸟的苦苦挣扎, 让马老汉想到自己的生活处遇,表现了他的勤劳质朴和对妻子儿女的挚爱;同时,飞翔的小 鸟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作用,当它面临困境时,由“搬掉土块,呱呱鸡仰面朝天地躺着, 土块沉沉地压在它的身上,它竟然用自己的翅膀将土块紧紧地抱着”可知,小鸟表现出了令 人吃惊的坚韧和力量,而这种坚韧和力量也是马老汉所具备的,妻子去世后,他“他背着山 一样大的负担”,但始终面对生活,没有气馁过。从这一点上看,飞翔的小鸟是作者笔下“力” 与“美”的化身。从主旨的表达上来看,飞翔的小鸟深化了小说主旨:“望着骨瘦如柴的呱 呱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套了一只病鸟,怎么不好好吃食?可是,捕捉它的时候,它却是第 一个闯入他的暗套,它招呼伙伴的欢叫,它啄食过程中的贪婪,还有它偷吃逃跑的动机……”, 小鸟为飞翔的自由苦苦挣扎是一种向往;“它不会说话,但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 一种深深的哀求,这种眼神他是见过的”“他做不到,他忘不了女人临咽气时看他的眼神, 女人在哀求他把他们的娃们拉扯大,她怕娃们受罪”,马老汉最后对小鸟的释放是对妻子的 怀念,也是自己精神的升华。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主旨的能力。主旨题可以从题材、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来入手。本题题干“有评论说,这篇小说让我们直面了苦难而高贵的灵 魂。请概括文中‘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呱呱鸡是马老汉套来为女 人二十年祭日上举念的宰牲”“娃们还小,他背着山一样大的负担,娃们笑他笑,娃们哭他 哭,虽然他想尽办法让娃们乐,吃好穿好”分析可知,马老汉在苦难的现实面前依然保有对 - 13 - 妻子的爱与祭奠,对孩子们的慈爱,这是现实苦难中令人动容的亲情;结合“一只鸟逃跑的 方式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绳子是怎么断的?土块是从哪儿弄来的?怎么会到角落里,又是 怎么压在它的身上,那么的严实?它就这样躺了三天,压了三天。他疏忽它了,一只小小的 鸟儿却有着如此这般的智慧”分析可知,呱呱鸡这只鸟即使面对随时死亡的境遇,依然有强 烈的求生智慧和欲望,这是磨难中高贵的坚韧和力量;结合“一只不想吃食物的鸟儿,一定 有它的心事。一个问题突然闪现脑海,让马老汉的心猛地一揪,这是一只有儿女的鸟吧?它 想孩子了吗?一阵酸痛掠过他的心头”“马老汉伸出双手,呱呱鸡被举过头顶。在马老汉将 它向半空抛出的那一瞬,它明白了,领悟了,奋力向前一腾,嘎的一声飞了出去”分析可知, 马老汉对鸟儿处境的猜测和最终放飞的行为,是面对苦难没有泯灭的人性中高贵的悲悯。 【点睛】小说“6+1”答题法。“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 果)、读者,“1”是指主题。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小说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这种“6+1”答题法在针对具体题目时,要 素组合相对灵活,如:“3+1”组合:情节+人物+标题→主题;“4+1”组合:情节+人物+环 境+手法(效果)→主题;甚至还有“5+1”组合、“6+1”组合、“7+1” 组合等多种组合模式。 这种“6+ 1”答题法的思维核心是抓住小说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部(读者)的联系, 是一种联系性、整体性思维方式。 四、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 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 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 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 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 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 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 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 - 14 - 此乃诸侯..之为,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 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 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 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 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 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B.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C.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D.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赀为郎”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是汉代士人通过“赀算”技能入仕的一种方式。 B. “游士”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国语》中,游士有太多的生活方式:有时候和老师朋友 “游”,和学问“游”,凭借才艺“游”等。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之事”是指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 动。 D. 文中司马相如因以风谏的“风谏”是指用《诗经》中“国风”的形式来劝谏国君,文辞质 朴而完全真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 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B. 临邛县令王吉佯装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 - 15 - 是以礼相见,后来,王吉称有病,司马相如就让随从感谢王吉。 C. 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 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 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 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②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①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林苑围场美盛情景。②皇上听说 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此机会把这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 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 其中,“至日中”是时间状语,“日中”是具体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项;“长卿谢 病不能往”意思是“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不能往”不能与后面“临邛令”断到一 起,排除 BC 项;“不敢尝食”的主语是“临邛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风谏’是指用《诗经》中‘国风’的形式来劝谏国君”“文辞质朴而完全真实”错, - 16 - 风谏是指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文中司马相如的文风也不是质朴而完全 真实,子虚、乌有都是虚构的。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后来,王吉称有病,司马相如就让随从感谢王吉”错,原文是“相如初尚见之,后称 病,使从者谢吉”,可见称病的是司马相如,他因看出王吉佯装恭敬,让随从拒绝王吉拜访。 “谢”并非“感谢”,而是“辞谢”。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藉”,凭借;“推”,推演;“苑囿”,林苑围场。(2)“责”,责 备;“因”,趁机;“喻告”,告诉、告知;“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状语后置句,把这 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的父母给他 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 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 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 - 17 - 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 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 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 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 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 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 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 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 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 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 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 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 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 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 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 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 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 所以假借这 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 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 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诛杀了 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 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 从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 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 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曾经患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 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相如已因病免 官,家住茂陵。天子说:“ 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 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 - 18 - 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 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 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对这部书感到惊 异。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南宋)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 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 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平日都 没有忘怀北国河山。 B. 上阕中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 会历史题材,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C.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 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D. 作者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将自己的一腔豪情挥洒得淋漓 尽致,而无忧伤之意。 15. 俞平伯认为这首诗“不用实笔”能把“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贴”的情感表现出来。请 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 D 15. ①不用实笔,是指这首诗运用了很多虚写,虚实结合。如上片用“何 处相逢”引出想象的重逢场景,是作者有意凝构的情境。②看似粗豪奔放是多用历史典故和 奇崛想象,铜雀台相逢、曹操煮酒论英雄、李广难封、剑客奇才李陵带兵打仗勾勒出豪放画 面,讲述故事激奋人心,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概,表达渴望建功立 业之情。③细腻熨帖是情感真实婉转。空有报国之心,激荡豪情,酒醒只能感慨英雄己老, 无人赏识无法去收复故国,慷慨生哀,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 19 -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D项,“作者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将自己的一腔豪情挥洒得 淋漓尽致,而无忧伤之意”说法错误。作者不是无忧伤之意,而是面对贤才能臣根本报国无 门感到忧伤。作者说“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 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 充分地表现出来。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俞平伯认为这首诗‘不用实笔’能把‘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贴’的情感表 现出来。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回顾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 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色,最后 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色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即可。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不用实笔” 的意思是指这首诗运用了很多虚写,虚实结合,如上片用“何处相逢”引出想象的重逢场景,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意思是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南宋 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 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 现了。其次,要明确“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贴”意思。“粗豪奔放”指的词中大量运用历 史典故和奇崛想象,铜雀台相逢、曹操煮酒论英雄、李广难封、剑客奇才李陵带兵打仗勾勒 出豪放画面,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细腻熨贴”指作者在表现思 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把情感的表达真实婉转, - 20 - 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如“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挚友已乘鹤西 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 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 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 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 暗示。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小题,9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今人常用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 河仍将向前之意。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 自勉。 【答案】 (1). 渺渺兮予怀 (2).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6). 任重而道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渺,萧,弘,毅。 七、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 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他们可能就会在那里定居甚至对房 屋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 - 21 - 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_______地将垃圾 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它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 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_______。当然,( ),例如,一个坚持了很长时间的 习惯,可能会因为某天一次疏忽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此时我们不对这种行为加以_______,那 么之后我们对于疏忽将会越发宽容,从而使良好习惯逐渐消失。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 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所当然 愈演愈烈 制止 B. 不以为然 变本加厉 警惕 C. 理所当然 变本加厉 警惕 D. 不以为然 愈演愈烈 制止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见,一个人能否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B. 可见,一个人若能做到防微杜渐,则这个人的成功已经被决定 C.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否 D.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会不良现象之外也常常有破窗效应 B. 破窗效应并不局限于社会不良现象当中 C. 破窗效应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现象当中 D. 社会各种各样的现象中都有破窗效应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 含轻视意);结合前面语境可知,因为有涂鸦,有纸屑,所以人们会认为可以将垃圾丢弃在地 上,应使用“理所当然”。 第二处,“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加恶化、严重;“变本加厉”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 - 22 - 重、恶劣(含贬义);从语境来看,此处是形容人们的行为,而“愈演愈烈”是形容事态、情 况,所以主语不合,应使用“变本加厉”。 第三处,“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 错误倾向保持警觉;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对这种行为要保持警觉,应使用“警惕”。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合逻辑,前一句“是 否”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成功”是一种结果,属于两面对一面。 A项,“可见,一个人能否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合逻辑,前一 句“能否”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成功”是一种结果,属于两面对一面。 B项,“可见,一个人若能做到防微杜渐,则这个人的成功已经被决定”中“若能……已 经……”搭配不当,“若能”是假设,而“已经”是既成事实,两者不搭配,且“若能…… 被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C项,“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否”搭配不当, “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重要因素与否”不搭配,可以改为“一个人是否能 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前面“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它认为……”中“它”是指破窗效应,从 语意连贯的角度来看,括号中的句子应该也是从“破窗效应”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 AD 这两 项,这两项的主语变成“现象”,与上文不连贯; 后面说“例如,一个坚持了很长时间的习惯,可能会因为某天一次疏忽没有坚持下去”,“例 如”是针对括号中的句子来举例子,“坚持了很长时间的习惯”并非不良现象,也展现出“破 - 23 - 窗现象”,所以括号中应是说“破窗效应并不局限于社会不良现象当中”,排除 C 项。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5G 移动网络与早期的 2G、3G 和 4G 移动网络一样,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 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①_____:有些人认为 5G 将引领一 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包括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远程互联等一系列新技术将基于 5G 平台飞速发展;而有些人认为利用 5G 网络的速率进行日常活动则纯粹是“大炮打蚊子”﹣﹣ 传统的 2G 网络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物联网的需求。由于 5G 频段频率高,导致了 5G 的覆盖 范围很小,因此需要大量铺设基站,②_____,使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随着 5G 基站的 建设,5G 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使得 5G 逐渐成为既能满足高端需求,③_____。 【答案】 (1). 对于 5G 各界的褒贬不一; (2). 产生了大量的成本; (3). 又能 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 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 前后的句子,关注句式和句意,最后结合这些进行拟写。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 5G。 第一处,从后面的冒号可知,横线处的内容与冒号后的内容应是总分关系,冒号后面是对前 面内容的具体解说,“有些人认为 5G 将引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是 5G 的肯定,“而有些 人认为利用 5G 网络的速率进行日常活动则纯粹……”是对 5G 的否定,由此可知,对于 5G, 人们的态度是不一的,所以横线处可以填写“对于 5G 各界的褒贬不一”。 - 24 - 第二处,结合前面“由于 5G 频段频率高,导致了 5G 的覆盖范围很小,因此需要大量铺设基 站”可知,后面应是这样的结果,“大量铺设基站”的结果自然是“产生大量的成本”。 第三处,前面说“随着 5G 基站的建设,5G 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使得”说明后面应 是 5G 成本降低的结果,“5G 逐渐成为既能满足高端需求”是结果之一,而句中有“既”,与 “既”搭配的词语是“又”,相对于“满足高端需求”,另一个结果是“能满足大众需求”。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从报告第一个病例到报告首个 10 万病例用了 67 天,到 报告第二个 10 万病例用了 11 天,到报告第三个 10 万病例仅仅用了 4天。疫情下国际社会是 自私狭隘、闭关锁国,还是凝聚合力、共护家园?是谣言歧视、仇外排外,还是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 疫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全 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 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会让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努力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答案】疫情严重 考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价值 胜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属于压缩语段的范畴。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 览语段,看语段共有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这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讲述了什么内容,中心话题是 什么,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概括。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本题所给材料包括两 段文字,内容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新冠疫情严重,二是国际社会如何对抗疫情。第一段材料 主要展现新冠疫情的严重性,总提句是“国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从中提取出中心词语“疫 情严重”。第二段材料主要展现全球如何对抗新冠疫情,第一句话展现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 的威胁和考验,重点在 “也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从中提取的关键词是“考验”; 第二句是说人类该如何面对疫情,重点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凸 显出其时代价值”,从中提取的关键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价值”;第三句是展望 共同抗击疫情的结果,“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从中提取的关键词是“胜利”。明确 了这些之后,按照顺序依次写出关键词即可。 八、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疫情海南 00 后女护士陈玉婷主动请战,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00 后新冠肺炎康复 - 25 - 者詹同学,主动捐献自己的血浆,用“热血”抗疫;00 后双胞胎姐弟主动担任志愿者,在严 寒中坚守道口;18 岁的小伙子余森乐成了临时质检装箱工,一晩上检查了 5000 只口罩……在 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新新一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 中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有些直率,有些稚嫩,但他们是走过了一次深刻 的人。 作为新新人类的一员,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全校高三同学十八岁成人礼上,以“疫情是场 成人礼”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灾难助成长 青春书华章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觉得这场“成人礼”非常有意义,它记录了我们 这段特殊的青春岁月。这段日子里,我心灵的潮水常汹涌而至,如今,我想把我的所思、所 感讲给你们听。 同学们,你们可曾也像我一样无数次被泪水打湿了眼眶?因为太多的人教会我懂得感恩, 他们人性的光芒永远闪亮! 我已经是一个 18 岁的青年,但在这段全民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太多人、太多事轻而易举 地瓦解了我作为男子汉的刚强。我不忍心看到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褶痕,不忍心看到他们疲 惫地倒在地上沉沉睡去,不忍心看他们只能和亲人隔空拥抱,遥遥相望……我看到林生斌对 苦痛报之以歌,心怀良善九折不回,为疫情慷慨捐物;我看到汪勇心怀善念,“快递”生命, 虽有害怕,亦有困难却不曾彷徨。我感动于人性在历史的晦暗处不失其光,永远闪亮!我深 感能在云端上课的我们是多么地幸福!我知道,为了我们的这份幸福,交警日夜在路上执勤, 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小区奔波,无数志愿者在竭己之力,帮助他人。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 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父母的殷殷关切,这场灾难让我深深懂得 了感恩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可曾像我一样无数次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因为有太多的人们让我懂得担 当的力量。熠熠星光在旁,我辈定当自强! 侠之大者,国之脊梁。难忘钟南山院士 84 岁再出征,不畏辛劳战疫情;难忘李兰娟院士 73 岁仍躬行不辍,为攻克抗疫难关而寝不能安;难忘张定宇院长拖着“渐冻”之躯,率领金 - 26 - 银潭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抢人……他们这个时代是最可爱的人,是 “为生民立命”的国之栋梁。国有大义,铁肩担当。勇为砥柱石,勇为国栋梁。这应该成为 我们青年一代的自觉追求。或许不久要走向高考的我们,对未来职业规划已有了自己的设想。 不管身向何方,愿你不要只是向往诗和远方而忘了脚下的热土,愿你不会只汲汲于个人名利 而忘了万千大众的忧伤,愿你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发展的洪流中去,勇做弄潮儿,勇抗 风波苦,勇于披荆斩棘而不觉忧伤。 老师们、爸爸妈妈们,感谢你们用心良苦的谆谆教导,感谢你们嘘寒问暖的殷殷关怀。 曾经你们为我们遮风挡雨,而今我们已经成人,我们心怀感恩,我们勇于担当。面对风雨, 我们有勇气、有信心振翮高举,畅游八荒。 大风起兮云飞扬, 心怀感恩走四方。 肩扛道义勇担当, 我以青春书华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 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 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 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 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本题 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应重点看前两部分。材料设定了大的背景—— 新冠疫情,主要讲述了年轻的一代——00 后在疫情中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可以看出,曾 经的“孩子”已经懂得背负起自己的责任,有的无私奉献,“热血”抗疫;有的勇敢善良, 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有的敢于担当,不辞辛劳,主动担任志愿者……材料中强调:“新新一 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的‘脊 梁’”,虽然还“有些直率,有些稚嫩”,但他们已经走过了一次“深刻”。由此可知,“孩 子”走过一次“深刻”,变成了“脊梁”,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什么是“深刻”? 即是年轻一代的“成长”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勤劳、责任、担当、勇气、磨砺……年轻一 - 27 - 代用自己在疫情中的成长,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社会的“脊梁”,能担重任,能负重担。提 示语中的成人礼活动设置了写作的情境,“以‘疫情是场成人礼’为主题”意味着写作的核 心内容应为“成长”,而谈“成长”不可脱离疫情灾难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具体来说,成 人礼发言要突出疫情是如何使我的责任担当意识得以强化、身心得以成长的;写给外国青年, 要鼓励他们肩负起青年当有的责任,承担青年人当有的使命;给学弟学妹讲“追星”,鼓励 他们追哪些有责任担当精神的星:钟南山国士无双,战病毒,英勇无畏,大爱无疆;罗小小 残疾青年有担当,抗疫情,汇聚萤火,便成星河;学弟学妹有力量,咱们国家有希望,红日 出升,其道大光……总之,要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2.参考立意:(1)疫情成人礼,做时代脊梁。(2)成人礼不仅是年龄上的成人。(3)在“战 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4)灾难乃至善教材,社会为最好课堂。(5)莫负众望,砥砺 成长。(6)抗疫情明责任,成人亦成材。 3.行文结构:文章开头体现了成人礼发言稿的写作任务,以“我的所思、所感”总起全文。 接着叙写了所思、所感之一——“太多的人教会我懂得感恩”,用医护人员、林生斌、汪勇、 交警的付出作论据,抒发了自己的感恩之情。然后叙写了所思、所感之二——“有太多的人 们让我懂得担当的力量”,用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作论据,抒发了对敢于担当、负重前 行的赞美。同时,结合具体情境“成人礼”,联系生活实际,提示“不久要走向高考的我们” 要“勇做弄潮儿,勇抗风波苦”。最后,再次对老师、父母表示感谢,体现了“成人”的勇 气和决心,重申观点“心怀感恩,勇于担当”,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青春像手心的掌声纹,曲折的线条是成长的路线,蜿蜒的分支是一路上每场激动的欢喜, 迈过成人门,又如何面对生活呢?有一个人引领着成人后的我们。在十年“文革”中,沈从 文没有被淹没,他在困境中坚持站起来,用微笑面对生活。北风般的生活没能打倒了,他在 批斗中奋力站起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巨石般的生活没有压倒他,他在孤独中努力站起来。 化痛苦为快乐。成人过后的我们,当我们踏上更多坎坷的道路、面对更多困境的生活,面对 更多误入岐途的诱惑时,我们要微笑面对生活;坚强地克服困境;耐得住寂寞抵达成功的彼 岸。然而,海子却没能从生活中站起来,失去了充满诗意的世界,人生的尽头,最辉煌的时 刻并非是功名成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从而勇敢地迈向成人后 的日子。 (2)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 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 - 28 - 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秘鲁的成人礼要求少男在成人仪式上必须从约 8 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墨西哥的成人礼要 求少男们必须携带大石头游过海峡;加拿大的成人礼则是要求少男在仪式上生吞活蜥蜴…… 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有力量藏在心里。即使我们懦弱,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论敌得过悲伤和 愤怒。只要有一天那悲伤和愤怒强到突破桎梏,它就会变成狮子。成人礼要做的只是唤醒我 们,把我们变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成人礼就像一个严师,从不鼓励你。因为鼓励你没有用, 鼓励你只是姑息你,只是帮你忘记痛苦,它嘲笑你,侮辱你,让你记住自己的弱小,让你永 远铭记走进成人社会的悲伤。 (4)短道速滑赛场上,面对劲敌一一三位韩国队选手同时进入决赛,在所有人都认为金牌肯 定收入韩国队囊中时, 周洋却奇迹般地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孤军奋战,难免会感到胆怯,是 什么让周洋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呢?是为国家争光的责任,是爱国的心。 国家永远跟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而我们要的做的仅仅是扛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向前迈进, 奔向梦想的终点。 (5)一个 11 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 索 赔 12.5 美元。这 12.5 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 125 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 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钱,说:“这笔钱是我 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经过半年 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6)经过一天的洗礼,我懂得了亲情。回想起与父母斗嘴、发脾气、冷战,都是自己所引发 的,不由觉得惭愧。父母养育自己多年,我却屡次因各种事来怪他们,其实我知道他们是为 我好,但却总忍不住顶他们嘴。这一天的洗礼,洗去了我的叛逆心理,得到的是亲情。又经 过了一天的洗礼,我懂得了责任。想起小时候做错事,总是推卸责任,不愿受罚,而母亲总 是纵容我,把我护在她的臂弯中,即使是父亲也过不了母亲的保护伞。渐渐地长大了,已经 十八岁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好动,父母也长出了他们的一缕白发,面容也有了皱纹,我知 道,我不能再躲在他们的臂弯中,我应该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一个家,撑起一片天空, 这一天的洗礼,洗去了我的幼稚,得到了一份成熟和责任。 (7)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盛宴。门口放着“欢迎来到成人世界”,门边站着两排穿着正式服 装的招待生。我们排好队伍,挽起裙子,整好领结,优雅地走进殿堂。哦,有人告诉我,你 - 29 - 要成熟了;有人跟我说,你该挑起属于你的担了。有人在我耳边悄悄地对我说,喂,你是个 大人了。噢,我是大人了。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仪式,它提醒我们成年了,就该负起属于我 们的责任。它让我们再也没有借口逃避责任,它告诉我们,我们有了支配自己的自由,它告 诫我们再也不会有人说“你还小”而宽恕我们,我们要和童年彻底告别了。 (8)维克多·费兰克也曾说:“每个人都被生命间问,而他中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 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之所以世界各 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是因为这些成年礼都是他们被生命的询问,因为只有他们通 过了这些成年礼,才能用“负责”来答复生命,因为他们懂得肩负责任,知明责任是成长的 标志,是否时期成熟,让人能独当一面。就是选用成人礼来给人提示,令人产生不一样的感 觉。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 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