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景胜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C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原因不符,排除。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老子的思想;②是孟子的思想;③④是荀子的思想;⑤是黄宗羲的思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早期儒家学派”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识记当时各派别的思想。‎ ‎3.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答案】D ‎【解析】‎ 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4.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间 A. 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 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 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儒学的发展。题干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材料还提及了汉宣帝,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学在现实中的实用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儒学作为选官依据的功能,故D项错误。‎ ‎5. 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宋代侯延庆:《退斋笔录》)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 ‎ ‎②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 ‎③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 ‎ ‎④宋神宗具有良好的治国素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是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中宰相有充分的理由的反对,最终宋神宗作罢,可以得出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 ,而蔡确的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可知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由“士可杀,不可辱”可知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而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宋神宗的良好治国素质,故选A。‎ ‎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明当时 A. 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 B. 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 D.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专制统治愈加强化,思想束缚明显,社会新因素的发展受到压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强调保守势力对李贽思想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李贽思想对专制统治的不利作用,排除。C 项,李贽的悲剧不仅仅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映,更是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 ‎7.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 A. 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 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C. 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D. 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中国古代“学而优则士”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读书以考试做官为目的,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主要是由于八股取士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潮,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学的压制,B选项排除。理学在明清时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C选项排除。‎ ‎8.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了古希腊的神具备人的情感也具备人的缺陷,这明显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雅典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B正确。材料内容看不出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意识淡薄,C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的影响削弱了民主的进程,D错误。‎ ‎【点睛】根据材料中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寄托心灵和实现人文价值的港湾和渠道。人文主义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核心是指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9.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 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B. 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 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D. 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具有知识,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A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排除C项。格物致知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项。‎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罗索强调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故可知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C项正确。题干对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分析具有片面性,排除A。题干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而未涉及性质,排除B。题干强调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而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1.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 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 否定了君权神授 D. 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国家的权力应该在宗教神权之上,这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故选B。材料并未提及平等自由的思想,排除A;马丁·路德的主张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排除C;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的描述。‎ ‎12.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 ‎13.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14.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绝。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字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 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 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 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 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表达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故B项不正确;由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并且拒接宗教的攻击,可知答案D项正确。‎ ‎15.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对伏尔泰上述言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正确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②正确评价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③借以批判法国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 ④他对中国社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他在材料中盛赞中华帝国,显然就明中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同时他提及中国信奉的是孔子的法律,而中国法律源自于法家。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6.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B.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而不是批判愚昧迷信,故排除A项;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开始凸显民众的意志,故选B项;中国的思想家没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实行君主立宪的理念,所以C、D项不属于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故排除。‎ ‎1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18.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掌握。依据图中诸侯国名称,以及图中显示的十五个国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来自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被称为“十五国风”,因此可知该作品为《诗经》。与其时间相对应的诗句只有《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符合条件。B项诗句涉及到的时间为汉代和东晋,出自元代费唐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C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汉代,化自宋代辛弃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将军》;D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秦代,出自唐代李显的《幸秦始皇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时期 ‎ 时代特征 ‎ 文艺成就 ‎ 春秋战国 ‎ 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 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作《离骚》抒发情怀 ‎ 秦汉 ‎ 大一统局面形成 ‎ 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 ‎ 隋唐 ‎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终形成 ‎ 唐诗繁荣 ‎ 宋元 ‎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 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发展 ‎ 明清 ‎ 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 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 ‎1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0.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 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西方在近代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而中国没有,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历程开启,且西学东渐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而是强调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与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有关,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西方的科技,需要掌握影响中西方科技不同特点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即可得出答案。‎ ‎21.在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领域成就,与人无关;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时,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比较 ‎22.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C. 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D. 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反映了量子论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正确;B项,量子论与物理学界“自然界无跳跃”原则相冲突,排除;相对论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以及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排除CD两项。‎ ‎23.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A. 深受宗教的困扰 B. 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C. 对圣经不以为然 D. 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都同样出自神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伽利略一方面具有科学实验的精神,一方面又具有宗教思想,说明他仍受宗教思想影响,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他深受宗教的困扰,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他对圣经不以为然,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他对科学持怀疑态度,故D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 ‎【详解】‎ ‎【点睛】‎ 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24.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片形式切入,考查四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对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 ‎25.【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 国家控制了电视工业的发展 B. 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 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 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可见材料旨在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但一些国家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改良大众传媒为自己所用,比如国家控制电视反文化渗透,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只符合材料“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文化软实力,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 ‎——摘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列举同一时期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为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然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的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5)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答案】(1)孔子:仁、礼;‎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2)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3)含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4)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5)侧重点:(中国)强调救亡图存(唤醒民族意识);(西方)强调个性自由。‎ 原 因:中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抗教会和专制压迫需要。‎ ‎【解析】‎ ‎【详解】(1)联系所学知识,从孔子的思想核心回答即可,可答为仁和礼。关于古希腊思想家及主张,可列举如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2))根据“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3)关于“含义”,据材料“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和“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可知含义为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 ‎,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关于“原因”,要考虑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政治方面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思想文化方面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4)关于“相同命运”,据材料“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和“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5)由材料“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可得出中国强调救亡图存,而西方强调个性自由。关于“原因”,据材料“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和中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关于西方,可结合思想上西方人文精神、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反抗教会和专制压迫的需要。‎ ‎27.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但科技的创新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妃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三 英国教学家伊萨克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史广泛的传播。‎ 请回答:‎ ‎(1)列举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其产生的历史价值。‎ ‎【答案】(1)发明:火药武器(或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航海罗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原因: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轻视科技。‎ ‎(2)条件: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或者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发明:根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主要发明:火药武器(或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航海罗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可知导致元明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轻视科技。‎ ‎(2)条件:根据材料“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 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可知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根据所学,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以及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 ‎(3)贡献:根据所学可知牛顿的贡献是经典力学体系(或者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价值:根据材料“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因此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反思启蒙是学者们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近代启蒙实际上抽离了人的信仰与道德,人的纯粹理性没有价值关怀。近代启蒙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并最终使人.类陷身于疾病、灾害与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近代启蒙之后出现了传统社会不可能有的诸多灾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说明:观点3分,论证9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准确、简洁。‎ ‎②史实选用准确、有效,论据充分。‎ ‎③论述充分,能结合作用、影响分析。‎ ‎④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观点明确、表述不够准确、简洁。‎ ‎②史实选用准确、有效,论据不够充分。‎ ‎③论述不充分,史实与作用、影响结合不够准确。‎ ‎④逻辑不够严密,表述不够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不准确。‎ ‎②史实选用不准确、无效。‎ ‎③论述不充分,不能结合作用、影响分析。‎ ‎④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3分)‎ 论证: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成就。(9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写明所支持的材料观点,如: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其次,展开具体论述,史论结合,可从中外近现代史中列出史实,如:牛顿经典力学,从无生命的领域把神驱逐出去,奠定了启蒙运动反封建反教会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戊戌变法,利用西方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政治改良。最后,可根据论述做简要的总结。‎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