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维设计浙江专用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复习时可以从“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两个方面理解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复习时可联系教材必修二专题五“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有关内容。复习本考点要注意与“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相关内容的整合。可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因素认识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 “两次巴尔干战争”知识点、 “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 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主干知识梳理] 1.背景 (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 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②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经过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事件) 影响 爆发 1914年6月-7月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3.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乘机崛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知道凡尔赛体系,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体会“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说明:复习本考点时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为课外阅读内容。 [主干知识梳理] 1.建立背景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凡尔赛体系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 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4)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3.华盛顿体系 (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典例1]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的调整。第(1)问,审题的关键点是答案的限制范围“赔款问题”,两者的不同主要是英国(凯恩斯)和法国(凡尔赛和约)对德态度的不同。第(2)问,只要对材料进行适度的概括和归纳即可。 [答案]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典例2] (2010·天津高考,节选)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在一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活动。第(1)问,从“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的战争行为”可以归纳出“集体安全”,从制裁的手段可以归纳出“经济制裁”;“作用”要注意辩证地分析。第(2)问,“背景”可以根据材料归纳,“原因”注意从《非战公约》的局限性分析。 [答案] (1)原则: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作用:对维护世界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2)背景: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 原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杭州二中模拟)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选D 根据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排除B、C两项,然后在确定②、③、④之间的关系应该为④→③→②。 2.(2013·广东检测)1916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图是( )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 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 解析:选A 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希望在西线打破僵局,从而使西线在一战中具有决定战局的意义。 3.(2012·东莞检测)一战后期协约国阵营发生的变化有( ) ①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②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参战 ③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④协约国经济、军事力量增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协约国阵营变化的表现,德国不属于协约国阵营,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4.(2012·杭州模拟)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一句分析,说明德国的军事工业拖垮了它的经济发展。 5.(2009·浙江高考)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 理解题干含义是关键,题干的含义是指一战造成了欧洲对全球支配局面的结束。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反映了欧洲自身因战争造成了困境局面;③体现了欧洲国家宗主国地位面临新的挑战;④美国的强大直接冲击了欧洲的中心地位,故答案选D。 6.(2012·重庆高考)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保证不得与之合并;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故 ①④正确,②错误。英美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③错误。 7.(2011·上海高考)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解析:选D 根据1919年判断,他所谈的是《凡尔赛和约》的影响,D项“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与“这不是和平”相符。 8.(2012·杭州模拟)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一战给西欧国家带来灾难,一些国家被削弱,依据所学知识,主要是英、法、德、奥匈等国。 9.(2012·济南模拟)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人民渴望和平是其主要原因。而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2009·北京高考)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解析:选B 本题题干中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山东青岛的阅兵,暗示了地点,实际就是指山东问题;二是一战后中国是战胜国却蒙受屈辱,这就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相符合,结合以上两点,故答案应选B。 11.(2010·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项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12.(2012·开化月考)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得知应该是国联由英法操纵。所以选B。 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8分,共40分) 13.(2012·温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1914-1918年)对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影响之一是工业生产急剧发展。……美国在战前已是一个工业大国,但它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大国的潜力直到战后才充分发挥出来。这场战争当然更加扩大了美国贸易顺差……这个对外贸易顺差一部分满足了美国对外投资的需要……一部分用于偿还外国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已从债务国变成了强大的债权国了。而且,战争又使许多先前由欧洲供给商品的地区变成了美国商品的主要市场。 ——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当他(威尔逊)于1918年12月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民众发狂般欢迎威尔逊的原因。威尔逊“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的本质又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问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归纳,如“工业生产急剧发展”“扩大了美国贸易顺差”“已从债务国变成了强大的债权国”等。第(2)问在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本质时要从威尔逊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角度来考虑。 答案:(1)影响: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实力迅速增长;美国对外投资和商品市场扩大,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本质:掌握世界的领导权,称霸世界。 14.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举行的华盛顿会议,是20世纪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选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 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作为被告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9月27日才做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美国发起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显然不是它所说的“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它具体的企图有哪些?(4分) (2)为什么美国要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4分)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华盛顿会议的实质。(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分析的能力。第(1)问考查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注意题干要求回答“具体的企图”,可以从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反映的美国的意图入手。第(2)问要提取有效信息,“出席会议日本将作为被告”“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分析其原因,得出认识。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实质是列强重新划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答案:(1)海军力量上挑战英国,遏制日本,政治上拆散英日同盟,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2)有中国参加,美国就可以利用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怒火,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提议的限制军备计划;同时又可以借此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骗取中国人民的信任。 (3)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及“二十一条”等日中之间的各种问题。 (4)是一战后列强对亚太地区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 15.(2012·泉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6分)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 问,实际要求回答一战后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第(2)问,材料二中的前两句话反映了英美的矛盾,后两句话反映了法德矛盾,材料三反映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第(3)问,可以将问题转换成“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 答案:(1)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2)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3)判断正确。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