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级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考试时间:90分钟 ‎2020.4.29‎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2.吠陀经典里《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性是 A. 佛祖安排 B. 国王指令 C. 神灵旨意 D. 人民意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婆罗门认为种姓是根据“太初之世”的“原人”演化而来的,说明种姓体现了神灵的旨意,故选C项;佛祖是佛教的神祇,佛教的出现晚于种姓制度的出现,排除A项;印度的国王属于刹帝利,所以种姓制度不可能根据国王指令,排除B项;种姓制度不符合人民意愿,故排除D项。‎ ‎3.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 C.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 D. 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的是土地而非资金,C符合题意;A、B、D表述符合西欧封建社会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4.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 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 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 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 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本特对古津巴布韦的认识,由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都是本地的废墟古物,后来在挖出皂石鸟后又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绝不是非洲的,这些语言就可以看到本特存在种族歧视的误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A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B是主观臆断;据所学可知,对非洲文明的推理判断,讲求的是科学,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关,D项错误。‎ ‎5.《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A. 英国的德雷克 B. 葡萄牙的迪亚士 C. 英国的卡伯特父子 D. 葡萄牙的达·伽马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并结合所学可知,1497年英国的卡伯特父子在北美发现了纽芬兰岛, C项正确;1578年英国的德雷克在美洲南端发现了合恩角,与材料“大西洋的北部海域”不符,A项错误;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海岸线先向南后向东航行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到达印度,而材料强调航海家向西北航行,故B、D两项错误。‎ ‎6.下列各物种均起源于美洲的是(  )‎ A. 玉米,茶叶,番茄,大豆,烟草 B. 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 C. 玉米,花生,水稻,小麦,番茄 D. 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可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古代美洲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辣椒、番茄、烟草、可可等农作物,故D项正确;大豆、茶叶原产于中国,A错误;水稻在河姆渡氏族时期在中国就已开始种植,而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B、C错误。‎ ‎7.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万磅)。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货物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为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东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列出了1600年的统计数据,无法体现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当时贸易货物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8.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 A. 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 B. 公元5—14世纪 C. 公元15-16世纪 D. 公元17—18世纪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TheMiddleTimes”指的是中世纪,其时间为公元5—14世纪,故选B;A为古典时代,排除;CD属于近代时期,排除。‎ ‎9.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这反映出 A. 西方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 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C 欧洲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经济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D. 亚非拉地区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并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却给拉美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造成的消极影响,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带来的灾难,与技术创新和引进无关,故D项错误。‎ ‎10.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A. 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 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 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 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选项正确;俗语不是思想解放重要依托,材料并未体现,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故C选项错误。‎ ‎11.‎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现象。“没有教会”意在反对教会的神学束缚,“没有国王”意在反对专制。B正确;A项材料不是反映人文主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已经结束,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12.“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和实施( )‎ A. 表明《独立宣言》开始实施 B. 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和崛起 C. 美国从此结束了种族歧视 D. 美国由此树立起人权榜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以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B正确;A项《独立宣言》早已实施,排除;C项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排除;D项黑人并没有得到政治权利,排除。故选B。‎ ‎13.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B. 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 C. 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尚有行政权,B选项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选项排除。‎ ‎14.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共产主义。当时还不到30岁的两个年轻人可能想不到,这本书会对整个世界的面貌和格局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 A.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被推翻 B. 开创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 C. 剩余价值规律由此发现 D. 巴黎公社革命由此开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对整个世界的面貌和格局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对整个世界的面貌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867年《资本论》发表,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排除C;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开始,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充分准备。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其中,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 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C. 无产阶级军事力量薄弱 D.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即此时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故选B项;19世纪70年代无产阶级已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当时无产阶级的军事力量和威信都还未达到能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并且缺乏成熟的政党领导,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两项。‎ ‎16.‎‎1851年5月1日 ‎,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 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 电灯泡、电动机 C. 汽车、飞机 D. 电话机、内燃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851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伦教博览会,万能蒸汽机和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电灯泡、电动机、汽车、飞机、电话机、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BCD三项排除。‎ ‎17.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正是在殖民地侵略的过程中才得以产生的。”这主要是指发达国家 A. 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 B. 从殖民地掠夺了原始资本 C. 将先进生产方式传入殖民地 D. 掠夺了殖民地廉价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早期殖民掠夺,将掠夺来的财富转换为资本,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条件,故选B;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的条件而非影响,排除AC;早期殖民掠夺是要将掠夺了殖民地廉价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排除D。 ‎ ‎18.下表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由此表可见,当时 ‎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 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C. 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 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850—1870年世界贸易总额迅速上升。这一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的英、法、德、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促使了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额迅速上升,并且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故选B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排除;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在这期间的贸易额远高于其他国家,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并非趋于平衡,C项排除;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对外贸易增速低于法国,D项错误。‎ ‎19.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 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了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传统的经济,不符合题意;C项是阶级基础,排除;D项是思想方面的内容,不是前提,排除。‎ ‎20.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时,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美好社会”。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A. 马赫迪是马克思主义者 B. 起义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革命色彩 C. 马赫迪要在苏丹建立“新和谐公社” D. 起义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圣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苏丹马赫迪起义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D正确;ABC表述错误,排除。‎ ‎2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表明欧洲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表明亚洲的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舞台的标志是:‎ A. 印度国民大会党的成立 B. 1905年印度反英斗争新高潮的出现 C. 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D. 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买1908年总罢工,是印度孟买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和判处提拉克六年徒刑而爆发的政治总罢工。这是印度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性罢工,影响深远,被列宁誉为印度无产阶级成长的表现。故D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二战后期,美、苏、英三个同盟国家参加的某次会议,尽管存在着分岐,但至少在形式上还是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如波兰与东欧问题,德国的前途问题,亚洲的战争问题,以及计划成立战后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这与材料的描述一致,故选C。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未涉及联合国问题,排除A;德黑兰会议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美、苏、英三国并未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协议,排除B;波茨坦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 ‎23.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 建立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B.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 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这一做法做法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征,而非内容,排除A;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 ‎24.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干材料“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可知这些非洲国家获得了民族的独立,故选B;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5.他曾担任墨西哥国民革命党主席,在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他”是指(  )‎ A. 卡德纳斯 B. 卡尔德隆 C. 桑地诺 D. 扎格鲁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卡德纳斯在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故答案为A项;卡尔德隆于2006年当选为墨西哥总统,排除B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C项;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D项。‎ ‎26.自1979年起,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英国政府这 A. 放弃了国家干预 B. 消除了国有经济 C. 推动了通货膨胀 D. 缓解了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9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危机”时期,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缓解经济危机,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英国政府并不是把所有行业全部私有化,故“消除”表述绝对,排除B;英国政府的做法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排除C。‎ ‎27.南斯拉夫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 全盘否定斯大林 B. 推行“新经济体制”‎ C. 实行“多元化” D.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斯拉夫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D。A是赫鲁晓夫的主张;B是勃列日涅夫的举措;C是戈尔巴乔夫的举措。排除ABC项。‎ ‎28.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 B. 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所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9.“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恐怖主义 C. 毒品走私 D. 贫富差距悬殊 ‎【答案】D ‎【解析】‎ ‎【详解】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故选D;排除ABC项。‎ ‎30.‎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外宾应邀而来。“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A.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 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肯定与支持,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排除B;目前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C;D不是主要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答案】(1)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 ‎(2)“平民政体”(民主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解析】‎ ‎【详解】(1)方式:根据材料一中“郑和七下西洋,张扬是国威与和平”,“来自亚历山大……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和平和暴力两种主要交往方式。‎ ‎(2)政体:根据材料二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民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例子:结合所学知识,按照要求,从古代希腊文学、思想或艺术等方面,举两例子说明“平民政体”更有利于文明发展。‎ ‎3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整、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答案】(1)优势: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详解】(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优势。‎ ‎(2)根据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个角度归纳、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较为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类别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世界 ‎9170‎ 高收入发达国家 ‎34627‎ 撒哈拉以南国家 ‎1321‎ 津巴布韦 ‎591‎ ‎——摘编自朱明权《当代国际关系史》‎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分析经济发展与局部战争之间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谈谈你对于人类应如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想法。‎ ‎【答案】(1)非洲、巴尔干地区、中东地区和印巴地区。‎ ‎(2)现象:贫富差距较大,部分非洲国家极度贫穷。‎ 关系:战争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贫穷和资源的缺乏又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 ‎(3‎ ‎)继续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加强合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冷战结束后就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到现在的时间。根据材料一的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集中在非洲,有尼日利亚,刚果金等;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中东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冲突等。‎ ‎(2)现象:从材料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到发达国家是34627美元,而津巴布韦只有591美元,可以得出贫富差距较大,部分非洲国家极度贫穷。关系:发展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想发展必须有和平的环境,因此战争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贫穷和资源的缺乏又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 ‎(3)人类应如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想法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继续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加强合作等方面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