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
6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 C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的26届联大,因此中美关系正常化与这一事件无关,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纽约的华人说:“前几天我还看到在联合国总部门前高高飘扬着的是中国青天白日旗,而今天却变成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位华人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恢复 D.中美正式建交 解析:联合国总部门前所悬挂的旗帜是一个国家作为成员国的标志。青天白日旗是国民党政权的标志,而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二者的更替说明作为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更替,因此这句话的背景是第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3.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下图提供的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 ) A.是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结果 B.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冲破了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D.符合非洲国家人民的利益 解析:注意图片及说明反映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正是由于一些非洲国家的支持才实现的,毛泽东曾说“黑人兄弟把我们中国抬进联合国”。 6 4.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对美国友人斯诺说:“一九七二年美国要大选,这年的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这句话说明尼克松访华的意图之一是( D ) A.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 B.联合中国抗衡苏联 C.拓展贸易提升美国的国家形象 D.争取连任下届总统 解析:根据材料“1970年12月18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美国要大选”是指美国将要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尼克松派人到中国来意图之一是为了争取主张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选民的支持,也就是想借助改善中美关系多获取选票,连任总统,故D项正确;尼克松访华没有涉及到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提升美国形象,故A、C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抗衡”。 5.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C )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乒乓球代表团为民间团体,中美之间是国家关系。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后,美国作出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决策,说明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体现了民间推动的特点,故C正确;中美关系缓和是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后出现的,不是官方交流、高层互访、经贸引路的结果,故A、B、D错误。 6.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B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以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7.尼克松说:“中国人民看到了美国‘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对手’,但他们看到了与我们共事的好处,只好在意识形态和生存方面做出选择,他们选择了生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 A.中苏关系变化推动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B.中国国际影响力已得到美国认可 6 C.中美双方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各国分歧 D.中国外交政策受到错误思想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联美抗苏成为了中国外交战略方针,因此,中国“只好在意识形态和生存方面做出选择,他们选择了生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得到美国认可,而是强调中苏关系恶化迫使中国调整对美的外交策略,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双方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各国分歧,而是强调中苏关系恶化迫使中国调整对美的外交策略,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而不是受到错误思想冲击,D项错误。 8.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对此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B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遏制了苏联的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才正常化,由此可见,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无关,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故排除。 9.下图是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敬酒的镜头。当田中角荣谈到茅台酒很好喝时,周恩来说:“茅台酒比‘伏特加’好,不上头,疲劳的时候喝一点能起振奋作用。你觉得好喝我们送一点给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台。”周恩来的本意是( D ) A.伏特加是苏联的酒,不好喝并且容易上头 B.美国的威士忌酒好喝,但不如中国的茅台 C.日本应该与美国断交,改与中国建交 D.中国真诚欢迎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日本也应该拿出诚意 解析:A、B两项是表象,不能体现周恩来的本意,C项不符合史实。 10.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B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 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D.中美关系的缓和 解析:题目实际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条件,A、C、D三项结论均符合史实。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是在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之后,故B项结论与中日邦交正常化顺序倒置。 11.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方面表示“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方面则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这说明 ( A ) A.我国对中日关系的原则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B.两国将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日本彻底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D.两国已经完全冰释前嫌 解析:日本的反省体现了“以史为鉴”,中国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而放弃赔偿体现了“面向未来”,故选A项。 12.美国外交档案显示,1972年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说明( D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 B.日本在政治外交上听命于美国 C.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D.美日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解析:日本首相访华是一种和平外交,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故A项错误。日本政府在二战以后追随美国,但美国避开日本先行同中国和解,引起了日本朝野极大震动,于是日本想要尽快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这说明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在根本上是立足于本国利益的,并非完全听命于美国,故B项错误。日本同中国建交的确引起美国不满,但两国关系未到“恶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日本为了取得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在美国先行同中国和解后,立刻实现与中国邦交的正常化,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先与中国建交。这充分反映了美日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共同纲领》 6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基本的外交方针。(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1)国际形势: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3)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1)根据材料“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面临的国际形势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我国基本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根据材料“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3)根据材料“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知中日建交的原因是中日民间往来增多和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根据材料“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知中美关系改善直接推动中日建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也是中日建交的重要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6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分) 答案:示例: 论题:中美合作符合双方共同长远利益。 阐述: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鉴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苏联对中美两国的威胁日益加重,改善双方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双方从各自利益的大局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分歧,关系逐渐缓和,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进行合作的基础。在战略合作期间,两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互补,两国的合作为中国更全面地融入地区和全球经济敞开了大门。同时,中美合作对于推进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产生过激烈交锋,两国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和分歧,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基本上要求具备四要素:论题、论据、论证、结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题,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品质。本题可以选取中美合作符合双方共同长远利益,结合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