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

专题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讲考纲 考纲概要 考纲解读 高考真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1.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以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1.2017江苏卷(7)、2015安徽卷(5)、2015山东卷(6)、2015新课标Ⅰ卷(32)‎ ‎2.2016江苏卷(12)、2016北京卷(3)‎ 讲考点 考点一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观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2.贡献:‎ ‎(1)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2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不足:‎ ‎(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2016年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答案】B 考点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本概念 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隔离 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例2】(2017年江苏卷,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A 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跟踪训练2】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答案】C 讲方法 ‎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生 ‎(2)骤变式——‎ 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2.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从分子水平看:DNA多样性(根本)→蛋白质多样性(直接)→生物性状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讲易错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较 ‎2.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物种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①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 ‎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联系 ‎(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2)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项目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概念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特点 自然条件下不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 联系 ‎①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 ‎②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③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4.关于生物进化的六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 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 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5)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6)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