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江阴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分数: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 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 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 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 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 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 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 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 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 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 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 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 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 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 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 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 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 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 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 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 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 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 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 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 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 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 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费孝通《乡土本色》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 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 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 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 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 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 “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 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 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 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 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 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 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一代演员”于是之 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与 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 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 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 1月 20 日 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说:“老于今天下午 5时 19 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 的建议,24 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 于是之和首都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剧场何尝不是如此! 2006 年 5 月 16 日,香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 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深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 英若诚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 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 1992 年 7 月 16 日的《茶馆》告别演出。老于后来写了一 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 的“忏悔录”。最后他这样写道:“卸妆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 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 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 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 群观众等着,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便招呼司机“别停车”,司机说:“不停车还不容易。” 老于立即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们就对不起观众了。”车里一片沉默。我想,老于是有意识地略去 这个细节的。 有一次我送老于一张贺卡,上边写着:“祝你健康!因为除了健康之外,你什么都不缺。”他 回答我说:“我还缺文化。”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 他有篇文章叫《幼学纪事》,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文 章里写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苦读经历,也记述了一位与他同住那个大杂院里的老郝叔,文中一段深情 的文字就是献给这位苦命的洋车夫的:“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 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过人间。” 后来剧院排演《骆驼祥子》,于是之主动申请扮演剧中的洋车夫老马,他从内到外地描摹他心 中的老郝叔,老马的那场篇幅不大的戏,成了全剧的华彩乐章。通过老马的舞台形象塑造,他给“无 碑无墓”的老郝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座丰碑。 《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是之作文,大俗近雅,很耐读,而他的书法更受人称 道。l985 年他给我写了个条幅,用汉碑体写了“宁静”两字,下边用行书作跋:“道明同志嘱书, 录石门碑以求正,汉碑初学,有辱所命,企谅。于是之。”他为什么要学写汉碑呢?因为其时他准 备在谢晋筹拍的《赤壁大战》中演曹操,他知道曹操当年是写汉碑的。 于是之在《一个演员的独白》中说:“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 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而于是之所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角色,就是“可 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黄宗江先生著文谈于是之,标题是“一代演员”。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这个崇高称号的。 2013 年 1 月 20 日 17 时 19 分,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于是之的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节选自《演员于是之》,王宏韬、杨景辉编,有删改) 【相关链接】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发 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 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 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摘自 于是之《演“王利发”小纪》)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首都剧场因于是之、朱琳、英若诚这些艺术家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过艺而大放光彩,所以每一个 来此演出的人都会感到荣耀。 B.于是之在青少年时代就很刻苦读书,现在仍说自己还缺文化,表现了于是之一生对文化的不倦探 求精神。 C.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后,因为觉得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加上卸完妆后疲倦极了,就没有 停车与观众告别,这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D.于是之认为,要演好一个角色,关键在于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富有含蓄性,这样的角色才可 能显得更加逼真感人。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清华的梅校长和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的话,从正面盛赞了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 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 B.于是之主动申请并成功扮演《骆驼祥子》中的洋车夫老马,是因为他与这个角色非常熟悉,并且 他在扮演老马时追求形神兼备。 C.于是之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他的文章大俗近雅,很耐读,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这些 都得益于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 D.本文撷取了于是之的若干人生片段,讲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突出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于是之 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6. 于是之成为“一代演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静静的产院 茹志鹃 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 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 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 个,一则是她不喜欢女人家,特别是产妇,拍手顿脚的来这一套,而且她自己也学不上来;二则是 乡里人坐月子,就讲究吃,睡,没兴过这个。如今荷妹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医院里的规矩 搬过来用。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可是这三个人好象情 绪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仍做着操,荷妹还笑眯眯地说道: “婶婶,这比吃药好,又活络筋骨,又帮助身体恢复。” “这很好,比整天瘫在床上好!”那个先进生产者阿玲也帮着说,接着另一个产妇也说做操好。 谭婶婶看她们都说好,自己反倒没意思起来,只得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说好,那你们做吧!” “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 “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 一天到晚,谭婶婶的手脚是不肯停的,可是今天她走到中间屋里摸摸,又到厨房里走走,好象 做什么都不实在。听产妇房里又热闹起来,荷妹喊着“二二三四”,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 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想了想,就 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 鸡蛋。 …… 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这里也改了样子。这一间那么细心收拾过的办公 室,粉刷得雪白的产房,现在却是满地的木屑竹片。凳子放到了,那个盛米的木桶已在靠底的地方 凿了一个洞,几支新砍来的竹子横在地上,门口烧了一堆火,火焰还没熄灭。还有,还有那雪白的 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那两个产妇也在递这拿那地帮忙。她们一见谭 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 “自来水?对,还有自来水……”谭婶婶扶起一张凳子坐下,她觉得向她涌来的东西太多,她 累极了。 荷妹突击了半天,料想婶婶见了一定会又惊又喜。她拭着汗,等了半天,婶婶却一声不响。她 迷惘了。 “婶婶,水自己流进来不好么?” “……好!”水自己流进来怎么不好!当然好。不过谭婶婶不能理解,荷妹为什么要这样着急 地去弄它,好像是没自来水就不能生活似的,便开口说道: “二丫头,乡里当然不像城里那么方便,我们什么都学城里,肩膀也怕碰扁担了,这可不好。” “对!”荷妹收敛起笑容,认真地说道,“不过婶婶,乡下不是永远都是乡下,我们现在可以 做到有自来水不去做,还是肩膀碰扁担,这可不是光荣,这是落后……” 谭婶婶迅速地朝荷妹看了一眼,荷妹咬住嘴唇不响了。 “荷妹说的倒是一句老实话,谭婶婶。”阿玲心直口快地说道,“能做的不做,这不是落后? 这样一来,不是又省事,又卫生,又科学,回去我也推广去。” “是啊!”谭婶婶答应着,心里猛地动了一下,这些话好熟悉啊!自己曾经说过的,三年前头, 推广新法接生的时候,自己对许多人说过“又卫生,又科学”,对妇女说,对妇女的男人说,对婆 婆说,对妈妈说,其中对潘奶奶①说得最多。现在,谭婶婶看看刚做起来的自来水管,荷妹带来的 氧气瓶,白色的护士帽,还有荷妹那对亮晶晶的眼睛,最后,谭婶婶看着那盏静静垂挂着的电灯…… “婶婶,”荷妹刚才把阿玲说过的几句话咽回去,可是,到底没忍住,还是吐了出来,“婶婶 你知道我们现在往前面奔,不是奔个衣暖肚饱,像从前那样。我们现在奔的是共产主义啊!你看, 我们现在有电了,我们还要想办法来利用电,电疗,电打针,早产儿用电暖箱……” 仿佛有一股看不见的风暴席卷而来,仿佛滔天的巨浪向前扑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 前推,向前涌,谭婶婶忽然非常清楚地理解了三年前潘奶奶的心情,那时候为什么潘奶奶对她跳脚, 又对她诉苦,为什么有时候又苦了脸,谭婶婶现在知道,那是她恐慌,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落在时代 的后面。 “难道,我现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 天,骤然间阴了下来,树枝在空中乱舞,昨晚有风圈,现在果然起大风了。她站起来,想找些 事做,她习惯地拿起了水桶扁担,但恰好这时竹管已接到井边,荷妹欢呼起来,阿玲她们也拍起了 巴掌,她又悄悄地把扁担放下来,她不知所措了。她竭力想在这时候也找一点事来忙一忙,跑一跑, 以证明自己在这里的作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真奇,平常匆匆而过的时间,今天却拉得那么长, 那么长…… (节选自《人民文学》一九六○年六月,有删改) 【注】①潘奶奶:一个旧产婆(在旧社会的农村俗称接生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借发生在农村产院的小事,展现了主人公谭婶婶内心新旧思想的矛盾斗争,鼓励安于现状的 人们追求新生活。 B.小说中作者的叙述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常常胶着在一起,让读者既能真实地听到作品中人物的心声, 又能直接体味到作者的意向,如小说的最后三段。 C.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出场的四个女性人物言谈、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详略得 当,而重点是对荷妹的革新行为和心理感受的描写。 D.小说取材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普通人物思想的转变,显示出社会的变 革与时代的进步。 8.请概括小说中谭婶婶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 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 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 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 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 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 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 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 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 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 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 然便共饮酌 B.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C.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 然便共饮酌 D.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划线词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大司马” ,古代官名。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B.“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离家担任州中的学官。 C.“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谥号”,古代皇帝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靖节先生”即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 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 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 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题。 水龙吟①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 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 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 53 岁,闲居 11 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 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⑧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 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大宋沦陷的北 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 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 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 象。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 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 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并暗寓时光易逝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 赤壁怀古》结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感慨人生,以一杯 清酒祭月,寄托人生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17.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契.阔(qì) 场圃.(pǔ) 凛.冽(lǐnɡ) 颁发 B. 饥馑.(jǐn) 雕琢.(zhuó) 晨曦(xī) 签署 C. 花蕊.(lěi) 胛.(jiǎ) 揳(xiē)入 撼卫 D. 峥嵘..(zhēnɡ)(rónɡ) 罅(xià)隙 籼.稻(shān) 陨落 18.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 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 论文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19.与下列三幅对联对应的作家,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③奈宋衰运何,倘竟能恢厥壮猷,真成元祐匡时相;非长公志也,不得已出其余绪,犹是文章大作 家。 A.李煜 苏轼 辛弃疾 B.李清照 曹操 辛弃疾 C.李煜 曹操 苏轼 D.李清照 辛弃疾 苏轼 20.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 30字) (5分) 据悉,某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 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 21. 下面是一份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现象和现象背后 的主要原因。请探究。(6分) 从笔尖到键盘,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于拼音文字,键盘时代的来临,对汉字 书写能力的影响无疑要大得多。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据记者调查: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节 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 23.9%,“舂米”的“舂”仅为 20%。即使“间歇”“熨 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 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 10% 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 70%的成年人。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解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 氰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 (1)现象: (3分) (2)原因: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往往被那一份诗意打动:“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一种傲岸,“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种沧桑,“守拙归园田”是一种高洁,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恣肆的豪情……伴随我们成长,诗意与生活相融,诗情与生命相拥。 只要你寻找,诗意就在我们身边。请以“身边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1.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乡土性”这一概念在文章第一段“农业 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 发生的”可找到。 2.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说的“从心所欲”在文中的表述是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 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可见“从心所欲”并非指人和人 彼此了解熟悉后的自由。由此也可排除 B项。D项在原文的表述为“乡土社会里从熟悉 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 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所以 D也可以排除。 3.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项在原文中表述为“从熟悉里得来的认 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 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 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原文说的“礼俗”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原则”, 因此 B错。 (二) 4.C【解析】“觉得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卸完装后疲倦极了”都不是于是之没有停 车与观众告别的原因,“没有停车”是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提出的建议。 5.D【解析】A项,“正面”错,应是“侧面”;因为这是借助他人的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这属于侧面衬托。B项,不是“与这个角色非常熟悉”,而是“对种角色非常熟悉”。C 项,“这些都得益于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说法绝对。 6.①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于是之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艺术形象深为 人们所喜爱。②具有高尚的人品德行。于是之善良谦虚,对观众认真负责,对自己严格 要求。③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于是之勤奋刻苦,在书法、写作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 (三) 7.C [解析]C 项“重点是对荷妹的革新行为和心理感受的描写”错误,小说节选部分的 重点应该是对谭婶婶的心理感受的描写。 8.谭婶婶,是一位纯朴善良、性格内向的妇女;(1分)她满足现状,思想保守,对新 生事物缺乏热情。(1分)三年前谭婶婶当“新法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1分) 赢得了全乡母亲的爱戴,有强烈的自豪感。(1分)但如今的谭婶婶满足现状、不愿改 变、不求进步(1分),看不惯荷妹等人的求新举动,产生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1 分) 9.(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乡村的“产院”;(2分)(2)“静静的产院”与谭 婶婶内心的不平静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衬出谭婶婶因落后于不断前进的形势内心的不安 与矛盾;(2分)(3)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时代潮流、生活 发展对人所造成的冲击,显示新时代的到来。(2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C 11、D,谥号早期有私谥一种,这种谥号不是皇帝给予的,陶渊明号“靖节先生”是私 谥。 12、B,“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说法不当,原文是“亲老家贫”,意思是父母年老, 家庭贫困。 13(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 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 (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 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贤者”,有才能的人;“文明”,政治清明;“奈何自苦如此”,倒装句;“安勤 苦”,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同志”,相同的志向;“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 (二) 14. C 对“空”的理解错误。两个“空”的意思不一样,“潭空水冷”指空荡;“泪空 流”中指徒劳的。说还没有灭胡鬓发就白了,白白地流了。陆游《诉衷情》中的“空” 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 慨。故选 C。 15.①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②“廉颇老矣”句,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启 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③“元龙老矣”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 自己,可是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空 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之情。 (三) 16.(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 18.A,【解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 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并未完整地讲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 19.D【解析】依据“大明湖”“漱玉词”“悲壮词千篇”“元祐”“长公”等关键信 息作出判断。 20.此题示例 1: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示例 2: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力,太阳不会因为乞丐或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 光。 21.(1)成人书写能力退步严重,学生易写错生活常用词。 (2)人们过度使用手机、电脑,汉字书写能力衰退。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入分建议 42 分。 参考译文: 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 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 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父母年迈家里贫穷,离家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 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瘦弱的病。江 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 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 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称自己是贤才? 志向达不到。”道济把精米和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后来)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隐居 生活的资本,行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 种高粱(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 令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 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这点俸禄低眉弯腰,小心谨慎地 侍奉这些乡里小儿!”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交他,但是却不能叫他 来。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 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 个地方后,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陶潜也没有拒绝。 以前,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浔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 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 要邀请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 送到酒家,慢慢地取酒喝。曾经九月九日这天没有酒喝,走到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 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陶潜不通晓音律,但是 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寄托自己的情意。 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 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 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 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