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 ‎(建设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广州冲刺模拟)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回答1~2题。 ‎ ‎【导学号:01252063】‎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 A.2020年 B.2045年 C.2060年 D.2075年 ‎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  )‎ A.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B.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 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8 / 8‎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2045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和城镇老年人口比重相同,2045年以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实线)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虚线),2045年以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实线)低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虚线)。第2题,全面放开二孩,由于儿童数量增加,会使得从事与婴幼儿和儿童有关的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增加,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正确。2015年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不会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A、B错误;由于生育人群数量和生育意愿的原因,全面放开二孩,不会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8 / 8‎ ‎3.D 4.C [第3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D正确。第4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A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错误。]‎ ‎(2016·河南3月测试)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 ‎【导学号:01252064】‎ ‎5.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 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 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 ‎6.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 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 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 ‎5.A 6.C [第5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图中铁路沿线城市带必然是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第6题,城镇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多,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8 / 8‎ ‎7.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8.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7.A 8.C [第7题,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中分布最广泛的,读图可知,①在城市中分布最广,应为住宅区。第8题,读图可知,甲到乙沿线,依次经过非××区—××区(小区域)—非××区—××区(较大区域)—非××区。因为××区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而××区气温和地租高,非××区较低,故由甲到乙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大致为低—较高—低—高—低,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 ‎(2016·保定一模)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运送里程的乘积;货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运输重心是指在区域空间里的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上的运输量能够维持相对均衡。下图为“1978年~2005年中国铁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导学号:01252065】‎ ‎9.1978年~2005年间我国铁路四指标重心移动的总体趋势是(  )‎ A.向西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 ‎10.据图可以判断,与其他3个指标相比(  )‎ A.客运量的东西差异最小 8 / 8‎ B.货运量的东西差异最大 C.货运周转量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最慢 D.客运周转量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最快 ‎11. 图示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②铁路布局日趋完善 ‎③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流 ④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A 10.D 11.C [第9题,从该重心的纬度变化图可以看出,趋向南方;从重心的经度变化图可以看出,趋向西方;故总体趋势为向西南方向移动。第10题,某指标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移动越大,说明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越快。图示四个指标中,客运周转量重心向南移动幅度最大,大约3°。第11题,铁路运输指标重心的变化与铁路布局、交通运输多样化有关。如某区域铁路线路的修建,会增大该区域铁路运量,从而影响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变化;同样,某区域新建公路的开通,也会影响铁路的运量,以及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变化。]‎ 二、非选择题 ‎12.(2016·河南三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不同温度带的公路(普通公路)各具特色,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示意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分布。‎ ‎(1)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公路路基高达10米,远看宛若长城,路面下铺设块石和排水管,分析其原因。‎ ‎(2)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公路建设限制小,但公路走向形如折尺,分析其原因。‎ 8 / 8‎ ‎(3)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在塬、梁、峁之间盘旋起伏,说明该地区公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4)青藏公路某段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一端设计、安装了自动温控风门,当路基温度低于气温时,风门会自动关闭,路基温度高于气温时,风门自动打开。判断温控风门打开与关闭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的作用。‎ 解析:第(1)题,观察地图和注记,结合东北北部地区的位置特点,进而联想到东北北部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高温季节冻土消融,破坏公路路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由题干可知,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不用考虑被风沙掩埋问题,可借鉴高速公路上下起伏作用回答。第(3)题,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角度回答即可。第(4)题,路基铺设通风管是为了防治冻土融化。根据题意可知,夏季气温高于路基温度,为了防止热量进入路基,温控风门自动关闭;冬季反之。‎ 答案:(1)东北北部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分布广泛,冻土融化会导致公路变形塌陷,抬高路基、铺设块石和排水管是为了阻断热量、水分的传导,并及时排水,防止冻土融化。‎ ‎(2)沙漠地区面积辽阔,景色单调,车辆及行人稀少,距离远,长途驾驶容易疲劳,折尺形公路可改变司机视线,防止疲劳,利于驾驶安全。‎ ‎(3)整修护坡工程,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设置排水管道,防止雨水进入路基;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对公路的破坏。‎ ‎(4)季节:控制风门夏季关闭,冬季打开。作用:使路基温度保持低温状态,防止冻土融化。‎ ‎13.(2016·沈阳质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 / 8‎ 下图所示地区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所产椰枣含糖量较高。区域内居民宗教信仰差异较大,曾爆发过多次冲突。历史上这片区域并不是今天的遍地荒漠,而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某区域位置图 ‎(1)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该区域环境变化的原因。‎ ‎(3)若枣椰树种植在图示位置,试评价该地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城市的位置可以确定城市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并且西北部较多,东部及内陆较少。原因应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该区域环境变化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气候干旱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地气温升高,生态变得更加脆弱;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冲突不断,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第(3)题,由图可知,枣椰树种植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评价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大,利于枣椰树的光合作用和椰枣糖分的积累。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少,不利于生长。‎ 答案:(1)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毗邻地中海);西北部多,东部及内陆少;平原地区多,山地高原少。‎ 原因: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势低平(或东南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适合人类居住生存(或东南部多为沙漠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生存);地中海沿岸降水较多,水源较为充足;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水陆交通便利(海运便利);沿海农业基础好。‎ 8 / 8‎ ‎(2)自然原因:相对干旱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生态脆弱,易受外界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该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气候变化使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连年战争(冲突不断);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3)枣椰树种植区为地中海气候。有利影响:夏季炎热(热量充足);光照充足,利于枣椰树的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大,利于椰枣的糖分积累。不利影响:夏季降水少,不利于生长。‎ 8 /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