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必修①第五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作业(人教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必修①第五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作业(人教版,江苏专用)

课时作业 ‎(2018·常州高三第一次模拟)图甲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西延伸地质、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为“显生宙地质年代示意图”(我国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开始隆起)。读图回答1~2题。‎ ‎1.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了(  )‎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2.该岛(  )‎ A.形成年代晚于青藏高原 B.西部地区受侵蚀作用影响较大 C.岩层年龄由西向东依次渐轻 D.主要由火山喷发熔岩冷却堆积而成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古老基底地区的基岩片麻岩为变质岩,火山熔岩和花岗岩,属于岩浆活动的产物,因此,该地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再经过外力侵蚀作用。故B项正确。第2题,该地为古生代的第三纪和中生代的白垩纪的岩石,其形成要早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新生代。西部地区残留的岩石少,海拔低,因此其受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较大。据图可知岩石年龄大致为中间老,两边较轻。该岛西部为古老沉积地层,东部为变质岩,岩浆岩只占很少一部分。故B项正确。‎ 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 ‎3.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4.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部分,故B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作用(④)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③)下形成的。故A正确。‎ 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完成第5题。‎ ‎5.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 ②生长边界 ③海岭附近 ④海沟附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岭附近,B正确;海沟形成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018·昆山质检)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7.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答案 6.A 7.C ‎(2019·徐州调研)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8~9题。 ‎ ‎8.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9.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终碛沉积物是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9题,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的。‎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延长。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缩短。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11题,1992~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 在一片叫作“鲸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结合“鲸之谷”图片,回答12~13题。‎ ‎12.“鲸之谷”沙漠中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说明了该地区(  )‎ A.海面曾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地壳曾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13.目前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因而海洋生物化石也形成于海洋环境;现在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鲸之谷”沙漠中,说明地壳曾出现过上升运动。第13题,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物也十分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2019·雅安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14~15题。‎ ‎14.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15.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的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第15题,岩浆温度很高,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16.(2019·扬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3)冰川作用 (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 解析 第(1)题,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形等知识可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题,结合板块碰撞和运动等知识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