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江南春》教案 (4)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整体把握诗歌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比较不同景物的特点,学习诗人的表达方式。 3、领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梳理诗歌大意,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比较,掌握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勾画圈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 2、反复诵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 3、合作研讨法:小组合作讨论“十里”、“千里”的用法,得出作者想象之丰富,进而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4、以写促读法:学习诗歌后,对诗歌内容进行扩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1、 教师出示江南风景图片,请同学们回忆描写江南的诗句。 (如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师:那么,在你的印象里,江南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诗人杜牧,看看他笔下的江南。 二、整体感知 1、 听读:教师播放《江南春》音频,请同学们边听边圈画,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 2、 散读:找出表明景物特点的词语,并重读。 (明确:“千里”“蹄”“映”“南朝”“四百八十”) 1、 师:都是写景,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 (明确:前两句描写了晴朗天气中众多景物组合而成的画面,画面风格明艳活泼,表现了春之勃勃生气;后两句独写迷蒙烟雨之中的寺院楼台,取景单一,表现出另一种朦胧迷离的春意,两者对比鲜明,突出了江南春景的层次之丰富。) 三、领悟情感 1、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江南春景? 2、师:我们都知道,同一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补充杜牧个人生平及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著有《樊川文集》。后人称杜甫为“老杜”,而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生活于晚唐时代,唐王朝已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2、 明确:诗人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高度赞扬与无限神往,又在写景之中融入怀古幽思,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 四、 写法探究 师:《江南春》开头“千里莺啼”,又作“十里莺啼”。明代的杨慎曾经评价说:如果是“千里”,已经听不着看不见了,因此当以“十里”为是清代的何文焕反驳说:就算是“十里”,也未必能听得着看得见;题目为《江南春》,当写千里江南,不是专写一处。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明确: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且“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虚指,更突出了作者想象之丰富,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跟随诗人的想象,看到了江南春景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及写景之中的怀古幽思。 六、 布置作业 依据《江南春》的内容,描写一段春天的景色,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