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 12 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 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课内基础(30 分) (本题共有 10 道小题,每道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徘徊于斗牛之间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 D.须臾成五采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而又何羡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客有吹洞箫者 D.舞幽壑之潜蛟 4.下列各旬中加点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然) D.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凌万顷之茫然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石苍黑色,多平方 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济水东流 ④顺流而东也 ⑤崖限当道者 ⑥苍山负霄,明烛天南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①/②④⑥/③⑤ D.①③④/②/⑤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B.姚鼐,字姬传,清代著名散文家,性灵派的奠基者之一。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D.既望:已经过了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8.下列有关《赤壁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苏轼被贬于黄州时期的作品。作者触景生情,抒发自己被贬谪之后内心的苦闷以及对于人生、宇 宙的个人感悟。 B.文章以主客问答的方式谋篇布局,“客”借曹操的诗歌以及入生经历来说明时光易逝,应该抓住机会,珍 惜时间,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价值。 C.“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和“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与鱼虾为侣、糜鹿为友,表现出江边舟中生 活的自由随性。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以”是通假字,通“已”,在这里翻译成“停止”。 9.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 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 B.本篇游记在写景方面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将泰山的景色描绘得形象生动。 C.文章开篇交代地理环境,手起刀落,从小处着笔,像抽象画一样,只拿出形成轮廓的汶水、济水和古长 城勾勒了泰山的轮廓。 D.在从京师到泰安路程的描写中,作者连用“历”、“穿”、“越”、“至”四个动词,写出了旅途的艰苦,刻 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形象。 10.下列有关《乡土中国》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土社会中的家族大小受人数多少而决定。由父母和四个孩子组成的家族要大于公、婆、儿、媳所构成 的家族。 B.西洋社会中,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育抚育组织,因此主轴在夫妇之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和的力 量。 C.在追求稳定的乡土社会中,两性关系这一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因素必须要被遏制,因此有了“男女有别” 的现象。 D.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具有多种不同特 色。 二、课内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 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 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 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 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 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 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 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 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 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当然,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 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 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 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 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 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 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 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 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 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服膺。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 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前辈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 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 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 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 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法治是以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而让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自行配合的依据。 B.人治是统治者仅仅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 C.礼治是按照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 D.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三段是文章的引论,通过对“人治”和“法治”概念的辨析,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之所在,为下文分析 乡土中国的秩序打下基础。 B.第四段以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美国人自由竞争的理想作对比,证明了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现代 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同的。 C.文章最后四段作者提出了乡土中国是“礼治”社会的观点,并从维持社会秩序依据的规范和所用的力量 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释。 D.全文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作者批驳了乡土中国是“人治”社会和乡土社会秩序无需外力维持等观 点,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法律还得依靠权力来支持和人来执行,可见法治也有人的因素,“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 系。 B.不管什么社会都是一个“有法”的社会,只是“法”并不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持的法律,而是指人的行为 规范。 C.社会累积的经验因为有效才值得保守,当维持礼的经验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时,礼治也就难以成为 可能。 D.人们能主动服从于礼,是因为人的本能和良知让人们对礼产生个人的敬畏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 为。 三、课外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 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①。延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 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甚上疏 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 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议内禅..,因 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帝崩,穆宗立。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 其威,墨者多自免去。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 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 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十五年, 卒官。瑞无子。卒时,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斋醮(jiào),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一般指道 士设坛为人做法事,以求福禳灾。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享国,意思是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整个王朝统治的年代。享国日久,指君王在位时间长。 B.留中,意思是指皇帝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没有交由各个部门办理,也没有做批示回答。 C.内禅,古代实行的一种君位传承制度。世袭制王朝,君主将君位禅让给本家族里的人,称作“内禅”。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臣子功绩,授给在位或已去世臣子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 赠典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瑞为官清廉,敢于直谏。穿布袍吃粗粮,老母祝寿,只买了两斤肉;明世宗不理政务,专意斋醮,群 臣无人敢言,独海瑞犯颜上疏。 B.海瑞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巡抚应天十府时,他兴修水利,疏通河流,民得其利:把被富豪兼并的贫民 田地,全都夺回来归还贫民。 C.海瑞刚直不阿,仕途不顺。张居正掌权时,他不被赏识:尽管宫内宫外一致举荐,当政大臣觉得他性情 峭直,海瑞最终也没被召用。 D.海瑞一心为公,深得民心。海瑞巡抚吴地要离去时,百姓在路边哭泣,家中绘制海瑞像祭祀;去世时, 很多百姓穿白衣戴白帽夹岸相送。 17.把文中加点字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市.肉二斤矣 (2)趣.执之 (3)素.疾大户兼并 (4)瑞抚吴甫.半岁 (5)执政阴沮.之 (二)古代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山中(唐)王勃 山中(唐)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8.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勃诗歌的第一句,既写最又抒情,情因景起,景中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想象新奇,衬托了诗人 心中难解难平的伤悲。 B.王勃诗歌的第三句,“晚”既写深秋之景,也写诗人已近暮年,再加上句首的“况”字,增强了语势,也 让诗歌情感跌宿起伏。 C.王维的诗的一二句描绘了天寒水浅,清澈的小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白石、山中红叶稀疏的山中初冬景 色,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 D.王维诗歌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诗人走在山中,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山雾之中,似乎感 觉到细南湿衣的凉意。 19.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以“ ”一句写人们多愿意将书借给他的原因。 (2)《小石潭记》中用“ ”一句形容岸势峭拔多姿。 (3)《爱莲说》中借“ ”一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4)《醉翁亭记》中“ ”一句描写了醉翁亭振翅欲飞,神采飞扬的神态。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 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 , 。” (6)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 ” 一句直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喟叹。 (7)《赤壁赋》中“ , ”两句用假想中蛟龙与寡妇 听到箫声的反应,侧面描写了箫声的悲凉幽怨。 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2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弥望 窸窣 潭柘寺 一椽破屋 B.袅娜 熨帖 溯流光 绛皓驳色 C.横槊 隽永 撅树枝 蓊蓊郁郁 D.舳舻 苑然 西洲曲 相与枕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乌,在隋唐文献里 ,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 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攣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 隼者,都 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 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 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 。贵族王室对猎鹰情 有独钟,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 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 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 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凝结 B.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凝聚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凝结 D.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凝聚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鷹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狂风吹不倒他,洪水淹不没他,严寒冻不死他,干旱早不死他。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复 C.拟人 比喻 借代 反复 D.拟人 比喻 对偶 排比 26.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夏鼎商彝流传千古 下联:泰砖汉瓦罗列一堂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伦无奈小虫 五、作文(30 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 60 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 420 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 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个人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倡导帮贫扶困的风气作用有限,不如高调慈 善影响力大。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 12 月考试语文答案 1.C[A、B、D 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C 在被动句中引出曹操受困的对象] 2.C[A 中“冯”同“凭”,译为乘 B 中“缪”同“缭”,译为盘绕、围绕 D 中“采”同“彩”] 3.C[例句为定语后置旬 A 是宾语前置句 B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D 不包含特殊句式] 4.C[“居”在此翻译为停留] 5.D[A.茫然 今义:迷茫的心态、心里不知所措。句中含义是旷远的样子。 B.至于 今义:表达到了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句中含义是到了…… C.平方 今义:数的自乘积,或表示面积句中含义是平的、方的。] 6.C[其中①“侣”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②“水”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③“东”属于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④“东”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航行; ⑤“限”属于名词做状语,像门槛一样; ⑥“烛"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照亮; 7.B[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作者] 8.B[对话中并没有蕴含抓住机会、实现个人价值的想法] 9.C[文章开篇从大处着笔,交代泰山及其周边环境] 10.A[家族的大小不受人数限制,而是由结构决定] 11.C(法治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是国家权力,根据的规范才是法律;且人与人的关系依据规范配合,A 项说“自行配合”是“很难想象”的,错误。B 原文有“好像”“我很怀疑”等词语,证明作者对此持否定 态度。D 项说“没有区别”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 12,B(文章认为,老子和部分美国人都认为社会可以“无法无天”“无需规律”,所以“对比"说法错误,证 明的观点说法也错误。) 13.D(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强调的是“教化”,而非“本 能和良知”。) 14.C 15.D 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 16.C(此处的“中外”指的是朝廷内外。) 17.(1)买(2)通“促”,赶快;从速(3)一向、向来、平时(4)刚刚、才(5)阻挠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迁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 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设坛求福。朝廷大臣自杨最、杨 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议论时政。只有海瑞上书。世宗皇帝接到奏章,非常恼怒,扔到地上,看着(环视) 左右的人喊:“赶快抓住他,不要让他逃跑了。”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 己知道冒犯(皇帝)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打发走了,没有留下一个, 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皇帝听了默默无盲。过了一会又取海瑞奏疏来读,--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奏疏 内容感动叹息,把奏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改"这个人可和比千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 心情烦闷不高兴,召来阁臣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 怎能临朝听政。”皇帝死,明穆宗继位。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 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官离开。海瑞-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遁流入海,百姓依靠(得 益于)兴修水利获得了好处。(海瑞)一向痛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安抚贫穷弱小(的家庭)。被富豪 兼并的贫民田地,(他)全都夺回来归还贫民。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娶离去,在道路上呼 号哭泣,并在家中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达后,海瑞杀鸡做黄米 饭(招待他)和他相对而食,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尽管)朝里朝外 都有官员多次推荐(海瑞),(但张居正)最终也不召用(他)。皇帝屡次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 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时,平民百姓罢市。海瑞的灵 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葬的人站满了两岸,把酒洒在地上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 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8.B(“也写诗人已近暮年”错误,“晚"表现了季节的晚和天色的晚,并没有写出诗人已近暮年。) 19 王维《山中》的“红叶”稀疏(1 分),是静态的(1 分),王勃《山中》“黄叶”飘落(1 分),是动态的(1 分); 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是一种闲适之情(1 分),王勃《山中》“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1 分) 对比赏析: 王勃的《山中》作于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原题《思归》。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是王勃在唐高宗咸 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时写的。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 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竞感到这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滞留 而伤心悲痛,以至于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是一个多么新奇的想象!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 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写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这萧瑟的秋风、飘 零的黄叶,不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 王维的《山中》描绘的是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描绘了由满是自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 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亳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已思乡之情。此 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 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村,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 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20.(1)不敢稍逾约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香远益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D 苑——宛 22.B(第一处,俯拾即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语境 中强调文献资料多,选用“俯拾即是”。 第二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 奏或章法。语境中说描绘了野猎生活,应为“惟妙惟肖”。 第三处,历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历久弥坚:经历的时间长久,更加坚定不移。语境中说从汉 唐至明清猎鹰、驯鹰艺术一直都有,应为“历久不衰”。 第四处,凝聚意为聚集、积聚,常用于比喻。 故选 B。) 23.B(结合语境,“宗教文化”与上旬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排除 CD;“天神”与下句“神鸟圣禽”衔 接紧密,排除 A。故选 B.) 24.C(A 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B 项句式杂糅,改为“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 对贵族生活的再现”↑D 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故选 C。) 25.D 26.A(B 为印书店对联 C 为古玩店对联 D 为药店对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