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二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山南市二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试卷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B.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 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D. 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酸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蓝藻、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均属于自养型生物,但蓝藻为原核生物,黑藻为真核生物,A错误;‎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见,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C正确;‎ D、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相同,由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2.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 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D. 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活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项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使H2O2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降低活化能,B项错误;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项正确;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3.‎ 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95%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 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 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 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液泡中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用90%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时,只能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时,可以得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液泡中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用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时,只能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时,可以得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胡萝卜素,A错误;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C错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色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所以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4.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 故选C。‎ ‎5.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 A. 脱落酸 B. 乙烯 C. 细胞分裂素 D. IAA ‎【答案】D ‎【解析】‎ 达尔文等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即IAA,故选D。‎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 ‎【名师点睛】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在茎尖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所以生长得较向光侧的快而向光弯曲。‎ ‎6.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指标 物种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 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 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和题表分析,影响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140μ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 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7.某小组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 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15 g葡萄糖及‎5 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 min,观察现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冰水(‎0℃‎)‎ 没有气泡产生 ‎2‎ 凉水(‎10℃‎)‎ 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3‎ 温水(‎30℃‎)‎ 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4‎ 热水(‎55℃‎)‎ 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1‎ ‎)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据中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15 min后液滴缓慢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请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酵母菌细胞内酶的活性 (2). 不能 (3). 右 (4).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5). 前者低温酶的结构没有破坏,后者高温酶的结构已破坏 ‎【解析】‎ ‎【分析】‎ 温度可以影响酵母菌的呼吸酶活性进而影响其呼吸强度;‎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1)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表中数据判断,该实验中,在‎30℃‎时气体产生量最快、最多,各组温度差异较大,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证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在15min后,氧气消耗完毕,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氧气消耗,却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缓慢向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实验组1和实验组4都没有气泡产生,但原理不同,前者低温酶的结构没有破坏,后者高温酶的结构已破坏。‎ ‎【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考查对细胞呼吸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根据细胞呼吸反应式理解实验装置中液滴的移动方向,进而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8.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信息分子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耙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有________。‎ ‎(2)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该激素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3)受寒冷刺激时,若图中血管内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分泌细胞是________(填写内分泌腺名称)细胞,靶细胞是________。靶细胞又可分泌________作用于________,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4)如果分泌细胞为浆细胞,那么该信息分子为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5)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激素调节有哪些特点?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与分泌物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2). 胰岛素 (3).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将其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4). 垂体 (5). 甲状腺细胞 (6). 甲状腺激素 (7). 全身组织细胞 (8). 抗体 (9). 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体 (10).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图像表示的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靶细胞发生相关生理变化。‎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⑤阻止糖异生作用,进而降低血糖。‎ ‎3、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详解】(1‎ ‎)据图分析,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与分泌物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2)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将其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从而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3)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细胞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又可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4)浆细胞可以分泌信号分子如抗体,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从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5)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其中微量和高效在该图中未体现。‎ ‎【点睛】本题考查信息传递、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9.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4)后来,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 ‎(5)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密度 (2). 垂直 (3). 输入传递 转换和散失 (4).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5).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6). 直接 (7). 恢复力 (8). 人、鲢鱼、鲤鱼 ‎【解析】‎ ‎【分析】‎ ‎1、生物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分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物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条件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4、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1)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换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物质循环是指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所以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本题中的药用价值也是属于直接价值;‎ ‎(4)该生态系统已经受到损坏但其结构和功能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现的是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5)根据图像信息,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人、鲢鱼、鲤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0.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并且分别由B、b和A、a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遗传系谱图中I3、Ⅱ2、Ⅱ3、Ⅲ7 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和________种表现型。‎ ‎(4)假设Ⅱ1 为甲病的携带者,Ⅱ1与Ⅱ2 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5)在Ⅱ3与Ⅱ4的后代个体中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XB/aaXBXb (4). AaXbY (5). AaXBXb (6). AaXbY (7). 8 (8). 4 (9). (10).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分析乙病: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Ⅲ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 分析甲病:Ⅱ3与Ⅱ4没有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题干信息判断甲、乙病中“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详解】(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与Ⅱ4没有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题干信息判断甲、乙病中“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I3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Xb,Ⅱ2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女儿患乙病,则Ⅱ2基因型为AaXbY,Ⅱ3为正常女性,其女儿患乙病,儿子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 Ⅲ7 为患甲病男性,由于父亲Ⅱ4为患乙病男性(aaXBY),则Ⅲ7基因型为AaXbY;‎ ‎(3)Ⅱ3与Ⅱ4(AaXBXb × aaXBY)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 =4 种表现型;‎ ‎(4)假设Ⅱ1 为甲病的携带者,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则Ⅱ1基因型为AaXBXb,Ⅱ1与Ⅱ2 (AaXBXb × AaXbY)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 ‎(5)Ⅱ3与Ⅱ4(AaXBXb × aaXBY)共有XB、Xb、XB基因,其中基因b的频率为,后代个体中基因b的频率同样为。‎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概率的计算、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熟悉遗传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快速答题的关键。‎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随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加深,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酿制果酒、果醋,与酵母菌相比,醋酸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产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腐乳时,需将长满毛霉豆腐用盐腌制,其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在工业生产中,可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分离时需用_______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中提取的细菌,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 ‎(4)经分离得到的菌种,通常再进行_______处理才可能得到更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4). 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5). 石油 (6).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7). 诱变 (8). 强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1)‎ 在培养基全部营养成分具备的前提下,加入物质: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如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时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从而可将该菌分离出来;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时可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分离自生固氮微生物,非自生固氮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存;培养基中若缺乏有机碳源则异养微生物无法生存,而自养微生物可利用空气中的CO2制造有机物生存。‎ ‎(3)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分离特定微生物:如当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从而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4)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如在高盐环境中可分离耐盐菌,其他菌在盐浓度高时易失水而不能生存;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其他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中因酶失活而无法生存。‎ ‎【详解】(1)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生物,醋酸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产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 ‎(2)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用盐腌制,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和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3)需要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应将细菌培养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4)为了获得更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可对菌种进行诱变处理,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然后从众多的菌种中选择出能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可采用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作用。要求学生熟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过程,以及筛选微生物的方法。‎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______________诱导下完成,④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克隆羊性状全部像白面绵羊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 )‎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离心、振动、电激) (3). 不需特定的培养基,不需严格的外界环境条件 (4). 特异性 (5). 不是 (6). 卵母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 (7). 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其中①表示注射抗原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②表示动物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图乙表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其中a过程表示核移植,b过程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1)‎ 图甲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乙表示克隆羊培育过程,两个过程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2)图甲中②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有PEG、灭活的病毒等。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该过程不需要特定的培基,不需严格的外界环境条件。‎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特异性。‎ ‎(4)在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条件下,克隆羊的性状并不是全部像白面绵羊的,因为卵细胞细胞质中的线粒体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 ‎(5)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所以选择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并根据两个过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过程的名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