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泰安高二物理3-4全册综合检测题二 新课标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泰安高二物理3-4全册综合检测题二 新课标 人教版

‎2020年山东泰安高二物理3-4全册综合检测题二 ‎ ‎(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有 a、b、c、d、e五个单摆,让a摆略偏离平 衡位置后无初速释放,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振动;接着其余各摆也开始振动。下列说法 ‎ 中正确的有( )‎ A.各摆的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 B.各摆的振幅大小不同,c摆的振幅最大 C.各摆的振动周期不同,c摆的周期最长 D.各摆均做自由振动 ‎2.劲度系数为20N/cm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 象如图所示,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 )‎ A.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5N,方向指向x轴 的负方向 B.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 C.在0~4s内振子作了1.75次全振动 D.在0~4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cm,位移为0‎ ‎3.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距离一定的P与Q点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的四种情况,如图A、B、C、D所示。已知这四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均向右传播,则质点P能首先达到波谷的是( )‎ ‎4.在双缝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频率为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 A.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5.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一光束SA总是射向圆心O,在光束SA绕圆心O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在P上先看到七色光带,然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 A.红光→紫光,红光 B.紫光→红光,红光 C.红光→紫光,紫光 D.紫光→红光,紫光 A P B S O ‎6.利用旋光仪这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测定含糖量。其原理是: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这一角度称为“旋光角”,θ的值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θ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θ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θ ‎7.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双缝到屏之距离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若所用激光波长为,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A. B. C. D. ‎ v0‎ B ‎8.右图中,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内,有一直径略小于环口径的带正电的小球,正以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若在此空间突然加上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的电量不变,那么( )‎ A.小球对玻璃环的压力不断增大 B.小球受到的磁场力不断增大 C.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 D.磁场力一直对小球不做功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30分)‎ ‎9.(4分)一台收音机,把它的调谐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然收不到某一较高频率的电台信号。要想收到该电台信号,应该______(增大还是减小)电感线圈的匝数。‎ ‎ a K b ‎ C‎1 L1‎ L2‎ C2‎ ‎ K ‎10.(6分)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4×10‎-6F,电感都是L=9×10-4H,左图中电键K先接a,充电结束后将K扳到b;右图中电键K先闭合,稳定后断开。两图中LC回路开始电磁振荡t=3.14×10-4s时刻,C1的上极板正在____电(充电还是放电),带 ‎_____电(正电还是负电);L2中的电流方向向____(左还是右),磁场能正在_____(增大还是减小)。‎ ‎11.(8分)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开始计时)的波形图,已知在t=1s时,B点第三次达到波峰(在1s内B点有三次达到波峰)。则:‎ ‎①周期为________ ②波速为______;‎ ‎③D点起振的方向为_________;④在t=____s时刻,此波传到D点;在t=____s和t=___s时D点分别首次达到波峰和波谷;在t=____s和t=___s时D点分别第二次达到波峰和波谷。‎ ‎12.(6分)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是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并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中是向下的。则:波源是_____;P质点的起振方向为_________;从波源起振开始计时时,P点已经振动的时间为______。‎ ‎13.(6分)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14-4(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14-4(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14-4(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用符号表示),λ=_____nm 光源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遮光筒 屏 图(甲)‎ L1‎ L2‎ ‎15‎ ‎20‎ ‎5‎ ‎10‎ ‎0‎ ‎20‎ ‎25‎ ‎15‎ 图(丙)‎ 第1条时读数 第4条时读数 ‎15‎ ‎20‎ ‎5‎ ‎10‎ ‎0‎ ‎30‎ ‎35‎ ‎40‎ ‎45‎ 图(乙)‎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38分)‎ ‎14.(8分)某防空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f=3×103MHZ,屏幕上尖形波显示,从发射到接受经历时间Δt=0.4ms,那么被监视的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多少千米?该雷达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为多少米?‎ ‎15.(10分)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 cm.某时刻振子处于B点.经过0.5 s,振子首次到达C点.求:‎ ‎(1)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2)振子在5 s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 ‎(3)振子在B点的加速度大小跟它距O点‎4 cm处P点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 ‎16.(10分)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 ‎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频率)‎ ‎4‎ x/m y ‎0‎ ‎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17.(10分)如图所示,在清澈平静的水底,抬头向上观察,会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景象:‎ ‎(1)水面外的景物(蓝天、白云、树木、房屋)都呈现在顶角θ=97°的倒立圆锥底面的“洞”内;‎ ‎(2)“洞”外是水底的镜像;‎ ‎(3)“洞”边呈彩色,且七色的顺序为内紫外红。‎ 试分析上述水下观天的奇异现象。‎ ‎[参考答案]‎ ‎1.AB解析:a摆做的是自由振动,周期就等于a摆的固有周期,其余各摆均做受迫振动,所以振动周期均与a摆相同。 c摆与a摆的摆长相同,所以c摆所受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等,这样c摆产生共振,故c摆的振幅最大。‎ 此题正确答案为A、B。‎ ‎2.AB 解析:由图可知A在t轴上方,位移x=‎0.25cm,所以弹力F= - kx = -5N,即弹力大小为5N,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过A点作图线的切线,该切线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小于90°,切线斜率为正值,即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选项B正确.由图可看出,t=0、t=4s时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t轴的上方,在0~4s内完成两次全振动,选项C错误.由于t=0时刻和t=4s时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处,所以在0~4s内振子的位移为零,又由于振幅为‎0.5cm,在0~4s内振子完成了2次全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2×4×‎0.50cm=‎4cm,故选项D错误.‎ ‎3.解析:四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则波速v应相同。由T=λ/v得:TD>TA=TB>TC;‎ 再结合波动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得:C图中的P点首先达到波谷。‎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双缝干涉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波的叠加规律,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决定于路程差d与波长的关系。由c=f知两种单色光的波长分别为:‎ ‎1== m=0.6 μm ‎2== m=0.4 μm与d=0.6 μm比较得:d=1=2。‎ 答案:AD ‎5.解析:紫光折射角最大,最下面的是紫光,紫光也最容易发生全反射,因此,紫光最先消失。‎ 答案:D ‎6.答案:ACD ‎7.解析:设双缝的距离为d,则由题设有,双缝到屏之距离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双缝距离d、光波长为满足,解得,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8.分析:因为玻璃环所处有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稳定的涡旋电场,对带正电的小球做功,由楞次定律,判断电场方向为顺时针,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小球在水平面内沿轨迹半径方向受两个力:环的弹力N和磁场的洛仑兹力f,而且两个力的矢量和始终提供向心力,考虑到小球速度大小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弱的变化,弹力和洛仑兹力不一定始终在增大。洛仑兹力始终和运动方向垂直,所以磁场力不做功。正确为CD。‎ 二.填空题:‎ ‎9.解:调谐电路的频率和被接受电台的频率相同时,发生电谐振,才能收到电台信号。由公式可知,L、C越小,f越大。当调节C达不到目的时,肯定是L太大,所以应减小L,因此要减小匝数。‎ q,i O t ‎5T/6‎ ‎10.解:先由周期公式求出=1.2π×10-4s, t=3.14×10-4s时刻是开始振荡后的。再看与左图对应的q-t图象(以上极板带正电为正)和与右图对应的i-t图象(以LC回路中有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图象都为余弦函数图象。在时刻,从左图对应的q-t图象看出,上极板正在充正电;从右图对应的i-t图象看出,L2中的电流向左,正在增大,所以磁场能正在增大。‎ ‎11.解析:①B点从t=0时刻开始在经过t=2.5T ‎=1s第三次达到波峰,故周期T=0.4s.‎ ‎②由v=λ/T=‎10m/s.‎ ‎③D点的起振方向与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在图示时刻,C点恰好开始起振,由波动方向可知C点起振方向向下。所以,D点起振方向也是向下。‎ ‎④从图示状态开始计时:此波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等于波从C点传播到D需要的时间,即:t=(45-4)/10=4.1s; 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等于A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即:t=(45-1) /10=4.4s; D点首次达到波谷的时间等于B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D点需要的时间,即:t=(45-3)/10=4.2s;D点第二次达到波峰的时间等于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再加上一个周期,即:t=4.4 s+0.4s=4.8 s. D点第二次达到波谷的时间等于D点首次达到波峰的时间再加上一个周期,即:t=4.2s+0.4s=4.6s.‎ ‎12.解析:由Q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 由M点的起振方向(向上)得P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需要1T,传播到P点需要3T/4,所以质点P已经振动的时间为T/4.‎ ‎13.解析:螺旋测微器读数特别注意半mm刻度线是否漏出。图(丙)中两个读数分别为‎2.190mm,‎7.868mm。第一条与第四条之间有三个条纹间距的宽度,相邻条纹间的距离,由公式,可得=6.76m=676nm。‎ 答案:(1)2.190,7.868 (2),676‎ 三.计算题:‎ ‎14.解:由s= cΔt=1.2×‎105m=‎120km。这是电磁波往返的路程,所以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60km。由c= fλ可得λ= ‎‎0.1m ‎15.(12分)解析:(1)设振幅为A,由题意BC=‎2A=‎10 cm,所以A=‎10 cm.振子从B到C所用时间t=0.5s,为周期T的一半,所以T=1.0s;f=1/T=1.0Hz. (4分)‎ ‎(2)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A。故在t=5s=5T内通过的路程s=t/T×‎4A=200cm ‎5 s内振子振动了5个周期,5s末振子仍处在B点,所以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 小为‎10cm (4分)‎ ‎(3)振子加速度.a∝x,所以aB∶aP=xB∶xp=10∶4=5∶2. (4分)‎ ‎16.解析: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3)m (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4n+1)m (n=0、1、2 …)‎ ‎②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4t/(4n+3)=0.8 /(4n+3)(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4t/(4n+1)=0.8 /(4n+1) (n=0、1、2 …)‎ ‎③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 或v=λ/T 向左传播时,v=x/t=(4n+3)/0.2=(20n+15)m/s. 或v=λ/T=4 (4n+3)/0.8=(20n+15)m/s.(n=0、1、2 …)‎ 向右传播时,v=x/t=(4n+1)/0.2=(20n+5)m/s. 或v=λ/T=4 (4n+1)/0.8=(20n+5)m/s. (n=0、1、2 …)‎ ‎④若波速是‎35m/s,则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为x=vt=35×‎0.2m=‎7m=1λ,所以波向左传播。‎ ‎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3λ/4=‎3m;传播的时间t=3T/4得:周期T=0.267s;波速v=‎15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m;传播的时间t=T/4得:周期 T=0.8s;波速v =‎5m/s.‎ 点评:做此类问题的选择题时,可用答案代入检验法。‎ ‎17.解析:水面外的景物射向水面的光线,凡入射角0≤θ1<90°的,都能折射入水中被人观察到(图a)。根据折射定律,在θ1=90°的临界条件下 n=,所以sinθ2===sinC。‎ 因为水的临界角C=48.5°,所以倒立圆锥的顶角为θ=2θ2=‎2C=97°。‎ 水底发出的光线,通过水面反射成虚像,也可以在水下观察到.但是由于“洞”内有很强的折射光,所以只有在“洞”外才能看到反射光(尤其是全反射光)造成的水底镜像(图b)。‎ 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时,要发生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向角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向角最大.因为眼睛感觉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从水中看到的彩色“洞”边,是内紫外红(图c)。‎ 说明:本题所给的三种景象对应的三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折射、反射和色散.在简要解释物理现象时,首先要将现象和物理规律联系起来,要从规律入手,归纳总结出产生现象的原因。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