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三)

单元质量评估卷(三)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 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 了中国(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选 D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商品经济和对外贸 易的发展,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 结构发生变动,故答案为 D 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中央集权没有削弱,材料中 的转变不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排除 A 项;这一转变与人们的观念变化无关, 故排除 B 项;这一变化主要不是交通工具的变化带来的,故排除 C 项。 2.1847 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估计福建每年对进口棉织品的消费,应在 200 万匹以上,但是实际上通过海关在福州上岸的,只有几百匹。这一现象表现出 ( ) A.上海海关阻碍英国棉布进入福州 B.远洋交通不便导致棉布进口受限 C.工业革命提高英国棉布的竞争力 D.自然经济对经济侵略的顽强抵制 解析:选 D 鸦片战争后,我国关税不能自主,海关无权阻碍商品进入其他 通商口岸,排除 A 项;工业革命也是一场交通革命,汽船可以实现远洋运输, 排除 B 项;英国棉布竞争力的提高,应有利于出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依然占统治地位,外国的商品输 出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故选 D 项。 3.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 ) A.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 B.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 C.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 D.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时捉襟见肘 解析:选 C 股票是近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就 发行了股票,这充分说明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 出民众的厚望,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的股票,没有涉及证券交易市场, 故 B 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不是军事工业,故 D 项错误。 4.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暹罗(今泰国)经商时,“见该处丝厂用法国式之 器械制丝,产品精良,羡慕之余,思欲仿效”。1873 年,他回国创办了(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保兴面粉厂 解析:选 B 发昌机器厂是 1866 年由方举赞主导创办的,故 A 项错误;广 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故 B 项正确;大生纱厂是由张謇创办 的,故 C 项错误;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故 D 项错误。 5.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 1889 年 5 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 “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 ) 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 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 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 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日本掠夺中国原棉的企图,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加 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故 D 项正确;1889 年之前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早已经被打 破,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日本争夺原料,故 B 项排除;1889 年之 前中国早已经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故 C 项排除。 6.1900 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 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材料现象表明( ) A.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 B.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 C.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 D.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了 1900 年汉口农村成年妇女从市场购入洋纱,以其 织成自家喜好和消费的土布,其余的卖到市场,这说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的自然经济趋向瓦解,故选 B 项;材料反映了耕织结合的逐渐分离,故 A 项 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汉口乡间不可能出现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的状况,故 D 项错误。 7.1898 年 9 月 21 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 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 余间,以备来 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解析:选 A 注意时间信息“1898 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扩 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 A 项 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8.1917 年 12 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 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 1 两外,其应纳 50 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 免。”这一规定旨在( )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 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 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D.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 解析:选 B 材料核心信息是北洋政府减轻手工棉布的出口税负,这可以保 护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无法体现耕织分离、手工 业者和农民破产等方面信息,故 A 项排除;材料核心信息与 C 项说法不符,排 除;“民族工业”是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而材料信息是手工业棉布,故 D 项排除。 9.1911 年,上海拥有丝厂 48 家,丝车 13 738 台;1914 年增为 56 家,丝 车 14 424 台;1917 年猛增为 70 家,丝车 18 386 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有(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解析:选 B 1914~1917 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C 项是 1927~1936 年民族工业有了 一定的发展的原因,排除;1895 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故 D 项排除。 10.下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 1925 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 的“飞雕”牌形成竞争。这可以作为(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 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 C.“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 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 解析:选 B 该品牌创立于 1925 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 A 项错误;这一品牌是针对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这体现出民族企业与外 国资本的竞争,故 B 项正确;“节制资本”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 胀和垄断,实现资本国有,故 C 项错误;民国初年最大的新式产业是纺织业, 故 D 项错误。 11.1935 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 年 7 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 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 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解析:选 C 国民政府在战时的统制措施涉及粮食、交通、资源、工业等领 域,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战略资源,故 C 项正确; 民国前期至抗日战争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不是国内的经 济危机,故 A 项排除;“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助于保护民族工业,避免受到战 争破坏,故 B 项排除;统制战略适应了战时需要,并非强化官僚资本,故 D 项 排除。 12.民国 35 年,某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 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 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该条约( ) A.体现了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 B.使中国外贸出现顺差局面 C.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美国与南京临时政府签订 解析:选 C 该条约为 1946 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 航海条约》,通过该条约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故答案为 C 项;该条约没有体现平等互惠,故 A 项排除;该条约签订后 美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处于逆差局面,故 B 项排除;该条约签订于 1946 年,此时为南京国民政府,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故 D 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九世纪 60~90 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 况表(以关平银两计值) 年份 进口总价 棉织品 毛织品 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 1867 年 6 930 万 1 300 万 740 万 29% 1873 年 7 410 万 1 800 万 590 万 32% 1883 年 7 360 万 1 680 万 390 万 28% 1893 年 15 130 万 2 730 万 460 万 21% 材料二: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 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 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 织布。此后至 20 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 1897 年至 1912 年 15 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 60 家,从地域来看,北 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侯,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 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 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 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 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 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 ——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变化的原因。(10 分)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 况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 情况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棉纺织品输入量大幅增长、毛纺织品大幅下降、棉毛 纺织品总体输入量小幅下降等来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英美工业革命的 影响、中国传统的毛纺织业发展相对缓慢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抵制了西方纺织 品的输入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在洋布畅销的情 势下,90 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此后至 20 世纪初的一二 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等信息可以看出,起初以官办企业为主 导,甲午战争后形成了全国性办厂浪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随着中国本 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 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并联系所学,从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对中国近 代棉纺织业的影响、对中国人服饰衣料的改变以及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和思想解放运动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变化:棉纺织品输入量大幅增长;毛纺织品大幅下降;棉毛纺织 品总体输入量小幅下降。 原因:英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棉制品的对外倾销;中 国传统的毛纺织业发展相对缓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抵制了西方纺织品的 输入。 (2)发展状况:起初以官办企业为主导;甲午战争后开始在民间迅速发展, 形成了全国性办厂浪潮。 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工业化; 改变了“洋布”的内涵,推动了中国人服饰衣料的改变,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的变迁和思想解放运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 年,方举赞投资 200 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 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门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 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造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能生产车床、 气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 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 80 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 90 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兼并。 ——摘自《历史 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1894 年,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 之路。1895 年,他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据唐闸镇(大生纱厂所在地)的老人回忆, 大生纱厂开工前夕,当地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因此不愿进厂做工。 张謇让人把工厂门打开,开动安装好的机器,任由当地农民前来观看。村中的孩 子都对这种飞转的纺纱机器十分好奇,胆子大的还动手学接线头,干满七天者, 每人还能领到几串钱。农民们一算,进厂做工比在家织布挣钱多,纷纷前来报名。 ——摘自《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岳麓书社) (1)方举赞和张謇在开办工厂过程中都有优势和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困难。(1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人生选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谈谈 自己的认识。(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方举赞投资 200 元,在上海虹口 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可以得出,方举赞创办企业的优势,依据材料一“发昌机器 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归纳出困难;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 之路”可以得出优势,依据材料二“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 路”“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可以得出社会因素和观念的干扰等方 面的困难。第(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依据材料二张謇从商之路和所学,从创 办实业的思想起源、创办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创办企业过程中的精神品格阐述作 答。 答案:(1)①方举赞:优势:方举赞本身经营手工作坊,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和经验;地处上海,便于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具有更好的交通和市 场条件。 困难:资金投入较少,发展慢;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受制于外国;力量薄 弱,竞争不过外商。 ②张謇:优势:状元出身,社会地位高,可以更容易获得社会政治资源;国 家政策调整,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困难:传统社会因素干扰阻碍,是发展中不小的阻力;弃官从商,与重农抑 商的传统相悖,对企业发展有较大风险。 (2)认识:张謇状元出身,却放弃了大好前程,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 以身许国,投入到兴办实业的浪潮中,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 遇到困难时,张謇不退缩,因地制宜的引导处理,这种办事风格值得每个遇到困 难的人学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