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浙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世界现代文明通史冲关—世界现代文明训练含答案
通史冲关——世界现代文明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专著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还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该专著是( ) A.《自然系统》 B.《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物种起源》 解析:D 《自然系统》着重研究群体,主要对动植物分类,与材料所述不符,故A项错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主要论述的是人类,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阐述的是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项错误;《物种起源》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故D项正确。 2.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被称作“Romance”。下列文艺作品体现了该思潮的是( ) A.《巴黎圣母院》《小夜曲》《自由引导人民》 B.《悲惨世界》《天鹅湖》《格尔尼卡》 C.《人间喜剧》《日出·印象》《四海一家》 D.《红与黑》《唐璜》《欢乐颂》 解析:A 从题干“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和“Romance” 判断考查浪漫主义思潮。《巴黎圣母院》《小夜曲》《自由引导人民》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绘画,符合题意,选择A。《天鹅湖》是民族乐派音乐,《格尔尼卡》是立体画派绘画,B错误。《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绘画,《四海一家》是摇滚乐,C错误。《红与黑》是司汤达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D错误。 3.有人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历史上,与这一文学特征最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 解析:A 据材料中“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陌生化”“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可知是现代主义文学,《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手法怪诞,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A项正确;《战争与和平》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特点是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故B项错误;《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歌颂美鞭挞 丑恶,故C项错误;《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4.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 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C 在这一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尚未推行,故A项错误;“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这显然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且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才通过的决议,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可知,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是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俄国经济,故C项正确;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直至斯大林时期才得以确立,故D项错误。 5.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的重要措施是( ) A.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 C.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 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解析: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的三大经济政策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大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故A错误。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故B正确。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C错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时间不符合,故D错误。 6.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苏俄(联)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苏俄(联)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解析:B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之后美国社会就业率急剧下降,故A项错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产值急剧上升,故B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生产增幅缓慢,故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国家忙于战争,经济发展缓慢,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图中1920年前后的曲线与美国不符,故D项错误。 7.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 ) 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 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D 材料只体现苏联进口外国机器,不能表明苏联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1921~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故C项错误;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大量进口机器,可知苏联发展工业化时一定程度上与世界接轨,故D项正确。 8.(2017·浙江温州期末)有学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三省,标志着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以此为标准,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应该是( ) A.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 B.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 C.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 D.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解析:D A项只推动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还未挑战凡尔赛体系,故错误;B项标志着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还未挑战凡尔赛体系,故错误;C项只是有法西斯国家参加的局部战争,还未挑战凡尔赛体系,故错误;D项的军事行动破坏了《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依此学者的观点对凡尔赛体系的挑战标志着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故正确。 9.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希特勒这一意图体现在( ) A.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武装介入西班牙内战 C.吞并苏台德地区 D.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解析:D “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表明德国的立场是反苏反共,故A项错误,D项正确;武装介入西班牙内战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吞并苏台德地区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 A.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解析:B 材料并未强调全球使用苏联模式,故A项错误;斯塔夫里阿诺斯看到了社会主义模式的积极方面,故B项正确;材料认为可模仿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而非改造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苏联应该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11.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 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 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 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解析:A 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但在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形势下,美国的措施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美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物价狂跌,故C项错误;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D项错误。 12.(2017·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33年,美国90%的企业在其产品上印制了如图所示标志,这表明这些企业愿意( ) A.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制定的法规 B.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 C.承担救济和公共工程建设项目 D.全面执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A 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措施中,以蓝鹰为标志,凡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悬挂该标志,以示爱国,故A项正确;蓝鹰标志为履行职责的体现,不涉及经营方式,故B项错误;C项为政府的社会救济与保障措施,故错误;同理D项错误。 13.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解析:B 工程振兴、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建设,都是为了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是罗斯福政府“以工代赈”政策的体现,故B项正确。提高公共事业水平,说法不太准确,A项排除;扩大政府支出无法平息公众不满情绪,故C项错误;题干中只有资源保护这一项能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故D项错误。 14.1938年10月,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丘吉尔的演说针对的是( )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西班牙内战 C.慕尼黑阴谋 D.德国吞并奥地利 解析:C 本题考查慕尼黑阴谋。关注事件节点“1938年10月”,以及材料中的“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判断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割让,故选择C。 15.(2017·浙江温州期末)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 ) A.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 D.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解析:D 苏联没有对英国造成威胁,故对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与“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不符,故A项错误;丘吉尔的言论不是一种对美国的指责,故B项错误;丘吉尔的言论不属于外交作秀,故C项错误;美国参战与英国一起对抗法西斯,丘吉尔言论是对当初对德意法西斯纵容姑息的懊悔,故D项正确。 1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二战老兵贝克绘制了一张自己经历的战争行程图,图中他的足迹按时序先后走过波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8个国家。贝克是二战时期的( ) A.英国士兵 B.法国士兵 C.德国士兵 D.苏联士兵 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德国突然袭击波兰;1940年5月荷兰、比利时先后宣布投降;1940年6月,德国占领法国,1941年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7.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 ) 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 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促使法国走出滞胀 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 解析:A 从材料中“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 ,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滞胀危机出现在1973年,与材料中二战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虽然实现了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但只是对经济的指导,不是指令性计划,故D项错误。 18.“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片解释错误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反映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B.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柏林墙的修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的表现之一 解析:C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均与史实相符,故排除。 19.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制定国际金融秩序和规则时并非一团和气,布雷顿森林俨然成了列强互相争斗和彼此妥协的场所,争斗的双方主要指( ) A.美英 B.英法 C.美日 D.美德 解析: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试图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正确。 20.(2017·浙江温州期中)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即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美国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控制西欧经济 B.消除贸易壁垒 C.垄断世界金融 D.谋求全球霸权 解析:B 美国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不仅仅限于西欧,故A错误。二战后国际贸易萎缩,各国采取贸易保护,因此美国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使美国商品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故B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融方面的,而材料是贸易组织,故C错误。谋求全球霸权不是直接目的而是战后美国的根本目的,故D错误。 21.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援助,与材料中扶贫发展援助无关,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发展援助,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论坛,与经济援助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处理世界贸易关系,与经济援助无关,故D项错误。 2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到日本考察,探求企业成功的秘密。下列对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确立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 B.采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政府掌握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D.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解析:D 战后日本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确立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领导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是美国克林顿时期采取的措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3.19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材料的主旨是( )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C 材料没有提到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故A项错误;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可以看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世界大战问题,故D项错误。 24.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解析:A 根据所学,西欧国家联合的进程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A项符合题意。 25.某荷兰人曾说:“我打开随身带着的盒子,里面有各种欧洲不同国家的钱币,每晚都要整理一下,因为一天就可能要用好几种,这是当时的习惯。”此“习惯”改变于(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联盟最终成立 C.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D.荷兰正式加入欧盟 解析:C 1967年欧共体建立时,各国并未统一货币,因而不会改变材料中整理欧洲各国不同钱币的习惯,故A项错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时也未统一货币,故B项错误;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大部分欧盟成员统一使用欧元作为货币,这就会改变材料中整理欧洲各国不同钱币的习惯,故C项正确;荷兰是欧共体的最早成员之一,因而荷兰转为欧盟成员时欧元还未发行,不会导致材料中习惯的改变,故D项 错误。 26.“成员差异大;论坛性质;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符合该特征的区域集团组织是( ) A.EU B.APEC C.NAFTA D.ASEAN 解析:B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差异大,是论坛性质,采取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故B项正确。 27.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B.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 D.第十次不结盟首脑会议上中国成为成员 解析:D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只是在1992年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与史实相符,排除。 28.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 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催生下发生的 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 解析:C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国内外危机加剧,从而使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故D项错误。 29.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虽然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这表明( ) 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 解析:C 仅凭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虽然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但是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法决定它的所有盟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与中国这样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国家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经济话题,不是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 30.下图漫画《不平等的“赌局”》的主旨是( ) A.世界经济危机传染性增强 B.战后冷战思维变相延续 C.发展中国家抵制经济全球化 D.南北国家经济差距扩大 解析:D 材料与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与发展中国家抵制经济全球化无关,故C项错误;“不平等的‘赌局’” 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不平等地位,加剧了经济差距,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矛盾和分歧的存在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际政治的智慧在于如何处理分歧、化解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丘吉尔同意开辟第二战场,但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发动进攻的“地中海战略”。罗斯福对他儿子说:“每当首相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上想要干什么。” 材料二 战后政治力量的新的组合和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苏联外长日丹诺夫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苏联和英国存在怎样的分歧?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问题中的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表现?(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歧,从材料一“ 1943年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丘吉尔同意开辟第二战场,但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发动进攻的‘地中海战略’”,可知苏联和英国存在的分歧是苏联主张在法国北部,英国主张在巴尔干地区;第二小问解决,结合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史实,可知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第(2)问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说明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表现 即可。 答案:(1)分歧:苏联主张在法国北部,英国主张在巴尔干地区。(2分) 解决: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分) (2)表现:①政治方面: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分) ②经济方面: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苏联、保加利亚等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分) ③军事方面: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2分) 32.国家实力决定本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实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比较说明材料一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美国与英国的计划本质上是相同的——争夺对世界的经济霸权,只是两者处理国际经济领域话语权的方式有所不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943年”“1945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遭受重创,难以维系其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而美国远离战场,实力不断增强,黄金储备处于绝对优势,且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西欧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最后一句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本题题头及两则材料分析,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趋势、影响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相同:争夺世界经济霸权。(1分) 不同:解决经济主导权的方式不同(或怀特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凯恩斯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2分) 原因: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综合实力雄厚;美国利用黄金储备量的绝对优势,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3分) (2)影响: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通过融资等手段推动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2分) 启示:国际货币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国际货币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2分,答出两点即可)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征”,由表格第二、五、六行可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由第一行可得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由第三、四行可得出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据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可以看出,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而中国则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分别开创了不同的新模式。第二小问,可结合模式发展特点、国情等角度 分析。 答案:(1)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2分) (2)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3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34.(2017·浙江嘉兴期末)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大国都在努力地发展自己,要使自己成为世界大国以至世界的一极。还有一些地区的国家集团随着其成员的扩大、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协调加强,也完全可能由一个地区因素上升为一个世界因素成为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一极。 ——冯特君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指出两大军事组织的全称及其建立的历史影响。(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简述这一趋势逐渐加强的意义。(5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反映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第二小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二小问,从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角度分析。 答案:(1)格局:两极对峙。(1分) 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2分) 历史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2分) (2)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 意义: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任意两点4分)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