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中考链接
《青春有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4题,共12分) 1.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说明( ) ①每个人要对自己言行的过失有羞辱惭愧之感 ②每个人要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愧之感 ③每个人不必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感到羞愧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感到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大门口刻着“300000”的字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让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数目 B.丢中国人的丑,让世人耻笑 C.知耻而后勇,记住耻辱,奋发图强 D.记住仇恨,力图报复 3.古人十分重视自省,总是用自省的方法,对自己的道德表现进行反思,以改正自己、鞭策自己。下列不属于自省的言行有( ) A.“吾日三省吾身” B.“我的的确确日日夜夜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 C.“文过饰非,诿过于人” D.“我随时都在准备着承认自己的错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这是( ) A.慎独的表现 B.不自由的表现 C.胆小的表现 D.假清高的表现 二、探究题(共1题,共10分) 1.《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止于至善”的认识。 (2)你认为“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