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三) ‎ 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激亢 船弦 万户候 绿树成荫 B.凄婉 款待 刍菊花 心志健全 C.蹀血 羁鸟 陶然亭 对现诺言 D.樊笼 狼藉 墟里烟 了截爽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名后的“大衣哥”没有闲情意致摆弄他的庄稼了,经纪人为他量(liánɡ)身打造了许多宣传活动。‎ B.《红楼梦》不仅能与我国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相媲(bì)美,而且丝毫不比世界第一流的小说名著逊色。‎ C.战国时,诸侯纷争导致生灵涂炭,而在秦国的土地上孕育的那股亘(ɡèn)古未有的力量,最终平息了锋烟。‎ D.如果你翻开2011年7月出版的《新华字典》,赫 (hè)然收录了“学历门”“晒隐私”“房奴”等网络热词,可见字典的修定也与时俱进了。‎ ‎3.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得出如下结论    富于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以音乐为主题,开创了新音乐体验方式和新文化商业模式。在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今天,其意义不可理喻。‎ B.7月31日,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闭幕。大赛期间,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尽职尽责,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C.乔布斯逝世后,不少苹果迷发帖表达哀思,其中一位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成就了乔布斯。”‎ D.今年,泰国发生了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针对这一灾情,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要对泰国鼎力相助,提供资金和物流方面的支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歌手来说,每年暑期的音乐综艺,对自身形象、作品的助推作用是非常大的,歌手们当然要趁这个机会塑造、加深自身的标签烙印。‎ B.非现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使用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防止洗钱和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排斥、歧视人民币现金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C.手汗症多发于16~25岁的青少年人群,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局部汗腺分泌过于旺盛引起的。‎ D.我们呼吁埃及有关各方摒弃暴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恢复法治,这既有利于北非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埃及人民的根本利益。‎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也许他在为过去哀伤,唱的是渺远的不幸的往事,和那很久以前的战场?‎ ‎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A.①对偶 ②比喻 ③设问 ④反复 B.①对比 ②比喻 ③反问 ④排比 C.①对比 ②拟人 ③借代 ④反复 D.①对偶 ②比喻 ③设问 ④排比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 ‎②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③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④躲在墙后面的朱阿开始瞄准了。‎ ‎⑤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②④⑤‎ C.④③②①⑤ D.④①⑤③②‎ ‎9.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孙老师快退休了还在为培养我们尽绵薄之力,我们万分感谢。(学生向老师致谢)‎ B.获悉母校百年华诞,甚喜!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参加。(校庆邀请信回函)‎ C.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位来宾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主持人会议前提醒)‎ D.兹介绍我校王刚同学前往贵单位参加生产实习,请予接洽为荷。(学生实习介绍信)‎ ‎10.下列对话中,表达全不得体的一项是(  )‎ 甲:张先生,您好!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晓华。久仰①您大名②,这次能见到尊容③,非常激动!‎ 乙:后生可畏④,很荣幸认识你⑤。‎ 甲:您编剧的《风雨七十周年》新作刚刚杀青⑥,能介绍一下您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主旨吗?‎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建国70年来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文学家⑦,向您致敬⑧!‎ 乙:你言重了⑨,谢谢!‎ A.①⑦⑧ B.②④⑧‎ C.③⑤⑨ D.④⑥⑨‎ ‎11.下列文言语句所表达的语气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彼且恶乎待哉!‎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象。‎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造其庐        造:建造 B.躬樵爨以事父母 樵:砍柴 C.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 D.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象。‎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4分)‎ ‎(2)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6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6.“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 ‎17.“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有人评其“匠心别具”,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2分)‎ ‎(1)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 ‎ ‎(《诗经·卫风·氓》)‎ ‎(2)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荀子·劝学》)‎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9.下面对“蚂蚁的确太像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B.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0.“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代的含义是(  )‎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 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21.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 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看见蚂蚁们的思考、筹划和谋算。‎ 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生命的节奏 ‎ 任林举 岁月的一只脚刚刚抬起,另一只脚紧接着就要落下。年来,年又去,倏忽之间,完完整整的一岁光阴就像一截松软的雪糕,被个馋嘴的人一口吃去大半。‎ 初春时,同学海蓉从贵州打来电话,邀我去黔东南看一看,我并没有立即答应。正犹豫着,时令便倏然而至仲冬。眼看着自己马上又老去一岁,心里反而生出一种“豁出去”的反弹力来。于是,简单地打点行囊,一跃而至黔东南的从江。原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一切行程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一来一往或一去一回。‎ 大山脚下,都柳江畔,岜沙苗寨小广场上,有一场芦笙表演正进行得如醉如痴。十来个男人在场子中间扎成一堆,吹各种各样的芦笙,最里边的几个演奏手使用的芦笙个头儿巨大,看样子足有三至四米高,活脱脱一个大竹杠,所以就只能立在地上,‎ 用两手扶住,然后吹奏。当然,从这些芦笙里发出来的声音也格外厚重,可能相当于西洋乐队里的大提琴。稍靠外围一点的演奏手使用的芦笙个头儿也不算小,虽稍显单细,但用手捧起来吹奏,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也还是立在地上吹吧!就这样,一群男人,一人抱着一只巨大的芦笙,围成一圈,摇头晃脑地吹,远看很像抱着一棵树,在啃树上的皮或吮树里的汁。‎ 那么沉重、巨大的乐器,对每个演奏者来说,都不啻于一种残忍的禁锢或绑缚,他们只能绕着那棵“树”在很小的活动范围内做有限的动作。如果想边吹边加一些舞蹈,就要埋起头,翘起臀,随着音乐的节奏,两脚交替着抬起,交替着落下,只在脸上做出沉迷、陶醉的表情。想来,这也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为了获得某种震颤灵魂的声音或节奏,就算被局外人认为不够高雅、滑稽,心里也满是甜蜜和陶醉,并能够心安理得和乐此不疲。哪怕是真做了一只被拴在树干上的蝴蝶或蜻蜓,估计也是心甘情愿的!实际上,每一对翅膀看似徒劳的扑打,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快乐和幸福从来都藏在人们看不到的暗处。‎ 初听起来,这旋律单调得近于滑稽。可是,到后来,却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奇迹。我在那单调的旋律中,竟然感受到了蕴藏其间的巨大魔力。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都有催眠的作用,当这芦笙的旋律和节奏不断在耳边回荡,听着听着,我就感觉有一些莫名的愉悦从心底生出来。继而,随着愉悦感觉的持续和加深,又激发出某种庄严和神圣的感念。‎ 平仄,平仄,平仄——简单,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有时可能就是这样,越是简单的,就越切近本质,就越具有不可估测的能量!天地、宇宙之间的诸般事物,有什么不是以一种简单的节律在繁衍、生息和运行呢?又有什么能逃出一种简之又简的描述呢?上下、进出、启停、开合、黑白、冷暖、新旧、明暗、生死……“呖噜呖噜”,芦笙的节奏让我想起了计算机语言里的“1”和“0”。试问,宇宙间的一切“数”哪个能逃出这最简单的逻辑和运算?“呖噜呖噜”,这芦笙的节奏也让我想起了哲学里的“有”和“无”。试问,世间万物有什么能置身于这简单的变幻之外?‎ 是夜,明月当空,从窗帘的缝隙里,透进来宇宙的信息,我在那一缕清辉的照耀下,辗转无眠。远方的大海,正是大潮初涨之时,汹涌的潮水反复击打着岸上的沙滩或礁石,一次次涌来又退去,发出简单而又深沉的声音,有如赞叹,有如喘息。而此时的东北大平原上,也许正有纷纷扬扬的雪,从天空无声地落下,静谧中,又不知有多少曾经漫天飞舞或不停鸣叫的物类将自己的生命小心地折叠起来,悄然进入漫长而黑暗的蛰伏状态。但一切都将在平仄交替的节奏中转换成另外的一种状态。潮水退去,平静的海水依偎着沙滩,近处或远处的海面上,将有黑色的礁石裸露出来,仿佛在向天空倾诉着内心深处曾有的崎岖和不平。冰雪消融,春风再度,蛰伏的生命又一次复苏,久久沉寂的大地,将再现已重复过千千万万次的生机与繁荣……‎ 明天,月亮隐去,太阳升起,有梦或无梦的夜晚结束,又是一个全新的日子。我将离开高原回到冰雪覆盖的故乡,穿着厚厚的棉衣,手捧一卷闲书,静静地等待着新年和下一个春天的来临。或者,心平气静地守候着终难守住的岁月,顺应那单调而又不息的律动,在不可抗拒的节奏中,愉悦地老去。‎ ‎(选自《贵州民族报》2018年12月3日,有删节)‎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运用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年时光快速流逝,流露出作者对生命逝去的惊疑不甘。‎ B.“一切行程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一来一往或一去一回”,作者应邀前往黔东南,感悟到一切事情的本质都是简单的。‎ C.“被拴在树干上的蝴蝶或蜻蜓”,是对演奏者抱着巨大芦笙艰难表演形象的描述,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理解。‎ D.“试问,世间万物有什么能置身于这简单的变幻之外”,作者领悟万物变幻的本质简单之后,产生了恐惧与担忧。‎ ‎2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2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标题“生命的节奏”的内涵。(5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 (A项,“船弦”的“弦”应写作“舷”,“万户候”的“候”应写作“侯”;B项,“刍菊花”的“刍”应写作“雏”,“心志健全”的“志”应写作“智”;C项,“蹀血”的“蹀”应写作“喋”,“对现诺言”的“对”应写作“兑”。D项,全部正确。)‎ ‎2.D (A项,“闲情意致”中的“意”应写作“逸”;B项,“媲美”中的“媲”应读作“pì”;C项,“锋烟”中的“锋”应写作“烽”;D项,全部正确。)‎ ‎3.A(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句话还没有结束,所以后面可以用“,”;“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如下”二字可以看出,这一句是对下列句子的总括,所以用“:”,所以排除C、D两项;通过句子的对称结构可知“富于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是两个并列分句,所以中间用“;”,排除B项,故选A项。)‎ ‎4.A[第一处前后是因果关系,故应选“所以”。“必须”表示事情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必需”,表示一定有,不可少,故选“必须”。“表现”是“表示出来”的意思;“表示”是“用言语行为显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强调的是“用言语行为显示”,故选“表现”。“透彻”是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精确”是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故选“透彻”。]‎ ‎5.C (A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和“意义”搭配不当。B项,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褒贬误用,错误。C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正确。D项,鼎力相助:大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帮助自己。句意为“自己帮助别人”,错误。)‎ ‎6.B(A项,搭配不当,“塑造”与“烙印”不搭配,可在“塑造”后加“形象”;B项,没有语病;C项,句式杂糅,“是由于……引起的”杂糅,可去掉“由于”;D项,语序不当,“既有利于北非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埃及人民的根本利益”语序不当,应把“既……也……”后面的内容调换位置。)‎ ‎7.A[(1)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2)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4)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8.D (语段叙述了猎手朱阿瞄准射击的过程。先根据题干提供的答案确定首句,比较①④两句发现,④‎ 是总起句,写朱阿开始瞄准,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⑤句中“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只能承接①,而③是①⑤的结果,排除C项。)‎ ‎9.D [A项,“绵薄之力”指微小单薄的力量,是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语境是孙老师,应改为“自己的力量”。B项,“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后果自负”指由当事人对其言行所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及影响承担责任。一般做通告警示语,用在此处语境中,语气过重。D项,“接洽为荷”一般是用在介绍信里的,请对方单位对本单位的派出人员予以接待的,语境是请用人单位接待王刚同学,语言表达得体。]‎ ‎10.C (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题中③“尊容”应为“尊驾(真容)”;④“后生可畏”不妥,突兀;⑤“荣幸”应为“高兴”;⑦“一个”应为“一位”,“脑子”应为“智慧”;⑨“言重”应为“过奖”“过誉”。)‎ ‎11.D (A项,反问语气,标志词是“奚以……为”,译文:为什么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B项,反问语气,标志词是“恶”,译文:他还依靠什么呢?C项,反问语气,标志词是“安能……乎”,译文: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受肮脏外物的污染呢?D项,推测语气,标志词“得无……乎”,译文:游览景物的心情,大概有什么不同吧。)‎ ‎12.A(A项,造:造访。)‎ ‎13.B ( “无”指“无论”,“贵贱少长”是“无”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其后断,排除A、C两项;“以诚”是“接”后置的状语,指“一样诚恳的接待”,其后断,排除D项。)‎ ‎14.D (D项,“同时赐谥号康节”错误,原文“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不是同时。)‎ ‎15.(1)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中,非常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 ‎(2)(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解析:(1)关键词:雅,很;恒,经常;为,置办。(2)关键词:言,交谈;就,接近,靠近。‎ 参考译文: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候,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要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地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有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 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宓义》,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象。‎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为尽孝道,他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成为一贫如洗的人了。(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中,非常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地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的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表露自己,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没有区别于他人。(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16.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 解析:“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17.诗人想象奇特探问去哪里寻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表达得真挚深沉又具体可感,可谓匠心独具。‎ 解析:词末二句,“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设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18.(1)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重点字:隰)‎ ‎(2)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重点字:愤)‎ ‎(3)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重点字:楫)‎ ‎19.D (D项,根据第一段可知,这是蚂蚁不像人的方面。)‎ ‎20.D ( “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前文“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A、B、C三项都不全面。)‎ ‎21.A (A项,“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错,原文第三段是“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 ‎22.D(D项,“产生了恐惧与担忧”表述不正确,作者的情感是震惊与感叹。)‎ ‎23.①想象(虚写),描绘大海与东北平原,展示动静不同的生命节奏;‎ ‎②比拟,化无形为有形,生动表现自然节奏的转换;‎ ‎③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解析:赏析画线句子,首先指出这段话用的修辞手法“一次次涌来又退去,发出简单而又深沉的声音,有如赞叹,有如喘息”这是比拟手法,是想象出来的,是虚写;“远方的大海,正是大潮初涨之时,汹涌的潮水反复击打着岸上的沙滩或礁石,一次次涌来又退去,发出简单而又深沉的声音,有如赞叹,有如喘息”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24.①是世间万物都具有的简单的律动;②是世间万物生命不息由沉寂到复苏的循环往复;③也是作者坦然豁达地面对岁月流逝的人生态度。‎ 解析:“生命的节奏”是指世间万物都具有的简单的律动:“岁月的一只脚刚刚抬起,另一只脚紧接着就要落下。年来,年又去,倏忽之间,完完整整的一岁光阴就像一截松软的雪糕,被个馋嘴的人一口吃去大半”“想来,这也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为了获得某种震颤灵魂的声音或节奏,就算被局外人认为不够高雅、滑稽,心里也满是甜蜜和陶醉,并能够心安理得和乐此不疲”“平仄,平仄,平仄——简单,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有时可能就是这样,越是简单的,就越切近本质,就越具有不可估测的能量!天地、宇宙之间的诸般事物,有什么不是以一种简单的节律在繁衍、生息和运行呢?又有什么能逃出一种简之又简的描述呢?上下、进出、启停、开合、黑白、冷暖、新旧、明暗、生死……”“我将离开高原回到冰雪覆盖的故乡,穿着厚厚的棉衣,手捧一卷闲书,静静地等待着新年和下一个春天的来临。或者,心平气静地守候着终难守住的岁月,顺应那单调而又不息的律动,在不可抗拒的节奏中,愉悦地老去”也是作者坦然豁达地面对岁月流逝的人生态度。‎ ‎25.【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则寓言式材料作文。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本题以“一片树叶”的寓言故事说理,考生应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这片树叶”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哪类人?代表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考生应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本题着重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参考立意:①‎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显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②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