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7山地和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7山地和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业

课时规范练17 山地和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时间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右图为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 A.北多南少 B.西南地区最多 C.东多西少 D.西北地区最少 ‎2.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 A.农耕文明 B.地形地貌 C.文化习俗 D.离海远近 答案1.B 2.D ‎ 解析第1题,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时间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所以B正确。第2题,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时间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 下图为我国某湿润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甲地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4.影响图中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5.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答案3.C 4.A 5.C ‎ 解析第3题,我国湿润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所以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7月。第4题,根据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居民点主要分布等高线在800~840米的台地上,不是位于沿河地区,也不是主要铁路沿线地区,同一地区气候类型是一致的,所以地形是影响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第5题,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是公路运输,对内河运输和航空运输影响较小。‎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6~7题。‎ ‎6.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线 B.地形 C.降水 D.地质 ‎7.计鹿村和小峰口之间的公路(  )‎ A.设计不合理,应尽量保持直线布局,因为可以缩短通行里程 B.设计不合理,应沿拒马河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带地质灾害少 C.设计较合理,从瓦窑垭口通过,起伏相对较小 D.设计较合理,避开了山顶,沿线基本无陡坡 答案6.B 7.C ‎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于等高线稀疏处,地形较为平坦。故B正确。图中河东村与上庄未靠近公路,A错误。从图中不能获取降水与地质信息,C、D错误。第7题,相对于两村来说,瓦窑垭口地势较低,修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便于车辆通行,故C正确。公路直线设计,虽然缩短路程,但坡度陡,不利于行车安全;河谷地带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设计线在小峰口村西侧经过海拔超过500米的山顶。故A、B、D错误。‎ 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图甲 图乙 ‎8.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D.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塔里木盆地 B.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 D.黄土高原 答案8.A 9.D ‎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多少,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不是最少的,D错,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C错误;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B错误,所以海拔1 550~1 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A正确。故答案选A。第9题,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 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三江平原海拔较低;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山麓;江南丘陵聚落主要分布在丘陵间的平地。故选D。‎ 在陡崖的石壁上凿石打孔,植入木桩(或石桩),在木桩(或石桩)上设横木,以通行人或者车马,谓之“栈道”。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大古栈道闻名全国(如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地形坡度小 B.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 C.有充足的劳动力可用 D.利用河运,施工方便 ‎11.图中栈道连接的地形区是(  )‎ A.汉中谷地与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与汾河平原 C.渭河平原与汉中谷地 D.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12.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碥道逐渐取代栈道,主要是因为栈道(  )‎ ‎①耐久性差 ②修建费时费力 ③比碥道弯曲,里程长 ④通过的行人数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A 11.C 12.A ‎ 解析第10题,古时候修路靠人力,设备落后,因此修路要考虑选择较为平坦地形修建,以降低成本且修建较容易,同时,聚落也主要聚集在平坦地形区域。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海拔低,地形坡度小,居民多、通过聚落多。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是建居住地的原因;有充足的劳动力不是沿溪开道的理由;施工用材多就地取材,并非利用河运输送而来,据此选A。第11题,据图,图中栈道连接的地形区是渭河平原与汉中谷地,选C。第12题,根据材料,碥道修建时填土石,较为坚实。栈道修建费时费力且耐久性差,因此碥道逐渐取代栈道。碥道比栈道弯曲,栈道通过的行人数量并不少,选A。‎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北高南低,地表起伏大。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成本 B.降低坡度 C.避开河流 D.保护植被 ‎14.图中四地,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3.B 14.A ‎ 解析第13题,该地地表起伏大,为了降低坡度,交通线路曲折较多,多呈“之”字形弯曲。第14题,四地中①地公路较为平直,曲折较小,且距坡度最陡处较远,说明该地地形较为平坦,最可能形成城市。‎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于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率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浓雾是冷空气平流形成的,一是地势低,冷空气容易进入;二是接近水汽充足的地方,有利于浓雾的形成。由图示可知乙路段海拔在50米以下,比甲路段海拔低,且靠近河流,水汽充足。结合浓雾的形成条件,可得出乙路段浓雾形成的频次更多,时间更长。第(2)题,聚落扩展需要考虑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地坡度的陡缓,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等。‎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城市的选址和营建非常注重与地形、水系之间的关系。山环水绕之地是古城建设的首选。天然的有利地形和后来开凿的龙首渠、明清渠、永安渠、黄渠和槽渠等五条人工渠满足了长安城的各项发展需求,也成就了其宏伟壮观的景象。左图示意长安城的位置,右图示意长安城周围的河流和水渠分布。‎ ‎(1)分析地形对古都长安的有利影响。‎ ‎(2)说明“五渠”对长安城的作用。‎ 答案(1)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北部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相对温暖;该区域三面环山,有利于都城的军事防御;东部开口,利于夏季风的伸入。‎ ‎(2)引水入城,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防洪排涝,减少洪涝灾害;以水造景,美化环境;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解析第(1)题,从地势起伏、土壤、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东部开口利于夏季风的伸入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题,从供水、水运、美化环境等角度说明“五渠”对长安城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